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1800年前就发明地动仪,真能测地震吗?为何被教科书删了?

Ta丶黄天瑶


这个问题就从两部分来回答。

被教材删了吗?

这个问题说被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情被教材删了,口说无凭,总得翻翻教材吧。在下就下载了目前高中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电子版,翻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在天文学成就那个小节中,看到了介绍了张衡发明浑象仪,也说张衡对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接下来就介绍了张衡发明了测量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难道高中历史教科书就不是教科书吗?所以说被教科书删了,最多只是部分阶段教材,并不是所有阶段的教材。



能测地震吗?

地动仪能测地震吗?首先得看这个测到底是预测还是监测,预测地震的仪器不说的那么绝对,至少到目前都没有用于平时实践的。而监测地震的仪器当然是有,比如某某地方发生了地震,为何能第一时间通报地震的强度、深度这些,就是因为有监测仪器在。而候风地动仪,就是监测地震的仪器,而不是预测的地震的仪器。所以候风地动仪能测地震吗?当然能测,只不过这个测不是预测,而是监测。



最后,看到网上一些说法,说初中教材删了这段内容。于是我又下载了初中历史教科书电子版,好像确实没有看到这段内容,在老版本教材又看到了,至于为何被老版教材删了,估计和那编写教材的人有关,毕竟编写不同阶段教材,要表达的内容,以及编写时候的想法都不一样,说不定以后新版本的教材又重新加入了这段内容。


淡看天上月


2010年的时候,有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让世人目瞪口呆的消息:他说在历史教科书中,东汉科学家张衡所制造的“地动仪”模型其实是假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仿制品。消息刚发布时,人们对此并不相信,但随后官方站出来承认了这一点,历史书上的“地动仪”确实是现代考古学家王振铎按照古书记载的寥寥数语仿制而成。


20世纪的仿制“地动仪”

这个消息一经发出后,在网络和现实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么多年来坚信不疑的“地动仪”竟然是假的。随后学术界开始对“张衡是否真的研究出了地动仪”这一命题展开了讨论。

首先张衡的“地动仪”除了《后汉书》中有关于地震监测的记载案例以外,后世著作中并未有提及。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在科技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原因就在于当时没有完善的监测设施以及完备的周详的救灾方式。而张衡的“地动仪”如果真能有监测地震的良好效果,历朝历代为什么不将其投入使用,甚至改革创新?

“地动仪”是否真的可以监测地震?

根据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来说,张衡“地动仪”在历史上成功监测到地震灾害发生的记载只有一次,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所提到的东汉陇西地震,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关于“地动仪”的实验案例。这样一来,人们对于“地动仪”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怀疑,也许“地动仪”根本不具有监测地震的效果。。

后来经过调查研究,上世纪50年代的仿制“地动仪”经过实验后,也仅仅只能预测人类模仿的地震环境,对于真正的自然地震目前还没有预测成功过。所以到今天为止,张衡“地动仪”的监测真实性仍然是个谜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告诉我们答案。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1900多年前,有个叫张衡的天文学家发明了地动仪,只要哪个地方发生地震,龙嘴里的珠子就会掉落下来。

当时,年幼无知的我们听了之后,一股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呼之欲出,哇,古人真的好厉害,国人好厉害,有了地动仪,咱们再也不怕地震了!


然而,等长大了之后,才慢慢了解,原来这个地动仪不能预测地震,只能在地震发生之后,才能探测出来,是震后探测,而不是震前预测,差了一个字,作用差了千里,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到了2010年,随着网友的一波质疑,更为惊讶地发现,教科书上的地动仪居然是复原模型,它是上世纪50年代,一个叫王振铎的考古学家捣鼓出来的模型,是凭空制造出来的。

PS:不久之后,历史教科书上删除了该图片。

真正的地动仪,到底长啥样,谁也说不清楚,因为正史上,对于地动仪的描述只有区区196个字,可谓惜字如金。


《后汉书》关于地动仪内部构造记载: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并且,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之后,貌似就验证了一次地震,之后再也没有记载了,这难道是赶巧了吗?

要知道,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十分频繁,三年一大震,两年一小震,就算没有张衡的地动仪,该地震还是要地震的,会不会地动仪捣鼓出来了之后,恰好就发生地震了呢?

地动仪到底能不能探测地震呢?千百年来,质疑声不断,不仅老外质疑,咱们国人也质疑。

按照地震波原理,地震发生时,先是产生纵波,之后产生横波,纵波速度比较快,地动仪最先探测到的,应该就是纵波。


可是,倘若千里之外的地动仪真的探测到了纵波,并且让龙嘴里的珠子掉了下来,那么,在它附近跺一跺脚,会不会同样让珠子掉下来呢?要知道,千里之外地震所引起的震动,不一定比附近跺脚更厉害。

并且,地震几乎每天都发生,只是有些地震实在太小,微乎其微,常人感觉不到而已,假如地动仪真的厉害,那龙嘴里的珠子岂不是天天掉下来吗?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玩味,张衡当了20多年的太史令,一直未能升迁,但当他捣鼓出了地动仪之后,获得了火箭般的飞速提拔,成了从一品的侍中。

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看个星星,搞搞八卦,验验风水的老干部,突然一夜之间,成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这中间会不会有啥事呢?


古代有许多玄而又玄的发明,如诸葛亮不吃不喝还能跑的木牛流马,如鲁班飞了三天三夜的木鸟,事实证明,这些都是缺乏科学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假发明。

地动仪又如何呢?期望咱们的科学家们,有一天能洞悉奥秘,造出真正的地动仪。

拭目以待吧!


一半秋色


张衡1800年就已经发明了地震仪,真的能测地震吗?答案:不能。

小的时候拜读历史,也知道张衡发明了地震仪,八个方位如八卦图装八条龙,地下放八个青蛙张大口,哪个方位地震了,龙嘴含的一颗珠就从哪个方位掉下来。

这个道理好像地震仪与地球连接一样,地震过后才知道的,而地震仪与地震的方位都比较远,在救援的方法也是比较渺茫了。

从古代开始,地震对人类的伤害,大家都知道了,张衡发明了地震仪,无非也是想从救援立下汗马功劳,张衡的发心是慈悲。

我们可知道,古代是封建社会思想,有了那么大的发明,肯定惊动世界,为什么后来地震仪又会失传呢?可能与当时的救人方法不是很实用。

地震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一直到现在人类都还在研究探索,下面是自己经历过地震的心得,发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过后必有雨,那个是很实在的东西,天气预报现在都能知道两天后,哪个地方下雨了。反过来观察天气预报,哪个地方下雨就会有地震吗?不一定。

这样一来,不是造成了很多障碍混乱的假象吗?而且又造成很多误判,再连接到地球的板块这里来观察,哪个地方是地震带危险的,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减少了观察的范围,如四川:河北:云南: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尼等地方。

第二的方法,大地震大摇摆前十秒钟左右,发生隆隆的响声,好像超重的大货车从自己身边开过一样,响了十秒钟左右,开始大摇摆是最危险的时候了,发生了大地震,众生也不要慌乱,能逃则逃,不能逃就跑到安全的地方逃避。

特别注意:大地震来之前的二天,所谓的地震云:如条云:排骨云,棉花云等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又如怎么动物忐忑不安,乱叫乱跑乱窜都是假的东西,自己都观察十年了,又亲自经历过地震了,不要乱发这些信息上来误人子弟,这个是害人害命的信息。发心需好,但是自己没有经验,不要在这里乱发假信息为妙,害了人终害自己。

真实信息:地震过后下雨,大摇摆前十秒钟左右发生隆隆的响声。

欢迎大家阅读:



A百姓心声共鸣A


如果真能够预测的话,那么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等,就不会给我国人民造成那么大的人员伤亡了。


有关删除之说是这样的: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删除了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有关内容。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以“直立杆”为理论基础制作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确定无疑的史实,这在史书上有记载。据统计,自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范晔完成《后汉书》,撰写东汉史书的共有13家,这些史料中关于地动仪器型的记载大体相同。其中范晔的历史著作《后汉书·张衡列传》只用了196字记载了候风地动仪。


由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原件早已丢失,近现代以来有多人根据史书记载尝试过复原地动仪,其中包括日本人服部一三,和英国地震学家米伦。1936年我国考古学家王振铎也对地动仪进行了复原,到1951年王振铎重新设计了地动仪复原制作品,该作品后来被收入到历史教科书中,成为了大多数人记忆中地动仪的样子。 由于王振铎所复原的地动仪,是采用“直立杆原理”,但是,中国科学院教授和专业地震工作者冯锐翻阅对比了历史资料后,发现了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为了让地动仪模型原理更科学、和更接近于史料记载,冯锐教授也着手设计了一款地动仪,并于2009年9月20日,由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与观众见面。


但是,新出版的教材里,在讲到张衡和候风地动仪时仍旧采用王振铎的“直立杆原理”模型图 ,而没有采用冯锐设计的、更为符合科学逻辑的地动仪图样。冯锐本人多次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沟通,希望能够纠正教科书上的这一错误。2010年1月24日,冯锐接到袁贵仁部长的电话,表示仔细阅读冯锐修改教科书的建议和相关资料后,原则同意修改张衡地动仪这一章节。在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原本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已被完全删除。


冯锐教授表示,迄今为止,我们虽然复原出了更科学逻辑、更符合史料记载的地动仪模型,这也仅是“我们在当前这个时代对张衡的理解”,至于近2000年的候风地动仪到底是什么样,后人又会不会制造出更加接近原貌的张衡地动仪,现在还无法轻易下结论。

应该说,教科书删除的只是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是进一步扫清我们探索的障碍,删除的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进一步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先搞清楚一点,史书上记载张衡的地动仪虽然是能测地震,《后汉书》里讲了永和3年,也就是公元138年,地动仪蟾蜍对着西方吐了铜球,几天后陕西飞马来报,说发生了地震,问题是,某一地方发生地震后,根据震波地动仪才有反应,蟾蜍吐铜球,有刺激的响声等,它不是在地震发生之前测出地震,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有反应,所以它是个“马后炮”式的设备,在古代通讯不发达时期,地动仪有其利用价值。

由于张衡身为太史令,整天捣鼓些旁人看不懂的玩意儿,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地动仪发明后没得到朝廷认可,可以说压根就没推广和使用,很快地动仪就失传了,史书上对地动仪的构造和原理介绍的极其简单,仅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廖廖几句,后人根本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北齐的天文学家信都芳、隋朝的数学家临孝恭等人都曾对张衡的地动仪研究,留下《地动铜仪经》等著作,但仅为机械原理说明,并没有实物,这些著作还失传了。

所以直到今天,地动仪只存在于1800多年前的史书中,所有的一切都失传了,1875年意大利人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当时的日本学者指出,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测地震的地动仪,引起了国际地震学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参照仅有的古资料,经过探索,反复实验张衡的地动仪,却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所以地震界有了张衡地震仪未验证成功而被否定的说法,甚至说根本就没有地动仪这东西。

我们建国后,也提出了复原张衡地动仪的方案,终于在1959年复原了地动仪模型,毫不客气的说,这不是模型,因为没有图纸,只是想象图罢了,地震也根本测不准,只能充当摆设。在当时为了在国际上充面子,对外宣称地动仪是真实可靠的,还将此模型纳入历史教科书,但国内一直有质疑之声,平心而论,教科书上的地动仪确定只是个无用的想象模型,为免误导,近几年教科书就给删除了,有消息称在2011年成功复原了可测地震的地动仪,并得到了专家的鉴定通过,能否为先贤张衡正名,咱们拭目以待吧。


图文绘历史


在古代大灾很容易引发朝廷大难,如果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又怎么会在后来的朝代中失传呢?地动仪更多的作用在于能够在灾后判断哪里发生了地震,但是也会误报。

地动仪是汉代张衡发明的,在那个时代想到用测量地震的方式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先进的想法。但是现代科学家根据古书中的只言片语的叙述基本搞明白了地动仪的原理,内部的构造也相对简单,利用悬垂、杠杆一步步将震动放大,然后推动机械将珠子吐在蛤蟆嘴里,一次可以判断哪里已经发生了地震。在古代地震波的传递速度可比骑马传递信息快多了,用这种方式确实有些作用,但是由于其比较灵敏,也会受到周围震动的影响,所以其可用性可能会大打折扣,历史上记载用到地动仪的时候好像也不多。

而以前的课本中不少文章是一些不理解科学原理的人写的故事,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是可以的,但是却有点无限拔高了古人的智慧,科技或者人类掌握的自然知识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的,现代人都无法预测地震,指望连地震原理都不知道的古人解决地震预测的难题,实在是不怎么靠谱。而现代复原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根本就没作用。

对于地震,现代更多的也是预警,而无法预报。所谓的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准确地说出哪里哪个时间会发生地震,可以使人们提前疏散避免灾害,而预警是利用现代技术,在地震发生后极短的时间内将预警消息传布出去,地震的不同波传播速度不同,而且要低于光速传播的信号,尤其是P波,所以仅仅是预警信息就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避免地震灾害。这种方式需要设置大量的地震仪,采集地震波信息,利用传播的时间差救人。所以这两种关于地怎消息的传递是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一个是震前、一个是震中或者震后。有关地动仪的古文叙述中,也没有讲到其可以预测地震,只是降到曾经利用地动仪判断出哪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对于现代人类来说仍是不可预测的,不管是基于历史地震规律或者是动物异常行为,都无法准确预测,如果误报依然会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很少采取这种不靠谱的方式,而且人总不能为了防备地震一直住在野地里吧。

(悲壮的两小时 主人公 前苏联宇航员 科马洛夫)

张衡地动仪的文章从课本中删除也和我国现在更重视科教教育有关,不能误导人。青少年时期固然要形成坚韧的品格,但是也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而且难以区分文学和现实。现在小学课本已经和80后、90后有相当的区别了,还有一篇《悲壮的两小时》,讲的是前苏联宇航员返回地球时事故丧生的故事,通篇也缺乏科学依据,如今也早就不见了。


来看世界呀


张衡发明地动仪这篇文章,想必大家在小时候的语文课本当中都有读到过,那么张衡在1800多年前发明的这个地动仪,实际用途并不是预测地震,准确的说应该是用来监测地震的,这个名字全称叫做候风地动仪,由于古代时期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交通相当不方便,一个地区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要报请到中央政府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特别是部分边远地区更加麻烦。因此张衡的地动仪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在国家的哪个地方出现了地震。

可能有人会质疑说,这个地动仪到底是否真的能够预测或者是监测到地震,史书上有过相关记载,据称当时的地动仪,西边的一个铜珠掉落到下面的蟾蜍嘴中,没想到几天之后,在这个方向的陕西省地方政府就上报中央,说是当地发生了地震,由此也能够证明地动仪,它的科学性还是非常高的,也能够比较巧妙和准确的监测到地震的发生。

至于说这个地动仪的文章会被移出教科书,其实只是为了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措施,毕竟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地动仪尽管有它的科学性,但是它现在地震预报的效果还是比较小的,再说了这是1800多年前的一个科技产品与现在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并且要知道章程在发明的地动仪之后并没有将它传下去,并且关于地震仪的研究也没有人能够继承。

现在教科书上的地动仪,它的相关资料来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而且这张图片是因为有关人员按照史书中的记载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严格来说并不符合真实史实,所以从教科书里面将这篇文章删除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总的来说,随着科学的进步,地震的预报和监测水准是越来越高的,而且准确性还是比较有保证的。我们必须承认,张恒在当时汉朝那种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环境下,能够充分考虑和研究地震的预报,还是相当不容易的,能够身体力行的研制出一台机器,这对于我国现代乃至全世界研究地震和预测地震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


小芊芊爱历史


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不能预测地震!

候风地动仪外面有八条龙,用来指示八个方位。龙口之内有铜丸,哪个方位的龙口吐出了铜丸,就代表着哪个方位发生了地震。

根据汉书的记载,有一条龙吐出了铜丸,但是没有人感觉到地震。过了好几天驿卒传来消息,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这时候大家都觉得候风地动仪很神奇!

从这段记载来看,这其实根本就不是预测,只是能感知到地震而已。只有发生了地震之后,候风地动仪才能知道是哪个方位发生了地震。

候风地动仪不是预测地震,而是感知地震。只是由于地震的信息传来的比较晚,所以就显出了候风地动仪能够预测一样。

现在教科书上删没删不太清楚,真得被删掉了也没有什么稀奇。

韩非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很多事情看得很透彻。《韩非子》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可以用来印证一下。

燕王非常喜欢微雕,有个人就前来给他做微雕。这个人的微雕技术非常高超,可以在荆棘尖上雕出一只猕猴来。

燕王的御用铁匠就找到燕王,先是说他也做不出这么个作品来,然后用理论也解释不通。由此证明了那个搞微雕的人是个骗子,燕王于是就把那个人给杀了!

韩非子在最后说道:现在很多撰家噱者都和这件事儿差不多。

不久前有个噱者,复制了一个候风地动仪,但是达不到史书记载的效果。该噱者又研究了候风地动仪的原理,用理论也没有解释通。

所以该噱者就认为,既然自己都复制不了,理论上也没法解释,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东西肯定就是不存在的!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虚假的厉害!早就删了是为了不再继续丢人现眼!我们的历史记载里边假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清理一下。比如:阿房宫、扁鹊华佗妙手回春、武林高手打遍天下、武松打虎、郑和宝船长100多m……,太假了能不能长点脑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