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這個時代商業最大的困惑,是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甚至於開始“病急亂投醫導致企業無果。今天我帶大家從傳統到現在及未來的商業整套邏輯理清。

接下來花大家三分鐘時間閱讀理清為什麼這個時代很多人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因為中國商業已經悄然進入5.0時代,但絕大多數人的思維仍停留在1.0時代。不行了

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商業1.0時代

思維——利潤率

載體:實物產品

市場:賣方市場

這個時代大概從改革開放之初一直持續到2002年。這是一個“產品”相對短缺的時代。在這個時候,勞動力豐富而廉價,資源開發效率低,人們的需求廣泛。

因為社會需要產品填補每一個角落,在這種大背景下,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就顯得非常重要。“生產”是各種工廠,“流通”是各種經銷商、批發商、實體店、各種商家等。

德格記得,上世紀90年代,在家鄉(皖北)的市場上,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一些勤勞聰明的人到浙江工廠批發一些面料、床單等攤位出售,然後每次都被搶劫。為什麼?因為看到這麼漂亮的東西又新鮮又便宜。

供不應求的局面決定了整個市場是一個“賣方市場”。現階段財富的關鍵詞是:差價。工廠賺的是“原材料”和“成品”之間的差價。企業賺取的是“原產地來”和“目的地”之間的差價。當然,他們都大大地促進了商品流通,保持了商業繁榮,支持了經濟發展,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由於它是“差異化”思維,商人比拼的是消息的靈活性。以浙江溫州人為例,他們創辦小企業,逐步掌握了產品在全國的價格。於是他們迅速滲透到全國各地,成為中國第一批經濟潮流引領者。

而一些溫州人不再滿足於賺取差價。他們從家庭作坊開始,自己生產各種產品(主要是輕工業和快速消費品),逐步發展成為工廠。工廠形成工廠集群,然後產業集群,上下游產業鏈,這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什麼時候呢?一直持續到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興起,進入下一個時代:

商業2.0時代

思維——單品海量

載體:傳統互聯網

市場:第三方市場

自互聯網誕生以來,世界規則必將被改寫。

2003年以來,我國逐步進入電子商務時代。此時,社會的“生產”方式仍然沒有改變,但“消費”方式卻發生了重大變化。

此時,各種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產品(包括價格和質量)一目瞭然地呈現在您面前。它徹底撕裂了“人工”和“區域”製造業的價差信息,再加上交易信息和物流快遞的發展,但商品流通速度更快。

此時,隨著我國實體店30年的發展,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大批量單純依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門店被淘汰。

然而,當一群人倒下時,必然會有一群人站起來。這是鐵律。而且,當時免費開設“網店”,成本幾乎為零。因此,第一批從“實體店”轉型為“網店”的人(原來的淘寶店主等)是最瞭解這個時代的人,自然也收穫了財富。

由於電子商務不受現實空間的限制,容易產生邊際效應(產品銷售量越大,成本越低),因此非常適合“單品海量”的產品,而商家最喜歡的是‘爆款”產品。

此時,也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隨著第三方平臺主導流量和排名,“賣方市場”迅速轉變為“第三方市場”誰主宰市場誰就賺錢”,這也是鐵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企業賺不到多少錢,卻讓阿里巴巴/京東等第三方平臺發胖。

但電子商務時代的商品千篇一律,消費者之間的價格競爭過於容易,導致價格戰愈演愈烈。只有網店的持續促銷和刷單才能產生交易量,因此網店的成本不斷上升。

最後,電子商務把我們帶入了價格戰和同質化的怪圈。

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還有一個變化:由於產品的加速生產,已經從“短缺”階段步入“飽和”階段。當消費者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時,他們必然會選擇。這意味著一個微妙的變化將再次發生!

商業3.0時代

思維——增值服務

載體:產品增值

市場:買方市場

隨著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產品出現了“過剩”。這就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不管產品是什麼,你都渴望銷售。不管怎樣,如果你不賣,有人會賣的。如果你不做,有人會做的。

所以這個階段一定有很多傳統的工廠倒閉,很多粗放的生產方式被淘汰了。

但別忘了,這個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消費水平也在升級。也就是說,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產品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過去,人們的需求是如何更快地找到產品,購買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但現在產品足夠豐富,足夠多,而且都在打折促銷。人們的需求已經升級到如何找到“好產品”,或者說找到屬於自己的產品,這就是眼下的狀態

因此,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價值”的產品仍然供不應求。這就要求我們增加產品的價值。據德格說,大約有兩個方向:

一是縱向深化。實現產品的終極功能,越來越專注,越來越專注,服務特定群體,引領行業的不斷細分。

二是定製。定製化。給消費者量體裁衣,走個性化生產路線,今後的產品不再是一整齊劃一的一刀切模式,這也是工業4.0時代的生產特徵。

以上兩個方向將導致市場分化。所謂市場分化,就是市場“統一”時代即將結束。

今後,產品很難再有統一的標準。這一群消費者喜歡的“產品”與另一群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完全不同。多元化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特點。

大家彼此之間將完全搞不懂對方在搞什麼,當然了我們也不需要懂。你只要生活在屬於你的世界裡就可以了。

由於商業的細分,企業家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的局面將越來越少,都屬於“悶聲發大財”的類型。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商業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消費者方面,“第三方市場”主導的市場正在成為“買方市場”。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圈定自己的消費者,最好的切入點是需求,一切都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過去,我們先做產品,然後再找消費者;將來,我們會先找消費者,然後定製產品,這是逆向邏輯!

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我們終於發現,企業的核心終於從“產品”變成了“聚群眾”。

按照“誰主導市場誰賺錢”的規律,消費者將受益匪淺,有權從產品利潤中分得一杯羹!換句話說,誰有能力聚集消費者,誰就能控制未來的業務。

所以,下一個時代就要來臨了!

商業4.0時代

思維——吸引力

載體:社交媒體

市場:信用市場

馬英九說:“如果說中國還有什麼紅利沒有被髮掘的話,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開發財富。”

的確,中國未來還有一波最大的紅利:社會信用關係的重建。

為什麼這樣說呢?

之前,第三方平臺的特點是“信息強、關係弱”。比如,淘寶網和大眾點評都強調商品信息的正確性和開放性,但平臺上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小。因為消費者太分散,只能聽任平臺支配。哪些產品做活動,哪些產品能上主頁,哪些產品必須得下線,都是由第三方平臺說的算。

但社交媒體把我們帶入了“信息弱、關係強”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IP,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彼此之間有著很強的聯繫。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是“分享”而不是“告知”。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自從商業的核心機制從“物以類聚”轉變為“人以群分”以來。未來,消費者也將從分散化轉向聯盟化。作為消費者,你今天不主動團結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團結你。記住這一點,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誰主宰了消費者、市場、資金。

現在看看淘寶。排名靠前的商店都是由“網上紅”控制的。再看看大V、女主播、自媒體、各種小品牌的崛起等等,這些都是這特徵的直接反映

什麼才是團結別人的最好工具?當然:信用和影響力。

一方面,信用市場尚未建立,另一方面大家彼此之間失去了信任。我們都把大量精力成本放在瞭如何互動提防上了,但在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推動下,信用市場將逐步建立。未來的市場一定是“信用市場”!

未來,最好的營銷是內容,最好的內容是產品,最好的產品是信譽。

對於未來的每個人來說,信用將變得尤為重要。同時,“鏈接力”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能力。

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未來,我們的企業不再是產品,而是精神文化的象徵。這個產品只是副產品。

有人會說,拼多多算哪一階段的產物呢?其實拼多多具備了這一階段的特徵,因為它的驅動力是低價+團購,它具備了社交的屬性,但它卻並不是這一階段的代表,因為它的產品不具備品牌化/定製化/品質化的特徵,拼多多隻是特定經濟環境下的產物,它並不代表未來

未來的大趨勢是什麼?

商業5.0時代

思維——小眾品牌

我們現在面臨的所有經濟問題都可以用一種方法來解決:個體化。

順應個體化這個大浪潮,中國未來將有海量的中小品牌崛起,這才是未來商業的大勢所趨。

在過去,10個億的市場規模是由50個客戶構成的,三年以後,10個億規模市場將是由2千個客戶構成的。

社會已經在越來越細分,點對點的銜接越來越細緻,這是海量小眾品牌崛起的基礎。

未來這些中小品牌將非常專注聚焦於某一品類,具備垂直打通、縱向整合的能力。比如從原料來源、設計開發、到生產營銷,再到客服、後期維護。而且他們的背後可能不是一家工廠,可能是有一個工廠群,但是能隨時被他們整合。

其次,這些小眾品牌將非常善於對人的聚合,他們用內容和用戶建立起強關聯。當然,他們懂得如何更好運用群眾的力量,每一句話都蘊含了發動群眾的藝術。

在眾多品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情況下,這個平臺可以發揮更宏觀的作用。但是,該平臺可以通過數據統計,如原材料收集/訂購時間等,將同類產品的協同生產需求整合在一起,這些看似零碎的生產環節可以再次有一個強大的“規劃”。

做生意不要怪大環境不好不賺錢,中國商業已從1·0走到5·0時代

而該平臺還有一個核心任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信用平臺,降低不必要的磨合損耗成本。

該平臺還可以根據零售數據進行精確匹配,促進“消費端”向“生產端”的滲透,幫助“生產端”制定各種方案。這是為了提高“零售”和“生產”之間的協同效率,從而解決無效產能和庫存優化問題。

這是“市場經濟”中的“計劃經濟”,非常符合辯證哲學。

總結

總之,只有把握企業變革的本質,深刻理解企業變革的規律,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可以發現,開放、共享、平臺和定製是未來商業發展的大趨勢。

在未來,商業模式才是老闆、創業者應該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的重要商業難題,無論是老闆個人的成長還是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創新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是個人成功與企業盈利發展之道。

這是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思維跟不上,註定被淘汰,你的思維更新換代了嗎?你的企業和項目還在用10年前的方式方法嗎?

你可以不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永遠不會停止學習。有商業難題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