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老梁话三农


象我们山区农村,那是靠山吃山,田地很少(一家人田少于平地一人人口田),靠山的工具那就是刀,斧,锯(锯是用锉锉快的),那刀,斧每家每个能劳动的都有多把,用途各异,轻重不同,刀弯曲不一样,木柄长短不一,象我算中等多的了。



也光各种用途17把之多,有些多的人家四,五十把。必须每家有自家磨刀石(这个没法借用的,出工时间差不多,有右手工作的,左手工作的,个人磨刀方法不一,有些不会磨的,磨刀石中间磨的凹下去的,别人也不会用),这磨刀石也是多个,所磨用途不同,磨石粗细度也不同,在乡下我就三个磨刀石,开粗坯,再磨细的,还有一块磨刀锋芒的,因为我们常与刀,斧打交道,老家又是浙江龙泉的,祖代就与刀剑(龙泉宝剑)打交道,那是在磨刀背上睡过来,从小父辈会教许多磨刀知识,和寻找识别好的刀石,见到好石块有时不惜力气,几十里,上百里的几十公斤背来家锯开来分的,好的刀石,正确磨法,那刀斧应用起来真是事半功倍。


一般磨刀石,是山溪常流水地方,先用刀试磨好用的,背回家用钢锯锯成形状后使用的,当然不是一些山溪中就有好刀石,也是看地方的,曾经我们这就缺粗刀石,在市里的一些围墙上看到那江粉粗石,做粗磨刀石很好,后来打听到这些红粗石出自鹰潭地区龙虎山那一代,那还是集体时,村里那时空车到那边有事,回头来就在那装了半车箱这样石头,到村中分得各家使用,那个象大件斧,锄,十几斤樟脑铲屑斧这种粗磨还是真好用,现在村里各家都还一直在用。


我们这附近山溪中有刀石,多是那青石的中度磨石,都是自家山上检的,或有些刚好早些年破坏了的人家墓碑,古桥倒下栏板,也有以前官道垫石(上面推独轮车,送瓷土铺路石),这些青石质度很硬,没有好工具还真不易成形,过去那些凿的十几厘米的这些碑,栏板,垫石还刚好的,只要挖个坑侧埋在有水源地方,还随时可磨一般的柴刀,有些村里,会在河沿上垫许多这样石板给妇女们洗衣服,男的也就在那里磨起刀来了,这都是对刀不爱惜的,用刀少的,只用来田埂上割割草的地方才那样干,在我们村那是被人笑话的,我那都是用刀高手,个个磨出刀那都能剃胡须的,磨刀个个都有模有样的,如功夫之桩摆着,一次一次都是大人教下来的。


还有一种细刀石,那磨刨子刀片,屠夫剃毛刀,家里细菜刀,这样细石头这里很少,后来访到安徽黟县(隔我们这不远)那做磨墨做砚台石块相当之好,又硬又细,磨出刀锋口平无丝之缺,还好磨,后来又到那边装了半车那种石头来分用,各家都保留着许多。别看集体时大事干了不少,这些小事,好事也还干了不少。现在谁还会想到这些原来留下几十年还在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