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三答“考研低分”爭議 部分仍有異議

持續20余天的寧夏大學研究生招考一專業科目打分爭議至今未平息。

2月20日,該校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分數公佈,由於《中國文學》科目成績偏低,不少考生髮微博質疑“故意給低分”。

針對此事,寧夏大學先後三次公開回應稱,評卷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不存在壓低第一志願考生成績接受調劑考生的情況。教師閱卷緊扣“評分參考”,按照得分點嚴格給分,前後尺度一致;0分、個位分試卷是考生未答題或答題錯誤導致;試卷核分無誤。

針對上述回應,部分考生選擇複核,並對評分情況提出異議。另有教育界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寧夏大學應公佈相關科目分數分佈情況和往年分數,消除部分考生的疑惑。

寧夏大學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近日回覆澎湃新聞時表示,目前還在複核學生成績,現不接受媒體採訪。另據該校一位要求匿名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分數整體偏低,是學生自己考成這樣。每年第一志願報考的學生人不一樣、數量不一樣、答卷情況也不一樣。閱卷工作是按照標準公平公開進行的。

考生的疑惑

今年是何亮(化名)第三次參加寧夏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考試。因為前兩年英語成績不好,他的考研總分始終是320分左右。今年何亮的英語成績有了較大突破,但很意外,他一直喜愛並頗有自信的《中國文學》只得了46分,另一門專業課成績為116分。

何亮自稱,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他複習了不下8遍。2018年考研時,其《中國文學》得了114分,2019年考了117分。不明白連續第三次考,今年為何只有46分?

對成績有疑惑的不僅是何亮。

2月20日是寧夏大學公佈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成績的日子。有部分考生表示,2月13日就查到了自己的分數。他們看到有人在網上發佈了一種方法,用某種瀏覽器登錄寧夏教育考試院官網可提前看到考研成績。例如不輸入准考證號等信息,只輸入驗證碼,就能看到其他考生的考研成績。

報考寧夏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周娜(化名),委託朋友按照網友提供的方法幫她查詢到了成績:中國文學60分,比預估低15分至20分。此外英語70分,另一門專業課119分。周娜的這一分數和2月20日正式公佈的成績完全一致。另有多位考生向澎湃新聞表示,2月13日用同一種方法查詢的成績,和2月20日看到的最終版本完全一致。

還是2月13日,周娜朋友查詢了周娜的考研成績後,又將其中201名考生的《中國文學》成績拍視頻錄了下來,並複製了能看到的488名考生的《中國文學》成績。

根據周娜提供給澎湃新聞的“成績單”文檔,488名考生中,最高分103分,超過70分的11人,其中還有64人缺考。

3月6日,澎湃新聞就提前能查看成績一事致電寧夏教育考試院,一位高招處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有這種可能,具體需要聯繫寧夏教育廳。澎湃新聞按照寧夏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要求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暫未收到答覆。

寧夏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佈的“寧夏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顯示,涉及《中國文學》科目考試的專業分別為人文學院的學科教學(語文)和中國語言文學(含6個研究方向: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個專業,招生人數共60人,其中推免生6名。

據寧夏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佈的2018年、2019年碩士研究生報錄人數統計顯示,涉及《中國文學》科目考試的專業,2018年共報名253人(計劃招收56人),2019年報名341人(計劃招收52人)。

按照“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學術學位類)”,報考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屬B類考生(即報考地處二區招生單位的考生。二區系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份),滿分大於100分的科目,文學單科分數線為72分。

也就是說,如上述488名考生成績屬實,今年僅有9名考生的《中國文學》單科成績能達到2019年的分數線——72分。2018年這一分數線為78分,2017年為75分。

一位考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單科分數線還未公佈。按照以往的情況,《中國文學》低於70分,意味著單科大概率沒有上線,不僅考不上寧夏大學,也失去了調劑其他學校的機會。

由此,部分考生結合自己的成績、同學的成績、往年的成績,以及2月13日在寧夏教育考試院網站上看到的其他考生《中國文學》的分數,認為該科目有“壓分”之嫌。2月20日正式公佈成績當天,部分考生將這一情況發到了微博上。

學校稱按照得分點嚴格給分,部分考生申請複核成績

2月20日23時38分,寧夏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對此事做出首次回應。寧夏大學表示,有考生髮布微博稱“寧夏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故意給低分”……經核查:我校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國文學》科目的命題未超出考試大綱範圍,評卷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寧夏教育考試院及我校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試卷評閱組遵守規定、按程序閱卷,不存在壓低第一志願考生成績接受調劑考生的情況;部分考生該科目成績為個位數以及個別考生成績為0分的情況屬實,試卷評閱組評分、核分無誤。

上述回應還提到,對《中國文學》科目考試成績存在異議的考生,可參照寧夏大學研究生院官網2020年2月13日發佈的通知,按程序提出成績複核申請。

2月21日23時15分,寧夏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再次發佈聲明稱,目前,部分考生和網友仍存有異議,為回應廣大考生關切,學校已申請自治區教育考試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組,對該科目的評卷情況進行復查,複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2月24日20時15分,寧夏大學在其第三次的答覆中公佈了專家組調查結果。專家組認為:教師閱卷緊扣“評分參考”,按照得分點嚴格給分,前後尺度一致;0分、個位分試卷是考生未答題或答題錯誤導致;試卷核分無誤。同時接受考生現場成績複核。

對於上述三次回應,一些考生還是希望校方能夠公佈《中國文學》全部考生的分數。也有人選擇去現場成績複核。

王齊(化名)今年是第二次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2月13日,她用同一種方法,在寧夏教育考試院官網查到了成績:《中國文學》預估90分至100分,實際得分45分,英語70分,政治74分,另一門專業課成績為113分。這一成績和2月20日正式公佈成績後查到的完全一致。

看到寧夏大學的第三次回應,王齊打通現場成績複核電話。寧夏大學方面表示要先預約,隨後通知考生到現場查卷。

很快王齊就接到可以去現場看卷子的通知,但被要求只准一人前往。王齊回憶:她被要求籤署一份不準拍照、錄音的保證書,保證書裡還提到,複核時僅限核實考生答卷是否存在漏判、成績合成錯誤、登分錯誤等情況,不重新評閱答卷,考生本人不接觸答卷。

查詢試卷複印件后王齊發現,8道名詞解釋平均得分為1.625分,6道簡答題的平均得分2.167分,2道論述題的平均得分為9.5分。王齊詢問,評分標準是什麼,是否有參考答案可以比對,寧夏大學工作人員表示不能公佈。其中一道“簡述神話中體現的上古人思維特徵”的題目,王齊得了0分。對照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教材後,王齊認為自己答對了一些點。她將意見填在一張表上,反饋給寧夏大學。

同樣申請現場成績複核的考生陳辰(化名)也是第二次考研,上一年報考的學校就是寧夏大學。“第一年倉促應考,《中國文學》得分86分。第二年認認真真準備一年,《中國文學》得分58分。”陳辰說,第一次看到成績也是2月13日在寧夏教育考試院官網,分數和2月20日正式公佈的完全一致。

陳辰提到,複核看完卷子後發現很多題給分不合理。如“簡述《梅雨之夕》的藝術特色”,這道題滿分10分。陳辰說,施蟄存的《梅雨之夕》,他十分喜歡且非常熟悉,還曾模仿該文寫過一篇小說。考試時,他從故事情節、創作手法、主人公心理刻畫等方面作答,但只得了3分。

陳辰認為,他相信學校核分肯定不會把兩位數的加減法算錯。考生複核成績時沒必要再算一遍,希望能請第三方重新閱卷。

另外一位也去複核成績的考生表示,其試卷有3道題得了0分。這名考生《中國文學》最終得分42分,另一門專業課得分116分。他希望知道,基於怎樣的評分標準,這些題目給了0分。陳辰和這位考生均在“考生現場複核成績結果認定表”上填寫了“不認可”。

對於今年《中國文學》評分標準與往年有何不同等問題,3月6日,寧夏大學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複核還在進行,現在公佈的(成績)不是最終結果,相關事宜不予公開。

針對複核進展,3月11日,寧夏大學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回應,學校會對考生複核提出的意見給予答覆。至於答覆期限、以及現有多少考生申請複核,對方並未透露。

另據其中一名考生提供的寧夏大學研究生招生平臺的截圖顯示,複核結果將於3月14日前通過寧夏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平臺予以回覆。

此外,還有部分考生選擇在網上申請成績複核。截至3月10日,考生何亮申請的網上成績複核尚未開始,也未收到任何答覆。

教育界人士:可公佈該科目整體分數情況,消除考生疑惑

儘管寧夏大學接連給出三次回應,但在部分考生和教育界人士看來,這些還不足以解釋今年的分數情況。

一位某高校中文系從事研究生培養工作多年、多次參與碩士研究生考試出卷、閱卷工作的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看到了2020年寧夏大學《中國文學》試卷,題目量偏大、知識點較瑣碎。考生不可能保證所有知識點都能記得很準確,如果閱卷人嚴格遵照標準答案給分,可能存在低分。

2月24日晚,寧夏大學在第三次回應時提到,專家組認為:教師閱卷緊扣“評分參考”,按照得分點嚴格給分,前後尺度一致。上述教授表示,就這份試題而言,嚴格按照得分點批閱,是可能出現0分試卷的。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不同,前者更注重考察考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如果是側重考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0分的可能性微乎極微。

同在高校從事研究生培養工作已有10年時間的教師陳時(化名)則認為,寧夏大學應公佈《中國文學》科目分數分佈情況。首先將今年的分數和往年該門課程的分數作比較,其次將今年《中國文學》科目各考生之間的成績作比較,才能說明實際情況。

日前,寧夏大學一位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文學》的分數問題,學校已三次回覆表明態度。考生如果仍覺得有問題,可按照學校公佈的方式方法解決。

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年和往年一樣,都是按照評分標準給分。閱卷要嚴格要求,這是任何一個學校都應去把握的基本尺度,如閱卷沒有嚴格標準,對大家都不公平。

對於有考生指出488 名考生只有11個人超過70分,這位負責人表示,分數低是學生自己考成這樣。閱卷是全封閉的,學生是誰一概不知,老師們只針對卷面上反映的客觀答案進行評卷。

至於有考生質疑“壓分”或為招收更多調劑生,上述負責人表示,怎麼調劑要等到國家分數線公佈後才能做調劑計劃。判卷時不會考慮這些因素,每年報考學生、報名人數、答卷情況都不一樣,學校一直都是按標準公平公開閱卷。

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實習生 王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