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本週二,《花木蘭》世界首映禮在洛杉磯杜比劇院盛大舉行。

作為2020年第一部投資超2億的S級大片,《花木蘭》的首映禮規模也是今年最盛大的,影片導演妮基·卡羅以及主演劉亦菲、李連杰、甄子丹、安柚鑫等主創現身首映禮紅毯,星光熠熠閃耀全球,當天該片的媒體口碑也正式解禁,獲得了大多數海外媒體的好評。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然而僅僅2天,等待木蘭的壞消息接踵而至,距離海外正式上映僅有13天的《花木蘭》,進退維谷。

驕傲的好萊塢不怕疫情嗎?

一週前的北京時間3月5月,由米高梅出品,環球影業發行的《007:無暇赴死》正式官宣撤檔,從4月10日推遲至今年11月,拉開了好萊塢電影全球撤檔的序幕。

然而,這部投資2億的好萊塢大片的撤檔,並沒有帶給好萊塢業界足夠的重視。在撤檔的當天,THR(好萊塢報道者)就撰文表示:《007》是獨一份,別的原定近期上映的大製作外片,都還沒有推遲上映的計劃。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文章採訪了好萊塢五大的代表,包括迪士尼、派拉蒙、環球在內的好萊塢巨頭都表示接下來在3-5月公映的影片並不會採取撤檔操作。此外,美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也表示,《007》推遲上映的決定很特殊,是該片和其片方獨有。

從上週的北美媒體輿論來看,從院線、電影公司甚至媒體角度都覺得,如果這時候改變檔期等於是被嚇跑了,是個別行為,沒有人願意展示出這種軟弱和動搖。大家都在看:誰是那個第一個被嚇跑的人。因為如果改檔,就會被稱為“不尋常”,沒人願意成為不尋常的例子拿出來被討論,更不願意得罪院線。

影院不會關門,票房預售成績良好!這也是美國院線在該篇報道中反覆強調的。

即將在本月3月20-22日舉辦的,波士頓漫展ACE上週仍然表示堅持舉辦,理由是這次機會難得,頂流明星在全球拍片不一定隨時有空很難能湊到一起。而宣佈時,博士頓所在的馬薩諸塞州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40人。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雖然原本預計全球同步發行的影片,紛紛調整延後在東亞、歐洲等地的檔期,但是佔據票房40%以上的北美本土,依舊是好萊塢堅持的最後領土。而相比擁有全球利益的好萊塢五大公司,院線老闆們似乎更為強勢。

撤檔、延期、取消、確診,好萊塢也開始崩了

上週六的3月7日,西南偏南電影節正式官宣取消,從此與兩週前的歐洲一樣,北美地區疫情也開始迅速蔓延,開始真切地影響電影行業。

3月10日,撤檔動作繼續。由索尼發行、原定於4月3日北美上映的《比得兔2:逃跑計劃》延期4個月,改檔至8月7日。而由戴夫·巴蒂斯塔和科洛·科爾曼主演的STX動作喜劇片《我的間諜》再度改檔,從3月23日推遲一個月至4月17日北美上映。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3月11日,史上最貴美劇、Disney+的《獵鷹與冬兵》因疫情原因被迫結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拍攝,提前回國。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在麻省昨天宣佈緊急狀態後,ACE波士頓漫展終於決定取消/改期。而同時取消的,還有院線博覽會CinemaCon,這個一年一度的北美好萊塢電影盛會,相當於中國內地兩大院線推介會和中影華夏推介會的集大成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北美院線勢力。

而這次CinemaCon盛會是取消而不是延遲,因為一般情況下,每年3月下旬舉辦的CinemaCon,都是推介從暑期檔到聖誕檔的院線大片,如果推遲到5月以後再舉辦,則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相比影片改檔和峰會取消,更讓美國普通觀眾引起重視的,則是今早湯姆·漢克斯夫婦確診新冠疫情以及2020年NBA的全線停辦。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截止目前,美國確診人數正式突破千人,公共場合開始氣氛緊張,學校計劃開網課。雖然地大物博的美國,大多數州都地廣人稀,人們的日常生活本來就符合隔離特徵,很難像東亞和歐洲一樣陷入集中性爆發,但像電影院這種人流聚集的公共場所肯定會受到嚴重影響。

這也令剛剛舉辦完首映禮的《花木蘭》陷入了危機。

總投資4億?《花木蘭》難逃虧損命運?

自此次新冠肺炎爆發後,迪士尼曾經兩次對外宣稱該片3月27日北美及海外大多數市場的檔期保持不變,也是好萊塢發行商對外態度最強硬的公司。

根據外媒披露,《花木蘭》的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金,是所有迪士尼真人改編作最高的一部,另外參考迪士尼一般S級電影1.5-2億規模的全球宣發費用,全球票房收入至少要達到6-7億美元才能收回成本。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從上週末的北美影市來看,皮克斯《1/2的魔法》雖然開畫票房表現較差,但與業界預期相差無幾,疫情對北美影市的影響可以說仍然不到10%。

同樣,從上週開始,《花木蘭》的北美宣傳攻勢不斷擴大,線上熱度增速明顯,北美多家媒體都大幅上調了對該片的本土票房預測,從1.25億美元上調到了2億+的級別,甚至還有預測能夠達到3億+的。越來越大的宣發陣勢,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迪士尼底氣。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事實上,雖然2019年迪士尼影業票房再創新高傲視群雄,但從去年12月開始,多個項目的表現都較差:《星戰9》口碑見底票房低於預期;福斯《深海異獸》《野性的呼喚》繼續虧損,延續被迪士尼收購後項目十連撲的厄運;上週末公映的《1/2的魔法》也成為皮克斯自2015年以來第一部虧損作品。剛剛換了CEO的迪士尼,需要《花木蘭》這樣一部高口碑佳作,給公司提氣,更是給整個2020年全球影市提氣。

但現在,顯然不太可能了。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上週,THR聯合Morning民調機構進行民意調查,問題包括流媒使用情況以及對疫情期間娛樂行業防疫措施的意見。在2000多個受訪對象中,38%的美國觀眾同意影院停工,44%的觀眾則持反對意見。

而經過一週的疫情發酵,以及今天北美全網對於疫情的緊張討論,相信目前大多數北美觀眾已經開始支持影院停工。這也讓《花木蘭》陷入了撤檔還是不撤檔都會面臨巨大損失的僵局。

撤檔是《花木蘭》最好的選擇

儘管無論堅持原定檔期,還是撤檔擇日再映,都會對《花木蘭》的票房以及宣發支出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我們仍然建議《花木蘭》採取全球撤檔的選擇。

如果影片堅持不撤檔,伴隨著這兩週北美疫情的持續擴散,影片最終在北美本土很難按照預測那樣獲得3億+甚至2億+的票房成績,預測最終首輪全球票房僅有3億左右,兩個月後亞洲地區延遲公映仍然會有總計2億左右的票房入賬,最終較難回本。

仔細分析,與春節檔國產片集體撤檔不同,目前撤檔的三部好萊塢影片,都是改檔操作,也就是在撤檔的同時宣佈新檔期。因此《花木蘭》撤檔後選擇哪個新檔期是迪士尼必須要考慮的。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從目前大環境來分析,北美暑期檔仍然較為擁擠,5月《黑寡婦》《速度與激情9》、6月《神奇女俠2》《心靈奇旅》《壯志凌雲2》、7月《小黃人2》《信條》,幾乎每週都有A級大片公映,很難找到像3月27日這樣能夠給《花木蘭》連吃2周的檔期(而伴隨著《007》《比得兔2》的撤檔,檔期環境更加寬鬆)。

而8月-10月的影片則較少,檔期較為寬鬆。可以考慮為《花木蘭》的新檔期,雖然票房成績肯定不如原定3月27日(不計算疫情影響)高,以及北美較冷檔期可能只能釋放原檔期80%左右的票房成績,但還是相比目前可能被腰斬的票房成績,肯定要好得的。一方面可能隻影響20%左右的票房,另一方面,目前本片在東亞、西歐的宣發已經基本停滯,宣發費用並沒有完全釋放,估計目前支出僅為1億左右,如果按照50%的撤檔折損率計算,首映獲得媒體普遍讚譽的《花木蘭》現在撤檔,在未來仍然會有靠票房平負盈虧的可能性。

但是這種考慮僅僅是針對《花木蘭》一個項目的,如果《花木蘭》撤檔,對迪士尼的股票,以及對整個北美甚至全球電影行業信心的影響,也同樣巨大的。

但面對目前席捲全球的疫情,一方面撤檔止損,另一方面號召大家要注意衛生安全防護,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疫情全球大爆發,迪士尼《花木蘭》為何還要迎頭硬上?

今年春節檔,《熊出沒》作為閤家歡動畫電影,率先撤檔,片方在聲明中強調了對家庭觀眾的認真負責,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家人健康、快樂,也能讓本來有觀影計劃的人心頭一暖。作為全球最大的閤家歡電影出品方,迪士尼影業此次還能堅持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