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他是中科院院士,也是全国优秀教师;他是科学家,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探索者,被媒体称为最接地气的科学家之一:为让数学更容易学,他提出教育数学,试点的两个普通班的学生3年之后数学成绩个个优秀;为让数学更生动地呈现,他的团队推出了“超级画板”和“网络画板”,其中几定理机器证明研究成果得到成功应用。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张景中先生的主要贡献

张景中(1936年——),河南省汝南县人。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57年肄业,曾在新疆、北京等地农场里参加劳动。197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讲师,198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工作,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1995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一)提出了面积解题方法,并用之于机器证明的研究,使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自动生成这个多年来进展甚小的难题得到突破。

(二)创立计算机生成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原理和算法,这项成果被权威学者认为是使计算机能像处理算术一样处理几何工作的“里程碑”。

(三)创立定理机器证明的数值并行方法的原理和算法。

(四)对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创立了含参结式法,升列组的WR分解算法,彻底解决了可约升列相对分解问题。

(五)创立了教育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学生眼中的张景中:华中师范大学彭翕成老师所著的《师从张景中》,记述著名数学家张景中院士对青年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指导培养,对于年轻人治学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的师生故事也让人潸然泪下。该书不局限于对张景中先生治学研究、培养人才等有兴趣的数学爱好者,书中所传递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振奋人心,给人以鼓舞,适合所有有志奋斗者阅读。

张景中主编的数学系列有以下:

《数学家的眼光》《帮你学数学》《新概念几何》《数学聊斋》《数学美拾趣》《幻方及其他》《数学演义》《趣味随机问题》等十余部作品。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张景中说,那么多青少年喜爱我的作品,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可以把学数学比作吃核桃。核桃仁要砸开了才能吃到。有些核桃外壳与核桃仁紧密相连,成都人形象地叫“夹米子核桃”,如果砸不得法,砸开了还很难吃到。数学教育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砸核桃吃核桃仁;而教育数学呢,则是要研究改良核桃的品种,让核桃更美味,更有营养,更容易砸开吃净!

张景中:科普工作不仅是科普作家的事,也是科学家的责任。我小时候喜欢读科普作品。法布尔的书让我看到一个新奇的世界,伊林的作品让我知道了许多平常的东西包含着不平常的故事和道理。科普读物启发我思考,激励我探索,使我产生了研究和创新的愿望。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出书,也要写好看的科普书。就这样,我给自己加上了写科普书的责任。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张景中先生的求学经历

1951年 5月 河南省立汝南联合中学成立学生会,张景中任校学生会主席。(百度百科:河南省汝南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景中的中小学时代是在家乡河南汝南县度过的,父亲张乐群是汝南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1954年他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由于勤奋好学且极具诗情才意和数学天赋,被学友们冠以数学力学系“十大才子”之一的雅号。

1957年北大肄业,1958年22岁的张景中被开除学籍,告别了未名湖畔,先后于家岭西村、584农场分场、化肥厂、于家岭东村等地劳动了8年,又落魄滞留新疆13年。后来,他开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子女中学代课教书,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仍旧不忘读书学习,仍然坚守着“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信念。在上下工的路上,边走边下盲棋,锻炼记忆力,养成不用纸笔想问题的习惯。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张景中打过土方、挖过沟渠、烧过石灰、做过盐酸、种过田、参加过航运队、修过公路、当过中学代课老师、养过猪,劳动强度是难以想象的。即便如此,张景中还不忘数学。他随身带有几本书,其中《数论基础》是最常翻看的,上下工的路上或开会时就“忙里偷闲”,在头脑中思考和演算。在条件允许时,还经常与同学杨路通信交流研究心得。

张景中说:“当时始终坚信,国家和社会的不正常局面终将会结束的,不可能一直都搞政治运动。数学知识总是有用的,将来总是可以在国家建设中作贡献的!专业不能荒废!”

1972年,张景中获得探亲假回到故乡河南汝南县看望久别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之后又去成都看望同样落魄的同学杨路,这次成都之行让张景中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认识了未来的妻子周碧如。

1974年,张景中命运发生转变,走上了中学的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79年年底,43岁的张景中调到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教学。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资质再好的人也需要勤奋惜时。张景中下盲棋可以同时下3盘。在新疆劳动时,他遇到过能同时下5盘盲棋的对手,还胜了自己,但这人最终也没做出什么科学成果。

多年来,张景中确实惜时如金:每次出差,他总是选择火车,因为他认为坐火车时可以看书、写东西;每次开学术会议,除了听报告和用餐,他总是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张景中先生自谦地说自己一天最长也就工作12小时,有精神就工作,累了就休息。即使过了84岁的高龄,张先生仍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与张景中先生的一面之缘

20世纪90年代,一叶在汝南高中读书的时候,居住在亲戚汝南高中教师夏季白先生家中,有一次,碰巧遇到张景中先生前往看望恩师夏先生。

那个时间,应该是张先生刚刚评选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话声音轻轻柔柔,一身知识分子气质,丝毫没有成名后的张扬和不可一世,就如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

1953年 7月 ,夏季白带领高中二、三两个班40余人赴许昌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全被重点大学录取。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那天下午,他们师生二人谈了很久,叙了很长时间,我在里面小屋里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怕冒然走出去打断他们的谈话,不走出去下午的课就没有办法去上了。后来,想了想,人的一生也不一定会碰见这样的机遇,好不容易遇见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妨就听听他们的谈话,学习学习人家的精神。

由于20多年过去了,他们谈的什么内容具体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张景中先生向夏老师讲述他在劳动期间,拉砖坯的时候,怀里偷偷藏着书,在猪圈喂猪的时候,也偷偷藏着书,一有时间就看书,有时候晚上偷偷出来找有光亮的地方看书。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就如同他自己在一些报告会上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做学问,想学习,一定要向大家学习,可以看大家的书,甚至能找出他的不足。大家也会犯错,任何人都有局限性。要敢于挑战权威,尝试权威做过的问题我能不能做得更简单一点。所以,经常看一些大家的书,看看有没有可改进的地方,即使很小,也能提高信心。”

一叶在高中一年级入学的时候,成绩非常不好,之后由于自己刻苦努力学习,成绩终于有所好转,在当年一年级文理科分班的时候分到一年级最好的理科班——少年科技班,由于那个班级的学生成绩都非常棒,学习都非常刻苦,而且留下来的又都是原班主任的嫡系班底,自己一个从外班分入的学生,成绩又不是特别拔尖,由于内心不够强大,自卑心理作祟,感到班主任和同学们对我非常的鄙视和瞧不起。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有几次数学作业做错题、课堂上接老师话把和上早自习迟到等缘故,被班主任罚站在讲台下面,被班主任罚到操场里跑圈,被班主任罚脱去草鞋,等等处罚让我感到自己像裸体一样被剥光暴露在大家面前,丝毫没有一点尊严。厌学情绪非常严重,都不想到班级里去,一下课就飞出教室,直到上课铃声的最后一响才进教室。

或许机缘巧合,受他们二老的谈话所感染,受张景中先生20多年困境仍不忘读书学习的精神鼓舞,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刻苦学习,努力把以前拉下的课程赶上、补上,但由于荒废的时间太久了,又不是像张景中先生那样的聪明智质,最后只考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

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籍贯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身处困境仍不忘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