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引語:

公元219年,漢中之戰結束,此戰以劉備方的勝利曹操方的撤退而告終,但在曹操撤軍時候魏軍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曹操的主簿楊修因為在撤軍前擅自行動加上之前參與曹氏內部選擇繼承人的方面被曹操殺掉。

可是曹操為什麼殺掉楊修呢,後人有人說曹操嫉妒楊修的聰明,可是曹操手下謀士如雨,猛將如雲。曹操都沒有對他們採取什麼行動,至於楊修參與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君之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曹植的政治能力遠遠遜於曹丕根本不會成為儲君。

將楊修之死放大來看,殺楊修是曹操給世家大族的一個下馬威,因為東漢末年世家大族的勢力實在是太龐大了,龐大到曹操這樣的亂世梟雄都寢食難安的地步,所以今天我們來看看三國時期的世家大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魏蜀吳三方勢力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光武帝劉秀



一、西漢,東漢兩朝成為世家大族生長的有利土壤

1、西漢時期世家大族已經初具規模

世家大族的形成早早起源於西漢時期,劉邦建立西漢之後殺了大量異姓王來保護漢室江山,但劉邦殺得異姓王大多都是武將出身的臣子,沒有動蕭何曹參這樣的文官和小諸侯的家族,再加上這些文官們都很老實也像劉氏異姓王那樣給皇帝來個“七國之亂”的戲碼,在放鬆的政治環境下讓這些家族迅速開枝散葉。

等到了武帝時期,劉徹一發現這些人已經變成豪族了,有大片土地和財產,用強制遷移和朝廷鎮壓等雷霆手段讓這些豪族收斂一點。

隨著武帝去世也讓豪族鬆口氣,又開始了瘋狂擴張,楊修的弘農楊氏第一代先祖就是在西漢昭帝時期的丞相楊敞。當時的楊家在西漢時期已經初具規模了

弘農楊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為通侯,乘朱輪者十人,稱“西漢十輪”。

2、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已經達到了影響政權的地步

東漢王朝的世家大族比西漢時期的世家大族勢力更加龐大,開國皇帝劉秀本身就是依靠南陽豪族起家的,在兼併戰爭並沒有自己先祖劉邦那樣和敵人打的頭破血流,劉秀用收復豪族人心加上武力威懾的原因一統天下。

劉秀的東漢王朝就是一個豪族組建的大一統政權,加上劉秀寬仁沒有跟劉邦一樣殺害功臣,讓功臣後裔和豪族一同發展,讓這些功臣後裔入朝為官,豪族變成了傳承百年的世家大族。


劉秀漢光武帝公元前5-公元57

劉莊漢明帝公元28-公元75

劉怛漢章帝公元58-公元88

劉肇漢和帝公元79-公元105

劉隆漢殤帝公元105-公元106

劉祜漢安帝公元94-公元125

劉保漢順帝公元115-公元144

劉炳漢衝帝公元143-公元145

劉纘漢質帝公元138-公元146

劉志漢恆帝公元132-公元167

劉宏漢靈帝公元157-公元189

劉協漢獻帝公元181-公元234

而且東漢王朝是一個很倒黴的王朝,從上面看東漢王朝延續239年,看起來很長,但是仔細一看就前三任皇帝和漢獻帝在位時間比較長,其他皇帝執政時期都不長,短命皇帝大量出現過多讓東漢時期皇權沒有充分時間處理世家大族問題,使得東漢末年世家大族變成了僅次於外戚宦官的第三大政治勢力。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十常侍之亂


二、十常侍之亂讓宦官外戚兩敗俱傷,世家大族迅速膨脹

東漢王朝末期,因為外戚干政的原因,漢桓帝為了壓制外戚勢力過大的原因,和宦官歃血為盟聯手鏟除了外戚勢力,消滅外戚之後,受到重用的宦官們在漢靈帝時期權力更大膨脹搞的東漢政局烏煙瘴氣,隨後爆發了黨錮之禍這樣影響巨大的政治事件。

漢靈帝還沒有解決宦官的問題就撒手而去找漢桓帝彙報情況去了,沒有皇帝的調和讓宦官和以何家為首外戚新勢力之間爆發了十常侍之亂,最後結果以手無寸鐵的宦官誘殺了大將軍何進隨後袁紹等世家子弟帶兵進入皇宮誅殺宦官而告終。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袁紹(影視形象)

在經歷了十常侍之亂後,宦官和外戚勢力基本被剷除,在十常侍之亂中剷除宦官的袁紹等世家子弟名望達到巔峰還受到了之前被黨錮之禍所迫害的士子們的支持。

此時的東漢政局變成了宦官外戚勢力幾乎全軍覆沒,世家大族一家獨大的政治形態,從後來董卓進京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當時世家大族勢力有多麼龐大

董卓呼紹,議欲廢帝,立陳留王。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卓曰:“劉氏種不足復遺。”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

從這段話就能看出,手握重兵控制皇帝廢立權力的董卓沒有恐嚇到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紹,反而後者橫刀長揖而去,可以看出當時的世家大族實力已經到了無視董卓這種實力派軍閥的地步。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袁術稱帝(影視形象)

世家大族野心開始膨脹

各路世家子弟登上歷史舞臺,袁氏兄弟攪亂中原

董卓死後,東漢王朝變成了世家的天下,實力極度膨脹的世家大族開始有了不臣之心,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家族裡的袁紹袁術稱雄河北淮南,東漢馬援後裔馬騰父子在涼州作亂,其他比較小的世家例如潁川荀氏,清河崔氏,琅琊諸葛氏等世家將自己家族的人才投資到各大派系之中。

早在十常侍之亂脫穎而出的袁家兄弟並不滿足於自己這四世三公的名頭,抱著將家族進一步擴大的想法逼殺公孫瓚、韓馥這樣的朝廷命官,坐擁北方四州實力強勁。

袁術也不甘落後,也派兵攻擊揚州的朝廷命官和劉氏子弟,坐擁當時天下最富饒的淮南地區,擁兵數十萬,到後期更是直接在壽春稱帝和漢朝正式決裂。

類似袁氏兄弟這樣世家大族攪亂天下的例子數不勝數,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也紛紛起兵想在這亂世之中有一番作為,涼州馬騰和韓遂之爭,益州內部劉璋和張魯之間的殺母之仇......

此時的漢家天下已經名存實亡,中央政府變成了擺設無法指揮一兵一卒。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三國地圖

曹操、劉備、孫策三方勢力登場,世家大族被暫時壓制

東漢末年的政局混亂不僅僅讓世家大族開始了崛起之路,也帶動了其他階層出身的人才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後來三國時期魏吳蜀的三位創業者:曹操、劉備、孫策。這三人開始和世家大族展開了政治博弈和兼併戰爭。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曹操(影視形象)

1、曹魏政權:初期手段以武力震懾為主,懷柔為輔

曹操作為宦官出身的官二代,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就知道這場漢末亂世表面上是被宦官和外戚引起的,但根本原因就是這些世家大族實力太過強大,還各懷私心沒人願意做忠臣良將,讓天子變成了玩偶。

所以曹操初期採取的方法是對這些世家大族們採取武力震懾,做事做絕的原則,在迎獻帝回許昌之後,曹操立刻利用天子的聲望收攬了一些忠於漢室的世家大族,例如荀彧,司馬懿這些人都是主動或被動進入曹操的陣營裡。

對待那些比較強大的世家大族,曹操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政策,和袁氏兄弟保持良好的關係,隨後再逐一擊破,在淮南鎮壓袁術稱帝,袁術吐血而亡,隨後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袁紹病逝,曹操花了數年時間將河北忠於袁紹的世家和袁紹的兒子們剷除和誅殺.....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劉備(影視形象)

2、蜀漢政權:劉備前期依靠為主,鎮壓為輔

劉備對待世家大族的態度和曹操相反,劉備的起點實在是太低了,沒有曹操那麼顯赫的家世。如果不是黃巾之亂爆發,劉備可能一輩子過著織蓆販履的生活。

因自己起點過低的原因,劉備初期沒有抗衡世家大族的能力,在進入荊州之前劉備還委身於袁紹賬下當過一段時間幕僚,加上本身沒有多少人才,劉備對世家大族態度很曖昧,甚至有些時候依靠那些世家大族來提升自己的實力。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在進位漢中王之後劉備才開始有實力去對抗益州內部的世家大族,在內部重要職位上任命的都是自己入川前所帶的官員和一小部分益州本土大族,並和忠於自己的世家大族建立了姻親關係從而達到制衡的目的。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孫策(影視形象)

3、江東初期以血腥鎮壓為主

江東地區的世家大族比較倒黴了,遇到孫策這個人稱“小霸王”的殺神,軍事能力和武力爆表的孫策對江東十足一律採取了血腥鎮壓的手段。

”策候吏得貢表,以示策。策請貢相見,以責讓貢。貢辭無表,策即令武士絞殺之。

時有道士琅邪于吉...策即令收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眾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即催斬之,縣首於巿。

從這上面可以看出,孫策對一切反對他的人都是採取殺戮的手段來解決,狠狠的打壓了江東世家大族的實力,同時也因此導致了世家大族的嫉恨和其他勢力的反抗,最後孫策被許貢門客所殺。

綜上所述,在魏蜀吳三方領導人創業初期,面對實力強勁的世家大族或多或少採取了武力手段讓世家大族暫時虛弱一段時間,可以看出在和世家大族在和魏蜀吳三方早期博弈時處於弱勢時期,魏蜀吳三方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司馬懿(影視形象)

結果:鬥爭後期三方勢力因為領導人的弱勢導致鬥爭失敗

隨著時間推移,魏蜀吳三方早期創業者去世使得世家大族又一次抬起頭來,出現了更多人才來抗衡三大勢力對他們的壓制,最後逐步反擊吞噬了整個天下。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魏文帝曹丕(影視形象)

1、魏國失敗:歷代君主命短,最後司馬家族奪權成功

魏國失敗的原因比較可惜,魏國皇帝才能都很優秀但最後都沒有敵過自己的基因,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魏明帝曹叡在位14年,這兩皇帝都熬過出身世家大族的司馬懿。

最後留下的幼帝曹芳根本不是老辣的司馬懿一合之敵,在後來高平陵之變中曹魏江山名存實亡,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後來更是直接篡位,奪走了一生對抗世家的曹操建立的大魏江山,讓世家大族從新操控政權。

2、蜀漢:君主執政能力不行,世家大族實力過於強大

蜀漢的滅亡雖然不是世家大族奪權所致,但也和世家大族脫不了關係,在劉備時期因為蜀漢外部強敵環伺所以劉備並沒有對這些世家採取什麼軍事行動,到後來諸葛亮執政時期,蜀漢忙於北伐也無暇顧及內部世家大族的發展,最後讓這些益州本土世家大族在蜀漢後期直接掌握了蜀漢朝堂。

在後來的鄧艾偷渡陰平時候率領的魏軍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劉禪完全可以憑藉堅固的成都城堅守,但最後被益州世家大族出身的譙周幾句話給忽悠的投降了,不管劉禪是不是真心想投降但由此可見當時蜀漢內部世家大族的實力隱隱超越皇權。

因“雞肋”而死的楊修,看當時魏蜀吳三方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

3、吳國:君主昏庸,世家大族對吳國政局心灰意冷

吳國的世家大族在經歷了孫策打擊和孫權後來的壓制下,對吳國的政局影響沒有魏蜀兩國那麼大,甚至有的世家大族如陸家,步家這樣的豪族還很用心保衛吳國安全。

早在公元242年孫權執政晚期就因為儲君的問題讓吳國宮廷血流成河,這是老孫家內部的事情,世家大族也不想插手皇權的事情,除了賜死陸遜之外,吳國並沒有對世家大族有什麼大清洗。

但隨著吳國最後一個皇帝孫皓上臺,這個末代皇帝是一個暴君對待下屬都是:

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

就因孫皓的殘暴行為讓世家大族們放棄保衛吳國的想法了,在晉朝出兵之時吳國的世家大族們都沒有抵抗就直接舉白旗投降了。

在公元280年5月1日,吳國被西晉所滅,自此天下重新統一,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司馬家成為了執政者也代表了魏蜀吳三方勢力和世家大族的博弈以完敗告終,讓天下百姓有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結語:

縱觀西漢到三國時期的歷史,世家大族的實力強大根基深厚還具備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特點,曹操殺死楊修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小小的事件,實際上卻是魏蜀吳三方勢力為了天下太平和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從十常侍之亂到西晉統一,抗爭了數十年的三大勢力也沒有敵過那些世家大族。

從我們後人的角度來看,西晉這個世家大族建立的政權因為內部享樂而引發八王之亂給華夏帶來了沉重災難,同時我們也不知道魏蜀吳三方任何一方統一全國會不會避免後來的華夏浩劫,但是我們敬佩這些出身布衣的帝王豪傑對抗世家大族的不屈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