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借款人的房产及其余财产已经全部处理完毕。作为担保人,有财产却拒不配合法院执行,你可能会触犯‘拒执罪’。”走进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三楼一间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狭小的空间熙熙攘攘的挤着5张办公桌,最里面靠窗子边就是王俊的办公桌,桌上成堆的卷宗堆积如山。

梦想是法官

“我是喜欢法院,我的梦想就是当法官!”2012年7月,已经取得了司法考试A级职业资格的王俊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凭借自己的努力,他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并进入麒麟法院。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从越州法庭到院机关,王俊从最基层的部门和岗位,开始了3年多的历练。

“男生,年纪轻,警校毕业,就抽到执行局吧!”2016年,在全国法院上下齐心协力攻克“基本解决执行难”之际,怀着法官梦前行的王俊被抽到执行局。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执行路上

刚开始,王俊因为不熟悉执行程序、办案规则,曾经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打倒,不懂的就多问,没经验就多跟着去学去跑,一周7天,有6天都在外办案……就这样用半年多的时间,他的办案能力明显提高了,办案质效提升了。仅2016年他就协助办案200多件,这从他到执行局只不过2个多月。今年以来他独立办案的就达60多件,协助办案已累计上千件,位列前茅。

“收拾”过无赖的被执行人,但最难搞定的还是执行不能的案子。遇到这种案子,王俊想到的不仅仅是捍卫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更会想方设法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案件中的公平正义。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面对凶狠的当事人

2016年,王俊执行一起交通事故理赔案,肇事人周某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因为家里穷,所以东拼西凑买了货车准备搞运输挣点钱,没想到没干多久便出了事。经交管部门认定,周某负主要责任,在事故理赔方面周某最终需要向所有受害人赔付150多万元,但大货车的保险最高只买到了30万元。经过卖车、保险公司理赔、与受害人家属协商后后,周某还需要理赔100多万元,此时的周某早已经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而受害人赵某在车祸事故中被撞成一级伤残,另一名受害人则在事故中当场身亡。

遇到这样的“烂摊子”,从法律程序上说,一般以执行不能而结案。但是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王俊觉得自己怎么也放不了手,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当事人做点什么。于是王俊和同事们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其他单位部门协调,最终为受害人争取到了20多万元的司法救助款。

“只有工作做到位了,内心才能得到宁静,在岗位上就应该尽心尽责做好工作。”在王俊看来,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位当事人着想,让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不分岗位、不分部门的,自己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多无奈也有惊喜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案件办理完毕的会心笑容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法院,而等到摊上事的时候,很多人会去怀疑法律,而不是用法律来衡量自己的行为。”王俊说,很多当事人不理解法律的规定,这是执行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很多被执行人不是没有执行能力,而是“怀疑”法院的判决,因此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这样的案子不胜枚举,但是有一件令他记忆尤深。

2016年,张某家建盖房屋,将工程承包给其姐夫李某,为了节省劳务费,张某自己也作为小工参与建房。然而不幸的是,有天张某上工时却不慎失足从未建造完的房屋上坠落身亡。事后,双方打起了官司,法院最后作出判决,由李某赔偿当事人家属相关费用。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执行中的酸甜苦辣

可是李某就想不明白,这明明就是张某自己不小心造成的伤亡,况且还是建盖他自己的房屋,为什么要自己来赔偿呢?因为这样,李某就是不认这笔账。

“法律明文规定,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案件到了王俊手里,他多次劝说李某,但李某就是不听,最后索性躲了起来。这让王俊非常无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某有没有还款能力,而在于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赔偿这笔钱。但李某名下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陷入了僵局。

2017年春节,转机出现了。正当王俊在进行常规执行查控时,意外发现李某名下的银行卡上有了6万多元的存款,王俊于是果断将钱冻结。果不其然,第二天李某就找来了,气势汹汹地质问王俊。

送走激动的李某,王俊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工作中最让王俊欣慰的莫过于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定义务了。有这么一个包工头,王俊至今依然记得那天包工头拿着最后一笔执行款交到法院时的场景。

2014年,包工头王某承包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雇佣的小工李某在施工过程中不慎伤残,后因理赔事宜诉至法院,法院最后判决由王某赔偿李某全部损失共计2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经协商王某分期向当事人赔付,后来王某也履行判决义务,小到几百,大到成千上万,一直在陆陆续续赔付。经过4年多的还款,在今年7月底,王某终于履行完了判决确定的所有义务。这个诚信的包工头,着实让王俊心里一亮。遇上这样的被执行人,是执行申请人的“小幸运”,也是王俊的“小幸运”。


“还是会把他找回来”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深夜执行

“作为执行法官,心中要有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要把捍卫司法权威、维护胜诉人权益放在第一位。”王俊总是这样说。

2006年,某煤矿发生事故,赵某不幸身亡,当时赵某的姐夫许某代表家属去处理了事故,经过协商,煤矿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22万余元,当时赔偿金由许某代管。但是许某向赵某的妻子孙某支付了丧葬费及其他开支2.4万元后,带着剩余18余万元赔偿款“消失”了。

孙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死者年迈的父母,生活举步维艰,于是走上了艰难的找人之路。2013年,孙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许某退还其无理占用的赔偿款。

“我一定要找到这位无良的“姐夫”,把赔偿款要回来!”王俊接手案子后,多次到村里调查、打听,到许某可能出现的地方寻找。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许某终于被找到了。经过多次的劝说,许某仍然不愿意退还赔偿款。

考虑到孙某的悲惨境遇,王俊并没有直接下判决,而是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多次劝解,死者姐夫终于同意将被其占用的赔偿款退还出来。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强制腾房、搜查进行中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唯有工作出色才能藉慰自己对家的缺憾……”因为工作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王俊对家人是亏欠的。妻子是医院的护士,照顾家里的时间也不充裕。“妻子生小孩时,我手上案子多,有些案件情况也紧急,当时只请了一周的陪产假。后来孩子没人照看,只得把在家种地的老母亲请来。”谈及家庭,王俊的眼中多了一丝黯然。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执行直播接受采访

“我热爱法官这个职业,所以永远不会觉得累。”工作六年多,王俊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虽然年纪尚轻,是执行队伍中的“小兵”,但是业务娴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执行队伍中的“小兵”——王俊

指导年轻干警作笔录

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王俊比往常更忙了。长时间加班加点工作,让89年出生的王俊看上去俨然要比同龄人成熟、老道许多。面对严峻的执行压力,王俊迎难而上,主动请缨担任一组执行小组小组长。除了办理自己的案件,还要配合团队成员办案,走访、蹲点、电话、短信、微信,每天都竭尽所能去沟通协调,争取办好每一个执行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