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焦慮、緊張……在這間抗疫前線的心理諮詢室裡消弭

恐懼、焦慮、緊張……在這間抗疫前線的心理諮詢室裡消弭

第三批上海馳援武漢醫療隊員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

一個多月前,武漢市三院住院部開出了“滬鄂心連心”心理諮詢室。

有人來傾訴對家中兒女的思念,有支援感染科的護士直言心理落差太大,還有人因疾病感到恐懼、焦慮……一線醫護人員的疲憊和委屈,在這間由換藥室改造成的諮詢室裡消弭。

這間心理諮詢室由4名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建立,他們是來自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楊慧青、陳亮亮、季海峰、黃鶯。

“抗擊疫情,如果沒有強大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力,就會很難應對。我們團隊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共情、接納,幫助他們逐步恢復信心。”楊慧青說。

恐惧、焦虑、紧张……在这间抗疫前线的心理咨询室里消弭

季海峰醫生接待來訪醫務人員

諮詢室的紙巾總是消耗得很快

諮詢室還在籌備中時,已有醫護人員因為好奇或是聞訊而來,提前溝通面詢。

“我們接觸比較多的情況,一是工作強度太大,超負荷工作;再有就是專業不對口,因突然改變了工作環境和性質,有些不太適應;還有人接觸了大量病患,患者那邊也有很多負面情緒。”楊慧青說,前來諮詢較多的是當地醫院的護士,在支援湖北醫療隊到來之前,因病人暴漲、床位擴張,工作人員相對較少,他們身處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時間一長,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緊張、失眠、食慾下降等。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產科護士,她早已習慣於面對準媽媽準爸爸們,隨時迎接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工作中常充滿著歡笑聲或是新生兒的啼哭。當疫情來臨,她被抽調到了感染專科,連日來面對眾多重症患者,也會有人病情突然惡化。這樣的轉變,讓這位護士心理幾近崩潰。

楊慧青分析說,每個人的承受能力有限,疫情之下容易爆發心理危機。很多人會自我調整,用自己的方法疏解掉,但仍有客觀原因導致的大量問題存在。

她介紹,疫情爆發後,出於保護家人的考慮,許多醫護人員沒有回過一次家。

團隊曾接待了一位來訪者,談到自己跟家人視頻時,一看到孩子,淚水馬上要流下來,感覺到情緒怎麼也收不住。同為人母,楊慧青對此共情很深,“一下子就明白了對方的感受”。

對於這種情況,團隊會給出一些情緒宣洩的建議,“我們的紙巾總是消耗得很快,不過有時候安安靜靜地哭一場比壓抑情緒更好。”

不過,隨著全國各地的增援隊伍到達後,本地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也會慢慢減下來,“這樣對他們來說是有更有現實意義的解壓。”

恐惧、焦虑、紧张……在这间抗疫前线的心理咨询室里消弭

諮詢師跟蹤出院病人心理狀況

病人情緒好,醫護人員壓力也小了

對醫護人員心理的呵護,並不停留在諮詢室與微信上。

從入駐三院開始,他們就把印有公號二維碼的宣傳頁散發到病房裡,提供24小時線上諮詢服務。楊慧青表示,有些病人病情進展快,身體不舒服,難免會心情煩躁、發脾氣、甚至不太配合治療,這些負面情緒,也可能影響醫護人員。

因此,積極地給住院患者做心理危機干預,是他們另一個工作重心。“病人的負面情緒疏導下去了,他們就可以安安靜靜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治療,融洽的氛圍,也能變相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

同在三院戰鬥的,還有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其他隊友們,他們接管了兩個普通病區,一個重症ICU,在緊急改造之後,5天內連續收治300餘位新冠肺炎患者。楊慧青提到,醫療隊領隊、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也一直在為醫護人員想辦法解決困難。

剛接管病區時,供氧跟不上,醫療隊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將重症監護室搬到了一樓。

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也讓醫療隊更有信心,此前降溫時,還有人送來棉襖。“有時候,工作人員拖著一身疲憊回到酒店,領隊說又有東西給我們,一下子心裡暖暖的,隊員們感覺被關心到了,被關注到了,內心就有觸動。”楊慧青補充道。

如今,團隊又有“後續部隊”支援。2月21日,由50位醫生、治療師組成的上海心理醫療隊馳援武漢,其中又有3位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醫師前來增援。

目前,團隊已進行心理查房、心理干預500餘次。楊慧青介紹,他們將為醫護人員開展心理上常見問題的培訓,教他們應對住院病人出現的異常情況,並在兼顧醫護人員心理建設的同時,把工作重心放到住院病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