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當你閒下來沒事的時候,你會做什麼事來度過屬於你的時光呢?我想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只要自己內心問心無愧,充實而富足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今天和大家分享作家蔣勳在他的作品《生活十講》裡的一些語錄,適合深度思考與閱讀。(字數較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耐心看完也可以去閱讀本書!)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第一講 新價值


P021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好好地在鏡子裡看過自己,他對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這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P023

一個唯利是圖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會在物化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受害者。

P028

任何知識都要回歸到人的本分,知識回不到人的本分,那個知識就一定會出問題。

P030

老師一定要是人師,也永遠要以人為本;教育本身就是對人的關心。

我想,一個好的人文教育,還是要紮根在生活的土壤裡吧。

P031

教育不能夠只求量,不求質,學校不是製造商,讓學生一批一批得到文憑畢業就好了,還是要關心人的問題。

教育不是在教書,事實上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P032

很多父母與教師真的忽略了一件事,他們所教育的對象不是一個物品,是一個人。你的任何舉動,都可能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你的一點點關心,也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忙成這樣子,沒有時間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事,沒有時間揉揉孩子的肩膀。

P033

我們衝得太快,沒有辦法一下子煞車,但可以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去做,讓物質的東西少一點,讓心靈的空間大一點。

老子一直在講「空」,他說我們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為杯子是空的;我們能住在房子裡,也因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是「無」。

P034

我很期盼有這樣的一種社會,這樣的文化出現,讓每一個人有他自己不同的價值。

P035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每一個角色有都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過程,每個人都能夠滿足於他所扮演的角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第二講 新官學


P042

一個好的文化範本,一定要有正面跟反面的思考,才是啟蒙。

P047

當一種文化已經長久穩定到一種程度,就很容易變成統治者愚弄人民的手段,我寧可它是不穩定的狀態,因為不穩定才有調整的可能。

P048

我要強調的是「平衡」,是要讓下一代有氣節,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個多元的人才是完滿跟健全的,如果只有一部分,就會非常危險。

P050

其實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要不斷接受挑戰,不接受挑戰,就不配叫經典。很多人不敢批判經典,我卻認為,經典文學本來就不是拿出來做神像供奉,是要「千錘百煉」的。

P051

官學不是不好,不好的是腐敗的、壓迫性的官學,牢固到讓個體根本不敢承認他本來就存在的個性,譬如夫妻倫理是一種官學,如果我們只承認這一個系統,而排斥同居、同性相戀,就是一種壓迫;如果為了維護這個倫理,夫妻之間相互裝針孔攝影機以監控對方,這就是一種腐敗,而這種官學真的已經不必要了。

P052

當我把電影(《美麗少年》)看完後,發現生命裡多了一些不同的東西,我很感謝這些東西,他在幫助我成長,像我這樣一個很容易變得保守跟僵化的年齡,還可以有機會繼續成長,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第三講 新倫理


P057

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規範,是內省的,不是向外指責。

P065

崇拜本身是一種高貴的情操,我不希望針對某一個人,但我希望心裡能保有崇拜之感或者仰望之感。

P066

「難」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容易」絕不是該慶幸的事。

P067

信仰本身是一個過程,它並不在於終結點,也就是說,你不是真的要崇拜一個人或盼望一樣東西,而是保持心裡面的崇拜感;這個崇拜感的對象可以是對宇宙、可以對不理解的海洋潮汐、可以對人世間複雜的因果。

P077

時代快速進步,倫理不斷改變,人要在這麼不穩定的狀況下自處,應該是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對人、對事的期待與渴望中,重新去體驗追求本身代表的那種高貴性,才是永恆不變的。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第四講 新信仰


P086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反而會讓我尊重他。

P087

信仰沒有速成之道,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惑的對話關係,好像是在一種螺旋形的山路上盤旋,每次盤旋的過程中好像升高了一點點,又好像在原地繞圈圈,我的信仰追尋旅程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P088

對於困惑的信仰不應該有嘲諷,而應該要悲憫,因為我們都在困惑當中,只是知道或不知道。

信仰是幫助人解惑的,如果無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

文化要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落實在生活當中,文化如果從生活裡隔離出去,這個文化本身就只是一種假象,甚至它只是過去的遺產,不是一個活生生的文化。

P095

信仰跟懷疑有關,一個真正的信仰不會因為被懷疑、質問,就會瓦解;相反的,因為被懷疑跟質問,信仰會更牢固。最好的信仰,一定是禁得起所有人的懷疑。

P098

本來修行是要去拿掉一些東西,卻因為過於功利,反而揹負了更多沉重的東西,讓人在旁邊看了,都覺得擔憂、傷心。


第五講 談物化


P121

知識分子應該保有一種客觀性,獨立思考,不要站在任何一個利益團體中,為其主張做解說。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第六講 創造力


P139

越令人害怕的東西,往往跟生命關係越密切。

P142

當文學的某部分儀式化之後,文學就死亡了。


第七講 文學力


P147

人大概到最後才會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麼」而是「不要什麼」。

P149

人跟人之間沒有了解,只有好奇。

我想,人跟人的相處是不可解的,每個人都是在瞭解與陌生之間遊離,不可能有絕對的看破。

P150

文學其實是一種疏離。你在鏡子裡看自己的時候,若能夠疏離,就能產生文學。

P151

當我們破除一些對人生的假設,有了悟性的看破時,就可以不帶成見地去看一切事物,這才是文學的開始。

P152

文學的終極關懷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就是人生真相與假象反覆地呈現。

文學和哲學不一樣,哲學是尋找真相,可以一路殘酷下去,可是文學常常會有不忍;它不忍時就會「假作真」,它殘酷時就會「真亦假」,然後讓人恍然大悟。

P153

人生就像是一本永遠閱讀不完的書,每一次覺得懂了,又會出現一個新的、不懂的東西。

P155

哲學是答案,是行為,是人的完成。文學不是,我甚至覺得文學有一點點縱容,它允許假象的存在。

P156

如果你關心的是結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讀哲學;但如果你覺得人生的過程可能比答案還要迷人,你就要讀文學。

P159

沒有任何一個生命是應該被輕視的。

P161

文學就是讓人透過文字產生切身之痛,即使是在不理解的狀況下,都可以暫時讓一個生命留存,不會消失。

P167

詩是非常純粹的東西,大概詩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一種浪漫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個性,才會去寫詩。

P172

文學的效果很難估量,它不是直接給人答案,而是給人多一點機會去思考。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第八講 愛與情


P182

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心的問題,如何定住你的心,是最重要的。

P189

外在的考驗變多時,內在修行的需求度與難度都會提高。

P190

愛不可能完全聖潔、完全單純到脫離人類的法律、道德,一旦發生衝突時,你就只能選擇。

P192

愛情的本體是在我,或是對象?如果是在我,那麼在我的生命裡面,愛情已經完成了,我所得到的歡悅、圓滿的部分,都將隨著我的一生永不褪色,至於結局是什麼,我不太在意。

P193

千萬不要覺得有一紙婚約就能保障愛情,只有愛情能保障愛情。

婚姻是法律,它可以保障一夫一妻制,如果有一方沒有履行,另一方可以告他,可以要求他賠償,法律可以判他有罪。可是你沒辦法以法律要挾另一方愛你。

婚姻與愛情不同,法律對愛情是無效的。可是我們常常把它們混淆了。

P198

真正能限制愛情的方法,就是徹底拿掉限制,讓對方海闊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量,你的愛,你的才華,你的寬容,都是讓對方離不開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讓他出去,他都不想跑,這真的需要智慧。

我常常覺得,愛應該給對方海闊天空的自由,然後讓他願意回來、喜歡回來。你要把愛人當做鴿子,每天放他出去飛,等著他回來,絕對不是當做狗,在脖子上加項圈、加繩子,時時刻刻拉在手上,怕他跑掉。而愛情的本體是自己,自己永遠不應該放棄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進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來,別人會離開你嗎?

不會的,趕都趕不走的。

P200

我喜歡把人的事情放到自然規則裡去看,你會有一種更大的寬容。

P201

一直停留在哀傷的時刻,是沒有意義的事,當你能夠度過這個哀傷,並從哀傷中領悟到一些事情,哀傷才有意義。

P203

愛是一種巨大的牽連。就像佛家說的「因緣」,同船過河都要五百年修來,那是何等的愛,我們對待任何一個擦肩而過的人,怎能沒有愛呢?

愛應該是要放大、擴大,而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

P204

愛的本質是一種智慧,尤其是年齡越長時。你在二十歲以前可以依靠上天給予的青春、健康、年輕,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是上天給予的。而當你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以後,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魅力?這就要靠智慧。

絕對不要認為人的生命就是逐漸走向衰老,愛的機會也會逐漸減少,相反的,愛和智慧是隨年齡一起滋長的,愛也會因為智慧越來越飽滿。

P207

沒有一種東西是不會失去的,即使是在空間上你沒有失去,總有一天你也會在時間上失去。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第九講 情與欲


P213

要減低情慾,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瞭解情慾。

P216

雖然禮教不能少,可是卻必須要能夠嚴肅地面對情慾,才是一個健康的禮教,當它不能夠面對健康的情慾,而是處心積慮地要壓制時,情慾就會反彈。

P221

我從來不覺得《紅樓夢》的主角是寶玉、黛玉,我覺得所有人都是主角,甚至也可以說《紅樓夢》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我們自己。

P223

人其實是有可能經由凝視真實的東西,反過來調整自己。

P224

我要強調的是「啟蒙」,什麼叫做啟蒙?就是把矇蔽的東西拿掉。

P225

有時候,口頭上的慈悲是最大的殘酷,因為說者根本沒有辦法有切身之痛。

P232

我們越禁止孩子閱讀好的情慾書寫,就是越讓孩子有機會去接觸一些不好的情慾商品。


第十講 新食代


P250

好的食物即使再貴都要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