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為什麼沒架空順治康熙?

安逸凡依


孝莊皇太后的傳奇一生支撐起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正是有這麼一位智慧又無私的女人才避免了清朝早期的內訌,使皇權得以順利交接。

一、孝莊皇太后勸降洪承疇。洪承疇被伏後也是誓不投降,大義凜然的樣子。好多投降的人去勸,效果不佳。孝莊是皇太極的老婆,願試試看是否能說降洪承疇。孝莊到了關押洪承疇的大帳既曉以大義又百般溫柔,使得洪大將軍頓時骨酥皮麻,沒了英氣。孝莊順利完成任務,為大清立下一大功。

二、八旗軍勢均力敵,共奉愛新覺羅氏。皇太極死後,其長子豪格以及皇太極之弟多爾袞各掌二旗人馬,是皇權的爭奪者。如果兩人打起來了,八旗軍可能兩敗俱傷。孝莊提議由皇太極的九子順治也是自己的親兒子登基。順治是個小孩,掌不了權,大家共同商量著辦。由此各旗同意,避免了內訌。因為八旗是漁獵民旗,孝莊可能為保全她們母子委身於多爾袞。總之,委曲求全之下保住了自己和兒子的江山。沒幾年多爾袞暴斃。

三、順治沒繼承先帝的英武之氣,天天兒女情長。為了一女子整日茶飯不思,熬壞了身體。二十幾歲就得病走了。皇權又出了真空。孝莊再次提議由八歲孫子繼位,託孤大臣共議朝堂。這位太皇太后一邊撫養孫子,一邊平衡託孤重臣之間的力量。為康熙能順利接管皇權奠定了基礎。

從這三件事中我們看到孝莊皇太后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起到了為清朝早期的穩定和平穩過渡的巨大作用。沒有孝莊的周旋恐怕八旗也會內鬥不斷,成為短命王朝。是她不斷地堅持,直至又出現一位雄主

女性之所以偉大在於母愛,在於勤勞,在於堅持。人人都敬重孝莊,沒有敬重慈禧的吧?


劍指歷史


孝莊太皇太后,是清朝中最為傳奇的女子,他輔佐了兩個皇帝,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孫子,一個六歲,一個八歲。在外人看來她完全可以以自己尊貴的身份架空順治康熙,但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為什麼呢?

兩個皇帝登基後,看起來自己的條件非常好,可以走武則天路線,但是這情況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順治還是康熙登基的時候,都有很大的強敵,順治是多爾袞,康熙有鰲拜,他們都對皇權虎視眈眈,孝莊此時要做的就是幫助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坐穩位子而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心去爭權奪利。

除了強敵外,新皇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武則天的兒子,孫子比起自己了,的確差一些,雖然自己做皇帝名聲不好,但國家在自己手中發展的還是不錯的,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時期為“貞觀遺風”,孝莊卻與其截然不同,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都是難得的好皇帝,國家在他們手中也是蒸蒸日上,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去操心。武則天的兒子十分懼怕武則天,順治和康熙卻是無條件的信任孝莊,因為武則天為的是自己的權利,而孝莊為的是自己兒孫

順治康熙登基的時候,大清剛剛建國不久,滿清八旗的實力是非常厲害的,他們所忠於的是愛新覺羅氏,在孝莊幫助順治康熙掃清皇權之後,順治康熙親政掌權,是名正言順,而如果孝莊去架空順治康熙,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會惹出禍端,也會讓自己的努力功虧一簣。

當然自古在權利面前沒有親情可言,開國皇帝往往會與開國元勳水火不容,但孝莊與順治康熙不同,孝莊對此拯救順治康熙於水火,並把自己的一生無私的奉獻給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孝莊,就沒有順治和康熙,更沒有後來清朝的強盛,所以孝莊是輔佐順治康熙登基的最大功臣,但不他們之間其他皇帝與臣子般你死我活,而是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至親骨肉。

孝莊雖沒有像武則天一樣君臨天下,也沒有像慈禧一樣權傾天下,但他的功績卻也絕非一個普通皇帝所比擬的,武則天,慈禧像是政客,而孝莊的身份則是是一個母親,一個奶奶,他雖然有著最尊貴的地位,觸手可及的權利,可她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儘自己的力量守護自己的兒孫,守護自己的家庭。

如果說你非要問我,孝莊為什麼沒有架空順治康熙?我只想說,你的媽媽奶奶會架空你嗎?



xscg小生草根


孝莊皇太后是清朝史上一個非常傳奇的女子。她曾是清朝太祖皇太極的妃子,後面生下了九皇子,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當時皇太極駕崩之後,清朝格局陷入混亂,為了防止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扶持了九皇子為皇帝,封號順治。

當然順治帝還很年幼,這也是多爾袞立他為皇帝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順治登基之後,為了防止多爾袞作為攝政王對順治的操控,孝莊皇太后也加入了朝堂的政治紛爭,為順治帝的天下保駕護航。

但是順治帝並不是一個適合做皇帝的人,更是因為立了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為皇后與孝莊皇太后多有矛盾。

最後並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決絕的出家了,這樣的一位理想主義者皇帝果不其然的不適合朝堂的紛爭。而在順治之後便是康熙繼位了。

這位清朝最偉大的君王,也是他的祖母孝莊皇太后一手帶大的。

康熙繼位的時候年紀也是極小,不過此時攝政王多爾袞已然病逝,所以朝堂上最大的敵人就是鰲拜了,最後在孝莊皇太后的提點下,康熙也是順利的扳倒了鰲拜,開啟了康乾盛世。

要說以孝莊的手段,能在如此紛亂的朝堂翻雨覆雨,那便是傳奇,更別說最後還在朝堂紛爭中存活了下來。

要說她為什麼沒有效仿武則天一樣呢?只因為當時年幼的順治與康熙的位置已經不容易了,更別說自立為皇了,所以在那樣混亂的時局下,她做出來最正確的選擇。

那就是好好輔佐兩位少年皇帝,正是這樣的決定,讓清朝安穩的度過了混亂的時間。

而清朝能屹立幾百年不倒,孝莊皇太后對於皇家的功績不輸於一位君王。


尉霖


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幾位貌美如花的妃子,本屬於蒙古鐵木真後裔林丹汗,但林丹汗敗亡,幾位蒙古妃子從了皇太極(滿洲網用語極齷齪,叫做女人光…股被掠)。後來一系列操作眼花繚亂,自此滿清與蒙古不斷和親,結成滿蒙貴族同盟,也因此外蒙歸順,孝莊就是蒙古人,是否曾為林丹汗妃,須進一步考證。電視劇《康熙王朝》歪曲事實、一味美化、歌頌野蠻侵略者,至今依然宣揚讚美康熙。若相信那就真是可悲。


人之無良


女人掌握國家大權一直是古代中國的大忌,而這種例子在我國的歷史上面也是數不勝數,比如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就是依靠著不斷的殺戮來確立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為了掌握大權她不惜犧牲國家利益,架空二代皇帝,但是讓我們疑惑的是清朝前期的孝莊太后不這樣做呢?

孝莊太后的出身十分單純,她和順治共同經歷艱難局面,並不想危害自己兒子。


  1. 早期的孝莊其實是蒙古部落送給皇太極用來生育的,皇太極也沒有十分喜愛孝莊,只不過是滿洲和八旗之間的政治聯姻罷了,當時她們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只有海蘭珠一個人受到皇太極真正的喜愛,其他二個人都是鬱鬱寡歡,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孝莊便一心把精力放在來培育自己兒子福臨身上。
  2. 皇太極和父親一樣都是英年早逝,並沒有留下多少基業給孝莊母子,甚至因為死的匆忙,連繼位之人都沒有確定,這使得後面滿洲貴族為了下一代繼承者而爭論不休。



  3. 當時主要競爭者有多爾袞,他是太祖皇帝的小兒子,因為戰功卓著而具有資格,第二個是豪格,他作為皇太極的長子是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後面二派爭論不休才使得帝位落在了福臨身上,但是多爾袞並沒有放手,後面幾年時間都是孝莊太后和小皇帝在忍氣吞聲。
  4. 但是壞事做多了總有糟報應的那一天,多爾袞的離奇死亡使得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獲得了機會,二母子間共同經歷了太多,孝莊太厚只想好好輔佐自己的兒子治理天下,並沒有掌權的心思。

順治皇帝因為和孝莊太后的婆媳矛盾而使得自己最心愛的女人死去,自己也不慎染病死亡。

  1. 孝莊太后其實是不喜歡董鄂妃的,她認為一個女人要愛一個人,必須好好支持他的事業,可是董鄂妃偏偏不懂這些,她沒有把大清的天下基業放在眼裡,更多的是自己和皇帝的兒女私情,所以孝莊太后一直反對二個人,後來董鄂妃因病去世,順治皇帝也因為太傷心而死亡,孝莊太后對這件事情一直懷有愧疚之心。

  2. 康熙皇帝繼位的時候才八歲,孝莊太厚那個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她對於權利並沒有多大的希望了,她只想好好的輔佐自己的孫子,因為康熙的繼位和自己兒子太像了,二個人前期都是被權臣架空,這使得孝莊太后起了惻隱之心,決心輔佐他開創盛世。

總的來說,孝莊太后是一個偉大的女人,沒有她很難說會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


甜美無敵柚子


跟孝莊個人性格、慾望和能力無關,主要時代不同,當時的朝野權力構成不同。

1、順治康熙當時滿洲八旗旗主很是強勢,各旗與皇帝之間都有親屬關係,而且各旗親王擁有皇帝的擁立權和絕對的軍權,在這種情況下哪個皇后敢冒險廢帝自立?就算有膽子也沒人敢響應啊。敢稱女皇那是腦子進水傻了不想活了吧?

2、滿清後期因為雍正時期收攏各旗的權力設軍機處、八旗衰落(其實就算不衰落由於一代代血脈關係漸漸遠了也未必管用,反正慈禧也是滿蒙人,而且怎麼選也沒那些旗人自己的直系親屬了。)、漢族官員興起,這部分漢人官員僅僅是對皇權敬畏,對滿洲皇族沒有啥向心力,這些因素才有慈禧壟斷朝堂的機會。

3、如果武則天當政時候,各地李姓皇族把持軍權,武則天也沒那個膽子自立為皇。但當時的情況是李世民殺了自己親哥才當皇上,所以比較擔心兄弟爭端,造成皇族勢力普遍不強,反而家族勢力(例如長孫無忌等)比皇族更為強大形成家族與非家族勢力對壘。武則天利用了這兩種力量的爭鬥的空子。

4、同樣參照漢朝呂后,呂后權力遮天,但照樣不能動劉家的天下,因為當時劉姓蕃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一直到漢武帝時候蕃王實力才逐漸被壓制下來。但也埋下了西漢後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但皇族根本無能為力的禍根,最後直接被外戚王莽篡位。


大楚視點


可以理解為她是那個博爾濟吉特氏,這就是為什麼她不敢架空這個順治,在八旗的內部隨便勾心鬥角都沒有問題,多爾袞與豪格隨便折騰都沒問題,因為這是內部矛盾,但是一旦這個女人敢擅權,而且還是蒙古部落的,宗室覺羅立刻就團結起來,孝莊想活命那就不可能了,因為如果她真的把皇帝架空,那就是在挑釁滿洲集團的根本基礎啊,損害了滿洲族的利益,從滿清那講,孝莊有2個短板,出身還有後宮,不管哪個原因,都不可能任孝莊指權。

難道是孝莊的出身不好嗎?肯定不是的,而是出身存在敏感 ,她是代表著利益所向而嫁給皇太極,特別是皇太極在主持政治的時候,滿清拉攏蒙古族部,太宗的五個宮其中三個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這就可以看出對他們家族的重視,但是到中原後,君與臣之分慢慢變得很明顯,拉攏是拉攏的,防範是防範的,滿清明明可以創造滿蒙和諧的狀態,但是絕對不讓自己的頂層建築被蒙古控制,這很危險,與每個人的利益有關。

在拉攏的方面,拿孝莊舉例子,她進去後,皇后被休了,這就又進去一個皇后,都是博氏,沒人說閒話,友誼第一嘛,可惜滿洲人口很少,不能離開蒙古部的支持,因為有了這個蒙古部落他們的支持,才能應對大量的外族人,但是並不是沒有任何的管束,如果滿清的政權感覺到的威脅,那麼就算是不打仗,也是要清除幾個人的。

滿清為什麼拉攏蒙古部落,簡單來講,就是讓你給我給我擋子彈的,我可以結婚給你心理上的安全感,給你一種為事業拼搏的感覺,但是這個前提條件不能忘,我是主人你是客,絕不是拉攏過後,反客為主,當然可以嫁給皇帝,孩子也可以繼承皇位,但是這個孩子一輩子必須以愛新覺羅為姓。

在個人的原因層面講,她上位是為了什麼?什麼都圖不到,她敢把滿清的利益給科爾沁嗎?不敢啊,人家都問了,是不是科爾沁部讓你這麼幹?說不明白。她會為了人民歡樂世界和諧?以社會繁榮作為自己的責任?非常抱歉,電視劇早就把她捧上天了,別再上一個層次了,自從某個影視劇播出之後,人們對她的認可度太高了。

還有傳聞說孝莊把崇政殿之爭影響了,這就是斷章取義嘛。


完顏翠花


這個問題有趣味,津城沐雨來回答。

孝莊為什麼沒架空順治康熙?

那麼,孝莊沒什麼要架空順治康熙?



孝莊太后,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年僅六歲的順治帝即位,孝莊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孝莊歷經三朝皇帝,輔佐兩位幼年皇帝,地位尊顯,政治威望高,如果孝莊有權力慾望,完全可以架空順治康熙。



但是孝莊為什麼沒有架空順治康熙大權獨握呢?

因為孝莊太后根本就沒有權利慾望。

孝莊雖然話語權很高,政治才能也非常突出,但是她自己卻並不想大權在握,只想作為背後的輔佐者,而不是大清江山的掌權者。

所以,孝莊太后沒有架空順治康熙皇帝,而是輔佐幫助他們掌握大權,幫他們出謀劃策,為大清的統治作幕後的貢獻。



也正是孝莊有能力掌權卻不貪權,孝莊贏得了很多人的尊敬。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武則天。雖然孝莊有能力去架空康熙,可是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呢?

首先康熙是孝莊的孫子,其次康熙也非常有才,有能力去做好一個皇上。而且當時內憂外患,三藩之亂,臺灣問題等等。

最重要的事孝莊這性格就不是那種想要執掌朝政野心勃勃的人。


立殘陽


因為她是博爾濟吉特氏,來自漠南蒙古科爾沁部的女人,所以她不敢架空順治帝,八旗內部怎麼勾心鬥角都可以,多爾袞和豪格怎麼折騰也無所謂,正常的,屬於內部矛盾,但如果蒙古部落的女人敢擅權,宗室覺羅們會分分鐘團結起來,孝莊將沒有任何存活的機會,因為她對皇帝的架空,是在動搖整個滿洲勢力集團的根基,侵害整個滿洲族群體的利益,在滿清看來,孝莊有兩個短板,一出身,二後宮,無論哪個原因都不會讓孝莊染指極權的。

孝莊出身不好?當然不是,而是出身敏感,她是代表科爾沁部的利益嫁給皇太極的,尤其是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主政時期,蒙古部族是滿清極力拉攏的對象,太宗五宮有三宮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可見對博氏家族的重視,但是入主中原後,君臣之分日趨明顯,拉攏歸拉攏,防範歸防範,滿清可以營造滿蒙一家親的盛況,但決不允許自己頂層建築、極權部分被蒙古勢力控制,這相當危險,關乎每個人的利益。

為了補充說明,單插一段,孝莊的位置很重要,非常重要,但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須在依附於皇權並且忠誠於皇權的基礎上,才有人買她的帳,滿洲和蒙古的關係並不是單純友好那麼簡單,至少清中期以前,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敢這麼想,他們始終採取既拉攏又防備的手段。

拉攏方面,就以孝莊為例,她給順治強塞進來皇后被休了,就又塞進來一皇后,都是博氏,沒人說什麼,友好關係嘛,滿洲人口太少,離不開親如兄弟的蒙古部族支持,有了蒙古部落的支持,才能面對難以計數的漢人,漠南才能甘心充當滿清的北方藩籬,但這不是沒有任何制約的,如果讓滿清政權感到威脅,那麼即便不開戰,也要定點清除幾個不知輕重的人。

滿清為何拉攏蒙古諸部,簡單說,我拉攏你是為了讓你為我拼死效力,我可以和蒙古結親通婚給你心理上甚至血脈上的安全感,讓你感覺是在為自己的事業在拼搏,但有個前提,我主你從,絕不會是拉攏蒙古諸部後,讓他們摘了自己的果子,甚至反客為主,你們可以嫁給皇帝,夫妻二人的孩子也有繼承皇位的機會,但這個孩子永遠只會姓愛新覺羅。

頂層權利永遠都要掌握在愛新覺羅家族手中,你拼命往後宮塞人沒事,作為依附於皇族的蒙古族勢力,你有權得到你所應得的一切,貴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地位超高是吧,這就是極限也是紅線,永遠要居於宗室和覺羅之下,即便你受人尊崇也是因為皇室,而非你自身具備什麼實力。

多爾袞的實力,當時的親王貝勒們都明白,多爾袞還是大妃阿巴亥所出,並且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可謂根紅苗正,多爾袞也怨懟過,皇太極的皇位還不也是搶奪來的,這說明奪權並不奇怪,而自己的出身、戰功、資歷、勢力都足以登基,有何不可呢?沒什麼不可以,但是請看他所受到的壓力,再想一想,如果一個蒙古妃子·而且還是五宮墊底的存在,她如果架空皇權會有什麼結果,關鍵是,她還沒有任何倚仗。

正黃、鑲黃旗,都是皇帝的死忠這沒錯,但請注意,無論索尼、鰲拜還是遏必隆,包括正白旗的蘇克薩哈,他們不是孝莊的粉絲,他們維護的是皇族的利益,因為只要皇族的利益尚在,兩黃旗的超然地位便不會動搖,別說整個滿洲族的利益了,就是僅僅為了鑲黃旗的利益,鰲拜都敢威脅多爾袞,僅僅為了正藍旗的利益,莽古爾泰可以跟皇太極拔刀相向,那麼如果把多爾袞換成後宮的孝莊,你覺得孝莊有活下來的可能麼?她擁有什麼勢力,擁有什麼實力能讓她接掌權柄,能讓她保住自己的性命。

皇太極死後,崇政殿發生的一切大家耳熟能詳,但有沒有人仔細想過,為什麼多爾袞提出要攝政,而為什麼所有人都覺得非常有必要呢?皇子還小,主少國疑,沒錯,政治妥協也是一方面。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提出孝莊垂簾呢?原因很簡單,在場的無論是代善、阿達禮、碩託、濟爾哈朗、豪格、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甚至門外的索尼和鰲拜,從來都沒考慮過讓一後宮妃子,一個蒙古外族女子聽政,說白了,就是毋需多想,因為她根本不配。

“子幼母壯,必亂朝綱”這種事不止漢人懂得,哪個高層能允許後宮親政孝莊垂簾,能允許蒙古妃子主持朝政,那和蒙古勢力執政有什麼區別?拍馬屁的人不是沒提過,孝莊也不可能沒想過,但那是做夢,在政治生態圈裡,孝莊什麼都不是,她只是給蒙古部落輸送給養的管道和利益代表,大妃阿巴亥的地位怎樣,還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生母,根本不需要文字,一句不知真假的遺言就收拾了,何況孝莊,仔細想想,如果她動了滿洲皇族和八旗群體的蛋糕,誰能保她周全?沒有,一個沒有,他本族都不敢說話。

孝莊沒有死忠勢力,沒有兵將可用,前朝朝堂就更別提了,她所謂的勢力都是忠於滿清的勢力,她自己······什麼都不是,她的地位完全是來源於其忠心依附的滿清皇權,還甭提孃家勢力,涉及根本利益問題,如果科爾沁部敢說一個字,問題會變得更敏感,更加容易爆發。

從個人原因來講,她上位圖什麼呢?無利可圖,她敢把滿清的既得利益輸送給科爾沁麼?不敢,人家問了,是不是你本家科爾沁部叫你這麼幹的?說不清楚。她為了人民安樂世界大同?以繁榮整版疆圖為己任?對不起,電視劇已經把她吹上了天,就不要再上一個檔次了,自從某電視劇播出以後,對她的評價水漲船高,太后下嫁暫且不說,那是不可能的,就一句話,真有這事,神仙都瞞不住,那可不是刪資料的事兒。

還有傳言說孝莊影響了崇政殿之爭,所以受脅迫的豪格才說“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主動退出了,簡直斷章取義,孝莊哪兒來的膽子和能力參合到關外時期的八旗爭權中來,後宮參與爭權?議政王大臣會議不是假的,皇太極的親兒子豪格不過罵幾句就差點死了,孝莊參與分蛋糕她能活?她只是個妃子,沒人拿她當回事,合著豪格後面說的、罵的都被人刻意閹割了,豪格只是太掉以輕心了,所以想學他爹三請三讓,走後靜等好消息了,誰知道他剛走索尼和鰲拜的口風就變成三官廟前的那些話了。

如果孝莊現在還活著,她也未必敢接這份誇讚,政治鬥爭就是你死我活,皇權重私利,孝莊又何嘗不是為自己、為部族,她在滿清入主中原的初期發揮了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她也有不可或缺的政治影響力,但是談到架空皇權,您太高看她了,她真的是一個人在戰鬥,而且可能會以犧牲整個部族為代價。

至於呂后、武則天和慈禧,把她們架空到清初,她們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同樣也得老實巴交,唯一不同的是,她們都比孝莊多了一個優勢,因為身份單純的關係,她們都可以以後宮的身份代表皇權繼而接掌權力,然後靠打壓異己維持統治,但孝莊不行,她一個漠南利益代表,她代表誰?打壓異己會被懷疑外部蒙古勢力介入,進而引發皇族勢力和保皇派的極力反彈,關鍵就是,她是個“外人”,不需要查實,懷疑就夠了。

打個比方,比如呂雉嫁給了劉邦,後來劉邦死後,她架空了劉盈對吧,如果呂雉不是漢人而是匈奴人,劉邦是為了換回邊界和平,才娶她回來的,也就是政治婚姻,結果會怎樣呢,那劉邦一死,呂雉就會被按得死死的,不殉葬算她運氣,架空皇帝,門兒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