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具有代表性的古橋有哪些?

杭州網

推薦世界遺產“大運河(江南運河嘉興–杭州段)”的兩座石拱橋:廣濟橋和拱宸橋。

廣濟橋坐落於地處蘇、滬、嘉、湖四市水路要津的塘棲鎮。塘棲鎮的主要景點包括一座橋、一條運河、一條街、一塊碑,外加三條弄堂,不過最值得一看的當然還是廣濟橋。廣濟橋,又名碧天橋、通濟橋,俗稱長橋,始建於明弘治二年(1489),此後屢圯屢葺,今橋為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建。橋有七孔,全長78.7米,寬6.12米,矢高7.75米,橋兩坡各設石階80級。石欄板素面,欄板兩端為捲雲紋抱鼓石,共有望柱64根,四角望柱上刻覆蓮。此外,側身之下的水面中央還建有八座盤龍防撞墩。

拱宸橋距離杭州市中心則更近一些。“宸”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則是拱手之意。每當帝王南巡,這座高大的拱橋便如拱手相迎的地方長老,這就是“拱宸橋”之名的由來。拱宸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清順治八年(1651)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建。十九世紀末杭州開埠後,日本人在拱宸橋橋面中間鋪築2.7米寬的混凝土斜面,以通汽車和人力車。今日拱宸橋全長98米,高16米,兩端橋堍處寬12.2米,橋面中段略窄。在2005年的維修中,人們還在橋身兩側發現楹聯四幅,其中有“離武林門十里”等字樣。

有人說拱宸橋是廣濟橋的姐妹橋,這兩座橋都是大運河江南段上為數不多的大型古橋,形制相近,距離不遠,結為姐妹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和廣濟橋不同的是,拱宸橋頂有吳王靠供行人休息,顯得更加親民與閒適,防撞墩也採用了不同的藝術造型,上面的神獸是龍九子之一的“蚣蝮”。蚣蝮作為避水獸,似龍而不是龍,傳說其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而被貶下凡,被壓在龜殼蝦看守運河,千年後才重獲自由。人們為了紀念蚣蝮治水有功,將它刻在橋頭或橋身,而神獸遷居至防撞墩上,大概是近世才出現的創新吧。


司圖博行

杭州作為江南水鄉的代表性城市,水系發達,河橋眾多。如今的杭州是座現代大都市,但如果稍加留意,還是可以發現有一些古橋飛跨在河道上,不僅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點綴之美的作用,還繼續具備著交通功能。

老南星橋,別名也作朱橋。民國時期,在其南建了這樣一座公路橋,因此也稱這座橋為老南星橋。橋的南邊立有碑亭,還有一座水質清淨的古泉。

回回新橋,據萬曆年間《錢塘縣誌 紀疆》記載:“積善橋,俗呼回回新橋。”因而也稱積善橋。它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元代時期,杭州城富裕的回民大多居於此地,進行著珠寶業的買賣。這座橋在清朝乾隆年間進行過重建修葺。

新橫河橋,建於清朝光緒五年。它是一座石砌單拱橋。橋長19米,寬4.6米,拱寬6.8米。橋石柱上有一對聯寫著:“流通北道千倉粟,得來西湖萬頃波。”2002年,西湖南線改造之時,該橋被搬遷到了柳浪聞鶯公園之內,成為了秀美風光的西湖景區內的一座造型奇美的古橋。

六部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南宋時期,六部二十四司官署在其西,因而有了此名。又因著原來橋東有一個都驛亭的緣故,因此也稱都亭驛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