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題記:

這是三線尋槍記的第5個機槍廠,如果加上之前寫的五六式半自動和衝鋒槍廠的話,這是第29個槍械兵工廠。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這個三線廠位於山東的沂蒙山腹地沂水縣,規劃之初的產品是: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代號9426:山東前進廠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山東前進廠的全稱為:國營山東前進機械配件廠,這是他的對外廠名;第一廠名:山東五四式12.7毫米高射機槍廠;軍工內部廠名為:國營第九四二六廠。當年的生產綱領是:年產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500挺

國營山東前進機械配件廠籌建於三線建設初期1965年9月,比位於沂源縣的山東第一機械修配廠(976廠)半自動步槍廠【當地人稱土門一廠】要稍微的晚一些,這中差異在各個省的小三線建設中普遍存在,大約是當年咱全國上下都有著“刺刀見紅的精神”以及機槍的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原因。


兩度選址:沂水杏峪村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當年三線機槍廠的選址似乎有個繞不過去的怪圈,從筆者寫的甘肅豐華9696廠山西晉豐9146廠、陝西前進9916廠、山西前進9176廠來看,沒有一個廠按照初期的選址意願直接確認的。

山東前進機械配件廠(9426廠)同樣是初期的選址是平邑縣蒙山山脈的山溝中,因為當地的水源問題,最後定址:沂水縣王莊公社杏峪村山峪內(高莊鎮杏峪村、東杏峪村)

重點說一下,不知發現了嗎?這是第三家的叫“前進”的機槍廠了,陝西、山西、山東各一家。


掙時間、搶速度:四個當年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山東前進廠(9426廠)選址和建設在當年“與帝、反、修掙時間、搶速度“的三線建設口號鼓舞下,實現了”四個當年”,即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試製,當年投產。

從1966年初開始破土動工到1966年底,山東前進廠1966年,實現當年試製出廠17挺五四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國營山東前進機械配件廠廠志》記載,“1975年達成最高產量802挺,1979年為軍品收尾之年,生產600挺。歷年總產量是5833挺。”從產量上看,確實和那些年產上萬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廠有點差異,這應該是複雜程度和技術要求上的差異造成的吧。


幹插壘:因地制宜的早期建築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山東前進廠的初期的記載來看,主要力量來自於濟南重型機械廠,到1966年底,共抽調職工95人。

其實除了山東本土力量以外,按照三線建設的常例來判斷,還應該有東北、四川的軍工廠的技術援建人員才對,可惜筆者沒能找到前進廠的廠志查閱,希望能有親歷者看到這篇文章,指點一二哈!

這裡重點要提的是,筆者在查閱資料時看到的一個詞:幹插壘。想來這個詞應該是從乾打壘上演化而來。因為沂蒙山區確實多山多石而少土,沒法像當年西北大三線那樣造乾打壘,所以因地制宜,用石頭片插起來建造宿舍,被命名為:幹插壘


擴產:56式14.5毫米高射機槍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除了54式的高射機槍,據相關資料顯示山東前進廠(9426廠)“1971年,在原設計規模基礎上,計劃增加56式14.5毫米高射機槍1100挺的年產能力”。

這裡的所說的應該是“56式14.5m毫米雙聯高射機槍”,增加的生產能力是槍身的生產能力,因為雙聯高射機槍不僅僅用於裝備步兵防空,還在海軍岸防和軍艦上都有使用。

56式14.5毫米高射機槍的生產上,山東前進廠沒有那麼順利,1971年開始試製直到1977年才形成量產。1977年生產50挺,1979年生產202挺,從試製到停產總計生產412挺 。


轉民:三線之後的那些事

山東前進廠(9426廠)在後來軍轉民的過程中,像其他小三線企業一樣,前進廠也生產過自行車配件。最有名的是腳閘:日式333錐體閘,想來就是那種當年大國防(大金鹿)自行車的腳閘吧?現在也隨著歲月消失了......

其實前進廠的故事還很多,筆者曾看到過一篇前進廠子弟寫的文章,2016年5月1日,600多前進廠職工、子弟參加了《紀念前進廠建廠50週年親情大聚會》,著實讓人感動!

尋槍·機槍篇(五):9426山東前進廠,沂蒙山區的高射機槍廠

不為了懷念,只為了不遺忘,望三線人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