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雞”周奎,眼看著女婿的江山危在旦夕,卻一毛不拔


“鐵公雞”周奎,眼看著女婿的江山危在旦夕,卻一毛不拔

崇禎帝

崇禎十二年(1639年),大明帝國內憂外患,清軍入關攻陷山東;已經接受詔安的張獻忠再度反叛,大舉起兵出川,攻陷襄陽;蟄伏在商洛山的李自成復起,率數千兵馬出陝攻打河南。

明軍一路敗退,崇禎帝勃然大怒,先後斬殺三十多名抵禦不利的官員,諸多官員被降職、撤職。

氣憤之餘,崇禎帝又開始憂心忡忡,因為此時國庫空虛,打仗打的是銀子啊,沒有糧餉,將士如何安心禦敵。

崇禎帝召集大臣商議,輔政大臣、戶部尚書薛國觀建議,詔令勳貴捐助朝廷。

崇禎帝表示贊同,首先找到武清侯李國瑞,讓他給勳貴們做個榜樣。

李國瑞聲稱自己得到父親留下的遺產在自己手中,為四十萬兩白銀,自己應得二十萬兩白銀,其中還有庶生哥哥一部分,表示自己的二十萬全部捐獻。

崇禎帝要求李國瑞全部捐出,否則就關進監獄。

李國瑞把家產藏起來,拆毀房屋,變賣珍寶古玩,以此表示自己確實是沒錢了。

崇禎帝認為這是在故意埋汰朝廷,勃然大怒,於是削奪了李國瑞的爵位。

李國瑞抑鬱了,沒幾天就一命呼呼了。

朝中勳貴、外戚輿論譁然,人“皆自危”。

“鐵公雞”周奎,眼看著女婿的江山危在旦夕,卻一毛不拔

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同失陷,北京城危在旦夕,大明帝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崇禎帝再度詔令官員向朝廷捐助資金,以求挽救江山社稷。

為了鼓勵捐錢的官員,崇禎帝詔諭:“凡官員捐餉者,加官進爵。”

同時命太監徐本正轉告嘉定伯周奎,令其做皇親國戚的表率,許諾封為侯爵。

周奎何許人也?他是崇禎帝的岳父,女兒周氏是崇禎帝的皇后。

《甲申傳信錄》記載:周奎“堅謝無有”說:“老臣安得多金?”

徐本正哭著再三請求,周奎“其辭並堅”,死活不捐。

徐本正起身氣憤地說:“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難措手,大事必不可為矣。即廣蓄多產,後來何益?”

《明史》記載:“李自成逼京師,帝遣內侍徐高密諭奎倡勳戚輸餉,奎堅謝無有。高憤泣曰:‘後父如此,國事去矣!’”

李自成逼近京城,崇禎帝派遣內侍徐高密諭周奎,讓他給勳貴及皇親國戚帶個頭,周奎堅稱沒錢,徐高哭著說:“皇后的父親都這樣,大明朝要完了!”

周皇后得知父親周奎分文不出,就不斷施壓,周奎勉強答應捐一萬兩白銀,又向女兒周皇后哭窮,周皇后只好變賣首飾湊了五千兩給父親,周奎竟然扣下兩千兩,捐給國庫只有八千兩。

周奎的吝嗇,給勳貴、皇親國戚以及大臣做了個壞表率,捐款者無人超過一萬兩,大臣魏藻德只捐了區區五百兩。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太監捐資卻積極踴躍,徐本正、王德華、王永祚、曹化淳各捐五萬兩,王之心捐一萬兩。

“鐵公雞”周奎,眼看著女婿的江山危在旦夕,卻一毛不拔

平民百姓也有傾其所有的,厚載門“一小民”捐銀三百兩,彰義門一六旬老人“一生積僅四百金”,哭著全部捐給戶部官員。

崇禎帝大為感動,封這兩個平民為“錦衣衛千戶”。

崇禎帝大動干戈,折騰了一溜兒十三招,只募得二十多萬兩。

兩天之後,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帝自縊煤山以殉社稷。

“鐵公雞”周奎,眼看著女婿的江山危在旦夕,卻一毛不拔

李自成開始“幫助”崇禎帝完成未竟之業,向京城官員、富戶徵集軍餉。

李自成的手段遠比崇禎帝“高明”了許多,他採取“逼”而不是“求”。

在李自成義軍的皮鞭沾涼水、木杖釘釘子的酷刑威逼之下,京城官員、富戶像擠牙膏一樣,財物被一點一點擠出來。

那位給崇禎帝只捐了五百兩的“餵飽得”,見義軍攻破京城,主動獻出一萬兩白銀。

“藻德輸萬金,賊以為少,酷刑五日夜,腦裂而死。”

李自成義軍嫌少,又以酷刑折磨魏藻德五天五夜,最終,魏藻德腦裂而死。

義軍又把魏藻德的兒子抓起來,魏藻德兒子說:“父在,猶可丐諸門生故舊。今已死,復何所貸?”

我爹活著,尚可向門生故舊借貸,如今他死了,求借無門了!義軍見沒油水可榨,“揮刃斬之”。

“鐵公雞”周奎,眼看著女婿的江山危在旦夕,卻一毛不拔

李自成

崇禎皇后的父親周奎結局更慘,義軍將周奎捕獲,抄家得到現銀五十三萬兩,而後逼迫周奎的妻子、兒媳自縊,將其長子活活打死。

就在周奎的次子、侄子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時候,鐵公雞周奎不得不交出全部藏銀三百萬兩。

家破人亡,周奎一股急火上來,沒幾天就死翹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