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韻樓遊玩攻略

道韻樓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三饒鎮南聯主村。建於明末清初,有著4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被發現的中國最大的土樓,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大八角形土樓。2006年05月25日,道韻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道韻樓遊玩攻略

發展歷史

據介紹,明成化年間,道韻樓居民的祖輩請勘輿師擇地建樓,勘輿師先到這裡勘察,覺得此地不錯,出於慎重考慮,又轉了幾十公里,察看了幾個地方,還是覺得倒不如這個地方好,又倒回來,叫做“倒運”。後來起名字時,借“倒運”的諧音,就叫“道韻樓”。

道韻樓所興建的那個年代,是一個戰爭頻發的年代,為了抵禦外來侵略者,古樓的外圍牆設槍眼、炮口,在樓之大門頂部設注水暗涵,可以防火燒樓門,可以防兵亂、防鄉鬥、防盜賊、防獸害、防乾旱、防寒暑、防火災水災地震等,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古堡式村寨。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四百多年來,道韻樓內從未發生過大的火災,其原因在於土樓內設有32口水井,既滿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起到防火、救火作用;但重要的是,在樓內生活的人都是同一個姓氏,彼此之間都有著輩分關係與親情,一旦哪家失火或有難,全樓的人都會竭盡全力救助,或許這才是道韻樓和許許多多土樓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道韻樓遊玩攻略

道韻樓經歷三代人建設,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黃錦(明南京禮部尚書)來縣城(三饒),道韻樓耆老請其光臨該樓,黃錦為道韻樓提寫了樓名,昔年的門匾仍嵌築在樓門之上。大門兩側的對聯是清代廣西中州正堂黃德祖(系道韻樓黃氏裔孫)所撰。其聯雲:“道義為本根,天下無雙,克念祖德;韻文光奕葉,實華並茂,貽厥孫謀。”土樓鼎盛時居住600多人,現在還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樓中。

旅遊特色

據說道韻樓原本設計為圓形土樓,但屢建屢倒,後有高人言此地是“蟹”地,須用八卦之形才鎮得住,建樓的黃氏先祖遂依八卦形狀構建,且採取坐南朝北的座向,借北面的筆架山為文筆。該樓文風向來稱盛,樓的八卦中第卦各出過一個舉人,共八個舉人,秀才就更多了。其樓名也請饒平黃氏宗親,明禮部尚書黃錦賜題,手跡至今嵌於樓門上。

由於道韻樓地處潮汕地區,其建築特點也帶有二者的一些牲,比如樓間的面積大小基本一樣,但主要的建築——祖堂仍處於中軸線上,地面前低後高成交椅背格局,加強了尊卑之別;一戶一梯的多進形式更接近於平原裡多進的府第式民居,而明顯的與福建全樓共享數條樓梯的形式不同,它更多地強調了各家各戶的私隱性和獨立性。

道韻樓遊玩攻略

道韻樓婦女刺近幾年來,道韻樓以獨特的古建築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古建築專家和參觀者前來研究和觀光。1998年以來,日本運輸大臣石井雅之,日本佳速航空公司九橋弘和,美國學者諾瑪克姆教授以及浙江、江西、香港、臺灣以及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的古建築專家都先後前來考察研究。

歷經大地震安然無恙

道韻樓保存完整,歷四百年風雨滄桑而安然無恙,這要歸功於它建築結構的堅固和合理,有許多建築上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給現代建築施工以啟迪。

據瞭解,道韻樓牆基僅於地面上墊二層青磚,牆體為生土夯築,歷數百年不傾倒,其耐久性勝過今天的水泥沙,80年前潮汕發生大地震,附近樓房倒塌無數,樓內僅有幾間房屋的牆體出現傾斜及裂縫,則可見結構上的聚合力和生土的粘結力;固桷用竹釘而不用鐵釘,至今沒有一梁一桷遭蟲蛀;各戶雖相朝而門不相對;樓的八稜角指向山縫不對山峰;中有四眼私家水井築於兩戶界牆之下各得其半,皆可汲水;陰陽溝數百年來保持通暢久不堵塞等。在功能上,樓門頂設有注水暗涵以防火燒門(古城門未必有此設施),牆體設有槍炮眼等,因而總體具有防獸害、防匪盜、防兵亂、防地震等“八防”作用。

旅遊信息

乘坐鳳凰鎮往饒平方向的短途車到三饒鎮即可,自駕遊為佳。汕頭坐到茂芝的班車在三饒鎮下,自駕可走G15瀋海高速在饒平下,轉省道222線北行三饒方向即可到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