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见闻:“小兵多路”植绿忙“沿江沿河”展新颜

绿色是扬州城市的底色。疫情当前,扬州市创新采用“小兵多路”模式,“带着口罩”抢抓春时栽种树木。今年,扬州市将重点围绕“沿江沿河”地区见缝插绿、宜栽尽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记者见闻:“小兵多路”植绿忙“沿江沿河”展新颜


今天,扬州大地掀起植树栽绿的热潮。在江都区芒稻河东岸,沿河大地栽上了1000多颗树苗;在邗江区沿山河畔,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们种下广玉兰、桂花等树苗1000多颗;在市开发区施桥镇、朴席镇,大家拿起铁锹、拎起水桶,现场种植女贞、栾树等树苗6000多颗;在广陵区三江营湿地公园及京杭大运河东岸,现场种下水杉、柳树等2100多棵小树苗。“带着口罩”挥锹铲土,大家说,今年植树比往年更有意义。


记者见闻:“小兵多路”植绿忙“沿江沿河”展新颜


参与植树的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种树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树代表着绿色,绿色代表着希望。


此外,在邗江甘泉,网络定树苗,志愿者代栽,一场特殊的“云植树”活动也成功举行。今年扬州市共有22处各类义务植树基地,采取分区域、分批次、分时段、多形式的方式进行植树。


记者见闻:“小兵多路”植绿忙“沿江沿河”展新颜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沈万林介绍,扬州市会因地制宜抓住有利时机,分批次把植树任务完成。

让扬州更绿更美,去年以来,扬州市重点实施生态荒山恢复、生态廊道提升等五大生态工程。特别是围绕“长江大保护”相关要求,扬州市瞄准“沿江沿河”突破口,打造邻水生态绿廊。以仪征市为例,镜头里的江滩过去有六家船厂,船厂拆除了,土地复垦了,一万五千多棵各类耐水耐淹树种将在这里安家。


记者见闻:“小兵多路”植绿忙“沿江沿河”展新颜


仪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资源科科长张捷认为,通过植树的形式,既可以美化整个环境,也可以固土,减少土壤流失,还可以通过混交林的栽培,增强生物多样性。


按照长江沿线200米的范围内进行宜绿植绿,见缝插绿的要求,2019年至今,扬州已在长江沿线85公里的区域植树造林3800亩。今年扬州还将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年内新建成片林不少于4.7万亩,森林抚育7万亩,修复湿地0.4万亩,市区建成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沈万林透露,植树造林地带主要的还是沿大江大河以及高速公路铁路。扬州市将会聚焦聚力,抢抓时节,把植树造林任务完成。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