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庙"过和尚"传说(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

凤山庙

“过和庙”享寿九旬有余,在凤山庙坐化。

他的真身,却穿越凤山夹巴洞,来到了南海边的娘娘山顶。

"过和尚”修成正果,成仙得道了!

一传十,十传百,众口相传,人们慕名来到了凤山庙。

凤山庙

当年的主持已不在人世。

如今的主持,引经据典,听取了当年健在的小和尚的添油加醋的描述。

为了传播凤山庙的大名,亲自主持召开了“过和尚”修持正果传播大会。

主持亲签名帖,广派庙里的小和尚,向凤山方圆几十里内外的官衙、士绅、土豪及有关文人骚客,发出参加“过和尚”修持正果宣讲座谈的邀请。

于是乎,凤山庙内外,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凤山庙

接到请帖的嘉宾,按号入座。

当然了,除个别官绅接官阶排列外,其余人等,均按捐助额多少,分高低派座次。其余的,闲杂香客,只有在庙外,伸长脖子,竖着耳朵,张大眼睛,跷足观望的份了……

吉时良辰已到!

铛!铛!铛!

咚!咚!咚!

凤山庙里,钟鼓齐响,"过和尚”修持讲演正式开始。

首先,现任主持介绍了凤山庙上千年的历史,介绍了“过和尚”筒要的事迹。然后,设身说法,真诚地把自己的修持心得,毫无保留地向座下众人,剖析推广,他尤其介绍了先师前方丈对“过和尚”母子的慈悲收留之善举,并肯定了所有僧众对“过和尚”勤劳、忍让之举止的支持……

主持的开场介绍,引起了稀稀落落的掌声,引发了参差不一的嘘声,引响了杂七杂八的哨声……

修持仪式正常进行。

一个身材高大的小和尚,模拟出演了当年青年刘一成,孝母叩庙门,剃度出家,任劳任怨,从而得名"过和尚”的一幕幕……

凤山庙

当年僧人的师弟们,根据传闻叙述了“过和尚”吃涮锅水、吞糊米粒的经过;当年盜贼的亲朋们,描述了“过和尚"奇招戒盗的过程……

凤山庙上下,沉浸在“过和尚”修持的追忆之中……

铛!铛!铛!

三声响钟,揭开了新的仪式:品尝“过和尚”的膳食!

座上座下,众宾客每个人领到了一小碗涮锅水或一小口糊米粒。

“各位施主,这个就是老仙人日常的膳食,让我等有幸品尝一下!"

众人抿嘴,默默地瞅着,不敢张口。有忍不住好奇的,捏一二个糊米或拈一拈涮锅水: 呸!呸!呸!

止不住的,吐了一地……

哐!哐哐!哐哐哐!

远处,传来了鸣锣开道声。

人们循声望去,一乘官轿,前呼后拥地,急奔而来,前队鸣锣,后队高举“迴避”招牌……

登州知府,亲临凤山庙!

凤山庙

主持及庙上僧众、官绅、所有香客,齐齐跪迎在地!

"免礼!平身!"

威严的喝声传出,随从揭开轿帘,知府轩昂雄赳地迈步,下了轿,走进了庙堂正中,就座。

众人战惊惊地立在一旁。

"来人!"

“在!"

“你去庙里伙房,东厢,旧床下,取一双僧鞋!"

“得令!"

知府随从,跑步去了伙房东厢,跑步捧回了一双半新,布满了灰尘的僧鞋。

知府接过僧鞋,用袍袖拭去尘土,脱了官靴,穿上僧鞋。奇的是,那僧鞋,知府穿在脚上,严丝无缝,正合适!

“打道回府!"

知府半分不睬庙堂下目瞪口呆的人众,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凤山庙!

说也怪,知府离开了,凤山庙所有关于“过和尚“的古迹,神奇的,不翼而飞了……

传说,“过和尚"真身在娘娘山,

凤山庙

真神却转世做了登州知府。

这知府,爱民如子,施政有方,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凤山庙

心怀慈悲,心中有佛!

和尚也罢,知府也罢。同样的,可以行善积德,可以修持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