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研报|煤炭贸易形势变化

一、煤炭市场格局

1、煤炭资源分布

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约60%集中在美国(25%)、俄罗斯(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共占29%。中国虽然煤炭储量大,但相对的富煤缺油少气,因此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省区按规模分别是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贵州8个省区,占全国探明保有量的80%以上。

2、煤炭需求格局

煤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下游行业,其中火电占了近一半,火电和钢铁合计占比超过60%。我国煤炭的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3、煤炭运输情况

综合各种煤炭运输方式来看,运距较短的省内煤炭运输,可选择灵活性较强的公路运输;省际间运输则可选择运力大、成本较低且较为环保的铁路及铁水中转、海进江等。

过去几十年来,受我国煤炭供需逆向分布的特点影响,“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铁海联运方式一直主导着我国煤炭运输的格局。全国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通道网络。其中,铁路通道包含“七纵五横”。

主要的煤炭运输线路有三条:

第一条是大秦线:包括大秦铁路及与之配套的港口秦皇岛港,构成了"煤运第一大通道",主要运输大同、平朔、东胜、宁夏等矿区的动力煤。

第二条是神朔黄线,包括支线黄万铁路和与之配套的黄骅港、天津港南疆煤码头,主要承担神府、东胜地区煤炭的外运任务。

第三条是侯月–太焦线,分别从山西侯马至河南月山,从山西长治到河南焦作,然后东延至山东日照。


二、煤炭贸易方式

煤炭贸易模式分为代理模式与自营模式。代理模式下,贸易公司作为煤矿销售代理人/电厂采购代理人,不承担价格风险仅收取固定代理费;自营模式下,公司负责采购-销售全部环节,利润来源是赚取买卖价差。

千山研报|煤炭贸易形势变化

从两种模式特点可以看出,贸易公司利润弹性来源于毛利率更高的自营业务,代理业务毛利率相对固定,主要通过扩大贸易规模提高。国内煤炭消费量增速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煤炭供需宽松。对于煤炭贸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如何提高自营业务风控能力。


三、煤炭贸易行业情况

(一)全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

1、宏观经济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费快速增长

尽管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趋势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竞争代价提升,经济增长难以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反弹。

2、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难以乐观

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高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致使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之后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

3、动力煤价格波动趋缓,压缩贸易商逐利空间

为应对动力煤价格疯涨,下游电厂开始采取高库存策略,使得价格波动周期越来越短。同时,国家政策鼓励大型煤企与电厂签订长期协议。长协煤对市场煤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中小煤炭贸易商依靠囤煤挣钱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供给端结构性调整

1、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度大幅提升

2016年,我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传统煤炭贸易商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90%的企业在这个周期中难以为继。大型煤贸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行业进入壁垒业增加。

同时,煤炭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投、保利和中铁等企业的煤矿板块;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矿、晋能集团3家煤炭企业与大唐、中电国际、江苏国信等发电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苏晋能源公司,推动了煤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2、煤炭进口替代转变

煤炭需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物流成本来讲,接北方的煤和接进口煤,是差不多的;时间上,从秦皇岛到广州5天,而从印尼到广州差不多也5天。这就导致华南地区一直在进口煤炭,而且前些年国内煤炭比较紧张,国家政策鼓励使用进口煤,比如零关税等。此外,中国西部煤埋藏的越来越深,开采成本越来越高,而印尼基本都是地表煤,开采成本较低。

在二十一世纪以前,中国的煤炭以出口为主,进口量仅占了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到了2009年,我国煤炭进口量第一次超过了出口量。近年来煤炭出口大幅回落,进口一直保持高位。

(三)煤炭物流

1、运输政策趋严,中小企业环境严峻

2016年供给侧改革加速了全国煤炭产能结构性调整——中部、沿海等地区向蒙西、山西、陕西等“三西”地区集中,导致煤炭铁路运输距离增加。同时2018年,国务院提出“公转铁”战略,全国各地开始严格限制公路汽车运煤,进一步加剧了铁路运输压力。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

经过低迷市场洗礼及强化内部管控后,国铁系统的“铁路煤炭运输计划”进一步对大中型企业倾斜,部分中小贸易商争取运力的难度开始增大。

2、看未来:煤炭点对点直达运输格局雏形

以往我国主要煤炭产区中,只有山西省铁路通道较为发达,调出较为方便;陕西和内蒙古运力缺乏,尤其是缺乏南下通道,煤炭南下往往需要走横向铁路通道转海运进长江,或者走公路运输,运输时间较长且成本较高。

2019年10月蒙华铁路建成通车,其运端煤源主要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的煤矿;还有一条可以将宁夏、新疆、陕西西部、甘肃的煤炭运往西南地区的兰渝铁路也已建成通车;同时从山西岚县瓦塘至陕西神木北,全长75千米的铁路已经开工建设,两年后有望完工,届时将接通陕西煤产区与山东日照港。

此外,2018年9月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这将对解决铁路进矿、进厂“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有裨益。

届时将形成一个联结全国的点对点铁路直达运输新格局,将促使中国的煤炭市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第一,将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在一起,使国家目前大力提倡的长协合同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将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第三,减少煤炭市场的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第四,改善铁路的运输管理,使计划透明化、规范化。


四、贸易市场价格愈加透明

目前,提供煤炭市场各环节价格资讯服务的主体越来越多,而且价格越来越准,这就使得一些采购方很容易测算出贸易商的平均成本。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煤炭整体处于需求市场,使得贸易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未来中小煤炭贸易商要想在市场立足,一是主动与大型煤炭企业或电力企业联合;二是组建商业联盟在市场上统一行动形成力量;三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升级传统业态,运用金融思维及金融工具创新贸易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