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从小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你给孩子美的眼睛,他看到的世界就是美的。如果你给孩子悲观的心,他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丑恶的。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从小给他什么教育。


——沙拉·伊马斯

今天,接力君要和您分享的是关于犹太妈妈沙拉·伊马斯的教养智慧。沙拉提倡严家风、迟满足、慢教养。作为一名单身妈妈,她给了三个孩子完整的爱和严格的教育。但三个孩子在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沙拉感到自豪,她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下面就和您一起分享沙拉的教养智慧吧。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从小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沙拉 ·伊马斯

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出生在中国上海,也是目前所知唯一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沙拉是一个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的单亲妈妈,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自强自立、勤奋好学的品质。沙拉的两个儿子从需要到垃圾箱边捡衣服穿的穷孩子,一步步奋斗成了亿万富翁。

●●●

我一直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我给了孩子们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和宽容,他们每个人都回馈给我一把钥匙:大儿子送给我一把轿车钥匙,二儿子送给我一把房子钥匙,女儿也承诺会给我一把钥匙——一个保险柜的钥匙,里面装满珠宝首饰。其实,我最自豪的不是三个孩子有出息,成为富翁,而是他们孝顺、善良、有修养,没有因为有点钱就为所欲为。

我很喜欢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叫《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在我的儿子有了孩子之后,我也把这首诗读给他们听。诗中这么说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孩子最初看到的必定是家庭,是父母,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自己的举止、你营造的家庭氛围和你在生活点滴中给孩子的教育就要往这方面引导。

家庭教育是一个根基,是一个人成人的基础。成人会成为各种各样的人,你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你给他的教育和环境脱不开干系。

成人的教育是父母在千辛万苦中培养起来的,是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拿着鞭子抽出来的。

当然,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下,应试教育、高考是现实存在的,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我们的孩子必须努力学习闯过那座独木桥,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在这种现实下,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其他的东西。

我坚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媒体报道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在向我们敲着一声声的警钟,不要一门心思只顾着让孩子成才,而忽视了成人的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先让他成人,才能成才,否则,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社会的危害。

先成人后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而成人的关键要素,是德。

我们现在一直强调道德,但是很多人忽略了美德。道德是很规范的东西,这个应该怎样那个应该怎样,但是美德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一种内化的道德。很多有美德的举动都会让你觉得风情万种、魅力十足,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从小就注重孩子们的成人教育,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担当、有美德的人。

对孩子进行原生态的家庭教育,不可忽视文化的重要性。当孩子呱呱落地的时候,父母想到的应该是一个生命到这个世界上来,我的责任是什么,而不是把他当一个玩具来养。许多中国父母普遍有这样一个心理,小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延续的这朵花开得更绚丽,做父母的除了辛勤地浇灌,还要给予文化的滋润。一棵树长大你要每天浇水,浇水就是生存必需的。而孩子要长大我们必须给他吃饭,必须给他喝水。除此之外,还要给他文化,这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

有人会说我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所以从小就给他报各种早教班、补习班。但是,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是在做父母的心里养起来的一棵树,而不是扔在社会上,然后孩子去读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孩子需要补习是因为父母时间短缺,而不是父母没有时间。补习班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道德心吗?不可能!补习班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有美德的孩子。学历的高低、文凭的高低,这些和成人还是废人是不挂钩的。

影响孩子成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的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像刚刚长出的小树,需要家长的呵护和矫正,呵护是为了他们健康成长,矫正是避免生出无用甚至是有害的旁枝侧节,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家长的不能光顾着呵护而忽视了矫正,不能光顾着物质而忽视了品行,不能光顾着成绩而忽视了文化。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记住一点:成人, 永远比成才重要,不能本末倒置。

中国父母总是尽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如给孩子们更多的零用钱,让他们上更好的学校等,在孩子们身上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但是即使物质条件优厚,孩子也不一定能够成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个“成人”的人总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而“成才”,而一个“成才”而不“成人”的人则往往会给社会、他人或自己带来伤害甚至灾难。

相比之下,犹太民族更注重精神上的延续。犹太人对知识的重视有目共睹,他们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把一本涂上蜂蜜的书交给孩子,让孩子从舔书开始从小尝到知识的甜头。但相比之下,其实犹太人更重视德育,强调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犹太父母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外,还总是给他们讲品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希望将父亲以前所遗留给我的东西,同样留给我的孩子。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是亲情、勤勉、谦虚以及节约的精神。”在犹太人心目中,这是比金钱宝贵得多的财富,是应该一代代一直传递下去的财富。

犹太作家艾斯顿说:“家必须是培养犹太美德的场所。”犹太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在犹太人眼里,道德是致富的前提,是成就辉煌人生的基础。他们利用各种小故事,把道德标准融会其中,让孩子轻松掌握、深刻记忆。另一方面,言传身教,做孩子行为的榜样。

人会在各种力量中成长。作为父母,当你准备好去生一个孩子的时候,你就需要做出牺牲,付出心血。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精力和很多文化意义上的东西。你要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要带着孩子去图书馆,你要牺牲自己培养孩子。

一切的努力、教育和培养都是把孩子教育成人,一定要给孩子真善美教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文化艺术修养,更要培养孩子的美德。一个有美德的孩子才会是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美的。如果孩子是在抱怨的世界长大的,那么这个孩子看到的东西都是丑恶的:生活那么不尽如人意、学校同学那么坏、老师那么恶心……如果你给孩子美的眼睛,他看到的世界就是美的。如果你给孩子悲观的心,他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丑恶的。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从小给他什么教育。

上文选编自《特别狠心特别爱II · 赢在家风》

●●●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从小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特别狠心特别爱II · 赢在家风》

怎样立家规,孩子才乐于接受并能严格执行?哪些是家长必须给孩子确立的原则和底线?营造良好的家风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本书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的最新作品。在书中,她与读者们分享了她营造良好家风获得成功的教子经历。沙拉不仅吸取了犹太家风的精华,如培养契约精神、模拟家境、“富养”女孩、培养读书传统等,同时也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用于教育,如“育儿如烹饪”、巧妙地培养敬畏之心、用孩子的优点战胜孩子的叛逆等。沙拉还在教子方法中融入了现代科学家教理念,给读者生动地讲述了她如何在逆境中成功培养出两个亿万富翁的故事。

沙拉以家风化人的理念,以家风育人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