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文 | 劉秀瓊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國,絕大多數人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卻有一群人無法躲避,只能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迎難而上。他們就是我們的醫護人員。

華西金堂醫院,這個上千職工的三級綜合乙等醫院,女職工有752名,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而護理團隊就有445名。2020年初,這群女人,在與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猶如逆風綻放的玫瑰,讓人淚目。


“嘶啞” 妹妹


劉銥涵,90後,本科學歷,團員,護師,門診導醫護士。


1月17日,華西金堂醫院就把預檢分診臺從門診大廳搬至門診大廳的入口。

劉銥涵說,從1月17日起,預檢分診臺所有人員每天都是加班加點加強防控工作。為了趕在病人來院就診前做好所有分診點位的準備工作,她們早上七點就得在點位上。對每一位患者及家屬,她們都要詳細詢問有無流行病學史、是否發熱等,並做好問診登記。分診的同時,她們還要利用檢測體溫的時間指導他們正確佩戴口罩,告知七步洗手法、咳嗽禮儀、宣傳健康知識等。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她們儘量不喝水不上廁所。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劉銥涵在門診大廳指導就診病人戴口罩


1月27日,她開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經過發熱門診的醫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後,一邊服藥,一邊堅守崗位。

一天, 劉銥涵為一位大爺監測體溫、記錄病史時,大爺看她連連咳嗽,聲音沙啞,就說:“嘶啞妹妹,你得把防護措施做好,保護好自己。看你比我孫女還小,病了還堅持上班,真讓人心痛。”

聽到大爺的一番話,她的眼眶溼潤了。期間有同事建議她去住院治療,但她卻說,“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時候,自己年輕,挺挺就過去了,沒事。”


“潔癖”模特


卿瑤,90後,大專學歷,護師,感染科護士。


抗新冠工作開始,她就承擔院內防護用品使用培訓。

1月21日,醫院便組織防護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訓,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場集中培訓,中途她還給工勤人員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員進行單獨指導,又到臨床科室進行培訓。

她說,防護用品穿戴容易,脫是關鍵。穿衣之前需要著工作服,洗手,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檢查密閉性),帶帽子,穿防護服,鞋套,戴乳膠手套,護目鏡,穿隔離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膠手套。光是穿戴就多達13個步驟。治療結束後洗手,取外層鞋套離開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脫隔離衣,洗手,取護目鏡,脫防護服,洗手,取防護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換工作服,又是十餘個步驟。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卿瑤脫防護服臉上滿是壓痕


每天用消毒劑上百次的反覆洗手,一天下來手上皮膚皸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復護手霜護手,第二天、第三天還得繼續。

每日進行兩場全院輪訓,然後是各科室的強化培訓和檢查,卿瑤每天帶著防護示範服,在全院各科室進行講解示範,強調每一個穿脫環節的重點。“希望大家都學會規範使用,保護好自己”,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一個人的年夜飯


陳欣,70後,本科學歷,主管護師,感染科護士長。


因父母在鄉下,她一個人住在縣城。

在“感染科”工作,是風險,是挑戰,是責任,亦是使命。

1月24日下午4點過,陳欣正在修訂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來通知4點半開會。旁邊一個護士說,“護士長的早飯、午飯都還沒來得及吃呢。”黎文燕心疼的責問:“咋不催護士長吃飯?”護士有些委屈地說:“催了幾次,但是她一直忙就沒停下來”。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陳欣護士長為第一個確診新型

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出院寫祝福語


一盒盒飯從早上放到下午,早已冰冷。陳欣說,沒事,先開會,飯我拿回家熱一下。

晚上8點左右,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內的幾個水餃煮上,就著打熱的盒飯,還有兩個從醫院食堂帶回來的饅頭,就這樣一個人吃了一頓簡陋的年夜飯。因為實在太困,沒吃幾口就去睡覺了。晚上10點40分,接到電話,說馬上要收治一個高度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趕到醫院,指導、處理收治患者,處理妥當已是凌晨3點。


暖心發明家


陳瑤,70後,本科,副主任護師,急診室護士長。


急診科病人多而雜,醫務人員個人的防護顯得格外重要。面屏沒有、護目鏡快速起霧,嚴重影響診療操作。陳瑤悄悄做起了試驗。

她在護目鏡裡面塗上一層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幹後再佩戴;並在佩戴的口罩內上方鋪一層薄薄、軟軟的衛生紙,便很好地阻斷熱氣上冒。經濟實惠、簡潔的方式,解決了護目鏡起霧導致視物模糊的難題。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陳瑤護士長正在督查環境衛生落實情況


為更好地保護急診預檢分診人員,陳瑤用透明文件夾自制簡易面屏,用於急診預檢分診人員的防護,可以有效阻止患者或家屬飛沫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

接到準備專用救護車接送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後,為便於中心專職消殺人員及科室保潔人員及時、有效掌握消殺重點與要領,陳瑤錄製好救護車消殺操作視頻,分別通過微信發給支持中心相關人員、科室保潔人員及感染科陳欣護士長,請相關人員學習視頻內容,達到及時普及和指導的目的。

正月初五晚上7點,陳瑤下班時給陳欣打電話,得知感染科都還沒吃飯,便回家用燉了一大鍋鯽魚湯,湯里加了豌豆尖、菠菜、煎蛋,又切好臘肉,備好碗筷,給感染樓的姐妹們送去。在這特殊時期,姐妹們吃著臘肉和暖心暖胃的鯽魚湯,都忍不住紅了眼圈。


媽媽去打怪獸


何莎,80後,本科學歷,護師,中醫肛腸科護士長。


在家產休的何莎,得知醫院疫情防控人手緊張,立即放棄休假,回到醫院上班。她的愛人也在抗疫一線,兩人早出晚歸,兩個孩子請老人照管。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何莎監督檢查消毒藥水的濃度


她去了人手較缺的院感科,成為院防控專家組的一員,協助院感科督查醫療廢物暫存點、消毒供應中心、內窺鏡等;規範新冠醫廢暫存點轉運、消毒處理、登記;協助洗漿房落實整改項目等。她說,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爾會對兩個孩子感到歉疚。自從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給兩個孩子洗澡。因每天頻繁的使用消毒劑洗手,雙手皮膚粗糙乾裂,害怕把孩子的肌膚劃傷。

晚上,4歲的女兒就會打電話,說妹妹餓了想吃奶,還說自己想媽媽爸爸了。她便說女兒是姐姐,要勇敢,要幫外婆哄好妹妹,媽媽和叔叔阿姨在醫院打怪獸,勝利後就有很多時間在家陪他們。女兒便會破涕為笑,說媽媽是英雄。


熱心腸


劉洋,80後,本科,護師,急診科專科護士。


劉洋是主動報名到科室預檢分診臺工作的。因崗位的特殊性,她無法兼顧剛上小學的幼子,也無暇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術後的“老人公”煲上一頓熱粥。在這次馳援醫院感染科、武漢的報名徵集中,她是科室最早請纓的年輕媽媽。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劉洋與團隊協作,全力搶救一名心率失常的患者


宅感染科的護理部主任


陳碧蓉,60後,本科,副主任護師,護理部主任。


從1月24日至今40多天,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17年前,她以護士的身份參與到抗擊非典的一線中;17年後,她以護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帶領她的團隊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全力以赴。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陳碧蓉(左二)帶領三個護士長進感染樓前合影


2月4日,感染科正式收治確診新冠肺炎病人。為了更好、更方便的工作;為了隨時瞭解與發現護士們在一線工作的實況;為了隨時給予一線團隊鼓勵與支持,她毫不猶豫地把辦公地點搬到了感染樓。

為確保“預檢三問、首診三關、院感三防”萬無一失,每道關口她都嚴格要求。她還結合自己呼吸專業知識的優勢,用視頻每天至少兩次對感染樓裡的患者進行肺康復操指導,促進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與康復。


“害人精”護家園


俸世倩,90後,本科學歷,護師,手術室護士。


從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發熱門診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線戰鬥了一個月。前期在發熱門診每天需要篩查採血50人左右,而護目鏡起霧嚴重,經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憊。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俸世倩在發熱門診諮詢臺檢查消毒劑效期

她去支援發熱門診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常人避之不及,她的行為讓村民們不理解。甚至怨恨。她媽媽也遭到周邊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人說她的母親生了一個“害人精”。但是村民的誤解沒有牽絆俸世倩奔撲抗疫一線的步伐,在金堂縣衛健局發出倡議支援武漢時,她再次遞交報名表....


走進靈魂深處的女人


劉桂珍,70後,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門診護士長。


自疫情防控的警報拉響後,劉桂珍一直就奮戰在抗疫一線。算來已有40余天。從防護物資的準備到組織科室人員培訓,從體溫檢測點的設置、人員的工作安排到門診“三關”工作落實的督查,到各項數據的收集上報……她都一一把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劉桂珍早上7點在醫院入口處協助分診點排查問診


她還發揮自己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優勢,為感染科人員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和支持。新冠肺炎基本都是家庭式感染,患者都很煩躁,不僅擔心自己的病情,還得擔憂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子女;焦慮不安,晝夜難眠,抵抗力也每況愈下。她專門為新冠病人播放舒緩音樂,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在她的努力下,不少病人的心情都有了明顯改善。


是姐姐更是媽媽


張容,70後,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副主任護師,護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3點半,張容處理好剛收治的確診病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4個小時後,她在感染樓已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覺得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張容到臨床科室督察病人及家屬

新冠預檢分診三問診情況


她說:“看著僅僅比自己孩子大幾歲的年輕護士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對新冠確診患者進行護理、治療,自己便有太多的不捨和心痛。我必須要看到她們做好安全防護進病房,護理完了安全出來才安心。她們有需要時也能第一時間看見我。”

由於新冠病毒長時間的肆虐,護士們已連續在高強度、高風險、高壓力下工作近兩週,天天吃著冰冷的盒飯。張容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便叫愛人把家裡的香腸、臘肉煮熟切好,又把父親從老家帶來的臍橙一同帶至醫院,為感染樓的姐妹們解饞。


背棄對兩個男人承諾的女人


盧丹,90後,本科學歷,團員,護師,急診科護士。


盧丹上完醫學院的第一學期,對深愛自己的父親承諾,“自己是學醫的,會用她所學的知識護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遠的驕傲,病痛來時她會一直陪護在他身邊。”父親臉上露出了滿滿的幸福。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盧丹正在為一名120出診患者監測生命體徵


相伴5年的男友,曾多次希望兩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她每次都因為年輕,先把工作幹好推辭了。最近,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父親查出胰腺癌晚期,已無手術價值。為了讓父親在有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成家立業,兩人計劃2020年1月28日在老家舉行婚禮。

然而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來襲,打亂了她美好的安排。盧丹取消婚禮並立即投入一線工作。

2月5日,盧丹一直在急診室。晚上8時過,交接完班,她打開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機,在家人微信群,才知道她心愛的父親已在1小時前永遠離開了自己。


第一個與新冠病人

零距離接觸的女生


蔣皓,90後,本科學歷,團員,護士,感染科護士。


2月4日22點50,蔣皓和同事們接到通知,醫院馬上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人。蔣皓立即請纓,第一個進入隔離病房。

醫院很早之前就對護理人員的防護隔離進行了嚴格的培訓。防護服、隔離衣、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護用品穿戴繁瑣,她完成得格外仔細。作為直接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這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患者的負責。


最美女人花 | 一起點贊,金堂抗疫玫瑰逆風綻放讓人淚目

▲蔣皓(右一)與一起進病房的醫生


厚重的防護服讓人變得格外笨重,平日裡簡單的操作在這時突然變得笨手笨腳。呼吸不暢,但為了減少護目鏡起水霧,她還要刻意放緩呼吸。平時簡單的交流也變得困難,即使面對面,有時候說話對方也聽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複。她和同事一邊照顧患者起居,為他們進行治療,一邊與患者互加微信,進行線上溝通,及時關注患者病情。

在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華西金堂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癒出院。蔣皓,這名第一個進入隔離區的護士,這個溫婉如水的姑娘,臉上已經被口罩和護目鏡勒出了深深的凹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違的陽光灑落,年輕的護士,眉目間地笑意,如玫瑰般燦爛。


如果每一個人的名字都被點亮,如果每一個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國就必將是一輪閃耀的太陽。

我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看到希望。

這些可親可愛的護士姐妹,猶如朔風中的玫瑰,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凌寒綻放。她們的奉獻和努力,只是華西金堂醫院抗擊疫情的冰山一角,是全國數百萬醫務人員忘我奮戰的縮影。她們阻擊新冠病毒的精神和情懷,讓人淚目。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因為她們,美好的明天一定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