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低处,是低调、宽善和包容,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至的安静与平和。

越是低调的人,越是满腹经纶、胸藏锦绣,越是张牙舞爪的人,越是一无所有、腹中空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土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高处有风险,攀登须谨慎。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有时,人不得不居于低处。如行路,只有低着头,才能把路看清,才能愈走愈稳、愈走愈顺。低处,教会你谨言慎行,得以安身立命。

低处,是一种优雅。包容万物,善待众生,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月朗风清,世事芜杂,一笑了之,自有气度。

若人在低处,心在高处,闭上眼睛,亦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春去秋来、循环往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大地滋养树木,落叶最终归于大地。低处,是美之源,是人之根,是倦鸟入林,是人之归途。在纷扰红尘中,低处,就是安然空净地享受生命。

一个虚怀若谷、善于包容的人,会赢得人的爱戴和尊重。高高在上,忘乎所以,容易叫人利欲熏心、迷失本性。

是谓,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有时,将自己放在最低处,其实也是一种大度与成功,当别人收获鲜花时,自己也收获了清风。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偶然间,看到一颗被压在路基下的石头,忽然懂得了低处的高度。

低处,是生命的象征。地势坤,厚德载物,草长莺飞,瓜果飘香,万物生长。

低处,是原始美的诞生地。风吹过高粱地的壮阔,飘荡在空中嘶吼的信天游,把犁锄地的庄稼人,还有拽着绳子拉车的汉子黝黑的脊背上滚落的颗颗汗珠。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低处,是淡泊的心态。从不知为何高官,厚禄何用,所谓世风日下、尔虞我诈永远在身后万山重。他只管云淡风清、月朗风清。

低处,亦自有风景。草长莺飞、暮雪千山、柳绿花红,是一年四季岁月交替变幻的风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是波澜壮阔的气势和激情。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闭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者,则谓之诗可,谓之画可,谓高人韵士之诗画亦无不可。”

——《小窗幽记》卷六·集景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明代文人穷尽智慧

隐晦内敛地把风雅之志体现在

一个园子,一间屋子

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上面

我们得承认一件事情,科技发展、物质发达、节奏迅速的今日,我们过得似乎是越来越好,可是丢失的东西也很多,比如对细微之物的洞察力,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力,而精致而深婉的审美情致,没有几个人能够继承下来。承认吧,我们也可能活得更粗糙了,至少有心情去感受一下风花雪月的人不多。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重新提风雅这个词,并不是要附庸,而是借由前人所开辟的道路,重新思考这个词语,以及词语背后的所指向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深入地实践它,以它的精神重新构建当下生活。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它是什么呢?该如何解释它?在古人的词语中,风雅多指向个人的修养与情操,它必然是在案牍劳形之外,又有一点可以探究的雅人深致,这种情志,和贵贱的干系不大,更在于心灵的归属,心有所住,便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留一点转身的余地。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风雅天然带有一点仪式感,它略高于生活,但也并非遥不可及,不过是精神的追求、情感的抒发、细节的完善,以及对幽远的个体生命和空间的探索。它可以是春风拂面时那一瞬的自在,可以夏日对坐剥莲蓬的闲适,或是大雪纷飞时一枝喧闹的红梅,它是此时此刻此分此秒对生的觉知。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真正的风雅之人,

能在平凡里发现不凡,

能从琐碎里发掘情致。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月石、草木、云霞、花鸟……

看似寻常,但透过风雅之眼,

都会是风中摇曳的绰约莲花。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在纷繁忙碌的现实生活里,

我们的心渐渐遗失了诗意,

我们会觉得世界崩塌陷落,

幸福已经成为久远的传说。

其实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

只缺乏一颗风雅的心,

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艺量之雅:风雅之人的平凡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