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何不聯金抵制蒙古,反而與蒙古結盟滅了金國呢?

宋安之


南宋選擇聯蒙滅金,而不是聯金抗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整個南宋朝代都被金人壓著、欺負著,更別提與金國的國仇家恨了。當然,在南宋內部,反對聯蒙滅金的人也是有的,因為北宋時代聯金滅遼就吃了大虧,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第一,蒙古選擇聯宋的歷史背景

蒙古為什麼要聯合南宋呢?這是因為蒙軍在進攻汴京時,遇到大麻煩。

汴京城池堅固,為了破城,蒙古人從太湖及靈壁運來大量的假山石,大小約一斤重,以投石砲轟城。蒙古人的投石砲可擊穿鐵甲,他們在每一個城角外都置砲轟擊。短短几天的時間,蒙古砲所轟出的石塊,幾乎堆得與城牆一樣高了。

可是金國的武器更厲害。在汴京之戰中,蒙古人最懼怕金人的震天雷與飛火槍,震天雷是一種火炮,以鐵罐盛藥,用火點燃,炮聲震天,故名為震天雷。蒙古人攻城十六天,死亡上萬人,仍無法攻破。此時已近夏季,天氣漸熱,負責攻城的蒙古大將速不臺心知汴京不易攻下,遂同意與金國媾和,撤圍退兵。

為了滅掉金國,窩闊臺決定聯合南宋,共同出兵。蒙古派王楫為特使前往南宋襄陽城,謁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商議聯合出兵事宜。

第二,宋理宗同意聯蒙的計劃

對於蒙古人之要求,史嵩之不敢作主,趕緊向朝廷奏報。朝臣們一商議,紛紛表示機不可失,應該答應蒙古人,滅了金國,一雪靖康之恥。

也有人表示異議,淮東安撫使趙範警告說:“宣和時,海上之盟,初約甚堅,後卒取禍,不可不鑑。”當年宋朝不也跟金國結盟滅了遼國嗎?後來怎麼樣呢,自取其辱罷了。可是宋理宗不理會,仍然令史嵩之遣使報蒙古,並要求滅掉金國後,宋朝收回河南之地。

金哀宗感到大事不妙,汴京城怕是守不住了,他決定東逃,逃往歸德(河南商丘)。速不臺得知金哀宗東逃後,遂進兵再度包圍汴京。經過四個月的圍困,蒙古人終於攻下汴京。

第三,金哀宗提出聯宋抗蒙,遭到南宋朝廷的拒絕

金國絕大部分土地已落入蒙古之手,連首都也被攻陷了,金哀帝成了落魄皇帝,他最後的希望是:聯合南宋抵抗蒙古。

金哀宗派人前往南宋,兩個目的:其一是借點糧食;其二是說明宋金聯手的必要性。金哀宗是這樣說的:“今蒙國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乃為我及彼也。”這是警告宋朝,蒙古乃是狼子野心,已滅掉四十個國家,倘若金國滅亡,接下來必是南宋。只有宋、金聯手,才能自保。

對於金哀宗的話,宋理宗懶得理會。宋朝一直受金國欺負,就算議和,要麼稱臣,要麼稱侄,何其辱也。現在你金國已是落水狗,你別居高臨下訓導我。其實金哀宗說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宋與蒙古並無世仇,與金則有不共戴天之仇,本來就非唇齒相依,何來唇亡齒寒呢?

因此,南宋政府最終出兵,與蒙古聯手把金國滅了。不過,以後的故事,不幸被金哀宗言中,金國一滅,蒙古與南宋就從盟友變為敵人了。


君山話史


宋金是世仇,

宋金兩國關係相當於今天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靖康之變一直都是宋朝皇帝和中國古代讀書人心中的恥辱,宋高宗這個二百五皇帝為了個人私慾破壞北伐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但金國並不滿足,多次墨跡未乾,撕毀協議伐宋,這可不像澶淵之盟,澶淵之盟之後,宋遼兩國再也沒有打過仗,和平共處,互為兄弟之國,關係平等,由於金國欺人太甚,後來的南宋皇帝根本就不想屈從於金國了。

同時南宋很多百姓大多是靖康之變後從北方逃到南方的,金狗害的他們家破人亡,從宋代一些詩句,像岳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可以看出,百姓對金國的仇恨太大,因為仇恨失去了理智判斷

無法選擇

金國和蒙古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選擇要理智,對此宋朝召開會議討論,:有的大臣認為應該繼續給金國歲幣,幫助金國抗蒙古,可是如果金國贏了,又會強大起來,南宋肯定得不償失;有的大臣主張聯合蒙古抗金,後果大家都知道,唇亡齒寒;有的主張不要給金國歲幣,也不聯合蒙古,咱們就坐山觀虎鬥……南宋皇帝最終選擇了坐山觀虎鬥,這其實沒有什麼錯,結果金國皇帝覺得,我打不過蒙古,還打不過南宋,沒有休養生息好就去打宋朝,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徒勞無功,最後把南宋惹火了,蒙古一拉攏,就聯合蒙古滅掉了金國。這隻能怪宋徽宗昏庸導致北宋滅亡,宋欽宗、宋高宗無能沒有徹底解決金國問題,留下後患,使後人陷入被動,無能為力,


一代天驕光武大帝


蒙古聯宋滅金是去復仇的,金住的是遼國都,清住的是元都城連個自己的基本國都住處都沒能力建,對中原人民又能有什麼好處(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絕對強行統治)沒殺金人百姓留下的金人才就是現在所說的漢奸,漢人怎麼會是漢奸呢,因為誰都愛自己的民族這是真實話。誰都知道金是沒本事西征的骨頭才狡詐破壞漢與漢 蒙與蒙的關係入主中原兩次的(他們滿人一出生就有了工資是為增長滿人減少中原的人)蒙漢名族人民被奴役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殺法(你自然會明白為什麼滿清能統治二百七十年了,最後為保自己的命想法讓出權利)除了八旗子弟,一般百姓那時排名第九的事實,表面舞文暗裡殺人的狡詐的奴役中華民族,世界史學界研究得出是世界人類史上的大屠殺者。


zxcvbbbb


公元1125年,在強大的女真軍隊的打擊下,遼國最後一位皇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兵敗被俘。強大的遼國至此滅亡。遼國被滅亡的最後階段,北宋與金國的“海上之盟“,違背宋遼澶淵之盟,與金國南北夾擊,對滅亡金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幫助金國將遼國滅亡的北宋,僅僅在遼國滅亡兩年之後就被金軍攻破了都城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皇帝也被擄到北方,皇室貴胄慘遭凌辱,後世把靖康之難的發生多歸罪與徽宗君臣的目光短淺,為了短期利益而忽視了虎狼一樣的女真人。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在北宋滅亡八十多年後,宋寧宗君臣不但沒有吸取徽宗的教訓,反而在蒙古伐金的關鍵時刻,聯合蒙古滅亡了金國,最後在金滅亡的45年後,也被蒙古吞併。是什麼讓大宋君臣再一次的重複當年的錯誤呢?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重創金軍於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這一年的金宣宗過生日,按照慣例前來拜壽的宋朝使臣餘嶸走到涿州就發現前方道路已被金軍封鎖。

很快,餘嶸得知蒙古軍隊正在大舉進攻金國,並且也知道了金國接連失敗,國內兵力已消耗殆盡。得勝的蒙古軍隊已經進入居庸關,包圍了金國中都,金國被迫宣佈戒嚴。忙於對付蒙古大軍的金國君臣,根本顧不上照顧來祝壽的南宋使團,餘嶸等人只好返回。並將金國蒙古開戰,並且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消息,帶回了南宋朝廷。

此時的南宋君臣立即意識到當年遼國滅亡的歷史在重演,蒙古滅掉金國之後就會成為南宋的鄰國,此時如何處理與金國和蒙古的關係顯得非常的重要,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再來一次“靖康之恥”。朝堂上迅速分為了兩派,一派是以丞相史彌遠為首的扶持派,主張金國與南宋有唇亡齒寒的關係,如果金國滅亡,則南宋不保,應當扶持金國;另一派是起居舍人真德秀為首的強硬派,他主張停止對金國的歲貢,用節省下來的錢犒賞軍隊,整修武備。真德秀的主張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建議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繳納歲幣,同時派駐軍隊防備淮河沿岸。

就當兩派爭論不斷之時,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九年三月,蒙古集兵於中都(今北京)城下。金國一時無法抵禦,遂遣使求和,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無數,成吉思汗大軍同意了金國的乞和,引兵退出了居庸關。金宣宗完顏珣顯然是嚇破了膽,不顧左相徒單鎰反對執意將首都由中都遷往汴京,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發兵攻打金國。同時派遣使者到南宋相約南宋一併攻打金國。

宋寧宗最終還是採用了強硬派的做法,表明不斷絕兩國的關係,但是確口頭上對金國要求減少歲幣,到隆興二年和議的數目:即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為什麼宋寧宗會做出這樣的決議,這就要追溯到1194年宋寧宗趙擴繼位的時候,身為國仗的韓侂冑(tuō zhòu)獨攬朝政, 此人是當年北宋仁宗時期堅決抵抗西夏的大將韓琦之後,大概受家風影響,對侵略大宋的金國一直是強硬態度,他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發動“開禧北伐”可惜最後因為軍事準備不足而失敗,不得已向金國求和,而就算那個扶持派的史彌遠當年為了達成合約,竟然把韓侂冑的人頭送給了金人,並且增加了歲幣的金額,最終達成合約,史稱“嘉定和議”。

而隆興二年的和議指的是隆興元年南宋最有理想和抱負的皇帝也就是宋寧宗的爺爺宋孝宗趙昚在位時繞過三省與樞密院,直接向張浚和諸將下達了北伐的詔令,南宋雖然不宣而戰但最終無法取得收復中原的目的,但是與紹興和議相比,南宋在隆興和議中的地位有所改善。皇帝不再稱臣,歲貢改為歲幣,數量也有所減少。讓金國重新承認隆興二年的和議,意味著不再向金國稱臣。有趣的是在自己被蒙古人打的滿地找牙的情況下金宣宗完顏珣不但不答應,反而因此震怒,竟然下令攻打南宋,於是第四次宋金戰爭爆發了。

這一次的結果與前三次截然不同,金國軍隊損兵折將,根本無法取得進展。四川方向,名將完顏阿鄰戰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將黃摑阿魯答被俘。兩淮方向,時全更是“一軍全沒”。正如《金史》評價:“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最終,迫於兩線作戰的壓力,只能放棄進攻南宋。

而金國軍隊的進攻,徹底把南宋推到了強硬派一邊,連“扶持派”的史彌遠丞相也同意了聯蒙伐金的策略,不僅堅決抗擊金軍南下,而且公開招納有相當實力的山東忠義軍,同時與西夏會師夾擊秦州、鞏州。此時的金國陷入了內外交困之中,四面為敵的境地,金宣宗最終於1224年12月去世,傳位給了兒子金哀宗完顏守緒,他的兒子總算是醒悟過來,嘗試改善與西夏、南宋的關係,可是已經完全來不及了,1234年在蒙宋聯軍重重包圍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哀宗完顏守緒傳位於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己則自縊於幽蘭軒,時年三十七歲。至此,立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滅亡。

所以縱觀來看,金國的最終滅亡的原因與其最後階段的外交政策沒不可分,金宣宗盲目自大,在蒙古來勢洶洶的情況下依然與西夏斷交與南宋結仇,實在是不明智的決定,但是那個時代決定了蒙古強大的戰鬥力,就像當年女真族那樣,2500人就消滅了契丹幾萬軍隊。一個民族的上升期是歷史不可逆的。即使南宋和金聯合抵抗,又能夠抵擋多少年呢?

而南宋之所以做出聯蒙伐金,而不是與金國一同抵抗蒙古的決定,除了因為北宋滅亡的仇恨之外,多次的金國南侵,尤其是在金國末期的南侵舉動,根本讓南宋無暇去思考旺季仇恨。這與當年的遼國還不一樣,遼國與北宋澶淵之盟後一直和平相處平安無事,但是金國滅亡南宋的心思一直沒斷過,就好像有一直狼要吃你家的羊了,一隻老虎要吃狼,你即使明知道老虎吃完狼也會吃羊,但是你第一反應只能是先打狼,而不是等著老虎先吃狼。所以南宋與金不存在聯合的可能性,與其於金國一起陪葬,不如趁機撈一點好處,走一步看一步了。


倫語說歷史


這麼說吧,南宋聯金抗蒙,這個不存在的。因為聯合,必須是雙方你情我願,或者是雙方並不情願,但是形勢逼迫之下,他們認識到不得不如此。但這兩個前提,都不存在。

首先,宋金世仇,南宋人很難忘記。不僅徽欽二嬸被掠去,而且宋的後宮被金人大肆姦汙,連趙構老孃都被綁到北國,生下孩子,這對於南宋而言,自然是奇恥大辱。而現在你說南宋聯金抗蒙,這份仇恨能不能放下。

如果說能放下,那麼咱們看第二點。

第二點就是金人依舊瞧不起南宋。金人即便是在被蒙古暴捶的情形之下,所想的不是聯宋抗蒙,而依舊是想南下滅宋,奪取南宋的地盤,而後再利用長江天險和蒙古形成對峙。1217,金人發動侵宋戰爭,距離金滅亡近17年。

金人首先攻打襄陽,被南宋大將孟宗政半渡出伏兵襲擊,殲滅半數。隨後,金人又攻打棗陽,被孟宗政的兒子孟珙擊敗,斬首千餘級,金人逃走。而到了1232年,也就是金朝滅亡的前兩年,當時的金哀宗已經撤退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大將武仙,又提出建議,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為落腳之處。於是金兵開始出動,依舊是孟珙率軍迎擊,一系列戰鬥,連破武仙,逼得他狼狽逃走,後來被蒙古人殺死,金國打開入蜀通道的計劃徹底破產。

所以你看,金在臨死的時刻還巴望著要咬南宋一口,你讓南宋怎麼與他合作?

第三即便是金願意和南宋合作抗蒙,他的實力已經所剩無幾——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金,已經不是當年金兀朮時代的女真騎兵。多年享樂,斷送了他們當初算是強悍的戰鬥力。蒙金戰爭發生之後,野狐嶺一戰,40萬金軍被擊潰。隨後從1211開始,到1215年,才4年時間,金就被打的大敗,丟失了包括中都在內的大片江山,這樣的戰鬥力,就算願意與宋聯合抗蒙,能有多大作用?後來到了窩闊臺時代,蒙古發動三路伐金,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一戰,金軍再慘敗,金哀宗堅守了一陣後放棄都城,南逃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在蒙古人追擊下繼續逃往蔡州,直到最後的滅亡。你看金人的戰績,基本上都是慘敗,這樣的實力,就算是真心實意,都很難說有多大作用?更何況連誠意都沒有。

整體而言,南宋是攻弱守強,尤其是在四川湖北的山地防禦上更佔上風,但到了平原之上,遇到蒙古騎兵優勢,那確實沒有辦法。所以從1234-1259,宋蒙打了陸陸續續25年,蒙古基本上沒有討到多少便宜,相反在南宋的反守反擊下損失不少。就防守而言,南宋確實比金做得好太多。而就世界範圍而言,南宋也確實是蒙古在整個歐亞大陸所遇到最難征服的對手之一。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因為在前期,金朝的實力是遠遠大於蒙古的,蒙古只有在成吉思汗以後才慢慢變得強大,和統一,金朝甚至都是給蒙古大漢封官賜賞的,所以當時世界是金朝實力第一,宋朝第二,蒙古第三,所以老二和老三聯手打老大,很正常,只不過後來,蒙古起來了,老三超過老二了,蒙古也就統一了中國,變成了老大



量子歷史


先說為何沒有“聯金抗蒙”。

金是愚蠢北宋請來的死神,南宋無力復靖康之仇,只得偏安,還被迫與金簽訂恥辱的“紹興、隆興、嘉定議和”,一個比一個更苛刻,最後兩國居然要以叔(金)侄(南宋)相稱。對這個外來強盜和世紀仇人,當蒙古人要收拾它時,南宋從情感上斷無幫助它的可能。後來金不敵蒙古丟了北方,竟然“北失南補”捏軟柿子掠奪南宋,加劇了彼此仇恨,失去了兩國結盟的最後一絲希望。

再說為何選擇“聯蒙滅金”。

不要簡單說南宋愚蠢,重蹈了北宋“聯金滅遼”覆轍。南宋雖軍力不強,但絕不缺韜略智慧,當然知道北宋滅亡的前車之鑑,當然也懂得唇亡齒寒道理。為何還是走上了這條不歸路?源於拳頭弱無可賴何,也源於猶猶豫豫的糾結。

1196年,南宋雖與金國旗鼓相當相安無事,但已注意到了遠方蒙古的崛起,南宋君(宋寧宗)臣(左丞相餘端禮、禮部侍郎衛涇)非常清醒;“蒙古強大了,可能進犯中原”,“若蒙古滅了金,南宋面臨的對手更強,不值得高興”!為此宋寧宗密諭北方邊軍加強戒備。

1211年,成吉思汗在蹂躪西夏的同時,發起了對金戰爭。南宋朝議對策,形成了兩派觀點:一派認為(工部侍郎喬行簡等);如果放任金國被滅,南宋將失去戰略緩衝,直面兇惡的蒙古。現階段應擱置宋金百年世仇,“聯金抗蒙”,推遲蒙古南下步伐,讓南宋贏得備戰時間。另一派則認為(禮部侍郎真德秀等);宋金是世紀仇人,借用金國當籬笆為南宋阻擋蒙不靠譜。應趁金被蒙攻擊,南宋“拒蒙滅金”趁火打劫,北上奪收失地,既報靖康之仇,又增加對蒙古戰略防禦縱深。無論兩派言辭多對立激烈,但共同點-- 絕不考慮“聯蒙滅金”!南宋選擇按兵不動,觀望蒙金纏鬥,但停止了向金國進貢。

後來蒙古打殘了金,佔領了河北山東和金國首都北京,達到了戰略目地,暫時罷手,揮師征服歐洲。緩過氣來的金不但將首都遷至宋人的聖地開封,還發動“北失南補”對南宋戰爭,打了7年,精疲力盡,兩敗俱傷,仇恨加深,失去了成為盟軍的可能。

即使這樣,面對從歐洲回師的蒙古邀請,南宋並未失去理智,仍拒絕“聯蒙滅金”。

1230年,蒙軍強行借道南宋進攻金國,南宋為了尊嚴盡力堵截,無果。蒙軍殺入了金國腹地。1233年,金國嚥氣前夕,為討好、為不冒犯和繼續得罪蒙古,也為了爭取獲得一定地盤,南宋被迫“聯蒙滅金”,次年正月,蒙宋聯軍攻克開封,外逃的金國未帝哀宗上吊自殺,金滅。與此同時,南宋也踏上了不歸路,但避免了速亡。

國弱不受尊敬,國弱被人欺凌。猶如棋盤上棋子,死活去留受人擺佈,無法自己定奪。南宋就是這樣的一顆棋子。

12


諶人


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間,宋聯金滅遼,結果在徵遼期間,暴露了大宋帝國的“外強中乾”。最後,北宋反被金所滅。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百餘年後,南宋會重蹈覆轍,再次聯蒙滅金?真的是因為“宋金世仇”嗎?其實,南宋政府並不像我們大家想象的如此“幼稚天真”。細究南宋聯蒙滅金的過程,南宋一直很清醒,而金國又犯下了一系列不可饒恕的錯誤,導致南宋最後無奈“聯蒙滅金”。

一.昏君金宣宗南遷與南宋的應對之策

金宣宗完顏珣,是金國倒數第二位皇帝,昏庸無能,剛愎自用。他登基的時候,河北地區除了首都金中都、真定、大名等城市外,其餘地區均被蒙古鐵騎攻破、蹂躪。當時,蒙古的軍隊主要以搶掠為主,因此只是霍亂河北,兵鋒不及河南。於是,懦弱無能的金宣宗動了南遷北宋舊都汴京以避蒙古鋒芒的心思。金國遷都汴京後,南宋君臣反應甚大,一來對金國遷都北宋舊都感到憤怒,二來對如何應對金國南遷之後的宋金形式展開討論。時為宋寧宗在位期間,朝堂之上遂分為兩派:

第一派,以沂王府(即後來的宋理宗)舊人真德秀為首,他認為蒙古新興,是為大患,金國已經行將朽木,不久就會崩潰,如果還給金國歲幣,將會被蒙古恥笑。應該停止給予金國歲幣,並且把這些歲幣用於加強自身國防。

第二派,以未來理宗朝宰相喬行簡為首。他認為蒙古極其強悍,足以滅掉金國。金國昔日是仇敵,現在則是阻擋蒙古的屏蔽,唇亡齒寒。所以,應該繼續給予金國歲幣,讓金國能夠維持下去,替南宋擋住蒙古。

宋史·真德秀傳:(1)彼方奔竄不暇,何捍禦之足言?(2)歲幣之數,不為不厚,足以募勇敢,足以旌戰功。自今以往,邊防於此取辦,國威由此復振。宋史·喬行簡傳:(1)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故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2)譴使予幣,可使為吾捍禦。

站在後世的角度看,這兩派都有各自的道理,並且,這兩派均承認一個事實,即蒙古是未來的大患。可見,在宋寧宗朝,南宋就已經認識到了將來宋蒙必有一戰,這就和北宋末年徽宗朝“聯金圖遼”有了本質不同。而兩派的分歧點在於,真德秀派認為金國已經不行了,宋要靠自己來抵禦未來的蒙古。而喬行簡派認為金國百死不僵,還可以被南宋借用來抵禦蒙古。寧宗朝宰相史彌遠是支持喬行簡的,但在朝堂上,支持真德秀的甚多,從“宋金世仇”角度來看,真德秀的建議也更容易在輿論上佔優勢。最終,史彌遠採取了折中辦法,即依舊給歲幣,但削減數目。但是,金宣宗拒絕了南宋削減歲幣的要求,於是南宋徹底斷絕給予金國歲幣。

二.金宣宗南侵宋:“聯金抗蒙”徹底成為泡影

在南宋朝廷猶豫對金政策時,金國卻出乎意料的全線進攻南宋。原來,金國南遷汴京後,金國故地白山黑水、遼東、河北等地徹底淪陷,任由蒙古鐵騎橫行。僅憑河南、陝西不足以供養金國尚有的幾十萬軍隊。於是,金宣宗產生了“取償於宋”的想法,即攻打南宋,用南方領土補償北方的領土損失。金國將領們也盲目自信,認為金軍打不過蒙古,打南宋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在宋寧宗嘉定十年,金國以宋斷絕歲幣為藉口,在西致大散關,東至淮河流域宋金漫長的國境線上,開始對南宋進行全線進攻。這時候,成吉思汗正進行第一次西征,留下木華黎經營漢地,此時金國如果出兵河北,實力完全超過木華黎,很大可能會光復河北。但是金國君臣畏蒙如虎,根本不敢北上,只是分封了九個地方豪強,在河北騷擾蒙軍,史稱“封建九公”。

面對金國的全線進攻,南宋朝堂有人建議恢復歲幣。但是此議一出,立刻遭到所有人的反對。畢竟金國已經今非昔比,即“堂堂大朝,卑辭厚禮,謹奉垂亡之國,自示削弱,誰不侮之”,再卑躬屈膝的求和定會遭到鄰邦恥笑。一向主和的宰相史彌遠,接連給前線將領寫信,要求謹慎出戰,爭取和金國議和,但是南宋各站區邊帥紛紛置之不理,積極迎戰。這場戰爭,從嘉定十年一直打到了嘉定十七年,一直打到金宣宗駕崩、金哀宗繼位才結束。金國初期有所進展,但旋即得而復失,南宋全線反攻,雙方形成拉鋸。七年南侵戰爭,金國國力大損。史載,“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盡喪”。金國多位名將戰死,曾經出色抗蒙的完顏阿鄰戰死於蜀口,一時之勇將黃摑阿魯答被宋朝俘虜。

這場戰爭,直接帶來了兩個影響。第一,使得南宋“聯金抗蒙”徹底成為幻想。本為世仇,又添新恨,無論從輿論還是實情考慮,南宋政府都不會再聯合金國。第二,金國浪費了寶貴的七年時間用兵於南方,而北方徹底被結束西征的蒙古消化吸收,封建九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從此,金國和蒙古的軍事態勢,變成了類似北宋末年宋金之間的態勢,金國只能被動防守。而身後的南宋也虎視眈眈,金國腹背受敵。

三.宋蒙結盟之間的一波三折

成吉思汗在世時,就深知宋金世仇,企圖利用這一點,繞過金軍重兵防守的潼關、黃河,借道滅金。謹慎的宋朝一直拒絕,甚至發生了將蒙古使者捕送金國的事件。但是,由於金國的南侵,南宋為了減輕壓力,開始與蒙古頻繁接觸。而蒙古正在全力西征中亞花剌子模,也害怕金國突襲河北地區,所以雙方開始了談判。

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宋蒙兩次商議對金戰略,蒙古想和南宋一起夾擊金國,但是南宋忌憚曾經聯金滅遼“宣和結約”的教訓,並沒有同意,只是希望蒙古在河朔地區牽制金軍,減輕南宋壓力。蒙古甚至歸還北宋舊物宋哲宗玉璽,意圖博得南宋的好感,喚起宋對金的仇恨。這時,淮東戰區主帥賈涉上書宰相史彌遠,說:“昔之患不過亡金,今之患又有山東忠義與北邊,宜亟圖之。”北邊,指的就是蒙古。其實早在嘉定九年,真德秀就上書宋寧宗明確指出:“韃靼之在今日,無異昔者女真方興之時,一旦與吾為鄰,亦必祖述女真已行之故智。” 可見,南宋朝廷一直對蒙古有著清醒的認識。金宣宗的南侵,雖然使宋朝“聯金抗蒙”策略失敗,但是南宋並不想讓金國滅亡、直面蒙古。

嘉定十七年,金國末帝金哀宗繼位。金哀宗停止南伐,著手改善與宋朝的關係。宋蒙關係瞬間轉冷。結果蒙古強攻宋境四川,大肆殺戮,雖然宋朝奪回失地,但此事導致宋蒙關係跌至冰點,史稱“丁亥之變”。這時,宋朝也換了君主,宋理宗登位。理宗寶慶三年,成吉思汗病逝,留下了著名的“假宋滅金”的遺言。蒙古窩闊臺繼承大汗位之後,考慮到“丁亥之變”後宋蒙的冷淡關係,於是沒有遵行成吉思汗的遺言,改為多次正面強攻潼關、黃河,結果均告失敗,遲遲進入不了金國的核心河南地區。

元史 本紀第一: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邃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於是,假道宋境滅金的策略再次被窩闊臺啟用:窩闊臺從正面進攻,拖雷率軍,自鳳翔過寶雞,渡渭河,假道南宋四川境內沿漢水而下,進入河南。南宋自然拒絕蒙軍入境,結果,拖雷的軍隊一舉突破南宋四川防線,成了“武力借道”。宋朝蜀帥桂如淵堅決執行史彌遠的忍讓政策,結果處處被動,宋朝軍隊雖然頑強抵抗,但是仍舊一敗塗地。宋朝賴以生存的蜀口防線遭到極大破壞,“三關之外,生聚一空” ,“千里之地,莽為丘墟”。新任蜀帥李真上任後,著手收復了失地,收攏潰軍,才逐漸又建立起了蜀口防線。

進入河南的拖雷軍,在四川經過與宋軍苦戰後,本已經是強弩之末,被金國統帥完顏合達十五萬大軍包圍在三峰山。結果完顏合達貽誤戰機,被拖雷趁著大雪一舉擊潰。金人早已不是那個在寒冷的白山黑水之間遊牧漁獵的民族了,一場大雪使得金軍"僵凍無人色,幾不能軍"。而蒙古軍則擅長在寒冷天氣下作戰。從此,金國最後的主力喪失殆盡,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四.金哀宗圖蜀:春秋大夢,身死國滅

經歷了三峰山之戰後,金哀宗於南宋紹定五年丟棄汴京,逃到了蔡州。此時,蒙古再次向南宋提議,共同出兵滅金。同年,汴京投降,金國已經行將滅亡。面對蒙古拋出的橄欖枝,南宋朝廷上主戰派第一次佔了上風。原因很簡單,此時再聯合金國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是,南宋朝廷執政的史嵩之依舊很謹慎,只是派出了使臣,與蒙古商議,並不準備出兵滅金。

就在南宋猶豫不決的時刻,已經逃到蔡州、對宋一直友善的金哀宗,居然做起了讓陝西殘存金軍進攻四川,“進取興元,徑略巴蜀”的春秋大夢。他認為四川天險,宋軍不堪一擊,只要佔據四川,就可以關起門來割據一方。不得不佩服金哀宗此時的腦洞大開和垂死掙扎之心。殊不知,金哀宗這一舉動只是加速了金國的滅亡。經歷過“武力借道”後,南宋領略到了蒙軍的強悍,同時也極力不想讓蒙軍覺得自己軟弱可欺,故而也想找機會展示一下自己重建的蜀口防線。於是,在金軍開始進攻四川后,名將孟珙主動出擊,大破金軍。

這時候,金哀宗才如夢方醒,以“唇亡齒寒”之理聯繫南宋,請求援助共同抗蒙。史嵩之徵求孟珙意見,孟珙支持出兵滅金。因為,此時聯金,已經沒有任何利益可言,一起滅金,還可以一洗“靖康之恥”,使軍民精神為之一振。根本而言,南宋並不具備坐觀成敗的實力,既然與金國在四川已經大打出手,還不如趁金國滅國之際,使南宋儘可能的獲取利益。從後來宋軍“端平入洛”的行動看,南宋此時確實有想趁蒙古還無力控制中原之時,儘可能的恢復中原故地的想法。最終,史嵩之被孟珙說動。

紹興六年十月,孟珙領兵兩萬,攜軍糧三十萬石,與蒙軍聯合攻打蔡州,宋軍破南門,金哀宗自縊,金國滅亡,立國119年。

五.總結

“聯金抗蒙”沒有實現,金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南宋朝廷對蒙古可謂忌憚甚深,從一開始就把蒙古比作北宋末年的金,一直在避免犯北宋“靖康之恥”的錯誤。在蒙古滅金的過程中,有過“聯金抗蒙”的幻想,在金宣宗南侵的情況下,幻想破滅,但也沒有輕易與蒙古聯手,貿然滅金。直到金哀宗圖蜀、金國即將滅亡之際,宋朝才出兵給了金國最後一擊。


杜少說歷史


南宋戀蒙滅金與宋朝在整個歷史上受金欺辱的歷史有關,宋朝是趙家天下,有過靖康之難,對南宋來說刻骨銘心。再者對蒙古南下侵略的認識不清,當時金國由強變弱,在蒙古鐵騎的進攻下,已經岌岌可危,而南宋聯盟滅金,更加快了金國的滅亡。金被滅後,蒙古帝國劍鋒直指南宋,南宋失去了金這個擋箭牌,便只有走向滅亡之路。歷史上宋與金有刻骨的仇恨,宋金戰爭連綿不斷,互有得失,但宋一直處於下風,領土連你丟失,不可能結盟,對抗強大的蒙古帝國。但南宋聯蒙滅金的策略,是個大錯誤,直接導致南宋早日滅國。

南宋建立後,宋朝曾注意到金國北邊草原蒙古這一隻新生勢力。但由於宋高宗無意北伐,在與金國達成《紹興和議》後,對於聯絡這一新生勢力去約束金國的策略便被放置下來。直到13世紀初成吉思汗一統蒙古部落後,發起了對金的戰爭。然而金國在經歷野狐嶺與會河堡會戰的失敗後舉國南遷,並且金國增兵固守關河,使得蒙古部隊束手無策,不得已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隊西征。而此時國土大面積縮水的金國雖然抵禦住了蒙古的進攻但國內的糧食卻無法供應30萬大軍。對此金國的策略是——取償於宋,然而在對宋進行了7年的南伐後,金國不但沒有達到“取償於宋”的目標反而損失慘重,金國不得不承認金已經沒有和宋抗衡的能力。在金國南伐後,南宋雖然沒有落井下石,但宋金聯合抗蒙的可能已經沒有了。同時南宋為了減輕軍事壓力防備金國,積極與蒙古聯絡,兩國之間感情迅速升溫。直至公元1227年蒙古突然進攻南宋川陝戰區,四川制置使\t鄭損\t擅自做出了棄守關外五州(\t階州\t、成州\t、鳳州 、西和州、天水軍)的錯誤決定,致使自吳玠時代以來南宋經營百餘年的“三關五州”防禦體系徹底瓦解。宋蒙關係至此破裂,南宋開始堅定的為金國守住後門。

公元1230年蒙古再次攻打金國,但蒙古接連在慶陽、衛州\t、潼關\t等諸戰役中接連敗北。同時於成吉思汗臨終之時的遺言“假道於宋”的策略也被提上議程。成吉思汗死前將蒙古的軍政大權一分二。繼承軍權的小兒子拖雷在兩年的監國中使得蒙古迅速擴張,繼承政權的窩闊臺的位置並不穩定,雖然在中間人耶律楚材堅持執行“遺囑”下,窩闊臺才勉強得以登基。 顯然沒有軍權的窩闊臺位置並不穩定,所以“假道於宋”的策略被提上日程。可南宋不可能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果然在蒙古兩次遣使向宋借道被拒後,窩闊臺命拖雷帶領3萬蒙軍強行借道

公元1230年,利州路安撫使兼知\t興元府\t郭正孫就根據蒙軍遊騎動向推斷出蒙軍必將由東道入宋境,但桂如淵卻接受了蒙軍“必自西入宋境”的錯誤意見。果然拖雷在公元1231年四月率軍由東道入宋境,拖雷入境後桂如淵怯戰,拖雷成功通過四川。在此緊急的情況下南宋下令京湖制置使陳賅領兵增援四川,然而陳賅只派遣3000宋軍前往金州。很快,蒙軍擊敗金州宋軍,迅速沿漢水直下京西南路,陳賅急調孟拱追擊蒙軍,但為時已晚,拖雷以成功進入金境。拖雷進入金境後發現自己竟然面對的是金國以逸待勞的15萬大軍,原來蒙古兩次借道被拒後此計已被公之於眾,並且窩闊臺沒有依計牽制住金國潼關的金軍。然而由於金軍的兩位統帥相互制肘,使得拖雷等來了一場救命的大雪。由於金軍進入中原已久,不適應苦寒氣候,反而在苦寒之地崛起的蒙軍十分適應,拖雷抓住戰機以3萬蒙軍於三峰山大敗金軍。三峰山一役之後,金國最後一支精銳部隊被消滅。

三峰山之戰後,金國基本以宣告亡國。此時的金國以沒有了作為南宋“唇”的實力,即使蒙古獨自也可將金滅國。此時南宋只有聯蒙滅金,通過聯蒙延緩蒙古南下,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地盤加強南宋政權的保護,但事與願違,金被滅後,南宋就直接暴露在蒙古鐵騎之下,滅南宋只是時間與策略問題了。



草原baihong


其實金國的滅亡和南宋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當然南宋和蒙古聯盟滅金其實這個時候,有沒有南宋都是一樣的結局了。所以說到了這個時候金國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南宋怎麼可能聯手金人呢?這不是把自己也搭進去了嘛。

先來看看金國滅亡的大致過程就知道了。

一開始蒙古人在北方的草原崛起的時候,南宋就已經意識到了此時的金國和蒙古人就是當時契丹人和金人是一樣的,金人的崛起滅亡了契丹,現在蒙古人的崛起遲早也是要滅了金國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南宋其實一直都是沒有插手蒙古人和金人之間的戰爭的。因為這個時候無論幫誰都有可能把自己搭進去,所以南宋朝廷也不都是傻子,當然不會做這些蠢事了。

1211年,成吉思汗終於統一了整個蒙古部落,此時也就開始了蒙金之間的戰爭了,兩國之間也是經常打仗,在這個時候蒙古人其實就已經開始要聯合南宋滅了金國,當時南宋也是一樣,支持金國的也有,支持蒙古人的也有,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誰也不幫,坐山觀虎鬥。其實這個也算事最好的結論,蒙古人和金人哪個不是一樣呢?誰贏了對於南宋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能是讓這個兩個國家自己打,兩敗俱傷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就是最好的結局。

在這之後南宋也不給金人送歲幣了,當時金人的控制範圍是非常大的,整個北方,包括今天的東北,華中,到長江以北全部都是金人的地盤,金人一開始就是從草原發展起來的,後來進入中原,也還是一樣不會耕種,而且戰鬥力也是大大減弱了,在蒙古人的面前也是不堪一擊。後來金人就把都城從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遷到了開封。

之後蒙古人也是一路南下,佔領了北京,說來也奇怪,這個時候蒙古人不打了,轉而去西征了,和金國修好。在這一段時間呢南宋還是沒有給金人送歲幣,金人自然在中原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於是就開始了和南宋之間的戰爭,金人一直都是南下搶東西,但是搶了七八年的時間金人不但沒有得到便宜,還損兵折將。後來金人也就不打了。

但是這個時候,蒙古人又開始和金人打起來了。不過這個時候雙方先去了僵持的階段,蒙古人就想和南宋聯盟,但是南宋到這個時候還是不答應,蒙古人想從南宋借道,南宋也是沒有打贏,後來蒙古人強行借道。蒙古四萬人就把金人15萬大軍給滅了。這一場戰役之後,金國也就宣佈離滅亡不遠了。金國氣數已盡。

這個時候南宋也是開始意識到,金人要完了,所以才答應和蒙古人聯合滅金,這個時候南宋出手其實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了,但是也是讓蒙古人看看,宋人也是有血性的,給蒙古人看看南宋不是好欺負的,不然到時候蒙古一滅金,那麼就和一百多年前的金人滅北宋一樣的結局,所以這個時候南宋必須出手給蒙古人一點威懾,然後就是給蒙古人賣個好,再就是自己也能瓜分一點金國的領土。

但是金國滅亡幾十年後,南宋也就完了,不過南宋能夠獨自堅持幾十年還是很不錯了,畢竟看看當時的蒙古人兼職就是天下無敵,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宋人能夠堅持這麼久已經是很厲害了。不過最終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