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球青少年组第一的人进入职业网坛以后大部分没有成绩?

用户65981909


少年成名,认不清自己就是一个运动员,然后就是各种膨胀,不坚持的训练,运动生涯很快就结束


释玉山人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其实是青春期惹的祸!!

我想引用一个例子:就是使出洪荒之力泳坛小将傅园慧,最近几年由于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等问题导致成绩出现波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我想很多青少年组的运动员同样遇到了这一类的问题,从而导致竞技成绩的不如意,给人从青少年组进入成年组之后成绩大不如前的感觉。



美图砖家


青少年比赛和职业比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网球项目是个人项目,独自上场,职业比赛非常残酷,职业比赛要想出成绩,需要完整的个人团队,体能师,教练,陪练,经纪人等不同角色帮你打理不同的事务。比赛的强度,对手,对身心的要求完全不同于青少年比赛。所以很多青少年球员转职业球员后泯然众人,甚至销声匿迹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很多青少年选手排名第一,在itf赛场可能顺风顺水,拿一些10k 25k 60k冠军啥的,但是刚转职业比赛甚至一胜难求,对抗性完全不在一个量级,需要不断的调整和适应,现在中国很多青少年男女选手都是这个问题,像徐诗霖,吴易昺等太多选手了,所以刚转职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好的教练和体能师,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一开始根本付不起这些费用,所以职业道路非常残酷。


小贾体育大杂烩


其实,你说的都是近年来看到的情况。其实在以前,青少年的第一到了成人依旧是有竞争力的。

根本原因是很多15岁以上的球员都会选择提前进入成人组参赛了,比如高芙和阿尼西莫娃等人,实际上如果她们去青年组参赛的话,第一就是她们的。



1.基础比较薄弱

网球运动在国外已有接近100年历史,是广泛开展的群众性运动。中国网球一直以专业性为主,网球人口少,群众基础薄弱。而任何运动要发展,要出成绩都必须依赖于雄厚的群众基础的;由于受到不富裕的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全面开展这项运动,这就决定了普及和普及基础提高的难度之大。我国现有的体育竞赛体制又决定了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少年球员的培育上,因此,我国的球员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竞赛机会太少,球员难以在大赛中得到锻炼、提高,可供选材的范围很窄,人数有限,真正有潜质的苗子可谓少之又少。

2.训练方式保守,训练的自由度过大

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除所有的训练必须分龄、分类、分量外,运动员的起居饮食的安排都有严格的数据支持,决不能想当然或凭感觉来处理。目前中国缺乏的正是现代化的训练方法。中国大部分教练员是从队员退役后直接当教练的,他们直接继承了前辈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在这种训练环境下,长期形成的一些不合理的动作,因为考虑到暂时的成绩,或教练员水平的原因,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所以改变教练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网球训练理念,引进新的教材、新的训练方法是必需的。

3.教练员与球员比例失调、教练员各方面素质急需提高

按照目前各省市各级专业网球队的编制,每个教练要负责多个队员,因此每个球员受到的关注必然就相应减少。全国现役专业队网球教练员总数为120人,其中国家级教练6人,高级教练25人,高级以上教练员大多数为大专学历,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视野不宽、业务不精的现象。特别是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够,训练方法、手段陈旧,对新技术、新打法的学习研究不够。在教练员整体队伍当中,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少,更缺少象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优势项目的有威信的领军人物。

4.球员过早被迫出成绩

中国的青少年成绩相当不错,但一上到成年组就与外国球手拉开很大距离,通过对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外,11岁以下的大部分以培养球感为主,到13岁才进入竞技及技术的训练,在此之前不会对这些青少年要求成绩,还会强调胜负并不重要,直到13—16岁才开始强化训练。在国内,网球在青少年组已经要出成绩,而且这种要求青少年出成绩的年龄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在短网比赛中。青少年在训练中备受压力,导致该项运动对他们来说已严重缺乏趣味性。这种情况很自然就会大幅度地削弱竞技的后备力量。同时,过早出成绩,会使青少年忽略网球的思考性、技巧性,从而制约他们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见你就笑的体育老师


网球有这世界范围内目前最系统化,奖金极高的职业联赛体系,而且顶级赛事遍布各大洲各大国,打好职业联赛需要完整的团队和有效的训练,需要以球员为核心的教练,经纪人和后勤集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