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人生於世,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源自於父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尚且是羊羔還知道跪乳,烏鴉也知道反哺,何況是人呢。古代都以孝為本,以孝為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悠久的中國文明發展史上,流傳下來不少傳統美德,而“孝”便是其中一個。自古至今,孝作為傳統美德成為了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而關於孝的故事更是不在少數。但歷史的發展總是夾雜著光明與黑暗,而孝道也存在著一些黑暗陰暗的歷史。

相傳在古代,有一種葬禮叫做“瓦罐墳”,而這也成為了嚴重違背孝道的一段黑暗歷史。而這“瓦罐墳”也是一個非常殘忍的葬禮方式,當時家中老人一旦有了60歲,便會被用“瓦罐墳”的形式進行葬禮。便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兒子親自送60歲的老母親入墳,每送一次飯就會砌一塊磚。而這又是怎麼一種奇特卻又殘忍的葬禮呢?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殘忍的“瓦罐墳”

大多數人可能第一次聽說“瓦罐墳”,像這種殘忍的葬禮方式只存在於民間傳說和野史當中,從未被記載到正史當中。許多人或許會對此表示質疑,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禮儀,更是著名的禮儀之邦,怎麼會存在這麼殘忍的葬禮方式呢?

可是真的在民間傳說中發現“瓦罐墳”的蹤影,《民間雜談》便有這樣的記錄:“瓦罐墳”其實是雲南的某一個地方的喪葬風俗,先在地下挖一個可以容納一個人大小的洞 ,然後在這個洞的三面都壘上石磚,就只剩一個出口,這個形狀及其類似於一個“瓦罐”,這便是“瓦罐墳”的由來。

但這個“瓦罐墳”與傳統墓葬不同的是,這個“瓦罐墳”葬的不是死人,而是活生生的人。只要家中有到了60歲的老人,便會進入這個“瓦罐墳”中,還是被自己的親生子女送到墳中,每天送一頓飯,每送一次飯就放一塊磚,日日如此,

直到“瓦罐墳”完全封死

這也就意味著裡面的老人每吃一頓飯,就是向自己的死亡邁了一步,在日漸狹小的空間裡等死,直到墓穴完全封死時,裡面的老人也就會清清楚楚地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這樣的喪葬方式可謂是殘忍至極,畢竟是生養的父母,最後卻要以這樣悲慘的方式被自己的親生子女送進墳墓,違背了綱常倫理,真是可悲。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瓦罐墳”的質疑

“瓦罐墳”還被稱為“花甲葬”,但是由於正史中從未出現過有關“瓦罐墳”的記錄,所以這一習俗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現在只停留於民間傳說層面。有人提出這可能代表的是史前的一些部落由於人口問題而出現的棄老行為。但這也無從查證,沒有確切的資料,也沒人會去仔細鑽研這黑暗的喪葬習俗。

但總會有對這些奇奇怪怪的歷史感興趣的人。研究者發現有很多地方都存在著這樣的習俗,大概內容都是極其的相似:出現了驚嚇到皇帝的怪物,以為是某個居心叵測的大臣想要謀害他,便逐個殺死聲稱不認識怪物的大臣,直到一位大臣家裡“瓦罐墳”中的老人認出來了這個怪物,皇帝也因此廢除了“瓦罐墳”這一習俗。

但這一版本不止出現在一個朝代,許多朝代許多地方都出現過這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可想而知。

這樣的喪葬風俗簡直令人髮指,但好在現早已被摒棄,可這當中又存在著一些在當今社會所折射出來的惡俗。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瓦罐墳”所折射了什麼

都說生產方式決定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種慘劇的發生更是折射出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而“瓦罐墳”正是生產力低下的典型之作,

在封閉迷信的農村中不乏有這樣的類似情況。

“活子孫壽”就是說明了這一問題,傳如果家裡的老人活的很久,那這家裡的老人便是用了兒孫的壽命,活了兒孫的生命。這在現在實為荒誕之談,但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環境下,這種說法盛行,這也成為子女拒絕贍養老人的理由,更有甚者以此為理由故意加害家中老人,減輕經濟負擔。這是多麼讓人氣憤的事,可卻也無奈。

我覺著最為諷刺的一句諺語就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在現代這個文明的社會里,自然不用擔心會再次出現像“瓦罐墳”這樣的慘劇,但不孝的行為比比皆是。

動物還知道回報自己的父母,知道感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可我總覺得現代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這人的素質也在不斷地下滑。那句話說的很是到位:古有二十四孝,今卻禽獸當道。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更有世界上各個媒體稱讚中國道:亞洲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久負盛名的禮儀之邦,擁有著經久不衰的敬老傳統。可事實卻又那麼的打臉,不過這世上還是有孝心的人多,不孝的人也只是少數,但也給這個社會帶來了不好的風氣,他們現在不孝順父母,將來他們又等著誰來孝順他們呢。都說父母教會孩子怎麼做人,而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終究會遭到報應。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莫要等到我們的父母真正老去的那一天,才幡然醒悟。百善孝為先,萬福家是源,孝道感恩實乃貫穿每個人生命的組成部分和始終如一。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小孝父母,大孝國家,這就是忠孝雙全,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素有格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而我想說的是連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孝順,這樣的人早晚都會被社會所淘汰,失去了孝道,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失去了生命的價值,無異於行屍走肉,更談何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那傳聞的“瓦罐墳”,先不說子女的不孝行為,那些由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下來的人真是枉在世上走上一遭!父母生養之恩,恩德超逾天地,父母更是人的生命來源,是人在這世間最大的福田。

忘記歷史就相當於背叛,而放到這一事件上,

那就是不尊重老人便是不尊重自己的將來。讓我們銘記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不斷地擴大生產力,不要讓這樣的慘劇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