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超齡服務員”——記孝南發改局退休幹部顏曉俊


戰疫·“超齡服務員”——記孝南發改局退休幹部顏曉俊


戰疫·“超齡服務員”——記孝南發改局退休幹部顏曉俊


“喂,老李,你的菜到了,可以下來拿了!”“老張,你的降壓藥是不是快吃完了?還能吃幾天?是什麼牌子?”如果你路過書院街29號院子門口,你會看到與冰冷緊閉的大門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位花甲老人正熱心地登記著院內68戶近兩百個居民的菜單、藥名,桌前厚厚一摞紙,正是他這一陣兒幫大家採購的清單,許多藥還備註著各大藥店的名字。他就是孝南區發改局退休幹部顏曉俊。

“我要捐款!”

初五一大早,他在自家客廳來回踱步,妻子問:“你怎麼了?”他說:“現在形勢嚴峻,吳市長講話說取消春節休假,大家要立即進入戰時狀態,我也得做點什麼。”“你都退休了,單位那麼多人,還缺你一個?”“不管在職還是退休,我都是個老黨員,有義務衝鋒在前,再說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說著就往外走。妻子追出來:“過年應該呆在家,團團圓圓才是家!”“沒有國,哪兒來的家?”說著他頭也沒回,急匆匆地就出門了。“喂,曹總,疫情當前,我想捐款,有孝南慈善會聯繫方式嗎?”得知局裡也準備搞捐款活動他就蹭蹭地跑到辦公室,“我捐1000!”他是孝南區發改局第一個帶頭來捐款的,也是捐的最多的。1000元不多,但它承載的是一名退休幹部對人民群眾滿滿的愛心,是一名老黨員心繫家國的赤子之心;1000元不少,在孝感這個小城市,它可能是一家人半個月的生活支出。

“我來守門!”

正月初六,在得知疫情防控工作嚴峻形勢時,他第一時間向發改局黨組報到:“周局長,我早就準備好了,隨時聽從組織安排,參加疫情防控工作!”隨後,他又是第一個到書院社區報到、要求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活動的退休幹部。他主動扛起原糧食局大院門禁的重擔,給院內居民宣講政策、防疫知識,幫大家解決柴米油鹽菜藥的購買問題。

院裡老人孩子多,還有4個低保戶,只要有空,他都是送菜送藥上門,盡全力滿足院裡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購買藥品時,為了找準相同規格和生產廠家的藥品,他一次至少要跑5家藥店;有時僅一戶買的菜就20多斤,更別說幾十斤一袋的大米了,他步履蹣跚地在院裡數棟樓間來來回回。誰家的電飯煲壞了,找他;誰家的手機要充值,找他;誰家吵個架,也找他。有一次夜裡,有一戶小孩兒因生病咳嗽的厲害,大人焦急的不得了,他從自己家裡拿來雪梨、冰糖。

他給院裡居民建了個微信群,叫“遠親不如近鄰”。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兒就是把當天疫情防控日報發到群裡,有幾天新增確診人數持續高漲,大家都很恐慌,他馬上找來國家派出醫療隊支援孝感等鼓舞人心的消息給大家打氣。封門久了,難免有人關不住,趁下樓拿菜的功夫出來曬曬太陽,他提起嗓門衝院兒裡一吼,瞬間院子裡空無一人。有人下單後又要不了那麼多菜,“你不要的,都給我,我買了!”他經常“買”回去的菜讓妻子哭笑不得。“院兒裡有個獨居老頭兒是個聾子,每次他的米啊油啊菜的都是老顏買好送上門,還不收他錢。他是真的把大家當親人一樣啊!”門衛老張感嘆道。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六十多歲的他本可安然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可他卻舍小家顧大家,甘當小區守門員,這樣的“超齡服務員”,哪個不愛?

“我”的牽掛

糧食系統企業破產改制後,許多人下崗另謀生路了,他們唯一的聯繫就是原單位職工宿舍。在孝南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宿舍裡的職工成了他的牽掛。西門內正街的麵條廠宿舍、城關糧管所宿舍、臥龍糧管所宿舍、彭家灣綜合宿舍、工業飼料公司宿舍、糧食車隊宿舍……那些原糧食企業職工有沒有發熱?斷糧沒有?儘管已經有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在,他仍每隔幾天就去轉轉,他說“看看大家,心裡放心!”

寥寥數語,透露出來的是一名老黨員對糧食破產企業下崗職工的關心,企業不在了,關愛仍在!“這個時候還能想起我們,心裡特別溫暖。”一個職工說。

作為孝南區發改局老幹支部書記,顏曉俊所做的就像他常說的那樣:“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我們雖然不在崗位上了,但也應盡到退休幹部的應有之責,貢獻老黨員的應盡之力!”正是他這樣在工作中勤政敬業的標杆、榮譽面前但行好事不問前程的典範、國難當頭“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激勵著孝南發改人在這次“戰疫”中,不懼風雪、不畏艱險地守住陣地,扛起責任,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