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什么没架空顺治康熙?

安逸凡依


孝庄皇太后的传奇一生支撑起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正是有这么一位智慧又无私的女人才避免了清朝早期的内讧,使皇权得以顺利交接。

一、孝庄皇太后劝降洪承畴。洪承畴被伏后也是誓不投降,大义凛然的样子。好多投降的人去劝,效果不佳。孝庄是皇太极的老婆,愿试试看是否能说降洪承畴。孝庄到了关押洪承畴的大帐既晓以大义又百般温柔,使得洪大将军顿时骨酥皮麻,没了英气。孝庄顺利完成任务,为大清立下一大功。

二、八旗军势均力敌,共奉爱新觉罗氏。皇太极死后,其长子豪格以及皇太极之弟多尔衮各掌二旗人马,是皇权的争夺者。如果两人打起来了,八旗军可能两败俱伤。孝庄提议由皇太极的九子顺治也是自己的亲儿子登基。顺治是个小孩,掌不了权,大家共同商量着办。由此各旗同意,避免了内讧。因为八旗是渔猎民旗,孝庄可能为保全她们母子委身于多尔衮。总之,委曲求全之下保住了自己和儿子的江山。没几年多尔衮暴毙。

三、顺治没继承先帝的英武之气,天天儿女情长。为了一女子整日茶饭不思,熬坏了身体。二十几岁就得病走了。皇权又出了真空。孝庄再次提议由八岁孙子继位,托孤大臣共议朝堂。这位太皇太后一边抚养孙子,一边平衡托孤重臣之间的力量。为康熙能顺利接管皇权奠定了基础。

从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孝庄皇太后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起到了为清朝早期的稳定和平稳过渡的巨大作用。没有孝庄的周旋恐怕八旗也会内斗不断,成为短命王朝。是她不断地坚持,直至又出现一位雄主

女性之所以伟大在于母爱,在于勤劳,在于坚持。人人都敬重孝庄,没有敬重慈禧的吧?


剑指历史


孝庄太皇太后,是清朝中最为传奇的女子,他辅佐了两个皇帝,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孙子,一个六岁,一个八岁。在外人看来她完全可以以自己尊贵的身份架空顺治康熙,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

两个皇帝登基后,看起来自己的条件非常好,可以走武则天路线,但是这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登基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强敌,顺治是多尔衮,康熙有鳌拜,他们都对皇权虎视眈眈,孝庄此时要做的就是帮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坐稳位子而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去争权夺利。

除了强敌外,新皇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武则天的儿子,孙子比起自己了,的确差一些,虽然自己做皇帝名声不好,但国家在自己手中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时期为“贞观遗风”,孝庄却与其截然不同,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是难得的好皇帝,国家在他们手中也是蒸蒸日上,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去操心。武则天的儿子十分惧怕武则天,顺治和康熙却是无条件的信任孝庄,因为武则天为的是自己的权利,而孝庄为的是自己儿孙

顺治康熙登基的时候,大清刚刚建国不久,满清八旗的实力是非常厉害的,他们所忠于的是爱新觉罗氏,在孝庄帮助顺治康熙扫清皇权之后,顺治康熙亲政掌权,是名正言顺,而如果孝庄去架空顺治康熙,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会惹出祸端,也会让自己的努力功亏一篑。

当然自古在权利面前没有亲情可言,开国皇帝往往会与开国元勋水火不容,但孝庄与顺治康熙不同,孝庄对此拯救顺治康熙于水火,并把自己的一生无私的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孝庄,就没有顺治和康熙,更没有后来清朝的强盛,所以孝庄是辅佐顺治康熙登基的最大功臣,但不他们之间其他皇帝与臣子般你死我活,而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至亲骨肉。

孝庄虽没有像武则天一样君临天下,也没有像慈禧一样权倾天下,但他的功绩却也绝非一个普通皇帝所比拟的,武则天,慈禧像是政客,而孝庄的身份则是是一个母亲,一个奶奶,他虽然有着最尊贵的地位,触手可及的权利,可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守护自己的儿孙,守护自己的家庭。

如果说你非要问我,孝庄为什么没有架空顺治康熙?我只想说,你的妈妈奶奶会架空你吗?



xscg小生草根


孝庄皇太后是清朝史上一个非常传奇的女子。她曾是清朝太祖皇太极的妃子,后面生下了九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当时皇太极驾崩之后,清朝格局陷入混乱,为了防止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扶持了九皇子为皇帝,封号顺治。

当然顺治帝还很年幼,这也是多尔衮立他为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顺治登基之后,为了防止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对顺治的操控,孝庄皇太后也加入了朝堂的政治纷争,为顺治帝的天下保驾护航。

但是顺治帝并不是一个适合做皇帝的人,更是因为立了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为皇后与孝庄皇太后多有矛盾。

最后并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决绝的出家了,这样的一位理想主义者皇帝果不其然的不适合朝堂的纷争。而在顺治之后便是康熙继位了。

这位清朝最伟大的君王,也是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带大的。

康熙继位的时候年纪也是极小,不过此时摄政王多尔衮已然病逝,所以朝堂上最大的敌人就是鳌拜了,最后在孝庄皇太后的提点下,康熙也是顺利的扳倒了鳌拜,开启了康乾盛世。

要说以孝庄的手段,能在如此纷乱的朝堂翻雨覆雨,那便是传奇,更别说最后还在朝堂纷争中存活了下来。

要说她为什么没有效仿武则天一样呢?只因为当时年幼的顺治与康熙的位置已经不容易了,更别说自立为皇了,所以在那样混乱的时局下,她做出来最正确的选择。

那就是好好辅佐两位少年皇帝,正是这样的决定,让清朝安稳的度过了混乱的时间。

而清朝能屹立几百年不倒,孝庄皇太后对于皇家的功绩不输于一位君王。


尉霖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几位貌美如花的妃子,本属于蒙古铁木真后裔林丹汗,但林丹汗败亡,几位蒙古妃子从了皇太极(满洲网用语极龌龊,叫做女人光…股被掠)。后来一系列操作眼花缭乱,自此满清与蒙古不断和亲,结成满蒙贵族同盟,也因此外蒙归顺,孝庄就是蒙古人,是否曾为林丹汗妃,须进一步考证。电视剧《康熙王朝》歪曲事实、一味美化、歌颂野蛮侵略者,至今依然宣扬赞美康熙。若相信那就真是可悲。


人之无良


女人掌握国家大权一直是古代中国的大忌,而这种例子在我国的历史上面也是数不胜数,比如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就是依靠着不断的杀戮来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了掌握大权她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架空二代皇帝,但是让我们疑惑的是清朝前期的孝庄太后不这样做呢?

孝庄太后的出身十分单纯,她和顺治共同经历艰难局面,并不想危害自己儿子。


  1. 早期的孝庄其实是蒙古部落送给皇太极用来生育的,皇太极也没有十分喜爱孝庄,只不过是满洲和八旗之间的政治联姻罢了,当时她们姑侄三人嫁给皇太极,只有海兰珠一个人受到皇太极真正的喜爱,其他二个人都是郁郁寡欢,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孝庄便一心把精力放在来培育自己儿子福临身上。
  2. 皇太极和父亲一样都是英年早逝,并没有留下多少基业给孝庄母子,甚至因为死的匆忙,连继位之人都没有确定,这使得后面满洲贵族为了下一代继承者而争论不休。



  3. 当时主要竞争者有多尔衮,他是太祖皇帝的小儿子,因为战功卓著而具有资格,第二个是豪格,他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是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后面二派争论不休才使得帝位落在了福临身上,但是多尔衮并没有放手,后面几年时间都是孝庄太后和小皇帝在忍气吞声。
  4. 但是坏事做多了总有糟报应的那一天,多尔衮的离奇死亡使得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获得了机会,二母子间共同经历了太多,孝庄太厚只想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治理天下,并没有掌权的心思。

顺治皇帝因为和孝庄太后的婆媳矛盾而使得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死去,自己也不慎染病死亡。

  1. 孝庄太后其实是不喜欢董鄂妃的,她认为一个女人要爱一个人,必须好好支持他的事业,可是董鄂妃偏偏不懂这些,她没有把大清的天下基业放在眼里,更多的是自己和皇帝的儿女私情,所以孝庄太后一直反对二个人,后来董鄂妃因病去世,顺治皇帝也因为太伤心而死亡,孝庄太后对这件事情一直怀有愧疚之心。

  2. 康熙皇帝继位的时候才八岁,孝庄太厚那个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她对于权利并没有多大的希望了,她只想好好的辅佐自己的孙子,因为康熙的继位和自己儿子太像了,二个人前期都是被权臣架空,这使得孝庄太后起了恻隐之心,决心辅佐他开创盛世。

总的来说,孝庄太后是一个伟大的女人,没有她很难说会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


甜美无敌柚子


跟孝庄个人性格、欲望和能力无关,主要时代不同,当时的朝野权力构成不同。

1、顺治康熙当时满洲八旗旗主很是强势,各旗与皇帝之间都有亲属关系,而且各旗亲王拥有皇帝的拥立权和绝对的军权,在这种情况下哪个皇后敢冒险废帝自立?就算有胆子也没人敢响应啊。敢称女皇那是脑子进水傻了不想活了吧?

2、满清后期因为雍正时期收拢各旗的权力设军机处、八旗衰落(其实就算不衰落由于一代代血脉关系渐渐远了也未必管用,反正慈禧也是满蒙人,而且怎么选也没那些旗人自己的直系亲属了。)、汉族官员兴起,这部分汉人官员仅仅是对皇权敬畏,对满洲皇族没有啥向心力,这些因素才有慈禧垄断朝堂的机会。

3、如果武则天当政时候,各地李姓皇族把持军权,武则天也没那个胆子自立为皇。但当时的情况是李世民杀了自己亲哥才当皇上,所以比较担心兄弟争端,造成皇族势力普遍不强,反而家族势力(例如长孙无忌等)比皇族更为强大形成家族与非家族势力对垒。武则天利用了这两种力量的争斗的空子。

4、同样参照汉朝吕后,吕后权力遮天,但照样不能动刘家的天下,因为当时刘姓蕃王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一直到汉武帝时候蕃王实力才逐渐被压制下来。但也埋下了西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但皇族根本无能为力的祸根,最后直接被外戚王莽篡位。


大楚视点


可以理解为她是那个博尔济吉特氏,这就是为什么她不敢架空这个顺治,在八旗的内部随便勾心斗角都没有问题,多尔衮与豪格随便折腾都没问题,因为这是内部矛盾,但是一旦这个女人敢擅权,而且还是蒙古部落的,宗室觉罗立刻就团结起来,孝庄想活命那就不可能了,因为如果她真的把皇帝架空,那就是在挑衅满洲集团的根本基础啊,损害了满洲族的利益,从满清那讲,孝庄有2个短板,出身还有后宫,不管哪个原因,都不可能任孝庄指权。

难道是孝庄的出身不好吗?肯定不是的,而是出身存在敏感 ,她是代表着利益所向而嫁给皇太极,特别是皇太极在主持政治的时候,满清拉拢蒙古族部,太宗的五个宫其中三个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这就可以看出对他们家族的重视,但是到中原后,君与臣之分慢慢变得很明显,拉拢是拉拢的,防范是防范的,满清明明可以创造满蒙和谐的状态,但是绝对不让自己的顶层建筑被蒙古控制,这很危险,与每个人的利益有关。

在拉拢的方面,拿孝庄举例子,她进去后,皇后被休了,这就又进去一个皇后,都是博氏,没人说闲话,友谊第一嘛,可惜满洲人口很少,不能离开蒙古部的支持,因为有了这个蒙古部落他们的支持,才能应对大量的外族人,但是并不是没有任何的管束,如果满清的政权感觉到的威胁,那么就算是不打仗,也是要清除几个人的。

满清为什么拉拢蒙古部落,简单来讲,就是让你给我给我挡子弹的,我可以结婚给你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你一种为事业拼搏的感觉,但是这个前提条件不能忘,我是主人你是客,绝不是拉拢过后,反客为主,当然可以嫁给皇帝,孩子也可以继承皇位,但是这个孩子一辈子必须以爱新觉罗为姓。

在个人的原因层面讲,她上位是为了什么?什么都图不到,她敢把满清的利益给科尔沁吗?不敢啊,人家都问了,是不是科尔沁部让你这么干?说不明白。她会为了人民欢乐世界和谐?以社会繁荣作为自己的责任?非常抱歉,电视剧早就把她捧上天了,别再上一个层次了,自从某个影视剧播出之后,人们对她的认可度太高了。

还有传闻说孝庄把崇政殿之争影响了,这就是断章取义嘛。


完颜翠花


这个问题有趣味,津城沐雨来回答。

孝庄为什么没架空顺治康熙?

那么,孝庄没什么要架空顺治康熙?



孝庄太后,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年仅六岁的顺治帝即位,孝庄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孝庄历经三朝皇帝,辅佐两位幼年皇帝,地位尊显,政治威望高,如果孝庄有权力欲望,完全可以架空顺治康熙。



但是孝庄为什么没有架空顺治康熙大权独握呢?

因为孝庄太后根本就没有权利欲望。

孝庄虽然话语权很高,政治才能也非常突出,但是她自己却并不想大权在握,只想作为背后的辅佐者,而不是大清江山的掌权者。

所以,孝庄太后没有架空顺治康熙皇帝,而是辅佐帮助他们掌握大权,帮他们出谋划策,为大清的统治作幕后的贡献。



也正是孝庄有能力掌权却不贪权,孝庄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津城沐雨


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武则天。虽然孝庄有能力去架空康熙,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首先康熙是孝庄的孙子,其次康熙也非常有才,有能力去做好一个皇上。而且当时内忧外患,三藩之乱,台湾问题等等。

最重要的事孝庄这性格就不是那种想要执掌朝政野心勃勃的人。


立残阳


因为她是博尔济吉特氏,来自漠南蒙古科尔沁部的女人,所以她不敢架空顺治帝,八旗内部怎么勾心斗角都可以,多尔衮和豪格怎么折腾也无所谓,正常的,属于内部矛盾,但如果蒙古部落的女人敢擅权,宗室觉罗们会分分钟团结起来,孝庄将没有任何存活的机会,因为她对皇帝的架空,是在动摇整个满洲势力集团的根基,侵害整个满洲族群体的利益,在满清看来,孝庄有两个短板,一出身,二后宫,无论哪个原因都不会让孝庄染指极权的。

孝庄出身不好?当然不是,而是出身敏感,她是代表科尔沁部的利益嫁给皇太极的,尤其是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主政时期,蒙古部族是满清极力拉拢的对象,太宗五宫有三宫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可见对博氏家族的重视,但是入主中原后,君臣之分日趋明显,拉拢归拉拢,防范归防范,满清可以营造满蒙一家亲的盛况,但决不允许自己顶层建筑、极权部分被蒙古势力控制,这相当危险,关乎每个人的利益。

为了补充说明,单插一段,孝庄的位置很重要,非常重要,但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在依附于皇权并且忠诚于皇权的基础上,才有人买她的帐,满洲和蒙古的关系并不是单纯友好那么简单,至少清中期以前,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敢这么想,他们始终采取既拉拢又防备的手段。

拉拢方面,就以孝庄为例,她给顺治强塞进来皇后被休了,就又塞进来一皇后,都是博氏,没人说什么,友好关系嘛,满洲人口太少,离不开亲如兄弟的蒙古部族支持,有了蒙古部落的支持,才能面对难以计数的汉人,漠南才能甘心充当满清的北方藩篱,但这不是没有任何制约的,如果让满清政权感到威胁,那么即便不开战,也要定点清除几个不知轻重的人。

满清为何拉拢蒙古诸部,简单说,我拉拢你是为了让你为我拼死效力,我可以和蒙古结亲通婚给你心理上甚至血脉上的安全感,让你感觉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在拼搏,但有个前提,我主你从,绝不会是拉拢蒙古诸部后,让他们摘了自己的果子,甚至反客为主,你们可以嫁给皇帝,夫妻二人的孩子也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但这个孩子永远只会姓爱新觉罗。

顶层权利永远都要掌握在爱新觉罗家族手中,你拼命往后宫塞人没事,作为依附于皇族的蒙古族势力,你有权得到你所应得的一切,贵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地位超高是吧,这就是极限也是红线,永远要居于宗室和觉罗之下,即便你受人尊崇也是因为皇室,而非你自身具备什么实力。

多尔衮的实力,当时的亲王贝勒们都明白,多尔衮还是大妃阿巴亥所出,并且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可谓根红苗正,多尔衮也怨怼过,皇太极的皇位还不也是抢夺来的,这说明夺权并不奇怪,而自己的出身、战功、资历、势力都足以登基,有何不可呢?没什么不可以,但是请看他所受到的压力,再想一想,如果一个蒙古妃子·而且还是五宫垫底的存在,她如果架空皇权会有什么结果,关键是,她还没有任何倚仗。

正黄、镶黄旗,都是皇帝的死忠这没错,但请注意,无论索尼、鳌拜还是遏必隆,包括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他们不是孝庄的粉丝,他们维护的是皇族的利益,因为只要皇族的利益尚在,两黄旗的超然地位便不会动摇,别说整个满洲族的利益了,就是仅仅为了镶黄旗的利益,鳌拜都敢威胁多尔衮,仅仅为了正蓝旗的利益,莽古尔泰可以跟皇太极拔刀相向,那么如果把多尔衮换成后宫的孝庄,你觉得孝庄有活下来的可能么?她拥有什么势力,拥有什么实力能让她接掌权柄,能让她保住自己的性命。

皇太极死后,崇政殿发生的一切大家耳熟能详,但有没有人仔细想过,为什么多尔衮提出要摄政,而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非常有必要呢?皇子还小,主少国疑,没错,政治妥协也是一方面。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出孝庄垂帘呢?原因很简单,在场的无论是代善、阿达礼、硕托、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甚至门外的索尼和鳌拜,从来都没考虑过让一后宫妃子,一个蒙古外族女子听政,说白了,就是毋需多想,因为她根本不配。

“子幼母壮,必乱朝纲”这种事不止汉人懂得,哪个高层能允许后宫亲政孝庄垂帘,能允许蒙古妃子主持朝政,那和蒙古势力执政有什么区别?拍马屁的人不是没提过,孝庄也不可能没想过,但那是做梦,在政治生态圈里,孝庄什么都不是,她只是给蒙古部落输送给养的管道和利益代表,大妃阿巴亥的地位怎样,还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根本不需要文字,一句不知真假的遗言就收拾了,何况孝庄,仔细想想,如果她动了满洲皇族和八旗群体的蛋糕,谁能保她周全?没有,一个没有,他本族都不敢说话。

孝庄没有死忠势力,没有兵将可用,前朝朝堂就更别提了,她所谓的势力都是忠于满清的势力,她自己······什么都不是,她的地位完全是来源于其忠心依附的满清皇权,还甭提娘家势力,涉及根本利益问题,如果科尔沁部敢说一个字,问题会变得更敏感,更加容易爆发。

从个人原因来讲,她上位图什么呢?无利可图,她敢把满清的既得利益输送给科尔沁么?不敢,人家问了,是不是你本家科尔沁部叫你这么干的?说不清楚。她为了人民安乐世界大同?以繁荣整版疆图为己任?对不起,电视剧已经把她吹上了天,就不要再上一个档次了,自从某电视剧播出以后,对她的评价水涨船高,太后下嫁暂且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就一句话,真有这事,神仙都瞒不住,那可不是删资料的事儿。

还有传言说孝庄影响了崇政殿之争,所以受胁迫的豪格才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主动退出了,简直断章取义,孝庄哪儿来的胆子和能力参合到关外时期的八旗争权中来,后宫参与争权?议政王大臣会议不是假的,皇太极的亲儿子豪格不过骂几句就差点死了,孝庄参与分蛋糕她能活?她只是个妃子,没人拿她当回事,合着豪格后面说的、骂的都被人刻意阉割了,豪格只是太掉以轻心了,所以想学他爹三请三让,走后静等好消息了,谁知道他刚走索尼和鳌拜的口风就变成三官庙前的那些话了。

如果孝庄现在还活着,她也未必敢接这份夸赞,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皇权重私利,孝庄又何尝不是为自己、为部族,她在满清入主中原的初期发挥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她也有不可或缺的政治影响力,但是谈到架空皇权,您太高看她了,她真的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可能会以牺牲整个部族为代价。

至于吕后、武则天和慈禧,把她们架空到清初,她们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同样也得老实巴交,唯一不同的是,她们都比孝庄多了一个优势,因为身份单纯的关系,她们都可以以后宫的身份代表皇权继而接掌权力,然后靠打压异己维持统治,但孝庄不行,她一个漠南利益代表,她代表谁?打压异己会被怀疑外部蒙古势力介入,进而引发皇族势力和保皇派的极力反弹,关键就是,她是个“外人”,不需要查实,怀疑就够了。

打个比方,比如吕雉嫁给了刘邦,后来刘邦死后,她架空了刘盈对吧,如果吕雉不是汉人而是匈奴人,刘邦是为了换回边界和平,才娶她回来的,也就是政治婚姻,结果会怎样呢,那刘邦一死,吕雉就会被按得死死的,不殉葬算她运气,架空皇帝,门儿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