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人文禹城 2019-04-19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禹城市辛寨镇308国道高唐和禹城段交界处,路南有一个村庄,叫小李庄。该庄距辛寨镇政府驻地西北约两公里,东南和大李庄接壤,东北隔308国道与庵尚村相望。

据禹城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至1722年),李自贵由梅邑县迁来定居,以打铁为业,称村名为“铁匠李庄”。因东南毗邻大李庄,两村名不好辨别,遂改称为小李庄。另相传:李氏于清初自河北涿县迁来建村,因以打铁为生,故称“铁匠李庄”。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据辛寨镇中学退休教师李殿明(小李村人)回忆,听祖辈口口相传,小李庄原名是“肖李庄”。明末,肖氏自山西洪洞县,最先迁来此地定居,至清康熙年间,因肖氏家族人丁不旺,衰败绝户。至今村西南还有一片“肖林子”,约占地二十余亩,为肖氏祖先的坟茔。解放初期,坟茔先后被平,被开垦成耕地,这件事在小李庄家喻户晓。

李氏祖先李自贵,相传是明末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的族内兄弟,跟随李自成参加起义,因他精通打铁手艺,被李自成委以打兵器的官职,因其十八般兵器样样会打造,甚得李自成赏识,跟随李自成东拼西杀,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终于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在北京煤山逼死崇祯帝。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李自成当了四十二天皇帝,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合绞杀,抢劫了皇宫部分财物后,撤出北京城。永昌二年(1645年)败于潼关,弃西安,东下湖广,四月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根本没死,他使用金蝉脱壳之计,让士兵换上自己的衣服浑水摸鱼,自己则逃往深山一座小庙,做了和尚,从此再未出山,后人也不知其去向,此案至今已成为历史之谜)。

李自成被杀以后,李自贵逃往梅邑县,隐姓埋名,暂时安顿下来,后来就娶了一房老婆,先后生下三个儿子,后遭瘟疫,李自贵老婆病死,恰逢又有人密告官府,说李自贵是李自成的余党。李自贵顿感大事不妙,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简单地收拾行囊,用扁担挑着一对箩筐,前面箩筐装了大儿子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后面盛了老二和老三,迅速逃离。

沿路向东再向北,翻山越岭,过州跨县,沿街乞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于公元1662年3月,来到济南府禹城县与东昌府高唐州交界的一个小村落,遂在木锨头村北面“肖家庄”定居下来。

李自贵在这个地方落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此地属于两不管地带,两府两县交界,便于隐藏;二是这里的肖氏族群厚德载物,族长热心肠,一看李自贵是个要饭的,还领着三个小孩子,就起了怜悯之心,决定让李自贵在这里定居,以便互相有个照应。从此,两姓和睦相处,肖氏很大度,将村名改为“肖李庄”。后来肖氏一族,家庭衰败,后继无人,李自贵家族靠耕田,给村民打铁器,养育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先后娶妻生子,繁衍生息,逐渐强势起来。

因李自贵在这方打铁出名,又称“铁匠李庄”(周围人们俗称“铁锨头李庄”)。上世纪解放以后,为了便于区别村名,政府将邻村“木锨头李庄”改为大李庄,将“铁锨头李庄”改为了小李庄。

李氏家谱,大清光绪元年乙亥梅月文痒生安秉英撰写

小李庄除了李姓,还有两个姓氏。据了解考证,贾姓一族自清乾隆年间由东昌府高唐州西贾家庄迁徙到此,已经十一世。高姓家族来历:因李氏外甥家境贫寒,于清朝嘉庆元年来姥爷门上落户,距今已立八世。

据传,李自贵跟随李自成,由北京兵败撤出后,从皇宫掠走很多金银财宝,一路先向西,然后向湖广逃亡,因后有清军,吴三桂追兵,为减少辎重,减轻包袱,李自成不时选择有利地形将财宝就地掩埋或隐藏于山洞,以备来年东山再起。

李自成还将部分财宝分封给随从亲信,李自贵也得到了赏赐。李自成赐给他一只纯金打造的“金鸡”。路过河南焦山之时,追兵越来越近,眼看马上就要刀兵相见,李自贵感觉形势严峻,将如此贵重的东西带在身上,很不保险,一旦丢了,被吴三桂大军抢去,岂不可惜?所以,他就借部队在此短暂休息之际,将随身携带的这只“金鸡”,找了个自认为保险的山洞隐藏起来,自忖如果有幸活下去,就再找机会来取。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一晃三十余年过去,因战乱逃亡,无心顾忌,他就把这件事暂时放到脑后。

后来,随着改朝换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社会也基本趋于稳定,生活也有了改善。有一天晚上,李自贵做了一个梦,梦见金鸡打鸣,万马奔腾,两军厮杀,吓得大吃了一惊,猛然想起藏“金鸡”之事。原来是金鸡托梦寻主。

第二天,吃罢早饭,李自贵赶忙召集三个儿子,谎称自己要出趟远门,去找寻一位远方的朋友。孩子们拗他不过,就随他心愿,让他出门而去。李自贵肩上披着搭袋,踏上了找寻“金鸡”之路。根据脑海记忆,一路南行,风餐露宿,爬沟过坎,打听过路行人,两个月光景,终于到达焦山。

山不大,但很雄伟,山上杂树丛生,乱石横生。凭着印象,他很快找到了那个荒芜多年的山洞洞口。李自贵把石头搬开,进到山洞里面,顺着山岩石缝抠开石块,露出一个小石洞,用手一摸,终于摸到了那只“金鸡”。

李自贵满心欢喜,顺手把“金鸡”放到搭袋里,跌跌撞撞下了山,踏上回乡之路。回家也没敢把实情告诉儿子们。那年头,盗贼横起,偷窃成风,李自贵感觉“金鸡”是皇宫之宝物,放到家里,极不安全,也怕招来杀身之祸,遂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他在村北小湾里,利用植树之际,将“金鸡”密封到一个小瓷罐里。人不知,鬼不觉,偷偷埋到湾的深处。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据说,为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直到死,李自贵也没把这个秘密告诉他的两个小儿子,只有大儿子一人知晓。“金鸡”就这样悄悄地被埋藏在地下多年。

不过,小李庄有“金鸡”宝贝的事,还是被消息灵通人士给捅了出来。上世纪解放初期,小李庄先后两次来过考古队,据说是有一件皇宫御用之物——“金鸡”流落此地,要进行勘探!考古队将小李庄的湾边沟沿,宅集耕地折了一番,终究也没有找到所谓“金鸡”的下落。

上世纪80年代,有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经常到这个村,来打探消息,勘探地形。好奇的小李村村民又开始骚动起来。他们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挖地三尺,期盼“金鸡”出现。可事到如今,谁也没有发现“金鸡”的任何踪影。“金鸡”到底去了哪里?终成为一个谜团。

有人猜测,李自贵埋藏“金鸡”时被外人发现给偷走了,有人说“金鸡”自己插上翅膀飞走了,有人说“金鸡”被南蛮子给偷着挖走了,还有人说“金鸡”早年被老祖先给卖掉了……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金鸡”的传说也越传越邪乎,有关“金鸡”的故事版本也越来越多,不断翻新!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也许“金鸡”的故事根本就是一个江湖传说。当年李自贵埋“金鸡”的地方,又有几人能说得清?几百年过去了,沧桑巨变,物是人非。然而,据国家文物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鸡”一说还真有出处!它属于一级国家保护文物,原是苏禄国苏禄王送给明朝永乐皇帝的贡品。明末,被李自成从宫中掠走,现仍不知去向。

相信历史迟早有一天会解开这个谜,给人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被采访人李殿明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


“金鸡”故事提供者、小李村村民 李忠顺


王河北,山东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德州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欢读书、上网、旅游。爱好村志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禹城市报》、《禹城文萃》《德州日报》《德州晚报》报刊,长河副刊、德州作家协会、九州作家、山东精短文学微刊、史志花开、人文禹城等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