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韵楼游玩攻略

道韵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八角形土楼。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道韵楼游玩攻略

发展历史

据介绍,明成化年间,道韵楼居民的祖辈请勘舆师择地建楼,勘舆师先到这里勘察,觉得此地不错,出于慎重考虑,又转了几十公里,察看了几个地方,还是觉得倒不如这个地方好,又倒回来,叫做“倒运”。后来起名字时,借“倒运”的谐音,就叫“道韵楼”。

道韵楼所兴建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古楼的外围墙设枪眼、炮口,在楼之大门顶部设注水暗涵,可以防火烧楼门,可以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寒暑、防火灾水灾地震等,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堡式村寨。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四百多年来,道韵楼内从未发生过大的火灾,其原因在于土楼内设有32口水井,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起到防火、救火作用;但重要的是,在楼内生活的人都是同一个姓氏,彼此之间都有着辈分关系与亲情,一旦哪家失火或有难,全楼的人都会竭尽全力救助,或许这才是道韵楼和许许多多土楼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道韵楼游玩攻略

道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其联云:“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土楼鼎盛时居住600多人,现在还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楼中。

旅游特色

据说道韵楼原本设计为圆形土楼,但屡建屡倒,后有高人言此地是“蟹”地,须用八卦之形才镇得住,建楼的黄氏先祖遂依八卦形状构建,且采取坐南朝北的座向,借北面的笔架山为文笔。该楼文风向来称盛,楼的八卦中第卦各出过一个举人,共八个举人,秀才就更多了。其楼名也请饶平黄氏宗亲,明礼部尚书黄锦赐题,手迹至今嵌于楼门上。

由于道韵楼地处潮汕地区,其建筑特点也带有二者的一些牲,比如楼间的面积大小基本一样,但主要的建筑——祖堂仍处于中轴线上,地面前低后高成交椅背格局,加强了尊卑之别;一户一梯的多进形式更接近于平原里多进的府第式民居,而明显的与福建全楼共享数条楼梯的形式不同,它更多地强调了各家各户的私隐性和独立性。

道韵楼游玩攻略

道韵楼妇女刺近几年来,道韵楼以独特的古建筑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古建筑专家和参观者前来研究和观光。1998年以来,日本运输大臣石井雅之,日本佳速航空公司九桥弘和,美国学者诺玛克姆教授以及浙江、江西、香港、台湾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古建筑专家都先后前来考察研究。

历经大地震安然无恙

道韵楼保存完整,历四百年风雨沧桑而安然无恙,这要归功于它建筑结构的坚固和合理,有许多建筑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给现代建筑施工以启迪。

据了解,道韵楼墙基仅于地面上垫二层青砖,墙体为生土夯筑,历数百年不倾倒,其耐久性胜过今天的水泥沙,80年前潮汕发生大地震,附近楼房倒塌无数,楼内仅有几间房屋的墙体出现倾斜及裂缝,则可见结构上的聚合力和生土的粘结力;固桷用竹钉而不用铁钉,至今没有一梁一桷遭虫蛀;各户虽相朝而门不相对;楼的八棱角指向山缝不对山峰;中有四眼私家水井筑于两户界墙之下各得其半,皆可汲水;阴阳沟数百年来保持通畅久不堵塞等。在功能上,楼门顶设有注水暗涵以防火烧门(古城门未必有此设施),墙体设有枪炮眼等,因而总体具有防兽害、防匪盗、防兵乱、防地震等“八防”作用。

旅游信息

乘坐凤凰镇往饶平方向的短途车到三饶镇即可,自驾游为佳。汕头坐到茂芝的班车在三饶镇下,自驾可走G15沈海高速在饶平下,转省道222线北行三饶方向即可到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