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人文禹城 2019-04-19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禹城市辛寨鎮308國道高唐和禹城段交界處,路南有一個村莊,叫小李莊。該莊距辛寨鎮政府駐地西北約兩公里,東南和大李莊接壤,東北隔308國道與庵尚村相望。

據禹城縣誌記載: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至1722年),李自貴由梅邑縣遷來定居,以打鐵為業,稱村名為“鐵匠李莊”。因東南毗鄰大李莊,兩村名不好辨別,遂改稱為小李莊。另相傳:李氏於清初自河北涿縣遷來建村,因以打鐵為生,故稱“鐵匠李莊”。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據辛寨鎮中學退休教師李殿明(小李村人)回憶,聽祖輩口口相傳,小李莊原名是“肖李莊”。明末,肖氏自山西洪洞縣,最先遷來此地定居,至清康熙年間,因肖氏家族人丁不旺,衰敗絕戶。至今村西南還有一片“肖林子”,約佔地二十餘畝,為肖氏祖先的墳塋。解放初期,墳塋先後被平,被開墾成耕地,這件事在小李莊家喻戶曉。

李氏祖先李自貴,相傳是明末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的族內兄弟,跟隨李自成參加起義,因他精通打鐵手藝,被李自成委以打兵器的官職,因其十八般兵器樣樣會打造,甚得李自成賞識,跟隨李自成東拼西殺,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終於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統治,在北京煤山逼死崇禎帝。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李自成當了四十二天皇帝,被清軍和吳三桂聯合絞殺,搶劫了皇宮部分財物後,撤出北京城。永昌二年(1645年)敗於潼關,棄西安,東下湖廣,四月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另有一說,李自成根本沒死,他使用金蟬脫殼之計,讓士兵換上自己的衣服渾水摸魚,自己則逃往深山一座小廟,做了和尚,從此再未出山,後人也不知其去向,此案至今已成為歷史之謎)。

李自成被殺以後,李自貴逃往梅邑縣,隱姓埋名,暫時安頓下來,後來就娶了一房老婆,先後生下三個兒子,後遭瘟疫,李自貴老婆病死,恰逢又有人密告官府,說李自貴是李自成的餘黨。李自貴頓感大事不妙,此地不宜久留,於是乾脆“三十六計走為上!”,簡單地收拾行囊,用扁擔挑著一對籮筐,前面籮筐裝了大兒子和簡單的生活用品,後面盛了老二和老三,迅速逃離。

沿路向東再向北,翻山越嶺,過州跨縣,沿街乞討,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於公元1662年3月,來到濟南府禹城縣與東昌府高唐州交界的一個小村落,遂在木鍁頭村北面“肖家莊”定居下來。

李自貴在這個地方落腳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此地屬於兩不管地帶,兩府兩縣交界,便於隱藏;二是這裡的肖氏族群厚德載物,族長熱心腸,一看李自貴是個要飯的,還領著三個小孩子,就起了憐憫之心,決定讓李自貴在這裡定居,以便互相有個照應。從此,兩姓和睦相處,肖氏很大度,將村名改為“肖李莊”。後來肖氏一族,家庭衰敗,後繼無人,李自貴家族靠耕田,給村民打鐵器,養育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先後娶妻生子,繁衍生息,逐漸強勢起來。

因李自貴在這方打鐵出名,又稱“鐵匠李莊”(周圍人們俗稱“鐵鍁頭李莊”)。上世紀解放以後,為了便於區別村名,政府將鄰村“木鍁頭李莊”改為大李莊,將“鐵鍁頭李莊”改為了小李莊。

李氏家譜,大清光緒元年乙亥梅月文癢生安秉英撰寫

小李莊除了李姓,還有兩個姓氏。據瞭解考證,賈姓一族自清乾隆年間由東昌府高唐州西賈家莊遷徙到此,已經十一世。高姓家族來歷:因李氏外甥家境貧寒,於清朝嘉慶元年來姥爺門上落戶,距今已立八世。

據傳,李自貴跟隨李自成,由北京兵敗撤出後,從皇宮掠走很多金銀財寶,一路先向西,然後向湖廣逃亡,因後有清軍,吳三桂追兵,為減少輜重,減輕包袱,李自成不時選擇有利地形將財寶就地掩埋或隱藏於山洞,以備來年東山再起。

李自成還將部分財寶分封給隨從親信,李自貴也得到了賞賜。李自成賜給他一隻純金打造的“金雞”。路過河南焦山之時,追兵越來越近,眼看馬上就要刀兵相見,李自貴感覺形勢嚴峻,將如此貴重的東西帶在身上,很不保險,一旦丟了,被吳三桂大軍搶去,豈不可惜?所以,他就借部隊在此短暫休息之際,將隨身攜帶的這隻“金雞”,找了個自認為保險的山洞隱藏起來,自忖如果有幸活下去,就再找機會來取。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一晃三十餘年過去,因戰亂逃亡,無心顧忌,他就把這件事暫時放到腦後。

後來,隨著改朝換代,情況發生了變化,社會也基本趨於穩定,生活也有了改善。有一天晚上,李自貴做了一個夢,夢見金雞打鳴,萬馬奔騰,兩軍廝殺,嚇得大吃了一驚,猛然想起藏“金雞”之事。原來是金雞託夢尋主。

第二天,吃罷早飯,李自貴趕忙召集三個兒子,謊稱自己要出趟遠門,去找尋一位遠方的朋友。孩子們拗他不過,就隨他心願,讓他出門而去。李自貴肩上披著搭袋,踏上了找尋“金雞”之路。根據腦海記憶,一路南行,風餐露宿,爬溝過坎,打聽過路行人,兩個月光景,終於到達焦山。

山不大,但很雄偉,山上雜樹叢生,亂石橫生。憑著印象,他很快找到了那個荒蕪多年的山洞洞口。李自貴把石頭搬開,進到山洞裡面,順著山岩石縫摳開石塊,露出一個小石洞,用手一摸,終於摸到了那隻“金雞”。

李自貴滿心歡喜,順手把“金雞”放到搭袋裡,跌跌撞撞下了山,踏上回鄉之路。回家也沒敢把實情告訴兒子們。那年頭,盜賊橫起,偷竊成風,李自貴感覺“金雞”是皇宮之寶物,放到家裡,極不安全,也怕招來殺身之禍,遂想了一個萬全之策。他在村北小灣裡,利用植樹之際,將“金雞”密封到一個小瓷罐裡。人不知,鬼不覺,偷偷埋到灣的深處。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據說,為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一直到死,李自貴也沒把這個秘密告訴他的兩個小兒子,只有大兒子一人知曉。“金雞”就這樣悄悄地被埋藏在地下多年。

不過,小李莊有“金雞”寶貝的事,還是被消息靈通人士給捅了出來。上世紀解放初期,小李莊先後兩次來過考古隊,據說是有一件皇宮御用之物——“金雞”流落此地,要進行勘探!考古隊將小李莊的灣邊溝沿,宅集耕地折了一番,終究也沒有找到所謂“金雞”的下落。

上世紀80年代,有幾個操著南方口音的人經常到這個村,來打探消息,勘探地形。好奇的小李村村民又開始騷動起來。他們在自己的房前屋後挖地三尺,期盼“金雞”出現。可事到如今,誰也沒有發現“金雞”的任何蹤影。“金雞”到底去了哪裡?終成為一個謎團。

有人猜測,李自貴埋藏“金雞”時被外人發現給偷走了,有人說“金雞”自己插上翅膀飛走了,有人說“金雞”被南蠻子給偷著挖走了,還有人說“金雞”早年被老祖先給賣掉了……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金雞”的傳說也越傳越邪乎,有關“金雞”的故事版本也越來越多,不斷翻新!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也許“金雞”的故事根本就是一個江湖傳說。當年李自貴埋“金雞”的地方,又有幾人能說得清?幾百年過去了,滄桑鉅變,物是人非。然而,據國家文物局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金雞”一說還真有出處!它屬於一級國家保護文物,原是蘇祿國蘇祿王送給明朝永樂皇帝的貢品。明末,被李自成從宮中掠走,現仍不知去向。

相信歷史遲早有一天會解開這個謎,給人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被採訪人李殿明

禹城小李村的那些歷史傳說


“金雞”故事提供者、小李村村民 李忠順


王河北,山東禹城人,中學高級教師,德州作家協會會員。平時喜歡讀書、上網、旅遊。愛好村志的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禹城市報》、《禹城文萃》《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報刊,長河副刊、德州作家協會、九州作家、山東精短文學微刊、史志花開、人文禹城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