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导语

完善的货币制度对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货币形态本身则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的确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下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地方私铸到官方直管等一系列变革,而明朝时期的货币制度由于大航海时代背景下的推动作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即白银货币化的确立。白银在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明朝以前其仅行使部分货币职能,直至明朝中晚期才最终确立其法定货币流通地位。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白银储备

白银在漫长而复杂的时代进程中,经历了与铜钱、纸钞的不断博弈才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但是明朝白银货币化进程中遭遇了货币供给体系的重大变革,导致其反向侵蚀明朝社会的经济结构及财政金融等方面,继而深层次上的加速了明朝社会的崩溃,引发了明朝社会内部的统治危机。本文将通过结合史料分析白银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以探索货币制度的变迁对古代社会结构的深刻影 响。

明朝银本位货币体系的诞生

1.明朝初期铜币与纸币的发展历程

《明史》言:“太祖初置宝源局於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及平陈友谅,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


《明史》曰:“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明代铸造铜币可以追溯到朱元璋称帝之前的抗元战争时期,在明代纸钞正式发行之前,明代铜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大中通宝图

  • 其一为元末明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既有利于恢复元末财政金融秩序,又能深得民心。
  • 其二为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沿续元末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铸造“洪武通宝”。因避“元”讳,“元宝”名改为“通宝”。
  • 其三为明洪武四年,改“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改变了元末纸币通货膨胀引发的动乱局面,有力的维护了明初经济秩序的建立。

明朝初期铜币的铸造发行挽救了元末破坏的经济秩序,对于新生明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局限于明初的冶铜技术与产量以及受制于铜币的小额面值,铜币的弊端不断出现,民间商贾具以沿用元朝旧钞。

《明史》记载:“七年,帝乃设宝钞提举司。明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

明洪武八年,朱元璋再次下旨官方印造纸钞,用来弥补铜币使用的不足,同时严禁金银交易,以保证纸钞的迅速推行。“大明通行宝钞”本是顺应经济发展而生,但是却早早暴露出明朝货币制度的不足。明朝所施行的纸钞法只是简单的照虎画猫,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货币制度,如根本没有贵金属等作为准备金以及完善的纸钞发行计划,导致纸钞推行不久便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明代纸钞

2.白银货币化的异军崛起

纸钞作为明朝法定发行货币虽然弊端频现,但是明朝官方却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这也促使民间白银交易的暗中发展。此外明朝官方三令五申严禁金银等贵重金属的交易流通,但是民间并没有完全杜绝金银的使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中央也默认部分税收以金银的方式进行征收,为白银的正式流通打下了基础。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国库白银

民间白银的交易流通并不能完全决定白银货币化的推行,以宋朝为界线,宋朝以前受限于古代的开采技术及条件,白银的开采量十分的有限。两宋时期,由于炼银技术的提升以及和议纳贡的需要,白银开采量达到古代最高峰,而至明清时期,已探寻的银矿资源已近枯竭,白银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货币流通职能的需要。

历史总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明朝隆庆皇帝时期开放了海禁,继而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来自世界各处的白银被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的推行提供了必要的白银准备。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隆庆帝画像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隆庆时期“银钱兼使”的法令已经赋予了白银流通的合法性,而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推行的“一条鞭法”将苏杭等少数地区以外的田赋一律改为色银征收,实际上承认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

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明朝官方的限制解除,最重要的还是由于当时全球正掀起大航海殖民浪潮。菲律宾群岛等曾是西方殖民者全球贸易的亚洲中转站,来自美洲的大量白银通过全球海上贸易的方式由菲律宾转至中国,为明朝带来了丰富的白银输入,支持了白银货币化的推行。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明朝贸易盛行

至万历年间,白银货币化已经全面渗透到明朝的各项财政体系之中,事实上成为明朝的首要流通货币,但也实际上将明朝卷入全球贸易的浪潮中,成为了全球白银经济共同体的一员。

白银货币化对明朝财政体系及经济模式的影响

农业经济一直是历代奉行的国策,明朝初期也延续了农本政策,农业因此成为明朝经济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但是海外贸易的兴起,巨额的白银利诱扭转了农本商末的局面,来自美洲及日本的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明代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美洲白银开采

世界贸易的兴起,白银货币化的确立,促进了新兴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明代中国初次融入全球市场经济的范围内,中国商品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流转。白银货币化促使的商品经济发展,缓解了明朝中期财政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明朝政权。

白银货币化的确立一方面挽救了明朝的财政危机,一方面也改变了明朝的传统经济模式。财富的驱使使得人们放弃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转而改稻为桑,纺织手工业及对外贸易兴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雇佣关系模式渐已形成。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却被商品经济取代。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传统小农经济

《汉书·食货志下》:“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

白银货币化带来经济繁荣的背后也暗藏重重危机,凡事有利必有弊,我们需要通过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明朝中后期经济的繁荣依赖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交流,而白银则是全球贸易的前提。历朝历代都注重钱币的铸造权,钱币铸造是一国之财政命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防止内乱的发生,避免如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垄断财富进而控制货币流通,因此无论秦朝统一钱币还是汉代贾山异议汉文帝都在强调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的意义。但是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弊端恰恰正是明朝政府无白银货币的垄断权,中央集权专制下的明朝在经济上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力,因此只能通过政治手段强硬的“敛财”,此举也造成了官僚系统的腐败,导致名目繁多的税赋激增,激化了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全球白银供给体系失衡导致的连锁反应

“成也白银,败也白银。”明朝宝钞彻底崩溃的前夕,大航海时代背景下的殖民贸易以及海禁政策的开放为明朝带来了硬通货白银,使得王朝经济得以复苏,但是当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经济的主旋律时,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正悄然而至。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大航海时代

白银货币化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明朝自产白银的产量却根本无法支撑整个帝国的运转,实际上作为首要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依赖于全球贸易的进口,因此明朝并没有掌握应对经济危机的主动权,反而被卡住经济命脉。

美洲白银的开采带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但是白银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7世纪三十年代时期即明崇祯年间,白银的产量由于过度开采迅速下降,蝴蝶效应下的明朝必然受到白银供给体系崩塌的威胁。白银产量的降低同时也影响了欧洲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财政危机,导致明朝白银输入大幅度减少,明朝商贾官吏为保证自身的利益开始大肆窖藏白银。

白银作为明朝中后期首要流通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甚大,因此如果白银供给体系遭到破坏必然反噬明朝经济,甚至引发明朝统治危机。可是偏偏全球经济危机切断了外部白银的输入,继而又引发明朝内部的白银窖藏,导致货币供给体系内外崩塌,大量白银人为退出流通,明朝政府自身既需要白银支撑,又担心白银陷入窖藏的死循环,因此明朝上下出现严重的人为“白银荒”。

此外,由于全球贸易的发展,明朝东南沿海的传统经济模式遭到破坏,因此白银危机导致的全球贸易缩水也使得明朝半壁江山处于破产的边缘。东南沿海经济的衰退,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崛起,使得明朝经济更是雪上结霜。“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得益于白银货币化的支持,而明朝对抗女真的战役却无银可征,常年的白银输入使得明朝整个社会并不缺少白银,但是明朝政府无法控制货币的供给,使得大量的白银只能藏于少数人手中,无法有效应对全球白银危机,因此明朝的灭亡也是全球白银供给体系破坏导致的连锁反应之一。

白银经济共同体:浅谈货币供给体系的崩塌对明朝灭亡的推动作用

明末战争

结语

综上所述,白银的输入使得明朝不知不觉中卷入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浪潮中,让明朝疲态的经济看到了一丝光明,给明朝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明朝自身白银的供给产量并不能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转而只能过分的依赖于全球白银供给体系,为国家财政及经济体系的发展埋下了祸端。

明朝末年对金战争以及镇压农民起义造成的巨大军备需求,使得明朝经济处于崩盘的边缘,而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的明朝货币供给体系破坏,引发了明朝内部的“银荒”,使明朝经济彻底破产,进而导致明朝因内外战争失利而亡。由此可见,明朝脆弱的货币供给体系崩塌实质上推动了明朝的灭亡。

个人所见,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