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鰲拜、三藩、台灣、噶爾丹、沙俄爲什麼沒有一起發難呢?

國漢大叔


除了鰲拜之外,三藩、臺灣、噶爾丹、沙俄明明就是一起發難了啊。

鰲拜和康熙的衝突是清朝最高權力之爭,不存在對清朝發起進攻的說法。鰲拜只不過擋了康熙的集權之路而已,他對大清是非常忠誠的。鰲拜被捕後,大臣們羅織了30條罪狀,其中有謀反之罪,要斬立決,誅九族。但是康熙卻寬大處理了,說明謀反罪根本不成立。而且康熙到了晚年也為鰲拜平了反,追拜鰲拜一等男爵,他的後人也被重新授予了官職。而三藩之亂時,臺灣、噶爾丹、沙俄都有一起行動,只不過他們各自的情況有所不同。三藩之亂從1673年—1681年,持續了8年時間,我們看看這8年時間內,臺灣、噶爾丹以及沙俄分別都在幹什麼。

一、跟三藩邊合作邊衝突的鄭氏

1673年,吳三桂起兵,三藩之亂爆發。次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三藩之中,尚可喜其實並不想叛清,有想法的是他的長子尚之信。吳三桂發動叛亂後,尚可喜不但沒有跟隨起兵,反而跟叛軍作戰。耿精忠面臨著來自廣東、江西、浙江三個方向的壓力。於是耿以提供戰船為條件,邀請鄭經出兵協助(此時鄭成功已逝),鄭經答應了。

1674年5月,鄭經抵達廈門,要求耿精忠將漳州和泉州交給自己。耿精忠見鄭經兵少,拒絕了他的要求,雙方交惡。沒想到泉州、漳州後來自己投靠了鄭氏,耿精忠無奈,只好派人交涉,要求將泉州還給自己,鄭經不同意,於是雙方開打。打到1675年,雙方才和解,耿精忠履行了之前的約定,提供了5艘戰船給鄭經,並且劃定了勢力範圍。隨後,鄭氏攻擊廣東,耿精忠攻擊浙江。

1676年初,尚之信發動兵變,包圍尚可喜的府邸,取得平南王的權力,投靠了吳三桂。這下鄭經失去了作戰目標,四周都是盟友,沒法再擴大地盤了。此時吳三桂提出了會師長江的計劃,吳軍從江西攻向江南(當時的江南省),耿精忠從浙江攻江南,而鄭經率水師從長江口攻擊。耿精忠便從後方調兵,沒想到出事了。

汀州守將劉應麟原本是清朝汀州副將,接到耿精忠調令後,他懷疑耿精忠是藉機剷除自己,於是秘密派人去見鄭經,想投靠鄭經。鄭經與馮錫範等人商議,有人主張只收降劉應麟一人即可,但馮錫範卻說得了汀州,之後可以得到整個福建。可笑鄭經等人只想著擴大自己地盤,全然不顧盟友。他沒有按照計劃率水師北上,而是寫信給耿精忠說要借道汀州去江西跟吳三桂會師。隨後,鄭經立即派兵去接應劉應麟,佔據了汀州。

鄭經這麼一搞,耿精忠的前線部將就開始動搖了,一些部將密謀降清,引康親王傑書入仙霞關。耿精忠的局勢立即變得很危險了,他殺了一批密謀投降的將領,向鄭經求救,希望鄭經能派水師帶自己出海。結果鄭經不但不出兵相救,反而派兵攻打福州。無奈之下,耿精忠只好投降了康親王,迎康親王入福州。沒多久,鄭經便被清軍擊敗,所佔的地方全部丟失,退回了廈門。1680年,鄭經返回臺灣,並於第二年去世。鄭經去世的當年,臺灣發生了東寧事變,世子鄭克臧被刺。兩年之後,1683年,鄭克塽降清,明鄭滅亡。

二、乘三藩之亂不斷擴張的噶爾丹

東邊打得火熱的時候,噶爾丹也沒閒著,他很好的利用了這個時間,四處征伐,統一了衛拉特蒙古,到三藩之亂平定的時候,噶爾丹已經基本徵服了西域。

1673-1678年,噶爾丹先後擊敗了衛拉特蒙古內部的政敵,他的從兄和衛拉特聯盟的盟主鄂齊爾圖車臣汗。1677年,噶爾丹給康熙送獻禮,康熙對鄂齊爾圖車臣汗被殺非常憤怒,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拒絕了獻禮。1678年,噶爾丹獲得博碩克圖汗的稱號,次年要求清朝授予汗號,被康熙拒絕。

1679年,噶爾丹降服了吐魯番和哈密,勢力抵達甘州。1680年,噶爾丹率大軍12萬,橫掃南疆,滅了葉爾羌汗國。1682-1683年,噶爾丹西征,打敗哈薩克。1685年,噶爾丹遠征烏茲別克。

就在康熙忙著平三藩,平臺灣,對付沙俄的時候,噶爾丹已經成長為一個實力龐大的對手,在未來的不久成為清朝最大的敵人。

三、乘虛而入的沙俄

三藩之亂時,沙俄侵佔了尼布楚和雅克薩,以此為據點,向境內步步深入。他們一邊建立新的據點,一邊四處燒殺劫掠。

他們在精奇里江上游建立結雅斯克,在西林穆迪河地區建立西林穆斯克,在多倫河口建立多倫斯克。在額爾古納河流域,沙俄建立了額爾古納堡(今天黑龍江奇乾縣附近),深入到黑龍江下游和恆滾河一帶,並在恆滾河上建立杜吉根斯克,在烏弟河上建立烏弟斯克等據點。以這些據點為巢穴,四處燒殺搶掠。《清聖祖實錄》描述了這些侵略者的惡行:“不遑寧處,剽劫人口,搶擄村莊,攘奪貂皮,肆惡多端。”

另外,1676年,一支龐大的沙俄使團抵達北京。沙俄使者尼古拉向清廷遞交了一份國書和一份照會,其內容以自由通商為中心,列舉了十二項條款,希望康熙能夠同意。十二項條款中包括了允許兩國互市,通路開放不絕;每年將大量生絲熟絲或貴重的寶石等珍物,運往俄國,同時購買中國需要的貨物;開放河海通商航線,以便俄國商船往來;釋放此前戰爭中被俘虜的俄方人員,等等。康熙回覆使者:要想雙方相互和好,自由貿易,必須先要滿足清方三個條件:歸還之前的叛國人員;不能在邊境地區繼續尋釁滋事;來使須遵守中國的禮法習俗。但是沙俄使團對這三點完全不置可否,反而要求康熙向沙皇稱臣。

由於三藩之亂,康熙也沒有為難他們,依然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使團。不過私下裡,康熙下旨,在沙皇答覆之前,禁止俄國人在境內貿易。

等到三藩平定後,康熙立即發起了雅克薩之戰,摧毀了雅克薩城,之後開始了尼布楚談判。

總的來說,三藩之亂時,臺灣、噶爾丹、沙俄都跟清朝有衝突,只是相比之下,三藩的實力最強,危害最大。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歡迎關注評論。


迷蝶夢文史社


簡單的說吧康熙除哦鰲拜是為了掌權,首先鰲拜忠於先帝,對康熙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一心想著讓清朝歸附於皇帝政權,排除異己。但因其生性耿直,舉止粗魯,讓康熙物理為不尊重自己,架空自己,這首先就是一個天大的冤案,康熙除鰲拜案,再後來被乾隆翻案,而康熙削藩,這也意味著康熙想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進一步消弱漢族勢力,也因此差點葬送清朝,臺灣呢而是一直都在征服之列,臺灣不亡明朝,勢必會有再次復國的可能。準噶爾丹也是因為冒犯藩屬國,對於整個清政府造成威脅。這好比是年齡越大思想層面就越寬,小時候想獨立掌權,青年時害怕權力分散,中年是害怕失去。首先他們的時間就是有錯開的並不是在一起,其次,一個朝廷也沒有辦法和多股勢力對抗,必須有輕重緩急。明朝滅亡也是因為與多股勢力對抗,最終被拖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