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夫妻打拼16年 三個孩子均立足城市 今年在外吃年夜飯


趙大叔和妻子是陝西省寶雞市橋鎮芋子溝村人,祖祖輩輩住在窯洞裡。那時要掙點錢真難,小小年紀他就拉著一板車柿子來回走60公里到市裡賣一毛錢一斤的柿子。成家後他到處打零工,妻子在鎮上擺個小攤賣小食品和當裁縫掙錢,把三個孩子拉扯成人。1994年他們在鎮上買了房子,2004年他們和女婿一家在西安賣小吃。現在他仍在女婿的店裡幫忙,妻子照顧著外孫女。今年除夕,因為兒子親家首次在西安過年,他把年飯安排到了飯店。

趙大叔夫婦唯一的兒子本來已經供得上了藝術學校,但他們覺得這樣的文憑畢業後很難有大的作為,就和兒子商量後退學重新考試上了本科。普通農家供一個大學生難,供一個美術大學生花費就更大,但他們咬住牙就這樣挺過來了。兒子畢業後,經過艱難拼搏終於有了自己的位置,找了個城裡的同學歷姑娘為妻,現在定居西安。兒子夫婦倆很孝順,為了讓他們安度晚年,專門到寶雞市為他們買了房子,不願讓思鄉的他們告老還鄉時再回到鎮上居住。

兒子親家父母是退休職工,退休後雖然居住在西安,但因為春節大都要到揚州陪他們的老人過年,真正在西安過年今年是第一次。2017年春節親家曾跟著他們到寶雞橋鎮過過一次年,但那裡的條件可就差多了。平時鎮上不住人,就一年收麥時趙大叔回去住幾天,所以家裡肯定有些凌亂,所以他們總覺得過意不去。現在兩對親家好容易聚到了一起,趙大叔特想表達他的一番心意,不惜用自己一個月一半多的收入請了這麼一桌飯。圖為親家們碰杯。


前年趙大叔夫婦有了小孫女,因為他們沒有功夫帶孩子,所以主要靠親家夫婦倆承擔這個責任。兒媳婦是獨生子女,親家夫婦也樂得把這個活給搶了去。他們總是盡力表達自己的心意,隔三差五做點或買點好吃的送過去。按傳統他們覺得是自己的責任,其實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變了,孫子、外孫子都是自己的血脈,很少有人分什麼內外了。他們也是一手把外孫和外孫女帶大了。到底有血緣關係,大姑抱著小侄女孩子一點也不生分,用兩把勺子吃飯。

趙大叔夫婦的二女兒嫁到了寶雞市,因為要和婆家人一起吃年夜飯無法過來團圓,他們只能通過視頻互致問候。二女兒看到他們家人的幸福情景,激動地快要哭了起來。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付出的太多了。68歲的趙大叔現在還要在小吃店裡操心,每天起早貪黑就不知道個疲倦;妻子除了做飯外還要送小外孫女上學、學二胡,現在外孫女的二胡已達到了5級水平。他們的後人能學藝術,真是他們以前不敢想的事。圖為吃完年夜飯的他們家人。

一家人吃完飯後還拉了半天家常,回顧過去真讓人感慨萬千。趙大叔今年有個目標,等寶雞的房子下來之後,好好地裝修一下,辛苦一輩子的他們要過過比較舒坦的日子。幸福地團聚總是那樣覺得短暫,他又要和小孫女說再見了,好在都住在西安市,想看孩子了坐地鐵很快就到了。本來他們就可以坐地鐵來吃飯,但考慮到最近的疫情就讓女婿開車過來了,這樣相對安全些。一生節儉的他們今天“奢侈”了一次,但他們覺得這錢花得高興很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