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伊藤博文,重伤列宁,杀手行刺为何偏爱勃朗宁M1900

中朝死敌伊藤博文命丧勃朗宁M1900枪下

伊藤博文是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幕后推手,著名的《马关条约》就是他同清政府签订的。当时伊藤博文要求清政府一个月内交割台湾,并说出了:“尚未下咽,饥甚。”这句话。

1909年10月26日,时任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乘专列抵达哈尔滨,准备同俄方进行谈判。

击毙伊藤博文,重伤列宁,杀手行刺为何偏爱勃朗宁M1900

志得意满的伊藤博文走下火车,在俄方代表的陪同下开始检阅仪仗队。就在这时,隐藏在人群中的朝鲜志士安重根向伊藤博文连开7枪,其中4枪命中。伊藤博文身受重伤,很快就不治而亡。

在这次刺杀行动中,安重根使用的就是勃朗宁M1900。

列宁也曾被勃朗宁M1900击至重伤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莫斯科的一次工人集会上发表演说。集会结束后,列宁遭到了刺客的袭击,刺客使用勃朗宁M1900将三颗子弹射进了列宁的身体,列宁因此受伤。

击毙伊藤博文,重伤列宁,杀手行刺为何偏爱勃朗宁M1900

这一天也被俄罗斯人称为“俄罗斯历史上致命的一天”。

朝鲜特工曾用仿制勃朗宁M1900偷袭韩国青瓦台

直至1968年,朝鲜特工队偷袭韩国总统府青瓦台时,配备的武器仍是仿制的勃朗宁M1900。所幸那次偷袭行动没能成功,否则韩国总统朴正熙也将成为勃朗宁M1900的枪下亡魂。

勃朗宁M1900是世界上第一支有套筒的自动手枪,多次参与著名刺杀事件更为它增添了传奇色彩。在二十世纪初,众多杀手都将勃朗宁M1900作为行刺首选武器,这和它出色的设计密不可分。

这款手枪出自枪械大师勃朗宁之手,他天才地提出了利用子弹击发时的产生的动力代替人工完成上弹、抛出弹壳等操作,这样可以将枪支的射速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级别。

根据这种设想,1897年勃朗宁设计出了最早的自动手枪,但是当时的美国公司并不看好他的设计,因为当时美国最流行的是左轮手枪。

击毙伊藤博文,重伤列宁,杀手行刺为何偏爱勃朗宁M1900

直到遇到比利时人,勃朗宁自动手枪的价值才得到认可。勃朗宁M1900来到欧洲后,迅速大放异彩,一时之间,勃朗宁几乎成为了手枪的代名词。

对当时的杀手来说,勃朗宁M1900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神兵利器。

虽然左轮手枪的可靠性很好,但弹巢的独特结构使左轮手枪隐蔽性较差,加上较慢的射速,并不适合用来进行刺杀活动。

相比起来,勃朗宁M1900的体积就显得小很多,而且没有外露的击锤等零部件,枪身相对平整,十分容易贴身携带。在快掏枪速射时,不容易被衣物钩挂到。

击毙伊藤博文,重伤列宁,杀手行刺为何偏爱勃朗宁M1900

除了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外,勃朗宁M1900还有着不逊于左轮手枪的可靠性,在众多刺杀行动中,勃朗宁M1900从未掉过链子,总能将子弹顺利击发出去并命中目标。

再加上勃朗宁M1900极快的射速,行刺时很容易就能在短时间内将弹匣打空,这就使勃朗宁M1900在同时代的众多枪型中脱颖而出,成为顶级杀手们最得心应手的武器。

勃朗宁M1900在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吸引了众多国家进行仿制。民国时期,我国就仿制了大量的勃朗宁M1900手枪。那时有句顺口溜叫“一枪二马三花口”,其中“一枪”指的就是勃朗宁M1900手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