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意趣閣藝術沙龍 2020-03-10 20:35:50

主編/梅明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平常心重新解構:對於西方哲學經典,既不把他當神物,也不把他當廢物,一本書而已,不同的思維模式,好讓我再有空間搭建或相似或相反的新景,好一生二、二生三······

爭取最多的讀者:《理想國》並不複雜,只是思考方式與諸子百家不一樣,他靠思辨逐步推出道理,而不是像中國的聖人直接告訴你道理、後面的章節無非分解了講各種大道理或小道理。對於中國人而言,思辨的過程是我們所缺乏的,所以更有價值。

我們會仿照《理想國》對話的方式,古今暢聊,用高山搭建群山。他沒有標準答案,卻群山巍峨,互為映照,啟發大家的思緒漫天飛舞。

《理想國》文學性不強,篇幅也太長,但我儘量介紹得簡約而不簡單,最好能讓幾億中小學生都能大致看得懂,也主動愛看。

導師指引的眾籌式寫作:

北師大哲學讀書會組織200名校友精讀《理想國》,感謝葉穎老師授課!感謝王露老師輔導!感謝校友們的熱烈討論!所有的文字,要麼直接選自大家的發言,要麼是被大家激發的靈感。

直面中國現實問題:挑選十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現實課題,他們已經經過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有前世今生,所以十個點匯成一條線,乘以歷史縱深,也就構成了新的畫面。

簡而言之,我們通過分析理想國,裝修一個小窩也行,為現代人搭建心目中的理想國作參考亦可。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北師大攝影 梅明


對話各方:

1、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所有人物辯論後所形成的觀點。

2、北師大哲學讀書會:摘錄同學們的讀後感,起到類似於朋友的作用,讓柏拉圖的觀點更豐富。後面簡稱讀書會。

3、驚歎號:從不同角度解讀柏拉圖的觀點,挨著柏拉圖搭建不一樣的風景。

4、主持人:用相對客觀的語調,銜接三方的對話。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 第一場:論邏輯推理和辯論對手
  • 第一幕 簡約介紹全書

(讀書會):這是號稱“希臘三傑”之一的柏拉圖的集大成之作,古希臘文化是西方的文化母體,與諸子百家同時代。

西方文化的歸納法以及演繹法用反覆的假設去求證,通過窮盡錯誤發現真理的方式來實現對世界的探索。這也是近代西方科學能夠一層一層的疊床架屋遠超東方的原因。

(主持人):理想國有約30萬字,用200字概括大意:

辯論反方講:好人不長命,壞人萬萬年。舉實例若干。你讓我怎麼去相信正義?

辯論正方:這個嘛,先把問題放大到一個社會,好看仔細。

一個城邦,要有領袖、軍人、勞動者,他們分別有智慧、力量、節制,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城邦欣欣向榮,正義得以保障。

回到個體,人有理性、意氣和慾望,正好可以對應於城邦的三個階層,即領袖、軍人、勞動者的特點。

結論:城邦好,個人好;美德四布,正義幸福。

(驚歎號):本書如果是用理想國來論證正義是幸福之本,書名就叫《正義論》;如果趴到理想國裡不回來了,叫《理想國》也行。

(柏拉圖):我為什麼最後一個出場?

(主持人):您一開口,幾萬字,十部《道德經》了,我們也沒聽清您究竟想講什麼。

明明從廣州到北京,京廣線最近,您硬是先到新加坡,再到開羅,轉到羅馬,又跨越大西洋,直到我們拿到了您從紐約跨越太平洋的機票,才鬧明白您原來是去北京。

(驚歎號):如果您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這麼講道理,假設碰到一個國君,聽得他煩,當時就把您砍了,可不會像對待您的老師蘇格拉底先審後殺,讓您還有喊冤的機會。原因是什麼,國君認為哪怕您是個人才,也是個不聽話的,不殺難道留著吃乾飯?

假設碰到一個商人,聽得他一頭霧水,想著這人吃飽了撐的?

最幸運是您遇到一個士大夫,他一臉笑的聽您講,卻一句也沒聽進去。心想,哪個精神病院放出來的?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 第二幕 不才之才
  • (讀書會):《理想國》的觀點並不比同時代的《易經》、《論語》來得高明,但兩千年後,西方哲學更新了多代,出了能與之齊名的十幾位大師,在中國人心目中,馬克思從理論和實踐上都還超越了柏拉圖;但在今天的中國,誰敢說自己的理論能與老子、孔子齊名?

    箇中奧妙,難道只是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不同?

    (主持人):仔細一想,還真不好一句話得出結論。所以原定的一篇文章成了十篇,留出九篇的空間等著記錄讀書會深入討論的內容。讀書會分二十四組,兩組PK,決出十二強後,後面的PK均設置主題,細緻探討。

    第一篇文章主要借柏拉圖的推論方式,搭建一個更大的推論平臺。有了個模子,後面的同學更好參與。

    我們先從辯論對手的設置,看看柏拉圖的推理模式。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 第三幕 星光燦爛
  • (讀書會):參與辯論的有六人,4個朋友,類似於相聲演員的“捧哏”,負責左右清理場地,拉開架子。明顯的反方一人,負責縱向拉開場地,為主角把場子騰得更大。仔細一琢磨,色拉敘馬霍斯看似氣勢洶洶,實際也是成功出的“潛伏”?

    (主持人):有“捧哏”和“反方”也不稀奇,關鍵是他們整體水平很高,令人震驚。簡單的說,柏拉圖99分,反方98分,朋友97.5分。而且他們都很有君子之風,無比耐心地聽對方說完,同時很快地化敵為友,而不是反目成仇。

    ( 驚歎號):中國歷史上也有一群高人集聚的時候,如竹林七賢、蘭亭雅集,但有精彩反方出現的,是傳統文化的巔峰時代——宋朝。

    北宋是一個難得的對士大夫不殺只是貶出京都的時代,千古才子蘇軾有一個棋逢對手的反方王安石,只是政見不同,無需陰謀算計。朋友一類就更豪華了,自家爹和弟弟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老師歐陽修,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以黃庭堅為代表的蘇門四子。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 第四幕 交相輝映
  • (柏拉圖):蘇軾跟我有什麼關係?

    (主持人):我們的讀者是中國人,其中不少是00後,所以找個中國人熟悉的名人來做中介,拉近您與億萬中國人民的感情。

    我們不是太好奇《理想國》的內容,而是很想探究他是怎樣如燈塔,照亮了西方學術升級之路。

    (讀書會):先用蘇軾的詩詞來對照你們師生三代的命運吧。

    ( 驚歎號):您的老師蘇格拉底70歲時因為藐視神靈之類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行刑時您借病未去,想必傷透心了。1478年後,北宋發生“烏臺詩案”,43歲的蘇軾僥倖逃過一死,被貶去黃州。

    愁苦之時,作《卜算子》一首: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主持人):師門遇此大禍後,您四處雲遊,依舊傳道受業解惑,學術也大進,此等風采,唯蘇軾在黃州時另一名篇《定風波》可形容。此時的蘇軾,已經走出悲憤,慢慢平靜下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1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驚歎號):40歲時您回雅典開學院,80歲善終,自己著作等身之外,培養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亞里士多德,希臘文化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星空。

    遭受磨難後平心靜氣的蘇軾,此時達到自己的創作巔峰,寫下了赤壁系列名篇。

    (主持人):讓我們節選蘇軾《赤壁賦》一段,為星光燦爛乾杯吧!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對話柏拉圖,趣談理想國(一)——北師大哲學讀書會解讀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