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嘉玥战地日记:不远万里,不问归期

  西安网讯:2020年2月7日,是我们出征武汉的日子,心里满腔热血,也有些忐忑和不安。快下飞机的时候,看着同行的老师们不仅戴上了口罩,还戴上了护目镜、口罩,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我和隔壁座的伙伴对视一眼,也立刻开始行动,不用过多的语言,我们知道,战斗从这一刻便开始了。


毛嘉玥战地日记:不远万里,不问归期


毛嘉玥战地日记:不远万里,不问归期


毛嘉玥战地日记:不远万里,不问归期


  在开始两天的穿脱隔离衣培训中,我们发现额头、鬓角还是会有些碎发在不经意间露出来。在进病区的前一天我们同时决定,去剃光头。不为剃发明志,只希望可以缩短穿隔离衣和整理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病人身上,也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第一次进病区的时候,护目镜紧紧的压在眉骨和鼻梁上,压的我头痛,喘不过气,只能小口小口的用嘴呼吸。半个小时不到,护目镜起了雾,我什么都看不清。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病房见到一位短发的病人,身形也比较健壮,我说叔叔你好,病人哭笑不得的说,我是女的阿,我急忙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看不清楚。”病人很理解我的说:“能理解,你看你眼睛上的雾,我都看不见你眼睛啦,你们的眼睛一定很美,你们是来救我们的天使啊。”

  当时我的鼻头一酸,眼睛也湿润了,我先跟那位阿姨交代了测量体温的事就赶紧退出病房。站在门口缓和了一下情绪再重新进去,我知道,这种时候我不能哭,不然护目镜起雾更严重,我就没有办法工作,也没办法为他们服务了。

  来支援的这一个月时间里,经常有老师们为我们搜集资料,尝试各种不让护目镜起雾的办法。看我们的防护到不到位的时候,老师总会第一时间帮我们调整,“我把你的口罩戴的紧了些,时间长了可能会头疼不舒服,但是首要是把自己保护好,我们倒下了,谁来照顾病人啊。”

  最近,病房里住进了一位新病人,老奶奶70多岁了,因为脑瘤的压迫有些精神失常。时而安静,时而大喊大叫,踢打嘶咬。昨天我去给她喂晚饭的时候,我说,“奶奶,咱们乖乖的吃饭,身体好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是不是呀?”她静静地点点头,我给她喂一口鸡蛋羹就对她说一句,“真棒,再来一口”。她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吃完了一碗鸡蛋羹。担心她营养不够,我又给她拿了两块蛋糕,她开始拼命摇头,大喊着要回家。我就和她聊天,问她,“家里还有谁呀,有没有孙子?你好好吃饭是不是就可以早早回去看孙子啦。”她渐渐安静下来,吃着蛋糕的时候突然看着我说了一句:“你应该和我孙子一样大,你什么时候回家?”

  当时我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护目镜起了薄薄的雾,我哽咽着说,“你好好养病,你好了我们一起回家,好吗?”奶奶安静的点了点头。

  温暖的3月来了,武汉也开始渐渐回暖,看着新闻的报道确诊人数在不断下降,治愈人数在不断上升。觉得心里很是安慰,我们在这期间,也算做了些小小的贡献。

  施院长说了这样一句话:疫情不退,我们不归!我愿继续和我的战友们奋斗在这无烟的战场上,直到胜利的那天,我们一起平平安安的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