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依託科技支撐優化新冠肺炎診療技術和治療手段

央廣網西安3月9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今天(3月9日)舉行的陝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陝西依託科技支撐優化新冠肺炎診療技術和治療手段,一大批科研單位、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積極投身科技抗“疫”,為陝西省疫情防控工作貢獻科技力量。

陝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在發佈會上表示,陝西省科技廳2月3日採取“定向委託+綠色通道”方式,部署首批8個科研項目,重點採用“後方科研支撐+前方應用救治”的攻關模式,項目承擔單位主要是定點疫情防控部署醫院、高校,同時選取在SARS等傳染病診治領域非常具有經驗的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為這一個多月的疫情防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中醫藥大學研發團隊提出的中醫藥診治方劑,在武漢方艙醫院臨床治療效果良好。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項目組先後在武漢武昌醫院和火神山醫院救治危重病人150餘病例效果比較好,轉危為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等團隊在預防診治、傳播途徑及防控策略研究方面發現了新的臨床診斷標誌物,對普通型新冠肺炎的診斷和預後規律提出了新的判斷標準;科研團隊參與陝西省首例孕婦新冠肺炎診治和分娩,為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同時,陝西梳理近年來在重大科技項目中的技術成果,加快成熟科研成果和醫療技術的結合。積極利用在人工智能、熱成像、人臉識別、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領先優勢,針對疫情防控積極研發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非接觸式醫用聽診器、防疫巡邏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防疫消殺服務無人機等產品,相繼在多個省份的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醫院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為復工復產帶來的人員流動和聚集築起了“安全屏障”。

陝西還積極推進便利化科技服務保障。動員廣大科技特派員在疫情防控期間,推行“不見面、事照辦”服務,利用服務管理系統、微信公眾號和服務團QQ群、微信群等平臺,開展線上培訓指導服務,採取視頻直播、在線答疑、遠程診斷等方式,把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農業生產實用技術送到一線。陝西省科技廳及時出臺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優先撥付科研經費、支持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領域技術創新等10條“硬核”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渡過難關。截至目前,36家孵化載體已為916家企業減免租金2232萬元,對1824家高企實行一次性獎補9120萬元,推薦支持重點科技企業信貸需求,目前向科技部推薦9家科技企業,總計規模5.7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