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

点击右上方“关注”,免费收到“广西农业推广”的推送。感谢您的关注!

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治疗方案被纳入三、四、五、六版国家诊疗方案中,参与救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取得积极成效。为保障疫情期间及全年中药材稳定供应,规范中药材生产安全、有序、优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提出《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

一、做好规划布局,确保优质生产

一是做好各项准备措施。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围绕全年产业发展目标,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及气象信息,制定中药材生产年度计划。各地区要积极落实《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建设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依据气候资源、立地条件等区域特点,定品种、定产地, 有序开展道地药材生产。当前应抓紧组织农资调运,保障规模化种植基地优质种子种苗的供应,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可靠,数量充足。组织编制和发放中药材实用生产技术类电子手册。通过电视、互联网,开展远程技术培训,帮扶群众做好春耕准备。

二是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在中药材生产中应严格执行中央、省级和地方部门的疫情防控部署,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自媒体等渠道关注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疫情信息和产业动态。从2020年中药材生产整体来看,全国中药材供应基本满足疫情需求,整体价格将稳中有升。由于供求信息不对称,中药材之间供需情况差异较大。及时掌握本地区中药材在地面积、库存情况,确立重点支持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做好生产布局工作。

部分抗流感和疫情类中药材用量猛增,供应趋紧。应根据中药材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实际情况,分析是否应该大面积增加种植并确定种植规模。对于板蓝根、广藿香、薄荷、鱼腥草等生产周期短的品种,可适当增加面积;金银花、连翘等生长周期长、在地面积大的品种,当年产能会随着价格上涨而大幅增长,各地区不宜随意引种,盲目扩种,防止供求失衡。

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

二、加强生产引导,重视潜力品种规划生产

一是药食同源中药材。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对9种中药材开展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药食同源中药材增至110种。在2008-2019年,“药食两用”中药材整体需求增长42.95%,年均增长率3.91%。艾叶、三七、阿胶、决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广藿香、人参和、枸杞子增长速度居前十。主要原因是民众日常保健需求意识增强,药食同源中药材通过食品、保健品等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消费量剧增。

二是饲料添加剂类中药材。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停止除中药以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进口,作为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我国对饲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饲料等所需中药材需求量巨大,必将为相关中药材生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黄芪、黄芩、金银花、甘草、山楂、薄荷等。

三是抗流感和瘟疫类中药材。当前的中药材生产基本可保障抗流感和瘟疫类中药原料供应。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及病种变化,流感、瘟疫等疾病高发且传染性强,对抗流感、瘟疫类中药材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但是由于产需两端信息不对称,此类中药材的生产供应长期存在盲目和不均衡现象。如能准确掌握需求信息,合理调整布局,生产抗流感、瘟疫类中药材收益持久可观。

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

三、改变生产模式,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一是转变生产目标。由重规模求数量转变为重质量求效益。根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提出的“推动中药材生态种植”的要求,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鼓励并指导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如药粮间套作、轮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模式、野生抚育种植模式、景观生态种植模式等,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基地大面积应用,形成以点带面的新局面,推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是加强中药材越冬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对适宜春种的中药材,应综合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和品种特性,适时播种。注重水肥管理,冬季劳作暂歇常出现田间排水沟堵塞,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清沟排水,保障立春后降雨增加时能顺畅排水;根据实际情况追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加强病虫草害的监控和防治,随气温逐渐升高,病虫草害加剧,应定期进行田间观察;采用人工拔除、施用生防菌剂、悬挂黄板及性诱剂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及时防治。对多年生花类和果实类中药材要适当修剪树形。

三是根据疫情调整采收计划。对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的中药材,应根据市场需要和疫情状况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对抗疫需要、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应安排春季采收,如苍术等;对市场供应充足的多年生中药材,应避开疫情期间的各种作业,尽量安排在秋季采收。

四是销售全程可追溯。针对中药材生产的耕、种、防、收、储、加、销等多个环节,加强中药材全程可追溯建设,掌握本地中药材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情况,鼓励有资质的饮片加工企业做好中药材产地加工一体化,减少疫情期间因交通管制中药材大量长时间在产地存储造成的有效成分流失。加强产销衔接,维护流通秩序。要求从业者严把中药材质量关,从正规渠道进货,杜绝销售假劣中药材,保证中药材质量。在地方政府政策允许下,指导药农、药商采取电话和线上销售模式,支持中药材市场有序复工。支持区域内中药材尽快恢复调运能力,协调省际间调运,保障向疫情严重区域调运渠道畅通。维持市场稳定,维持中药材合理价位,严厉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不法行为。由于目前国家尚缺少健全的中药材战略储备体系,中药材生产及销售企业可做适当的中药材储备。

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

四、做好防疫工作,加强落实防疫防灾措施

一是强化防疫措施落实。一要强化中药材生产者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正确佩戴口罩、勤于洗手,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要落实分类细化疫情防控科学指导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中药材春季生产的影响。三要加强生产信息调度和技术指导,疫情防控期间提倡就近就地开展技术指导,鼓励运用网络平台、微信视频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指导。

二是强化生产资料保障。推动中药材生产恢复工作,做好药农集中居住地的消毒防疫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做好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地膜等物资供应,推进农资到村到户,保障中药材正常生产。

三是强化落实防灾措施。今年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趋势较为明显,极端天气可能增多,需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制修订灾害防范预案,加强农田设施建设,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强化技术服务,做好防灾工作。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重点抓好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防控。组织植保服务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工作。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头条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