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裡的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

裂縫中望星


一個好的企業,職工的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的,對單位的一些事情,會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獻計獻策,盡一已之力。但也有些企業,職工越來越沉默,單位死水一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企業氛圍不好,職工擔心言多必失,所以明哲保身。

我們單位原來就有一個很強勢的領導,那時候對三重一大的要求還沒有這麼嚴格。單位的大事,以他的意見為主,領導班子開會碰個頭,就通過了,其實也就是走走形式,他根本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在領導班子中尚且如此,何況是一般員工的意見?一開始也有一些大膽的員工,反映了單位裡一些不公平的事情,被領導狠狠的治一頓,少拿了不少工資不說,還差點下崗,以至於他以後再也不敢亂說話。很多同事也怕落得跟他下場一樣,只有沉默保身。

二、對單位非常失望,不想再多說了。

一部分職工是在經歷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之後,原本很踴躍的態度受到打擊之後,心灰意冷,知道說了也沒有用,乾脆不說,省得多費口舌。

三、對單位感情不深,一副旁觀者的姿態。

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打工者,靠工作掙錢,單位的好壞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好了就繼續幹下去,不好就換地方。他們從內心沒有歸屬感,從不把自己和單位捆綁到一起,一直是一別旁觀者的姿態。

四、領導者領導有方,職工只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不需要過多發表意見。

單位領導都很有管理能力,各項工作都井井有條,員工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本職工作,其他事情不需多說。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是非常少的。


錦瑟談職場


我剛上班那年簡直跟打了雞血一樣,加班不要加班費,每件事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忙到走路都得小跑,特別有成就感,特別開心。呵呵,過了一年,種種原因吧,也看透了,也沒什麼心勁兒了,做事還是盡力做,但以前是盡120分力,現在也就八九十分力了。只能說,工作讓你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的人,關係,辦公室政治……


嗷嗷跑的小蝸牛


真的忍不住分享一下我的親身感受和發現。

目前我進入職場5年,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直接說出自己很多的想法或意見了。


想當初,我有什麼想法大都會說出來,包括部門徵集什麼意見,不管是對於產品還是用戶。

但後來我發現,說出來之後產品也並沒多少改進,即便是其他人的好建議也並沒有真正落實下來。

而且領導用一些輕鬆的語氣來問時,你把心裡話都說了,再帶點小情緒,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在你看來,自己只是偶爾吐槽一句,領導對你的看法已經生成了。

某一天,一個入職不久的同事突然對我說,“你知道嗎?我們的工作微信是一直被監控的,天哪,太可怕了。”

我說,我知道啊,這很正常。


她一位95後,還對工作環境帶有粉紅泡泡,末了提醒我“哦,那以後我們就不要在公司微信上說工作以外的事情了,和XX(我們直屬領導)也不能說太多。”

工作就是工作,領導主要看結果。

你不要覺得領導或者同事對你嘻哈笑了一下,你就可以把心裡的想法全部說出來,不管是意見,還是對於工作的個人看法,尤其是負面的吐槽。

客觀敘述事情可以,但不要帶情緒。


總之,說出自己的看法,也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還有可能招來一些是非,讓自己很心累,那乾脆就不要說了。

這是大部分公司和它的員工面對的現狀:彼此都背過去。

於是大家越愛越不愛說話了。

不過如果你的領導值得信任,比較開明,還是可以多一些交流,這樣的領導有不少優秀的品質。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職場5年,分享真實幹貨!

and夏小麥


沉默!

我也是某大國企的職工說實話迫於無奈啊,我也曾今年輕氣盛過得罪過領導,那小鞋穿的你都覺得“真就這麼合適?”吃過虧才長記性,單位裡面種種不合理不是三言倆語能講清楚的。知道衙門裡面養了群老爺皇親國戚,明知道他們佔用了絕大多數普通職工的利益。不合理的分配不公道待遇,心裡滿腹苦水無處吐槽最終還是被自己腦子裡三個字堵住“不能說”。為了生活為了工作沉默被設定成了自己最終揹負的一個不敢解開的包袱!有牢騷跟幾個志同道合同事吐吐就好,私底下找三倆好友推杯換盞才能暢所欲言罵他們“祖宗十八代”😅,心裡才有幾分暢快淋漓!哎希望寄希望一切往好的發展一切都能合理。不要欺負那群默默無聞老實巴交工人。不是我們軟弱可欺負而是我們更願意安於現狀不為生活所辜負。


爺我就是愛矯情


沉默是活 多嘴是死

以前企業的叫工人(工人當家做主) 現在叫員工 工人與員工是兩回事 我在單位上班三十多年 已懂事了 上班時就是個傻子 老闆(就是大大小小的官)怎麼指揮我就怎麼做 下班後恢復在正常人


水中歡


在企業裡或者體制裡真的待時間長了就會深刻體會沉默是金這4個字,就過年放假前一天因為這個新冠我在群裡說了句大家出門記得帶口罩提醒了下大家,結果領導打電話叫我在群裡不要說跟工作相關的事情,哎不說就不說吧,以後也懶的說了


萬事平常心啊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營企業叫員工,私營企業叫打工,打破鐵飯碗,有能力你就使,充分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中國經濟與世界同步!



陸升義101


企業裡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想想還真是,現在很多同事,領導讓提意見很少提了,在工作群裡話也少了,現在群很多但都不怎麼活躍,為什麼呢?分析了下,大體有以下原因:

一、曾經愛提點想法,曾經不沉默,但沒什麼用,現在只好沉默了。

以前公司還提倡給公司、給部門提意見,做提案改善,後來還真有不少職工提了意見,收集回來幾拾上百條意見,後來交到辦公會討論,被各部門領導各種推託,提案不了了之,後面再喊提意見,職工也懶得說話了。

二、混久了,沒激情了。

人在一個地方混久了,也上年紀了,很多人也沒有了當年的激情,也被環境同化了,懶得去爭,懶得去提,領導怎麼說就怎麼做就好,沉默成了這些人的當然選擇。

三、被打壓,不敢提了。

一些新員工,剛進公司時,還是很的激情的,也看到了公司的很多問題,也積極提意見。也有一些年輕員工,原來比較有個性,發現問題也敢說,但當他們提出問題後,被當成告黑狀、被當成不瞭解情況亂髮雜音等等打壓下去,後面只好沉默了。

四、公司一言堂的氛圍深厚。

一些公司的老闆或一些部門領導很強勢,聽不進建議,聽不得不同聲音,一言不合就開罵,整個公司或部門一言堂氛圍深厚,工作氛圍壓抑,職工不敢提不同意見,也不敢評論工作對錯,集體沉默了。

總結,一個企業出現員工越來越沉默的現象,老闆應引起高度重視了,這將對企業的活力、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作為老闆和企業高層,首先要檢討的是問題是不是就出在領導幹部身上,要從領導幹部自身先做出改變,領導幹部要帶頭作批評與自我批評,領導幹部要帶頭鼓勵員工發言提意見,而且對員工的意見或建議有反饋有落實,企業整體氛圍才可能逐步好轉。

以上供參考!


淡而不定


1. 很多時候領導問你意見,只是想從你口中聽到你贊同他的想法,根本不在乎你想的是什麼。

2. 開會的時候提出異議,這是你被自己部門、其他部門排擠的開始。

3. 有了問題開會討論時,誰有建議有想法,誰就去執行,辦成了是領導知人善任。辦砸了你就自己背鍋。

4. 你的想法比領導多、比領導好,那你就離被裁員不遠了。


TNMET


對於大多數的企業,上級和老闆都會時不時的讓你親嘴,少說話多做事,做你應該做的事,不應該你管的你就不管,如果你管了你就是活雷鋒,但是這個“雷鋒”會被人唾棄。

企業中有這樣的幾種人;

第一:工作很有激情,事事都想做好,看不順眼的都想說出自己的意見,別人沒有做好的都喜歡說出自己的意見。

隨著工作的深入,你會發現身邊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你管的越多(或話有用的建議,或許是多嘴的空管)越適得其反。我們其實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人都不是完人,他有可能犯錯,你也有可能;別人沒有做好的工作處好的事,你去做你未必能做好處理好。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辦事風格,我們不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認為,他的方法他的辦法有問題。

有激情非常好,有責任感企業也需要,但是大部份企業不需要太過於喜歡批判其它同事的人,喜好打小報告的人,那樣你會成為大家眼中的釘子、小人,雖然很多時候是正確的建議但是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第二:少說話,多做事,儘量做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畢竟與我們天天見面的同事,一起共事,很多人都是很好的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也會相互幫助,而不是故意撤臺,向上級打小報告。當然了生活中工作中也在很多競爭對手,就是等著你犯錯,等著揪你的小尾巴邀功。做自己本質的事,少說話,這樣能團隊更加的和諧,更能團結大家提升戰鬥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業績提升起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麼幹了,那企業還有說閒話的嗎?有什麼問題,我們私下溝通,想辦法解決,一起成為互助的朋友,一路走下去。而更多的時候 ,私下的溝通能激發起大家的激情,更能良好的溝通好工作出現的問題,並且得到雙方的信任。

有時沉默是更好的煅就自己,自己沉默是不想去爭是非,一心想做好工作;
領導沉默,是信任你,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老闆沉默,也許就是思考,你是否是他心中最優的人員。

沉默並不代表是因為性格、能力、不想惹是非。相反很多時候沉默更能讓團隊保持磁力作用,團隊張合力更強。當然,我們說的沉默並不是不對工作發表建議,做事協調工作沒有激情,而我們說的沉默是思考的沉默,不做那些無聊沒有建設性的過多話語。

當然也有適當的沉默,能讓自己走出困境,能讓自己得到信任,能讓自己找到站隊方向。沉默並不是優點也不是缺點,這其中的滋味,只有你自己理解體味,細細品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