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200多位將帥交火還不落下風,後被王近山俘虜驚動二野三首長

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之戰役,也是遵義會議毛主席進入決策核心後,指揮的第一個戰役行動。

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是紅軍一渡赤水之地。

1935年1月下旬,蔣介石要劉湘派三個師入黔阻擊紅軍,劉湘先派廖澤旅入黔,但蔣介石不滿意,要求劉湘增派2個師,劉湘當即從潘文華“南岸總指揮”序列內選派郭勳祺教導第三旅、潘佐獨立第四旅、廖澤模範第三旅,由郭勳祺統一指揮。

在習水,郭勳祺收到劉湘密電,告知紅軍主力指向赤水,要他迅速行動,牽制紅軍主力入川。

他與200多位將帥交火還不落下風,後被王近山俘虜驚動二野三首長

1月28日拂曉,中央紅軍三軍團彭德懷、五軍團董振堂在習水縣土城青槓坡對緊緊尾追的川軍發動攻擊,到上午10點左右,敵人絲毫沒有崩潰的跡象,紅軍打得很勇猛,但敵人也越戰越強了。

由於事前對敵軍兵力、地形等估計判斷有誤,紅軍的包圍網有被衝破的危險,敵軍一度逼進,距毛主席坐鎮的指揮所僅幾十米!

萬分危急時刻,總司令朱德親自上第一線,投入了最後一支預備隊——陳賡的幹部團才穩住了陣地,傍晚時分,在林彪第一軍團回援下,紅軍三軍團、五軍團才撤出戰鬥,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青槓坡戰鬥也被稱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戰鬥”。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主席和鄧小平,共和國3任國家主席毛主席、劉少奇、楊尚昆,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5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飈、張愛萍,以及十大元帥中的7位和200餘位開國將軍都參加了這場戰鬥。

最後,毛主席針對形勢變化,當機立斷撤出戰鬥,紅軍放棄直接北渡長江計劃,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為避開強敵,紅軍採取迂迴前進之策,於1月29日凌晨從土城向西渡過赤水,進至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再尋機北渡長江。

國民黨派重兵防守川黔邊境並封鎖長江。這時候,毛主席判斷蔣軍主力大部被紅軍吸引至此,黔北出現兵力空虛,紅軍可以出其不意打回去。紅軍隨即放棄渡江,於2月中下旬在二郎灘、太平渡東渡赤水回到貴州,打響遵義戰役,重佔婁山關、遵義等地,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一個月內兩渡赤水,充分反映了毛主席戰術的機動靈活。

三、四渡赤水,則完全是主動讓敵人繞圈子。

虛虛實實,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金蟬脫殼……這些蘊含著中國軍事智慧的作戰元素,在四渡赤水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紅軍在3個月內4次橫渡赤水河,跳出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達到了戰略目的,書寫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四渡赤水後,紅軍指戰員們公認了毛主席的軍事謀略在黨內首屈一指無出其右。

郭勳祺在青槓坡戰鬥中的表現,劉湘極為滿意,將其提拔為模範師師長。

抗戰開始後的1938年初,郭勳祺升任五十軍軍長,下轄144師,145師,新7師。他的軍部在皖南青陽木鎮,和新四軍軍部雲嶺僅僅相距50公里。

他與200多位將帥交火還不落下風,後被王近山俘虜驚動二野三首長

抗戰時期,《新新新聞》刊載專訪郭勳祺的報道

新四軍一支隊隊長陳毅帶著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一起徒步去看郭勳祺,住了三、四天。

1938年4月,郭勳祺攻擊蕪湖的日軍116師團,要求新四軍三支隊配合作戰,作為答謝一次就給了新四軍三支隊3萬發子彈,1000套軍裝。5月,郭勳祺率部攻佔饅頭山,掩護三戰區兩個炮兵團前出至長江,炮擊日本軍艦,擊沉擊傷70餘艘日本運輸船舶。

7月初,日軍在安慶前江口登陸,郭勳祺率144師激戰2日,殺傷日軍350餘人,使日軍退出前江口地區。接著奉第三戰區電令,赴梅梗圍殲登陸日軍,經過五天五夜激戰,擊退了日軍,受到了嘉獎,晉升為第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五十軍軍長。

他與200多位將帥交火還不落下風,後被王近山俘虜驚動二野三首長

三峽博物館中,郭勳祺繳獲的日軍櫻花戰刀

後來,蔣介石撤了郭勳祺的職,僅僅因為他不願把對準敵人的槍口對準自己的友軍新四軍。

1946年,郭勳祺在重慶出任26軍官總隊長,負責遣散抗戰結束後的編余軍官。1948年,康澤出任國軍第十五綏靖區司令,手下三個旅都是川軍,和他毫無淵源。他想會打仗的將領來當副手,蔣介石就任命了郭勳祺。

1948年7月15日中午,襄陽攻城作戰前線指揮、二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將軍一反歷史上攻襄陽城必先攻依山而建的南門的慣例,集中火力往國民黨守衛薄弱的西門猛衝。經過數小時的戰鬥,六縱12旅和28旅各一部突破了襄陽城守軍防線,登上了城頭。六縱主力入城後,迅速對國民黨守軍進行分割包圍。至16日上午10時,已經控制了襄陽城。第15綏靖區司令官康澤躲進了坑道里,於7月16日下午被解放軍俘虜。被康澤懷疑有“叛變”嫌疑的副司令郭勳祺,一直在指揮部所在的碉堡裡指揮戰鬥,直到被解放軍的爆破手炸了出來,才束手就擒。

劉伯承聞訊,特電將郭勳祺護送到在河南駐紮的中原軍區政治部,郭勳祺回電致謝,譯電員拿著電報只撓頭,劉伯承問怎麼回事,譯電員說“這前面寫著一號、二號的名字,還有一個仲弘兄,不知是誰。”旁邊的陳毅大笑:“仲弘,陳毅也,陳毅,字仲弘,電報拿給我。”等到郭勳祺一到,二野司令員劉伯承、二野第一副司令員陳毅和二野副政委張際春,敵工部長楊松青,保衛部長劉秉琳一起到他的住處去看他,暢敘舊情。半月後,陳毅問郭勳祺今後想幹些什麼。郭勳祺說,我想好了,還是回四川搞策反,雖然有風險,但我舊友多,關係多,現身說法應該沒問題。

二野領導層經討論同意了郭勳祺的要求,並和敵工部和保衛部一起研究了具體的工作方法。

郭勳祺後來在成都開展策反工作,公開說自己是二野敵工部派來的,向他的同學,戰友宣戰共產黨的政策,這些人包括南京空軍教練機司令劉牧群、總統戰地視察官金振聲,華中剿總高參楊續雲,川軍將領熊克武、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陳離、楊家幀、嚴嘯虎等人,促成了和平解放成都。

建國後,郭勳祺歷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兼交通廳副廳長、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省體委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職,於1959年在成都病逝,享年64歲。(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