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為什麼打不過康熙帝?

於無聲處34


噶爾丹與康熙三次交手。三次中的表現,一次比一次差勁。而康熙則最終剿滅噶爾丹,使得這個最有希望統一草原的人,客死異鄉。 下面分析原因:

從努爾哈赤到康熙,已經經歷了四代人的努力,先後統一女真、統一中原、平滅三藩。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組織。


噶爾丹的位子是哥哥僧格死後,爭奪來的。雖然受到了達賴喇嘛的冊封,但他的侄子才是真正的首領繼承人。所以,從名分上就不穩固。

另外,對於漠西蒙古的統一也是從他一個人手上完成的。剛剛統一的各個部落,可以想象一下和秦朝剛剛統一六國一樣,各個部落也不穩固。


而且從固始汗開始,到固始汗侄子,再到僧格,再到噶爾丹初期,都已經臣服於清朝。雖然只是表面上的臣服。可到了現在才想起來反叛,就真的是叛亂了。

儘管你心中有成吉思汗,但清朝已經掌握中原,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所有象徵著正統的配置都有了。清朝皇帝也是成吉思汗東部聯盟的博格達汗。

噶爾丹發明的駝城戰術,根本不及清朝的重型火炮。在這方面,努爾哈赤就是被轟死的,所以,清兵對於火炮是比較重視的。


在步步蠶食,統一蒙古的過程中,噶爾丹第一次與清朝交手失敗後,逃回去,又有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後方包抄而來,抄了他的後路。可見其對於本部的統治仍然不穩固。

當第二次噶爾丹與康熙交手。在後方還未奪回來時,噶爾丹卻還要進攻喀爾喀蒙古。等於是要學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孤軍深入。

最終,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項羽。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以少勝多。噶爾丹糾集的三萬鐵騎迎來了康熙的十萬大軍的迎頭痛擊,

表面上看,噶爾丹的面積要比清朝還大。但只是一個剛剛興起的部落聯盟國家,距離成為一個高效運轉的封建國家還有一段距離。而清朝在幾次戰爭中衝殺出來,早就有了一整套對付叛亂的手段和大批經歷過各種戰爭將領及氣勢正盛個八旗禁旅。

組織形式上:康熙比噶爾丹強

噶爾丹帶領的是剛剛組建的部落聯盟,各自為政,其他蒙古部落也觀望為主,

康熙帶領的是積累了四代的封建帝國。

法統依據上:康熙比噶爾丹強。

噶爾丹是殺兄繼位,康熙是自幼登基——噶爾丹弱於康熙

噶爾丹是大和尚弟子,有藏地及西部蒙古的背景;康熙是滿蒙聯姻的東部蒙古代表及滿洲第四代君主——雙方持平

噶爾丹之所以在全蒙古內部號令不強,是因為他並非黃金家族直系後裔。康熙的祖父皇太極,滅了曾經的蒙古公認的草原霸主林丹汗,已經有了蒙古博格達汗的稱號。噶爾丹弱於康熙

權力構成上:康熙比噶爾丹強。

失敗後,就被侄子抄了後路,病死在外。而康熙是憑藉祖上三代人積累的實力,加上滿蒙聯姻的血統,加上平定三藩之亂和收復臺灣的氣魄,

戰略戰術上: 康熙簡直是降維打擊噶爾丹。

噶爾丹仍然按照老方法,一步一步的往前推進。

康熙已經在部署準噶爾周邊的力量。廣泛結交包括沙皇俄國、喀爾喀蒙古、衛拉特其他部落,展開大迂迴大包抄的軍事外交全方位的戰略。


參習處


【康熙註定是葛爾丹的天敵】

相信只要看過歷史大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對這位葛爾丹一定不會陌生,在劇中這位雄踞了準格爾的大汗,竟然化妝成隨從來到大清朝的北京城利用上供的機會探查,並且看上了康熙帝的親閨女藍齊兒,隨後便向康熙求親,康熙礙於政治戰略考慮(因為當時要乾颱灣,所以西北的戰端不能先開,只能用和親的方法迷惑之,等到臺灣一拿下,葛爾丹便死期將至)只能把心愛的藍齊兒格格下嫁給葛爾丹,同時這個西北豺狼開始大肆的擴張自己的領地,先後擊敗和碩特部,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逐漸的開始稱霸整個西域,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準格爾汗國,成為了康熙的心腹大患。

1688年,葛爾丹又開始揮師東進,進攻喀爾喀蒙古,這個時候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北京的安全和大清的底線,公元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這個時候的康熙帝已經把臺灣納入了版圖,完成了祖國的統一,1685年,又在雅可薩之戰中鍛鍊了八旗勁旅,1689年,前期最主要的工作《中俄尼布楚條約》也已經簽訂,這個時候,刻不容緩的幹掉葛爾丹的計劃馬上提上日程。1690年,大清勁旅在烏蘭木通打敗了葛爾丹,但沒有給他造成致命的打擊,1696年2月,康熙帝懷著必勝的決心,親自統領三路大軍,對葛爾丹的主力進行夾攻。終於清西路軍在大將軍費揚古的指揮下,於昭莫多殲滅其主力噶爾丹主力,噶爾丹率數十騎跑路,但僅僅時隔一年,這個曾經的西北狼便在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3月初,流竄到阿察阿穆塔臺地方一病不起,死於此。至此準格爾徹底被康熙滅國!


老豬的碎碎念


因為神棍遇到水平相當的正常人打不過才正常。

葛爾丹是準噶爾部的王子,也是貨真價實的仁波切,他是溫薩活佛的轉世靈童,也是班禪、達賴的親傳弟子。1644年葛爾丹出生,在出生前,他就已經是預定的溫薩活佛轉世靈童。在噶爾丹出生前,溫薩活佛前往準噶爾部時被噶爾丹的母親“重金求子”。葛爾丹的母親是顧實汗的女兒,家族對藏傳佛教至關重要。溫薩活佛無奈之下,只好說出了自己轉世為準噶爾王子的承諾。這種活佛轉世到蒙古大貴族之家的事情在清朝控制蒙古之前經常發生,俺達汗的曾孫就變成了第四世達賴。9歲時葛爾丹正式到西藏出家,去繼承溫薩活佛的衣缽。溫薩活佛是當時藏傳佛教最著名的活佛之一,也是當時藏傳佛教兩大密傳教派之一,因此噶爾丹的宗教地位非常高。

1670年噶爾丹哥哥僧格被暗殺,葛爾丹不得不脫下袈裟幫助老媽戰鬥。本來他沒有自己的直轄部眾,但溫薩活佛的身份讓他一呼百應,加上師兄桑傑的支持,葛爾丹很快在內戰中站穩了腳,並取得了勝利。在隨後的戰爭中,葛爾丹連戰連勝,儼然護教法王,他和桑傑都有了擴張的野心。

在葛爾丹遠征前,他派人給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下毒。葛爾丹下毒的手藝潮,毒死了另一個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被迫出逃,慢慢集結了數千人馬。噶爾丹大怒,率領1000親衛軍收拾侄子,不出意料地被人馬佔優勢的策妄阿拉布坦擊敗。葛爾丹的總兵力按照準噶爾史料的說法是五萬人左右,除掉跟著侄子的5000人馬,他還能集中四萬多兵力(所謂準噶爾30多萬兵力的說法是指全部民眾,哈薩克人因為經常被準噶爾暴打,所以在史書上才用了這個數字),可以輕易解決掉侄子。就在葛爾丹準備出兵時,師兄桑傑發來了催促進軍的“急電”。桑傑不但也是仁波切,還是藏族歷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和占星高手,他為葛爾丹占卜了最好的出兵日期,要求葛爾丹儘快出兵。

葛爾丹因此自信滿滿的出兵,按照喇嘛教的說法他是溫薩活佛的轉世,上一世的溫薩活佛還是衛拉特蒙古合約的簽字人之一(1640年簽署),因此葛爾丹相信只要他“佛軀”一震,蒙古人就會紛紛投靠。問題是外蒙古最尊崇的活佛是哲布尊丹巴,葛爾丹這個外來的活佛就一定好唸經嘛?大概在葛爾丹看來這也不是問題,因為上一世的溫薩活佛也正好是現任哲布尊丹巴的老師,那麼作為溫薩活佛的轉世,哲布尊丹巴也應該納頭便拜。和葛爾丹家族一樣,這一世的哲布尊丹巴也是蒙古貴族出身,是土謝圖汗的親弟弟。拜上一任溫薩活佛當老師時,哲布尊丹巴才五歲。對葛爾丹這種“我前世是你老師,所以你該跪舔”的神邏輯,哲布尊丹巴並不感冒。葛爾丹擊敗了土謝圖汗後,哲布尊丹巴立刻號召外蒙民眾反抗葛爾丹。儘管葛爾丹擊敗了哲布尊丹巴活佛,但在外蒙也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就是大家都打不過他。

和葛爾丹相反,康熙皇帝採取了務實的態度,康熙拉攏了外蒙民眾。烏蘭布通戰役爆發前,葛爾丹突然接到了策妄阿拉布坦佔據了準噶爾汗國的消息。像夫差一樣,葛爾丹聽到消息後殺死了使者。葛爾丹還幻想自己可以擊敗清軍,結果雙方打成了平手,葛爾丹不得不撤軍。在他快要撤回時,策妄阿拉布坦還偷襲了葛爾丹的基地科布多,葛爾丹陷入了困餓境地。為了共同的野心,桑傑不得不送來了大批物資,鼓勵師弟繼續打下去。葛爾丹也聽從了師兄的意見,在丟失了主基地的前提下繼續喝清軍作戰,結果在昭莫多戰敗。

兩次戰役過後,葛爾丹損失慘重,部下紛紛離去,最後這個活佛不得不服毒自殺。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康熙那個年代真的可謂是政治家活躍,軍事家噴湧而出的年代,而集這倆於一身的康熙和噶爾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猶如周瑜與孔明一樣,那麼噶爾丹為什麼失敗了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政治制度劣勢。清朝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在經歷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舉措後,可以說清朝進入了以康熙為核心的高度集權國家,在朝中甚至達到了說一不二的效果;反觀噶爾丹卻受到了族中眾多貴族的限制與壓力,無法在軍事上真正做到合力,否則也不會出現噶爾丹不得不予康熙決戰的地步了。要知道越晚決戰清軍越被動,畢竟糧草供應太遠,補給線太長,草原上沒了補給線,或者補給線長時間被騷擾,那就等於全軍覆沒。

其二:噶爾丹敵人太多。噶爾丹是滅了草原所有部族後與康熙決戰的,在這期間,肯定有各種草原反抗實力在與噶爾丹進行著各種戰鬥,這就造成了噶爾丹的或軍情被暴露,或民意不歸順,或新領地領主之間的分歧等等不利局面,,反觀康熙這面,雖然也有政治鬥爭,但是肯定不會有向噶爾丹這面有百姓通敵,有反抗軍報告軍情等不利局面的出現的。

其三:人口上佔劣勢。康熙擁有的是整個中原地區,而噶爾丹確是蒙古及現在蒙古國,俄羅斯少部分等領土。咱就單純比戰後恢復能力,清軍三人拼死一個蒙古兵,他們都合適,畢竟中國人口眾多,而噶爾丹這面真就死不起。

其四:經濟上劣勢。任何一場戰爭都伴隨的是巨大的軍費開銷,為什麼康熙要收復臺灣後才打噶爾丹,個人認為賦稅佔了很重要的一項,沒有錢誰給你拼命去啊。雖然噶爾丹背後隱隱約約有沙俄的影子,但是清朝以全國之經濟,遠不是小小的噶爾丹所能比擬的。用句現在的時髦話說,康熙用錢砸都能砸死噶爾丹。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polityW


以吳三桂為首,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給年輕的康熙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訓,這起教訓經由近代一位著名偉人總結成十四字方針“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噶爾丹的大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曾經兩次御駕親征,還搭上了最喜愛的女兒藍齊格格一生的幸福。歷史上真實的噶爾丹在劇中並沒有完全展現,噶爾丹堪稱一代梟雄,27歲繼任準噶爾首領,33歲便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獲得了西藏達賴喇嘛賜予的“博碩克圖汗”,將原本並不強大的蒙古準噶爾部發展成準噶爾汗國。

隨後,噶爾丹四處徵佔,臣服哈薩克汗國,攻滅葉爾羌汗國(現中國南疆地區),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爾丹攻入喀爾咯蒙古,將勢力延伸到內蒙古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在清朝的眼皮子底下發起挑釁。噶爾丹僅用了20年時間,便將偏陲一隅的小小部落發展成擁有5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龐大汗國,不得不說,其確有過人的才能。康熙一直密切關注著準噶爾的變化,他知道以噶爾丹的狼子野心,大清與其必有一戰。但臺灣孤懸在外,對西北大規模用兵時將形成肘腋之患,於是他制訂了先平臺灣,後徵漠北的戰略規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徹底平定,與此同時,噶爾丹步步緊逼,已經到了必須一戰的時刻。為此,朝廷開始籌備西北用兵事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康熙御駕親征,分派東西兩路大軍,以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任主將,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展開激烈交戰,準噶爾部終因彈盡糧絕,敗退至科布多(今蒙古吉爾格朗圖),但主力尚在。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再度御駕親征,派10萬大軍分三路出擊,西路軍在莫昭多(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敗噶爾丹,殲滅其主力,噶爾丹僅率幾十名騎兵逃脫。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三月,康熙派6000人,分兩路進剿噶爾丹殘部,並親自趕到寧夏指揮戰役,走投無路只剩500人追隨左右的噶爾丹飲藥自盡(另一說是暴病而亡)。

噶爾丹一代梟雄,能征慣戰,是康熙平生最強大的對手。但他沒有後援力量,孤軍深入,最終必敗無疑。表面看上去噶爾丹是敗在烏蘭布通和莫昭多這兩場戰役上,事實上他是敗在戰略規劃上面。《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曾經說過:西北戰事看起來打的是兵馬,實際上打的是錢糧是後援。因此,噶爾丹最終打不過康熙的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歷史茶坊


噶爾丹雖然稱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遊牧民族民族,但他與清朝為敵時,所在的準噶爾汗國已經被侄子奪去。與康熙為敵時的噶爾丹,只是一隻失國流浪在蒙古高原的孤軍,最大兵力只有三萬人,並不算非常大的邊患,打不過清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噶爾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遊牧民族首領,少年時曾經在西藏做過喇嘛,人生經歷算得上比較傳奇。1670年(康熙九年),26歲的噶爾丹回到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成為準噶爾部的新首領。噶爾丹雄才大略,帶領準噶爾部經過多年征戰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準噶爾汗國,雄踞西域,地盤包括今天的新疆和中亞地區很大部分。

(準噶爾汗國形勢圖)

在噶爾丹創建準噶爾汗國的過程中,同滿清還沒有很多接觸,雙方並沒有發生過大的衝突。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率領三萬軍隊遠征蒙古高原的喀爾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一帶),噶爾丹的遠征取得了巨大勝利,大破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等喀爾喀蒙古勢力。

在噶爾丹遠征期間,他創建的準噶爾汗國卻內部起火,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乘機起兵篡奪了準噶爾汗國首領的位子。噶爾丹企圖回家奪位,在蒙古高原西部的科布多地區被策妄阿拉布坦堵截,未能成功。噶爾丹失去了自己開創的準噶爾汗國,成為一隻流浪在蒙古高原的孤軍,暫時佔據的地方只有蒙古高原西部的科布多一帶。

準噶爾汗國新首領策妄阿拉布坦還聯絡滿清共同對付噶爾丹。噶爾丹此時的形勢是領著一隻三萬人的孤軍,沒有穩固地盤,得不到人力物力補充,卻同時要對付準噶爾汗國、滿清、喀爾喀蒙古三個都比自己強大的勢力、

很多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會以為,康熙同噶爾丹的戰爭是滿清同強大的準噶爾汗國的戰爭,康熙帝擊敗噶爾丹是擊敗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實際和康熙為敵時噶爾丹,只是一隻失國且人數不多的軍隊。

1690年(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率領兩萬軍隊,再次進攻喀爾喀蒙古。噶爾丹雖然只剩一隻殘軍,但戰鬥力比較強大,喀爾喀蒙古各部均不是噶爾丹對手。噶爾丹區區兩萬人,橫掃蒙古高原,並一路從漠北追擊喀爾喀蒙古敗兵到漠南。

1690年6月,噶爾丹的兩萬軍隊在烏爾會河同支援蒙古人的兩萬多清軍進行了一次大戰,這是清軍同噶爾丹的第一次大戰,清軍慘敗。

烏爾會河大敗清軍後,噶爾丹繼續南下,一路追擊蒙古人到烏蘭布通。烏蘭布通距離北京只有700裡,京師震動。康熙皇帝調集十餘萬大軍迎戰噶爾丹,並準備御駕親征。

1690年8月,清軍同噶爾丹在烏蘭布通進行了一場大戰。御駕親征的康熙皇帝生病留在後方沒有前往戰場。噶爾丹軍只有兩萬人,清軍此時趕到烏蘭布通的兵力有六七萬人,清軍兵力優勢巨大,後續援軍還在不斷趕來。雙方在烏蘭布通激戰一天,未能分出勝負。清軍在戰鬥中損失更大,康熙的舅舅佟國綱被噶爾丹軍的火槍擊中戰死,但噶爾丹軍也未能徹底擊潰清軍。

未能徹底擊敗清軍的噶爾丹軍面對清軍不斷趕來優勢越來越大的不利形勢,只能選擇撤退。在和優勢兵力清軍對陣的情況下,撤退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戰場動作,但噶爾丹軍的撤退很成功,清軍未能追擊取得戰果。

噶爾丹軍雖然在戰場上沒有吃虧還佔據優勢,但撤退途中遭遇了瘟疫,損失慘重,兩萬人只剩數千人。噶爾丹總兵力也不過三萬人,孤軍又不可能補充兵力,一下子失去了大半老本。

1696年,康熙皇帝率十餘萬大軍兵分三路遠征噶爾丹,西路軍三萬五千人在昭莫多捕捉到噶爾丹軍主力五千餘人,清軍戰勝,斬首兩千俘虜數百,噶爾丹軍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康熙皇帝所在的中路軍則沒有捕捉到噶爾丹軍,無戰果。

1697年,康熙再次親征,親征途中噶爾丹病死,噶爾丹殘餘勢力投降。


仁勇校尉


噶爾丹沒打過康熙,但清朝也沒能把準噶爾怎麼樣。雍正和乾隆都被清準戰爭拖得身心疲憊,如果不是準噶爾內部起內訌,清朝也很難統一天山南北。

噶爾丹和他的準噶爾汗國之敗,其實是敗給了大時代。清王朝和沙俄從東西方崛起後,世界留給歐亞中央草原遊牧民族的機會就不多了。

遊牧經濟生產率低下,社會發展緩慢,但有一個好處“軍民一體”,遊牧民族的騎兵對抗定居民族的步兵,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壓倒性優勢。

遊牧經濟雖然先天不足,但蒙古人可以通過不斷髮動戰爭來獲取物資,而且效率遠高於定居民族。

從準噶爾汗國的大本營伊犁往西的茫茫歐亞中央大草原一直是北方遊牧民族自由遷徙和政權重組的大舞臺。

北方遊牧與中原王朝對抗中受挫後,通常會轉向掠奪中亞、東歐的定居民族。比如匈奴、突厥的西遷,鐵木真征服金國受挫後的西征花剌子模。

噶爾丹率領準噶爾部崛起時,沙俄和清朝軍隊都在大規模裝備火器。定居民族培養一名弓箭手需要一年,甚至是數年的嚴格訓練,但是培養一個出色的炮手只要幾個月的時間。

火器還有一個好處是特別貴,定居民族很難承受,但遊牧民族更難承受。準噶爾的軍隊也有炮手,叫做“包沁”,但他們都是中亞穆斯林。這也在側面說明了準噶爾在火器時代的困境,造不出火器,培養不出炮手。

西面沙俄在東歐崛起後,逐步將勢力深入中亞草原;東面康熙統治的大清又是個國力穩步上升的大帝國。

無法從中原王朝獲取足夠物資,又不能向西搶掠中亞穆斯林,準噶爾汗國受困於西域一隅,遊牧經濟又無法支撐大規模現代戰爭,內訌也就隨即出現。清軍要做的只有等待,等到他們內部打成一團,然後兵不血刃地出兵收復伊犁,接著是南疆。


史料不輯


葛爾丹打不過康熙主要是兩個原因。其中科技能力佔了很大因素。由於清軍裝備了火器,而葛爾丹還停留在原始冷兵器時代,這使得清軍在對陣葛爾丹的時候相當的佔便宜。當時的清軍裝備情況如下,八旗軍每個滿旗有騎兵7350名左右;兩個神機營,每營500人200條槍,總共1000人火槍400條;兩個炮營,每營600人,裝備火炮4門,總共1200人,火炮8門。總共人數大約是9600人左右,這是清軍的一個萬人隊編制。清軍一般出動的時候會以兩旗滿軍旗為主力,也就是兩萬人,然後再搭配八萬綠營兵(綠營兵也有裝備神機營,同樣是每萬人兩個神機營),總共十萬人作為一個方面軍。(這也是年羹堯時候的兵力組成。)由此可見,清軍的火力還是很強大的。而相比之下,葛爾丹的軍隊組成就寒磣得多,沒有裝備任何火炮火槍。

其次則是國力與國家主要生產力落後。清朝與葛爾丹的戰爭打了一百多年,自康熙開始到乾隆時期才完全平定,這需要清軍有強大的國力支持。按著雍正時候的統計,江蘇百分之七十的賦稅是供應西北大軍的,這是因為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清軍的糧倉,常年穩定供應糧草軍餉。而葛爾丹的經濟就脆弱得多,由於是遊牧經濟,受天災影響嚴重,一旦遇到寒流就會凍死大量的牛羊,清軍就是多次趁著雪災期間對葛爾丹發動進攻並重創葛爾丹的。


優己


被戲稱為葛二蛋的葛爾丹之所以打不過康熙皇帝有這四大原因:一是因為準格爾汗國實力遠弱於清王朝;二是因為準格爾汗國除了清王朝還有許多其它敵人;三是因為準格爾汗國掠奪其它蒙古部落導致人心盡失;四是葛爾丹迫害侄子導致汗國內部分裂。

準格爾汗國實力遠弱於清王朝

當準格爾汗國在我國西北崛起的時候清王朝也入主的了中原,到了康熙皇帝時期人口已經突破一億國力變得非常強大,並且也有超過八十萬人的兵力和大量火炮。
康熙皇帝


而準格爾汗國所擁有的直屬部眾不過才五六十萬人,兵力不過才五六萬人而且雖然火槍比清軍先進但是缺乏足夠的火炮,因此準格爾汗國無論是從國力還是軍力來說都相差甚遠落敗是遲早的事情。

準格爾汗國要應付的敵人眾多

準格爾汗國除了要和清王朝爭奪蒙古高原乃至整個中國的控制權意圖恢復大元帝國外,還面臨著和哈薩克汗國爭奪中亞地區的局面,而貪婪的沙俄帝國一邊在幫助準格爾汗國攻打清王朝,一邊也和侵吞清王朝領地一樣在不斷的入侵準格爾汗國的領地。
準格爾汗國


因此準格爾汗國可以說是四面都是敵人不能集中力量來對抗清王朝,而實力更加強大的清王朝即使要面對沙俄帝國的不斷入侵還是要更從容一些,而實力遠弱於清朝的葛爾丹卻不得不幻想依靠沙俄來對付清王朝。

掠奪其它蒙古部人心盡失

本來葛爾丹屬於綽羅斯家族並不是黃金家族對其它蒙古部號召力力就弱,然而他妄自稱汗還大肆劫掠其它蒙古部落,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其它蒙古部落出賣給沙俄,因此那些喀爾喀蒙古部落寧願投靠康熙皇帝也不願意向他投降。


葛爾丹

迫害侄子導致汗國嚴重分裂

葛爾丹是在其同母兄僧格被人毒死後從西藏還俗歸來繼承準格爾汗國琿臺吉的,後來僧格兒子策妄阿拉布坦等人都陸續長大了,葛爾丹不想把繼承權給他們於是就毒死了僧格其中一個兒子,而策妄阿拉布坦則率領部分部眾逃了出去並擊敗了葛爾丹前來討伐的部隊。

後來策妄阿拉布坦趁葛爾丹主力進攻清王朝的時機截斷了其後路,最終他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兩場戰役都敗北後走投無路,不得不服毒自身結束自己梟雄的一生,如果他不迫害自己侄子的話至少還有退路捲土重來也未可知。


執斧談史說事


第一是噶爾丹部落經濟上畜牧業經濟非常脆弱,對外依賴性強,受控於清朝。想依靠沙俄,可不想沙俄只是把它當成一粒旗子。

第二是噶爾丹部政治上的分封體制以及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權力傳承製度,導致內訌不斷。第三是人心向背,連年的戰爭,使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各族人民流離失所,無不向往和平,渴望祖國統一。眼見噶爾丹窮途末路,各部貴族、百姓紛紛歸順清政府。清王朝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於1697年2月採取第三次平叛軍事行動,進剿噶爾丹殘部。此時僅剩下五六百殘部的噶爾丹,根本無力抵抗,平叛部隊勢如破竹,直逼叛軍老巢科布多。

1697年3月,眾叛親離的噶爾丹在絕望中服毒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