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研報|煤炭貿易形勢變化

一、煤炭市場格局

1、煤炭資源分佈

世界煤炭可採儲量的約60%集中在美國(25%)、俄羅斯(23%)和中國(12%),此外,澳大利亞、印度、德國和南非共佔29%。中國雖然煤炭儲量大,但相對的富煤缺油少氣,因此煤炭是我國第一大能源。

我國煤炭資源地域分佈上呈現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特點。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省區按規模分別是新疆、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寧夏、甘肅、貴州8個省區,佔全國探明保有量的80%以上。

2、煤炭需求格局

煤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火電、鋼鐵、建材、化工等下游行業,其中火電佔了近一半,火電和鋼鐵合計佔比超過60%。我國煤炭的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華中及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3、煤炭運輸情況

綜合各種煤炭運輸方式來看,運距較短的省內煤炭運輸,可選擇靈活性較強的公路運輸;省際間運輸則可選擇運力大、成本較低且較為環保的鐵路及鐵水中轉、海進江等。

過去幾十年來,受我國煤炭供需逆向分佈的特點影響,“西煤東送,北煤南運”的鐵海聯運方式一直主導著我國煤炭運輸的格局。全國形成“九縱六橫”的煤炭物流通道網絡。其中,鐵路通道包含“七縱五橫”。

主要的煤炭運輸線路有三條:

第一條是大秦線:包括大秦鐵路及與之配套的港口秦皇島港,構成了"煤運第一大通道",主要運輸大同、平朔、東勝、寧夏等礦區的動力煤。

第二條是神朔黃線,包括支線黃萬鐵路和與之配套的黃驊港、天津港南疆煤碼頭,主要承擔神府、東勝地區煤炭的外運任務。

第三條是侯月–太焦線,分別從山西侯馬至河南月山,從山西長治到河南焦作,然後東延至山東日照。


二、煤炭貿易方式

煤炭貿易模式分為代理模式與自營模式。代理模式下,貿易公司作為煤礦銷售代理人/電廠採購代理人,不承擔價格風險僅收取固定代理費;自營模式下,公司負責採購-銷售全部環節,利潤來源是賺取買賣價差。

千山研報|煤炭貿易形勢變化

從兩種模式特點可以看出,貿易公司利潤彈性來源於毛利率更高的自營業務,代理業務毛利率相對固定,主要通過擴大貿易規模提高。國內煤炭消費量增速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未來煤炭供需寬鬆。對於煤炭貿易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如何提高自營業務風控能力。


三、煤炭貿易行業情況

(一)全國煤炭消費增速放緩

1、宏觀經濟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費快速增長

儘管判斷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當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環境趨勢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全球競爭代價提升,經濟增長難以支撐煤炭消費快速反彈。

2、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難以樂觀

隨著國家穩步發展清潔能源,風電、核電等清潔電力消費增速高於全社會電力消費增速,致使動電力行業耗煤量呈下降趨勢;“十三五”後期鋼鐵行業和建材行業發展峰值期到來,之後的煤炭消費增長有限;隨著煤炭價格在相對高位穩定運行,現代煤化工發展的經濟性不強,化工行業煤炭消費增長也不容樂觀。

3、動力煤價格波動趨緩,壓縮貿易商逐利空間

為應對動力煤價格瘋漲,下游電廠開始採取高庫存策略,使得價格波動週期越來越短。同時,國家政策鼓勵大型煤企與電廠簽訂長期協議。長協煤對市場煤的擠出效應開始顯現,中小煤炭貿易商依靠囤煤掙錢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供給端結構性調整

1、產業結構調整,集中度大幅提升

2016年,我國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淘汰落後產能。傳統煤炭貿易商也經歷了一次大洗牌,90%的企業在這個週期中難以為繼。大型煤貿企業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行業進入壁壘業增加。

同時,煤炭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併重組;中煤能源兼併重組國投、保利和中鐵等企業的煤礦板塊;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礦、晉能集團3家煤炭企業與大唐、中電國際、江蘇國信等發電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蘇晉能源公司,推動了煤電一體化發展的進程,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2、煤炭進口替代轉變

煤炭需求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從物流成本來講,接北方的煤和接進口煤,是差不多的;時間上,從秦皇島到廣州5天,而從印尼到廣州差不多也5天。這就導致華南地區一直在進口煤炭,而且前些年國內煤炭比較緊張,國家政策鼓勵使用進口煤,比如零關稅等。此外,中國西部煤埋藏的越來越深,開採成本越來越高,而印尼基本都是地表煤,開採成本較低。

在二十一世紀以前,中國的煤炭以出口為主,進口量僅佔了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到了2009年,我國煤炭進口量第一次超過了出口量。近年來煤炭出口大幅回落,進口一直保持高位。

(三)煤炭物流

1、運輸政策趨嚴,中小企業環境嚴峻

2016年供給側改革加速了全國煤炭產能結構性調整——中部、沿海等地區向蒙西、山西、陝西等“三西”地區集中,導致煤炭鐵路運輸距離增加。同時2018年,國務院提出“公轉鐵”戰略,全國各地開始嚴格限制公路汽車運煤,進一步加劇了鐵路運輸壓力。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制定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達到28.1億噸,較2017年增運6.5億噸,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5%。

經過低迷市場洗禮及強化內部管控後,國鐵系統的“鐵路煤炭運輸計劃”進一步對大中型企業傾斜,部分中小貿易商爭取運力的難度開始增大。

2、看未來:煤炭點對點直達運輸格局雛形

以往我國主要煤炭產區中,只有山西省鐵路通道較為發達,調出較為方便;陝西和內蒙古運力缺乏,尤其是缺乏南下通道,煤炭南下往往需要走橫向鐵路通道轉海運進長江,或者走公路運輸,運輸時間較長且成本較高。

2019年10月蒙華鐵路建成通車,其運端煤源主要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陝西榆林的煤礦;還有一條可以將寧夏、新疆、陝西西部、甘肅的煤炭運往西南地區的蘭渝鐵路也已建成通車;同時從山西嵐縣瓦塘至陝西神木北,全長75千米的鐵路已經開工建設,兩年後有望完工,屆時將接通陝西煤產區與山東日照港。

此外,2018年9月發佈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到80%以上,這將對解決鐵路進礦、進廠“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問題大有裨益。

屆時將形成一個聯結全國的點對點鐵路直達運輸新格局,將促使中國的煤炭市場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第一,將供需雙方直接聯繫在一起,使國家目前大力提倡的長協合同有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將減少物流中間環節,極大地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減少煤炭市場的交易環節,降低交易費用;第四,改善鐵路的運輸管理,使計劃透明化、規範化。


四、貿易市場價格愈加透明

目前,提供煤炭市場各環節價格資訊服務的主體越來越多,而且價格越來越準,這就使得一些採購方很容易測算出貿易商的平均成本。從目前的市場形勢看,煤炭整體處於需求市場,使得貿易商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未來中小煤炭貿易商要想在市場立足,一是主動與大型煤炭企業或電力企業聯合;二是組建商業聯盟在市場上統一行動形成力量;三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升級傳統業態,運用金融思維及金融工具創新貿易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