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朱載垕言:"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勳賢,重申盟誓。"

這是明穆宗朱載垕對王陽明的高度評價,一身正氣,剛正不阿;具有雄才大略,對於國家的發展功不可沒。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對王陽明的推崇和狂熱追求,不僅在古代,在如今也是受盡很多文人的追捧。


我們知道由於中國近代的積貧積弱日本人對中國是骨子裡輕視的。

但是有這麼一個例外,近代帶領日本海軍打敗俄國從而在日本家喻戶曉的英雄東鄉平八郎大將卻對一位中國人推崇有佳,不止一次宣稱自己是這位中國人的忠實信徒

據記載他有一塊貼身腰牌上書,一生伏首拜陽明。

那麼陽明先生是何許人物呢,竟

能得到日本人的如此推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顯耀的一生。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東鄉平八郎


01.立志聖人夢想的萌芽


在我們印象中,聖人的形象應當是孔子,孟子那種刻苦專研古籍,為後人立德立言的學究形象。

但是陽明先生卻並非如此,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在他十歲那年考取了科舉狀元,帶領全家搬到了京城;

這為王陽明的少年時期打下了富足的物質基礎,王陽明父親為他請了很多名師來教導王陽明,而他本人也時常考問王陽明的功課。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王陽明父親的扮演者


但令他父親鬱悶的是,王陽明似乎心思並不在用功讀書考取功名身上;

卻時常舞刀弄棍並瞞著父親偷讀兵書,並時常提出一些奇特的問題。

王華本能上覺著王陽明並非池中之物,書房是容不下他的,於是王華決定帶領兒子去邊關看看讓兒子開闊下眼界

這一決定將讓他後悔莫及,據記載王華帶領王陽明去的邊關是為今日的居庸關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陘"之八,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在當時那地方可並不太平時常有蒙古部落進關擄掠騷擾,年僅十五歲的王陽明在追隨父親遊歷後對父親如是說道,我已經準備向朝廷上書,只要給我幾萬兵馬,我一定為朝廷肅靜疆土,討平外敵。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居庸關風景


王華被兒子嚇得不輕,他萬想不到自己這個兒子竟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幹;

於是他將王陽明軟禁在家中苦讀不準出門,生怕他做了越格的事情闖下大禍。

可王陽明先生經過一段時間閉門思過後又一次找到了他的父親,這次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改變了他的志向 。

上次為國立功的想法很不實際,我已經不想出兵打仗了,多謝父親的教誨,我已經改變了我的想法,我要做聖賢!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科舉考試


王華在科舉考試試卷答案:

"臣願陛下窮理以致其知,存誠以立其本,而凡一念將發之頃,必察其天理人慾之幾。"

由王陽明父親寫的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王華的理念也是緊跟時代潮流的,他具有勇於諫言的勇氣;

並且具有謀略,知道什麼是讓百姓信服的根本,什麼可以指引國家的繁榮。

所以王華給自己的兒子王陽明當老師,教他習文;

他不是一味地想要王陽明接受他的理念和安排,他希望王陽明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天闢地。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王陽明先生


02.王陽明的追求


王陽明的聖賢之路並不順暢,因為他並沒有方向,直到他接觸了朱熹朱聖人的書。

朱聖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宋明理學的標誌性人物

在朱熹的書中,朱熹指給了王陽明一條通往聖人之路的方法,窮物格理,追求道,一旦通理便可齊家治國平天下。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朱熹


聖賢之路並沒有人可以在旁教導你,陪伴你,前人能給指出個大致方向已然是萬幸了。

王陽明逐漸在悟道中陷入了痛苦,聖賢之路是深不可測的沒有經驗可循;

人不知道怎麼做會成功,怎麼做會失敗,甚至不知道哪種程度應該放棄。

然後王陽明義無反顧的踏上了這條道路,最終在十九年後的一個晚上,他成功了。


03.聖賢是怎麼煉成的


在追逐聖賢的道路上,王陽明陷入了困境,因為他逐漸感覺到朱熹可能是錯的。

因為朱熹認為理是要克欲的,而他經過一個偶然事件認識到欲本就深植於人性之中

那是一個夜晚,王陽明與一個有名的禪師論道突然討論起了禪師的家人,他問禪師是否想念自己的母親。

那位得道高人竟沉默不語良久後淚流滿面,豈能不思親人

王陽明就此認識到了人慾是不可消除的。

天理就是人慾

正是這一認識使他就此創立了陽明心學。

心學就此誕生!

王陽明也得以與孔子,朱子等聖賢並列於歷史之中,永垂不朽!

他開始宣揚他的學說四處講學,不論弟子出身,以人格服人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陰陽先生


他在日後的寧王平叛,南征兩廣的戰爭中逐漸認識到了權變的重要性

只要堅持本心,能夠達到目的不用太過講究死理。

這就是智慧就是陽明心學所提倡的知行合一。

他逐漸豐滿了自己的學說,使其在當時得以與正統儒學論戰,並留下了流傳至今。


心學二十四字箴言: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王陽明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善良的本心,只有心存良知,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是聖賢之輩。

善念是我們每個人的做人的基礎,一個人的好壞,我們應該每個人心存善念,做一個善良的人,又離做聖人有多遠了呢?

王陽明:亂世他不征戰沙場,卻欲做聖賢

心學四句

總結:

王守仁,字陽明,世人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一個偉大的人。

他自年少立志成為聖賢,用一生去追逐這條道路。

他授業不挑剔弟子,用人格魅力征服了無數的人,他以行動落實自己的思想。

對於這樣一個人,我們不知道如何評價他,但是他的思想流傳至今影響了包括康有為,孫中山等近代改革家;除了我國還影響了東南亞乃至日本。


明朝之後,中國僅此一人,王陽明先生的確是一位真正的聖賢,他擔之無愧!

參考文獻:《王陽明傳》、《明儒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