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該如何理財?

相片故事


中老年人理財應該多做一些固定收益類,少做權益類投資,儘量別做投機性投資。簡單點說,就是儘量選擇一些低風險產品,比如國債、大額存單或者債券型基金或者債券型理財這些可以多配置,少做掛鉤型的產品和結構性理財,波動比較大,容易產生糾紛,儘量別做投機性的投資,比如收藏品、高端紅酒、玉石等等(當然了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除外)。

目前大多數銀行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禁止對60歲以上的老人推薦高風險產品,如果要選擇高風險理財,儘量在有家人陪同的情況下經過確認後購買。這些都反映了一些現狀:

1.老年人容易把理財的浮動收益當做固定收益,認為預期收益率等同於存款利率,不管怎麼解釋,老年人都認為銀行應該保證剛性兌付,否則就是欺騙。這類事例在網點可以說習以為常,經常遇到,所以在理財產品推薦時,儘量對老年人推薦一些債券型理財,收益率4%-5%左右的,既可以滿足高於存款的收益要求,又可以實現接近保本的目的。

2.對於權益類投資,比如股票、期貨這些,第一操作都在電子渠道上,上手慢;第二收益波動太大,老年人沒有專業知識很難玩得轉,尤其是現在熊市的情況下,投資股市,對於老年人來說風險太大。

3.對於投機性的投資,這個就不必說了,收藏品、玉石等這些都是專業人士玩的,沒有個十年的經驗誰也不敢說精通,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般的中老年人沒有相關經驗的禁入。

那麼現階段 ,這些產品當中哪些性價比最高呢 ?

還是之前提到過的純債基金,無論是中短債基金還是長債基金,在2018年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債市表現都非常不錯,中短債基金在2018年3季度以後,發展迅猛,發行規模已經接近480億元,目前的平均收益率都可以保持在5%以上。

而長債基金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截止2018年11月,中長期純債基金平均收益率也達到了5.4%以上。

純債基金不投資二級市場中的股票,不投資可轉債,主要配置金融債、企業債和中期票據以及短期融資券等債券品種,在今年下半年,央行連續降準釋放流動性的背景下,市場利率總體下降,債券價格因此得益,債券基金收益率一路走高,純債基金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產品,中老年人可以嘗試一下。此外,理財之外中老年人也更要注意保障,建議在理財產品中至少購買一種重疾險,不為收益,只為應對突發情況。


不立而立


中老年朋友接觸最多的就是銀行的自營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從是否保本的角度可以分為保本保證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從產品的存續方式上可以分為智能續期型與自動到賬型;從產品的購買客群上可以分為一般個人客戶產品、高淨值客戶產品和私人銀行客戶產品。

那麼,究竟什麼是銀行理財產品呢?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就好像一個金融超市,在這個超市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產品。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可以分為自營產品和代理產品。自營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發行創設的產品,也是我們絕大多數投資者經常購買的產品;代理類產品就是銀行代理銷售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比如保險、基金、信託等。銀行銷售的代理類產品要經過層層篩選與審批。未經批准而銷售的產品就是“飛單”,銷售“飛單”的行為是違法違規的,銷售機構和銷售人員要承擔法律責任。

銀行理財產品未來走向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這個文件的發佈,對於投資者而言有三大信號:理財產品將逐步打破剛性兌付;保本理財或將退出歷史舞臺;銀行理財產品將向淨值型理財產品轉換。此前,大部分投資者已經習慣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購買時都感覺產品沒什麼風險。比如,我們之前在銀行購買一款一年期,參考年化收益率是5%的理財產品,購買金額10萬元,一年後收到的本金和利息一共是10.5萬元。但以後銀行可能就不會再標明某一款理財產品的具體參考年化收益率,而是會給投資者一個參考區間或是淨值型運作。就參考區間而言,比如4.5%~5%,但是最終是按照多少來兌付就不一定了,這就取決於該銀行對這款產品的投資運作。可能是低於區間範圍,可能是落在區間之內,也有可能超過區間範圍。就淨值型產品而言,就是按照淨值化管理,不設預期收益率,按淨值進行申購和贖回。目前全國已有17家銀行發行了淨值型理財產品,這將是大勢所趨。


中老年朋友應該如何理財

財富管理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持續的過程,任何理財規劃都要從投資者的具體情況出發,著眼於投資者的家庭生命週期和實際需求,一事一議。中老年朋友規劃養老金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提前規劃。凡事預則立,養老金規劃也是一樣。

首先,建議在退休之前為自己配備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等保障性、功能性保險產品。年齡與保費成正比,故這類理財規劃越早越好。這部分投資是家庭理財金字塔的底端,是塔基。沒有一個牢固的地基,任何高樓大廈都將隨風搖動。很多投資者對於保險產品有誤解,這裡和大家澄清一下。保險產品更多體現的是功能性,而不是收益性。除了近幾年熱銷的躉交萬能險之外,大部分保險的收益率是不高的。購買保險的出發點不應該是產品收益,而是要利用其來滿足將來的某種需求或規避某種風險。退休前或剛退休的投資者可以購買一定的年金類保險,來補充養老資金。

其次,我們應該有一些固收類產品做財富的保值增值,比如中長期的國債、理財產品以及一些投向較好的信託資產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針對高淨值客戶,權益類資產和黃金都是可以考慮的。

中老年朋友理財誤區

這裡跟大家分享兩個常見的投資誤區:

第一個誤區:盲目追求高收益。一分風險,一分收益,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部分中老年朋友可能在一些財富公司業務員的“講解”下,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並不是說所有財富公司的產品都不好,只是目前市場上財富類公司或者財富類產品良莠不齊,投資者很難分辨,找到合適產品的成本偏高。如果有這類投資意向的中老年朋友,首先要選擇大型專業的理財機構;其次,選擇投向較好並且期限較短的產品;最後,業務員的合規銷售、充分揭示風險很重要。

第二個誤區:單一投資。很多客戶覺得多元化持有產品手續繁複,經常將一大筆資金投入一個產品中,這樣的方式並不可取。建議做不同市場、不同風險、不同期限的產品配置,這樣既分散了風險,又保持了資金的靈活性和流動性。

總之,理財最重要的三個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中老年朋友理財最重要的還是穩字當頭!

作者:興業銀行 北京分行理財師 王海航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一、中老年理財理健康

當人步入中老年之後,在事業上已經沒有年輕人的衝動和激情,並且精力也不如年輕人充沛,在做同樣工作的時候,沒有年輕人容易上手,反應能力和工作的持續力都不如年輕人,無形中為中老年人群帶來稍許精神壓力,在家庭方面瑣事繁多,父母年老多病,所以很多時候需要照顧父母。這個時期的中老年人也更容易在身體上出現亞健康狀況,表現在反應遲鈍、記憶力差、聽力和視力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偏胖的人群出現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等現象。如果這個時期不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其實你細心觀察會出現,有許多四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人,由於工作和家庭壓力過大,自身調節不好,出現心梗,腦梗或腦出血的狀況偏多,有些槍救不及時一命嗚呼。而這個時候的男人正是家裡的頂樑柱。在這個時期,首要是注意自己的健康,因為事業發展基本已經定格,所以不需要再去過多的拓展人脈,減少平時的應酬,少喝酒和吸菸,適當的進行鍛鍊,使自己的身體不得病。一個人身體不行,即使有再多的錢,也沒錢去享受。中老年人理財第一步,先把自己的健康保證,這是中老年人最大的理財。

二、中老年理財要穩

中老年理財與年輕人不同,年輕人理財可以偏投機,比如說年輕人可以劍走偏鋒,跳槽、冒險創業或扎入股市,不是大賺一把就是賠得一無所有,但年輕人有重頭再來的機會。而中老年人一切都已定型,無論事業、家庭趨於穩定。這個時期的中老年在理財方面也應該求穩,買一些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不做大的投資,平時仍要節省開銷,以備父母生病或兒女結婚等事急用,當兒女想要創業或投資時,可以給予資金支持,但年輕人創業肯定是要交學費的,無論什麼項目,需要中老年家長經濟支持的時候,最多拿出家庭一半的資金給予支持,不能全部拿出,以防止到老了錢被孩子賠得血本無歸。

三、中老年人群有條件的情況下買商業健康保險

如果在不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的情況下,中老年人群可以考慮購買商業健康保險,需要依據個人的實際、職業、身體健康等情況進行實際的判斷分析。具體保額和保費的支出也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出發,保額設計一般為年收入的10倍,保費支出一般為年收入的1/10。


坤鵬論


中老年人如何理財?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小孩兒,今天就來講一講在農村父母長輩如今是怎樣處理自己的積蓄的。

1、銀行定存,存存單的那種。

前段時間老家修路,我們家沒人,於是只好找負責收錢的鄰居幫忙墊付,一開始他不是很願意,因為找他墊付的有好幾家,金額比較多了。後來我爸沒辦法讓我轉點錢過去,詢問卡號,那位伯伯回答沒有卡,據我所知,那位伯伯家的經濟情況是村裡比較好的了,到最後還是去取已經到期的存單幫我們墊付了。

在農村,以存單的形式存錢的佔多數,包括我爸媽也一樣,利息雖低,但是他們的想法是有總比沒有好,關鍵是安全,要用錢的時候直接去取,有工作人員幫忙解決一切自己不懂的問題。

你跟他普及貨幣基金,國債,搖搖頭,不懂,不安全,萬一不保險怎麼辦,還是不要貪心了,存銀行挺好。

2、購買返還型的養老保險

現在在保險推銷人員的努力下,即使是在農村,人們對保險的認識也加強了。家庭情況稍微好一點的人家,都會買一點養老保險。

大家想法也很簡單,完全就當存錢,等年紀大了,沒法出去掙錢的時候,每個月返還一些,不至於生活沒有保障。




Bonnie714


中老年人理財強調一個穩字當先,並不是追逐利息有多麼高,而是怎麼把手中的資金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產生收益。中老年理財可以通過三條途徑:一個是銀行定期存款,一個是銀行理財產品,一個是養老保險。

一,銀行定期存款應該是中老年人的首選。銀行存款一直都是中國的老百姓祖傳下來的理財方式,雖然有點老化,但是卻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不用別人介紹,在國內年齡稍大的客戶裡面都會選擇存款,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這種現象更普遍,都會選擇閒置資金存成長期存款,給孩子攢著上學結婚使用。據瞭解,一般中老年客戶選擇定期一年存款的比例較多。

二,銀行理財也是相對保險的一項理財方式。很多中老年客戶害怕風險,厭惡風險,只是將閒置資金存定期存款,不敢購置理財產品,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甚至抗拒理財產品,害怕虧本。現在很多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中老年客戶的理財產品,諸如浦發銀行的“夕陽紅”理財產品,開放式理財,五十歲以上均可購置,五萬起存,按月付息,讓中老年客戶每月都有生活費領取。



三,購置養老保險產品。現在銀行代理的很多養老保險或者保險公司推出的一些養老保險品種太多,要從一些大的保險公司去全方位瞭解一下產品,不要貪小便宜購置不知名的養老保險。為自己購置保險也是以防病患時的一項資金保障。


其實中老年需要支出的資金也挺多,子女購房、結婚生子、自身的健康花費,這個年齡段適合做短期理財,除非資金數額非常龐大或者寬裕,一時半會兒用不著,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身體健康理好,比理財重要的多


財富公元


說起理財,普遍認為是年輕人的事。其實,我感到中老年人更重要,現在最有錢的人不是年輕人而是老年人。下面,交流一下我的經驗。

一、老年人更應該正確理財

從我父親說起,父親是一名普通職工,多年來省吃儉用,退休後積攢了一些錢,因我長時間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過節回去,也不太關心他的錢怎麼用?

2013年左右我回家,看到家裡擺了不少紀念像章、非流通性紀念幣、以及航母模型等玩意,問了一下,說是人家推薦的,都是限量版,買了可以升值;另外,就是有一堆的保健品,我初步算了一下,按數量1個人吃要吃上十幾年,後來還了解到,還預定了一些保健品,在商家那裡,每年送一次;最後,就是每個周有一些保健推銷員拿著雞蛋、拿著菜,據說是過來給老人講解保健知識。

我大吃一驚,問花了多少錢,父親開始不想說,我一再追問,說前前後後花了十幾萬,天哪,那可是他積攢了大半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積攢的啊。說實在的聽了之後,我很自責,我父親讀過高中,在他們那一代人裡算是學歷高的,我印象之中,他一直非常理性,也善於接受新鮮事物,但沒有想到還是沒能抵住騙子的誘惑。也許是他們太孤獨了,有1個小姑娘小青年天天陪他們聊天,他們也甘願上當。

後來,反覆跟他講,這是騙人的,他的那些限量版的收藏品和保障品都是假的,一開始不信,還跟我講吃了保健品後,身體有多好,可見洗腦之深。

從而,我也意識到,老年人理財的重要性,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每個人手上應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積畜,這也是一些騙子集團盯上他們的主要原因。

二 、老年人理財的一些方式

考慮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心理承受能力,理財以保本為主,我為父親主要辦的銀行理財。他們都有退休金,在縣城地區,平時1個人的工資就能滿足日常生活。

一是留有5萬左右的應急資金,這一部分錢是存銀行活期,主要考慮,突發重大疾病,有個應急的錢,以免用時都取不出來。

二是以1年或半年為1個週期,將1個人的工資做理財,每個銀行都會定期推出一些保本產品,利息大概在4-5%左右,是非常不錯的。

三是考慮銀行存款利率上調,拿出一部分錢做3年定期存款,利息在4左右,以減輕GDP增長對貨幣帶來的貶值。

四是部分可以買重疾之類的保本分紅保險,現在保險種類比較多,一定要區別對待,不能聽業務員的。年輕人,有條件可以買一些做為中長期投資。

這樣劃分,讓老人心理有底,也可以讓他感到手頭上沒有太多的閒錢,這樣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更能慎重考慮。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


旋河之成長


中老年人的理財原則是追求穩健至上,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

1、定期存款、國債為主,手頭留夠應急資金

建議中老年人主要購買保本或者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例如定期存款、國債、固定收益類產品、貨幣基金。如果個人偏好風險,可以適當配置一部分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金融債等中級風險的理財產品,其餘理財產品不需要做多考慮。

首先,較長期的國債、定期存款是中老年人理財的最佳產品,可以佔所有理財款的1/3,甚至更高,因為這些產品風險最低。一般來說,股份制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較高,3年期、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最多可達到5.22%。需要注意的是,在投資之前,一定要留夠家庭生活支出和應急(醫療、子女婚嫁、購房等)的錢。

2、銀行固收類可以重點考慮,流動資金可投入貨幣基金

其次,還可以投資銀行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這類產品具有保本、收益穩定的特點,正常的產品年收益在4%~5%左右。如果銷售人員稱年化收益超過6%,就需要警惕和小心。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銀行會幫其他機構代銷理財產品,例如保險、信託等,這些產品可能存在實際收益低或者風險高的特點,因此購買理財產品,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避免被忽悠。

對於流動性要求較高的資金,比如上面提到的預留生活支出和應急的錢,可以用來購買貨幣基金產品,這類產品具有流動性強、隨存隨取的特點,而且它的收益率一般高過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比較划算。現在很多銀行和基金公司都會發布貨幣基金產品,購買流程相當簡單。

3、股票、信託等產品不適合中老年人,可適當低配基金、債券

想追求較高收益理財產品的中老年人,可以留出一小部分錢,購買風險較高的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或者金融債。儘管這些產品有損失本金的風險,但是發生的可能性不會太高。由於風險較高、收益變動較大,中老年人不妨定期定額投資,通過拉長時間來降低收益風險。

談了那麼多,是不是中老人就一定不能參與風險高的投資理財?當然不是,在身體條件較好、經濟較寬裕的前提下,具有一定金融投資理財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中老年人可以參與很高風險的投資,例如股票、投資型基金(股票型、指數型)、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外匯、貴金屬、股票等)、信託理財產品等等。而其他中老年人建議不考慮這一類投資。

4、購置必要的健康保險,理財應選擇發行機構的產品

事實上,除了理財產品,中老年人還要根據實際能力購買一些關於健康、養老方面的保險。健康類保險應該首選意外傷害保險,其次是選擇合適的住院醫療險和重大疾病險。養老類保險可以在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再購買一份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

目前,市場上的金融機構良莠不齊,資質、風控能力也有天壤之別,在這裡要提醒中老年人,無論是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商業保險,一定要選擇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儘可能購買機構自己發行的產品,即便要買代銷產品一定要對發行機構有詳盡的瞭解。


金十數據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相對來說收入會有所下降,生活開支會有所增加,不得不考慮面臨的養老問題。所以老年人想理財,建議買年限短的風險小的理財產品。不建議選擇股票,指數基金等高風險的理財。

1、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較低,相對安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選擇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不完把所有的錢都買長期的理財產品,預防家庭大筆開銷時,理財不到期,發生虧損。

2、選擇熟悉的金融公司,把錢交給專業的理財顧問,讓他們打理,收益比銀行高。

3、留一部分錢給子女婚嫁之用,這部分錢可以選擇定期,安全保本。

4、投資民間借貸,年化收益6%-10%.

有很多理財的方式,關鍵是選擇適合自己的!


景堯蜂蜜


我身邊的老年人分這幾種理財方式:

1.炒股:經常可以再交易大廳看到很多老年人天天在那守著,因為他們不會電腦操作,所以只能去大廳去找工作人員幫忙,去交易大廳也會讓他們更放心,

2.買保險:現在的人,大部分都給自己和家人買的都有保險,為的就是防老,年紀大的時候在家會有一部分分紅。

3.繼續工作:新加坡的退休年齡是70歲,小編曾經在新加坡打出租車看到一位白髮蒼蒼得老人還在開出租車,當時心裡為之一顫,後來聊天覺得老人很樂觀,

4.把錢拿給後代去做生意,拿分紅,這個你懂的,


探牛


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差別很大,這裡還是理解為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吧。

老年人理財主要有兩個目的:安享晚年和財富傳承。如果錢不多,那就不考慮財富傳承了,目的只有一個:安享晚年。兩個目的,各適合不同的理財方式。

先說“安享晚年”。老年人的收支特點是支出大於收入,進入了財富消耗階段。這要求理財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留出更多的現金類流動資產。如果年輕人理財需要留出3個月的流動資金,老年人則可能要留出30個月的流動資金。因為大多數老年人除了退休金之外,沒有其他收入,有的連退休金也沒有,所以要為臨時之需準備更多的資金。現金類流動資產可以購買貨幣基金,有3%左右的收益,比活期存款更合算。

2)控制從理財資金中提取的比例。理想狀況是每年從理財資金中提取的比例不超過4%。例如一共有100萬,每年提取的金額不超過4萬。這樣的話,如果理財方式得當,理財資金不斷不會逐漸減少,反而會有所增加,活多久都不用擔心生活問題,也不用擔心正常的通貨膨脹。如果資金太少而生活開支又沒有壓縮空間,那就只能在保證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儘量少提取了。

3)不要採取過於激進的理財方式。即使資金太少不夠養老,或者退休前投資失誤造成了嚴重虧損,都不要想著通過激進的理財方式來彌補。高收益高風險,萬一期望的高收益沒得到,卻再一次出現了嚴重虧損,局面會更麻煩,進入財富消耗階段的老年人經不起高風險。建議股票類資產和其他高風險資產的比例不超過50%,並隨著年齡增加逐漸降低高風險資產的比例。

為了避免被騙,在具體理財產品的選擇上,建議只選擇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其中,銀行理財要選擇期限短、風險級別低的,作為流動資產。保險也可以選,但保險產品結構比較複雜,靈活性不夠,收益也沒有優勢。如果經過仔細考慮和選擇後,覺得某款保險產品適合自己,也可以選。

接下來說“財富傳承”。這個目的其實比較好打理,按照常規的理財方式,儘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就行。結合風險偏好和理財期限,配置合適比例的股票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如果想簡單點,那就股票指數基金和債券指數基金各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