十五岁的男孩很叛逆,不爱学习,爱攀比,嫌弃父母没本事,叛逆期什么时候能过去呢?

海州看锦屏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爱学习,爱攀比,未必都是因为叛逆,即使不在叛逆期,孩子也有可能不爱学习,爱攀比。

这个十五岁的孩子,80%的可能在其更小的时侯就已经有了攀比的心理,只是不那么明显,或者父母没有完全当回事儿,直到十五岁这个逐渐有了自己主张的叛逆的年纪才完全暴露了出来。这不是叛逆期的错,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从小教育的缺失或者错误。

父母首先要正视一点,面对这样的男孩,不要期盼叛逆期快点过去,这本身就将关注点放错了地方,而是要反思,自己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这种攀比的心理,父母的身上是否也有类似的攀比心。父母在进行完深度反思之后,最好与孩子进行一次平等、平静的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可以选择能与其交流的亲朋和孩子进行谈心,只有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之后,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高情商好口才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记得上高中时,我们班有个女孩,她爸到学校给她送口粮,她不让她爸进学校的门,说她爸穿得土里土气的,裤脚上还粘着泥巴,害怕被同学看见了笑话。她到大门口把东西一接,扭头就走,也不管她爸吃饭了没有,怎么回去。当时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觉得同学这样对待自己的爸爸,太不应该了,特别为她爸爸感到心酸,看着她爸爸落寞离去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女孩慢慢懂事了,对爸爸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大学的时候,她爸妈去学校找她,她挽着二老的胳膊到餐厅买饭,见到同学就介绍,这是我爸妈,大老远来看我了,很幸福的样子,还把爸妈带来的土特产和同学们分享,大家都很开心。



大学毕业后,女孩参加了工作,过一段时间就回去看望爸妈,大兜小兜给家里买东西。父母身体不舒服了陪着去看病,需要照顾了就随时回家照顾,大家都夸她孝顺,谁能想到当年她还嫌弃过自己的爸爸呢?

所以说,题主不用着急,孩子们都有这个阶段,叛逆、莽撞、不懂事。15岁正是叛逆期,自尊心强,虚荣心强,所以就会爱攀比,嫌弃父母,这些都很正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慢慢引导,不能硬碰硬,遇到孩子发横的时候,试着开导孩子,实在不行就冷处理。过了这个特殊时期,一切就都好了。



但是要记住一点,孩子盲目攀比的时候,给他讲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父母就是这么大能力,不能给他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但是父母会尽力给他创造好的生存环境,如果想改变命运就要靠自己努力。让他有危机意识,有学习的动力,有积极向上的劲头。


小Z老师扎马尾


都15岁的大男孩了,叛逆,不爱学习,爱攀比也就罢了,竟然嫌弃自己的父母没本事。

这样的孩子,我真的为父母而感到难过的痛心。这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良知根本都没有了,怎能不令父母伤心很难过呢?



我不知道题主是不是父母本人,题主问叛逆期什么时候能过去?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孩子,不是叛逆期过去不过去的问题,是得让他真正明白他该怎么做人,该怎么为人子女,该怎么去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生身父母的问题。

就青春叛逆而言,大部分孩子都会有。不论孩子叛逆到什么样的程度,作为父母都会以最大的包容心接纳孩子,陪伴孩子,教育引导孩子。但对于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除了接纳包容以外,更多的让人心寒和心酸。

现实中这样的孩子还真是不少,很多孩子嫌弃父母穿的脏烂,不愿意让父母到学校来;很多孩子嫌弃父母贫穷,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提及父母;很多孩子嫌父母没有文化穿的,不会说话,而而在众人面前公然怒怼父母。



题主问:叛逆期什么时候能过去?

很明显,这一问带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他们渴望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早点儿过去,让孩子早点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而现在的问题是让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回心转意,发生变化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去矫正孩子这种扭曲的心理。

不管他的行为表现如何,最起码得让他有做人的良知,道德的底线。最起码得让他知道是谁把他生下,把他养大的。最起码得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谁对他最重要,谁对他最关心。



建议

一,家长不要再把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上了,必须得把焦点放在他嫌弃父母这件事上。

家长应该坐下来和他好好的聊一聊。让他谈一谈他嫌弃父母什么?嫌弃父母没本事,嫌弃父母没有给他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那么,是谁给了他生命,是谁把他养大的?无能的父母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给了他,到头来却让他嫌弃厌恶,问一问他的良心再有没有?



二,既然他嫌弃父母没本事,那就让他自己拿出点本事来看一看。

家长必须明确的告诉他,父母就是没本事,是没有地位,没有金钱,不能给你最好的生活,不能给你光鲜亮丽的外表,也不能给你想要的物质需求和虚荣心。那么,请你自己拿出来一点本事让没有本事的父母看一看。你的本事大,你有能耐,你把你自己的学习搞好了没有?你自己的表现受到别人尊重和认可了没有?



三,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父母老实巴交,没本事,没能力,一分一厘刨生活。但是他们含辛茹苦,一把鼻涕一把泪,流血流汗,抚养自己的子女成长。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光鲜亮丽的站在别人面前,他也想给自己的子女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已经尽力了,已经努力了。

而作为子女,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了没有?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写自己家庭的现状,来改写自己的人生,来为父母创造美好的生活呢?如果只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而不懂得努力奋斗的人,那还称得上是一个人吗?



所以,劝慰父母,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让他懂得道理比让他努力学习更重要。

告诫这个孩子:你这样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认识,真的让人小看你了。如果你有本事,不要去嫌弃自己的父母,而奋发努力做出一番成就和一番事业来,让让你自己的父母和大家看一看。


教育探微


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家长完全不必紧张和放大。

心里学上说:叛逆,只是为了做自己。据报道,40%的青少年一周内至少有一次和父母发起冲突。

叛逆的表现,有的是逃学,认为逃学是抗拒父母最痛快的方法;有的是与父母唱反调,只要父母说对的,他必说是错的。还有其他种种。

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叛逆?因为孩子长大了,这一阶段产生了强烈的生命热情,他要按自己的意愿来表达出来。

而家长还像对待三岁孩子一样,唠叨控制,说“你不能这样,你应那样”等等,而孩子就会以强烈的方式对抗,他们此时需要的是独立的空间,需要父母的尊重。

心里学家武志红说:“叛逆,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和父母的权威对着干”。

看看,知道了这些,父母就不用把叛逆看的紧张兮兮,比如说你要他好好学习,他偏讨厌学习,你让他早起早睡,他偏偏熬夜,你不让他玩手机,他就天天手机不离手。

比如说他嫌弃父母没本事,就是因为你们在他叛逆期没有尊重他的独立空间所产生的抵抗。你说你为他好,他就会觉得你都什么都不是怎么为我好?其实这不是他本意,就是因为要抗议你们的控制说教。

武志红说,叛逆的孩子显示他很有生命力。是他在提示自己:我才不会按别人的意思活呢!

所以说当遇到叛逆期时,心理医生是这样对父母说的:这是一场战争,是他们发起的独立战争,你(家长)一定会输,你最好早一点接受这一点,否则你只是看起来赢了,但最后你会输的更惨。

叛逆期的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到17一18岁结束。但如果父母把撑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少控制指责,多尊重理解,叛逆期并不会太明显,可能很快就过去了。

孩子此时正在长身体时候,父母多和孩子沟通,父亲不妨像朋友一样把自己叛逆故事讲给孩子听听,母亲多做好后勤保障,父母双方共同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阶段,让孩子有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


一个与文字死磕的人


十五岁男孩很叛逆,不爱学习,爱攀比,嫌弃父母没本事,这孩子毛病多多,作为一个学生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不愿吃苦,浮华虚荣,不体贴父母……

首先这个孩子是从小溺爱长大的。父母首先检讨一下自己,到了现在这么大了这个样子咎由自取,又很棘手啊!

十五岁大约该将上初三了,还有一年中考了,这一年多么关键啊!如果基础尚可,智商尚可,管好了努力一番就能考上高中然后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懈怠了,那就是连上高中的机会也没有了。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父母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么大了什么道理都懂了,之所以不爱学习,我认为主要可能是学习成绩欠佳没有信心。在这个假期应该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家长参与到他的学习中,爸爸可能没时间,但是做妈妈的必须放下手中的一切,陪伴孩子了,学习如果帮不了,可以让他问同学问老师,也可以一对一给他请个家教。在生活上做好后勤,用母爱去感化他,我相信这孩子会变好的,只是要有睿智的家长,要有很大的耐心。


山外山84228


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苏醒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急于摆脱他人的控制,比如,喜欢在家里把房门关起来,不喜欢父母的唠叨,有时候为了凸显自己的存在,对什么事都表现出一种批判意识,喜欢自己为自己做主,但是又由于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因此,他们是焦虑的,暴躁的,痛苦的,叛逆期的心里虽然说不上是什么非健康的心里,但是严重的时候确实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印象。

鉴于以上特殊的这种心理状况,作为家长此时第一要做的不能唠叨,十岁之前父母要多唠叨,孩子十岁以后父母要学会闭嘴,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语言已经不愿意听,唠叨的效果会非常不好。

您提到的孩子不爱学习,爱攀比,嫌弃父母没有本事,这些都属于品质问题,不爱学习,家长就要观察了,是不是迷上了其他东西,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对什么着迷,父母应该尽量杜绝一些坏的印象,比如将家里的网断掉,比如不要让孩子与外界坏孩子接触。杜绝一切污染源。至于爱攀比,这不是一天能改变的,可能很小的时候已经悄悄形成,如果不严重父母不要惊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一点攀比心。嫌弃父母没有本事,可以适当的带孩子了解一下自己的工作,不用说任何话,就做给孩子看,品德教育的最有用的力量是我做给你看。



叛逆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切忌对孩子大喊大叫,采取压制的方法,对孩子的身心会有伤害,这个时期宜采用平等的,民主的方式,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希望能帮到您。


玩美教育


好好教育,让孩子有正确的观点,不要认为父母没有本事,让他知道凡事靠自己,叛逆期,一般初二就开始了到了初三就好了,多引导沟通吧。



鸡蛋黄的生活


我是师者悟道,从工程师到教师,请大家多给建议。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有问必回!



叛逆期

“叛逆期"又称反抗期、危险期,是指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原因,孩子时常出现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它通常出现在14到17岁左右。

叛逆期特点

一,出现“逆反心理"

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喜欢攀比且又开始自我封闭,不与家长沟通,反感家长的教侮。

二,出现“双差生"

学习态度明显变差,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三,出现“教育失效"

“叛逆期"现象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基本上听不进别人的教侮。

给攀比孩子的一封信

比来比去,比没了自己。追求生活高质量并没有错,但是,你们把物质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就会迷失了自我。比来比去,比没了亲情。本来你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许由于虚荣心作怪,和别人攀比,加重父母负担,扰乱正常生活,使家人失去往日温馨。比来比去,比没了朋友。用金钱收买的朋友,永远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喜欢的是你们的钱,而不是你们这个人!比来比去,比没了志气。误认为有钱就有地位,整天无心学习,结果荒废了学业,最终一事无成。比来比去,比没了幸福。用父母的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得到的只是“自私而可怜"的快乐,那绝不是真正的幸福。“攀比"之人必是可怜人,因为你们无事可做,只能靠“攀比"来让别人关注你!



解决对策

一,加强德育教育

以疏导渗透,润物无声的方式。不宜采取形式张扬,场面轰动的德育方式以防抵触心理,多培养孩子修性,调节情怀的内容。

二,调适叛逆心理

加强孩子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克服“攀比心理",学习自我调节情绪,自我控制行为,调动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三,改变教育方式

保护孩子的隐私和自尊,孩子进步要正面鼓励,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身心的发展。

叛逆期什么时候能过去

叛逆期一般在14到17岁左右,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比打骂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父母是一盏灯,给孩子照亮前方的路。父母不是太阳,不可能让孩子永远生活在你的光芒下。望你孩子叛逆期能早点过去!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喜欢的加个关注呗!


国学故事会


十五岁男孩很叛逆,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一段叛逆期,也是自我意识形成期,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让孩子看起来冲动易怒,很难沟通,有很多事不愿与父母分享,这正是他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之前的人生是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而现在他在思考自己的希望过怎样的生活,这种生活可能和当下生活有很大的矛盾,他自己也经常矛盾重重,情绪会特别不稳定。父母对孩子的情况多一些理解和关心,少一些猜疑和不信任。比如不爱学习,爱攀比,嫌弃父母没本事,这样的话是他直接对父母表达的,还是父母根据他的行为猜测出来的。青春期的孩子都开始注重个人形象,爱打扮,对穿着要求变高很正常,不能简单贴一个爱攀比的标签。不爱学习,也可能他根本找不到学习动机和适合的学习方法,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去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贴一个不爱学习的标签。嫌弃父母没本事,也要看是他这样对父母说的,还是父母觉得自己不能满足孩子,孩子经常为钱发脾气,而觉得自己被嫌弃了,这是父母的不自信。还要考虑父母自己是否喜欢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会不会嫌弃自己家孩子不争气,从而觉得孩子也有同样攀比和嫌弃的想法。爱孩子,不能满足他,告诉他,父母赚钱能力有限,还不能满足你很多物质需求,但是我们会努力。这样简单真实的话,就会让孩子了解情况了。不必用指责孩子的方式掩盖实际经济情况,把所有过错都让孩子来背锅,父母坦诚,孩子自然会理解父母。


火引冰薪698


请不要把什么都归罪于孩子的叛逆,明明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我们时常说家庭教育很重要,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其实,在这里,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指学习,良好的习惯是多方面的: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在他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是各种习惯的培养。比如说很小的时候培养他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的习惯,清洁卫生的习惯,稍稍长大,学会懂得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要跟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分享,而不是自己独占。

二、良好的品格习惯。

懂得尊重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在你还没有能力自食其力的时候,你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为你准备好的,你没有资格去嫌弃父母,也不可以跟其他人攀比。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给你营造挡风遮雨的窝,你所要做的是感恩,而不是嫌弃。


事实上我们很多做父母的,自己也经常在孩子面前不由自主地流露跟别人攀比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导致孩子小小年纪也学会了攀比。

三、良好的道德习惯。

尊敬长辈,尊重师长,兄友弟恭,跟同学友好相处等等。

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甚至是社会会认为,你书读好了,你就是成功人士,甚至你就是个完美的人,可是,却不知道仅仅书读好了背后隐藏了多少问题。西交大学生周凯旋杀中科院研究生同学调雕就是一例,如果不是事发,谁也不可能想象这么一位读书出色的学生会走上这样的一条道路。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具备学习主动性,主动预习和复习,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等等。

这些习惯应该是从小学甚至小学开始之前就予以培养,然后让其习惯成自然,当一件事在孩子心目中成为自然,是我每天都必须去做的事的时候,他就不会老去质疑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了。

很遗憾的是,题主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前面的所有过程,属于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都没有做,非但没有做,可能有的时候还起了反面示范作用。才会导致孩子“不爱学习,爱攀比,嫌弃父母没本事”,这不是叛逆,不要把什么东西都跟叛逆挂上钩,这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你缺了这一课,你就要补课。但是,当老师的都知道,补课的效果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尤其是家庭教育缺失的课,能不能补上,真的很难说。如果父母还抱着说孩子是叛逆期的观点,而不是下功夫去补课的话,我可以断定,你这个“叛逆期”永远都不会过,而且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的结果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自食其果。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