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無言升學新講堂第32講

我從大廣高速拐進衡水收費站的時候,已經深夜,這個小城籠罩在冬季的霧霾裡,燈火昏黃,路上已經沒有行人。

對於這次的衡水之行,我充滿了期待。

如果翻看2019年清北錄取人數的全國高中排名,大家就會理解我這種心情。

在這個榜單上排名第一的是衡水中學,共275人;排名第三的是衡水市第二中學,共106人;在北京一直佔據清北錄取人數榜首的人大附中排名第二,共111人。

北京的優秀高中生是怎麼拼出來的,我們很瞭解。

在家長群裡,我們曾經多次討論過高中一對一課外補習的話題,家長們舉出來的例子令我咋舌,主要是金額太高,一年30萬起步,主科全補,已經不新鮮了。

我很想知道衡水的學生是怎麼做的,也許我能學點什麼回來。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衡水中學有三個校區,分別是北區的衡水中學、南區的衡水第一中學、以及中區的衡水中學實驗學校。

衡水中學是公立校,主要承擔著衡水市區的高中生就讀名額,網上所能見到的衡水中學校門都是這所學校的大門,但這裡並不是衡中的主戰場;衡水第一中學和衡水中學實驗學校是民辦校,這裡才能體現出衡中教育的精髓。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在硬件條件上,這所學校是按照大學標準建造的,無論教學樓、食堂、宿舍以及運動場館,完全達到了大學標準,既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也能滿足各類特長生的訓練需求。

在細節之處,佈局和設計也下了功夫,例如信息查詢設備、各樓層的冷熱水配置、廁所數量……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拖布的擺放,拖布有專門的拖布架,日常懸空放置,處於即拿即用的狀態。

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詞:效率。衡中老師介紹說,這是全體教師共同研討的結果。

在軟件條件上,衡中更強調對老師的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指導老師,由各科教學老師擔任,一位老師負責十幾位學生。

學生的每次考試成績指導老師都有記錄,進行分析,從而給出針對性提升方案。

學校對指導老師的完成情況和質量都有考核要求。衡中老師說:“就算學生不找我,我也得找他們談。”

我拿到了一份衡水中學的“KSM考後分析表”,學生的考試失誤被分成了K型、S型和M型,錯誤內容和失分情況也要詳細登記。

通過這一張表格,指導老師就能瞭解一位學生從基礎知識的掌握到考試技能和情緒狀態的完整情況。

除此之外,對老師的要求還有內部的PK,這種PK結果張貼在每個班級教室門口。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相比招錄清華北大碩士的北京各名校,衡水中學的老師學歷並不亮眼,他們大都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但正是這批人構成了衡中崛起20年來的班底。

衡中的崛起就來自對老師的壓力,從理念上來講,就是將學生的升學率轉化為老師的教研壓力,即便在假期,老師也要至少和學生通一次話、留一次言。

20多年下來,這套模式被更加科學有效的解構,成為了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型,從這個角度來講,對高考教育系統內的所有中學而言,衡水中學都是降維打擊。

衡水中學所取得的成績並不是所謂“掐尖”所能解釋的,而是在模式之中。

衡中這種系統的管理制度,在格式化了學生時間的同時,也格式化了老師時間。

固定週期、相對固定主題的師生談話;長期而非碎片式的觀察提升;有效且科學的個人數據報表,這是衡中老師對學生的導師制度。

事實上,這和海淀媽媽的規劃輔導是同一件事情的兩種表現方式,也是更多父母所能夠借鑑的。

雞血可不是說說就算了的,跟著專業選手學學吧。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我和衡水中學還有衡水二中的老師聊到北京學生一對一補全科的現象,他們都表情驚訝。

衡水二中的高三班主任最為不解,這是個被教學壓力壓得顧不上家的人。

他的辦公桌放在班裡,在期末考試前已經連續三週無休。

2019年,他的班裡有16人升入清北,但人數還是未達標,各科老師全年沒有獎金。

衡水二中比衡水中學苦多了,老師壓力很大。

我到衡水的第二天,是志臻中學開放日,這所中學成立於2012年8月, 是依託衡水二中建立的民辦學校。

所以,外界更通俗的將它稱作“衡水二中初中部”,優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可以通過數字證書直升衡水二中,但衡水中學也會來“搶”學生,去年的年級第一名就被衡水中學搶走了。

這是所全封閉學校,無論衡水市的中產階層,還是衡水市下轄縣城、鄉村的父母,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所以這所學校每個年級都有近萬人之眾,也幾近掏空了周邊的縣城中學。

早上到志臻中學的時候,校園門口的馬路上已經停滿了車,看車輛號牌,衡水本地(冀T)的車只佔半數,其他的則是京、津、蒙及河北其他地級市車輛。

學校很整潔,教學樓和宿舍樓的規模蔚為壯觀,作息時間也和網上流傳的沒區別,5點半起床,9點20熄燈,但老師要比學生起得更早。

10點鐘,全體學生從教學樓裡跑了出來——所有人都是跑步前進,這種習慣會延續到他們讀完高中。

學生們在操場跑道集合,每個人人都舉著一張英語短文,在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朗誦,像極了20年前的“李陽瘋狂英語”。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唸完之後,就開始了“天下第一操”,無論在衡水中學還是衡水二中,“跑操”這種模式已經堅持了20多年,也輻射到了周邊各省。

校內有兩個小升初模擬試卷發放點,我領了一份,回到北京之後送給了非京籍的同事。

他的大兒子在北京小學讀六年級,現在全家正處在小升初擇校的搖擺之中:如果回老家,跟孩子基本上只能寒假見面了,去衡水的話每兩週能見一次,但他又忌憚于衡水“監獄”的傳聞。

他兒子做完了這套試卷,給出的評價是:英語很簡單,相當於北京小學生三年級水平;數學和語文很難,極難。

看來,可能他要交更高的學費才能去志臻中學了。

在衡中,見到專業版“海淀媽媽”

這是我第一次到衡水中學和衡水第二中學,在去衡水之前,我對衡中模式有很多不理解,在某種程度上也中了衡水“監獄”說法的毒。

但在拼分數的高考面前,海淀媽媽再雞娃,不是為了過這一關?

在北京爸媽砸錢課外補一對一的時候,所付出的成本和孩子所承擔的壓力還能稱為“素質教育”嗎?

對北京家長而言,衡水中學是值得學習的。在北京的學校沒給老師那麼多要求的時候,壓力就得放在家長身上,衡水中學對學生的分析、指導模型是可以拿過來用的,我相信會有效果。

而衡水二中錯在離衡中太近。

衡水二中收分普遍比衡中低50分左右,就在這個基礎上,他們拼出了相當於人大附中的清北升學量,期間老師和學生承擔了多大壓力,可想而知。

對於非京籍的北京家長而言,我這次去衡水也是一次考察,在我看來,送孩子去衡水,未嘗不是一個選擇,這是個省錢省心的路徑。

但有個前提,就是孩子有極強的自驅力,至少能在入學考試中考個好成績,這和北京爸媽在學前和小學階段雞娃的目標基本一致。

北京和衡水最大的區別,也只在於北京爸媽叫苦,大家聽得見;衡中老師叫苦,沒人聽得見罷了。

來衡水之前,我聽到一句話:“衡水中學沒抑鬱”,來到衡水中學之後,百聞不如一見。

學生們是沒有抑鬱的理由,可老師們的情況卻不好說了,高負荷的工作量,既是學生們的老師,也是學生們的代理家長,又當孩子們的媽媽又當爹,甚至忙得連自己孩子都不能很好照顧。

伯樂,園丁,還有孺子牛,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恰當,只有最直白的稱謂最合適:衡水中學老師。

無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眾平臺“無言升學新講堂”創辦人。

公認育兒有成的爸爸典範,少時受木村久一思想影響,立意於子女的早期培養,並於生子之後付諸實踐。在陪孩子升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樂於指導周圍家長,被家長們稱為“升學的指路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