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向陽古鎮概況(一)

向陽鎮位於太原西北角,北郊(現尖草坪)中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230,北緯3759,鎮中心海拔785米。鎮界西北起西村,與上蘭鎮為鄰;正北西三村(新翟村、橫渠村、下薛村)和柏板鄉毗連;東隔太泥公路(權新線)屬太原北郊果樹場、興安化學材料廠生產基地及廠域;東北至蘭崗村與西焉鄉為界;東南至南下溫村,與新城鄉(迎新街辦)接壤;西南至汾河東岸,與柴村隔河相望。全鎮地域略呈雞形,總面積為29.4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向陽村,距太原大北門15公里,距北郊區(尖草坪)政府所在地柴村15公里(均為交通里程)。新蘭路、太蘭鐵路從境內通過。

向陽鎮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聚居。歷史上從東漢末建安二十年(215年)即劃歸陽曲縣管轄。隋朝建立後改成陽直縣,屬陽直縣地盤。唐武德七年(624年)復置於陽曲縣。1949年4月解放後仍屬陽曲縣管轄,1951年8月劃歸太原市。

建置沿革,清代為都村制,路約制;民國元年至1946年為區村制;1947年至1958年上半年為鄉(鎮)村制,1958年9月至1984年4月為社隊制;1984年5月改成鎮村制。

行政區劃,1953年9月建向陽鄉,下屬向陽,北下溫,中下溫,南下溫,西留5個村,歸太原市三區管轄。1956年3月,向陽鄉與橫渠鄉合併,下屬西村,新翟、橫渠、南翟、下薛、向陽、北下溫、中下溫、南下溫、西留莊10個村,歸太原市新城區管轄。1957年4月,下屬村未變,歸郊區領導。1958年6月,柏板鄉、西焉鄉與向陽鄉合併,同年8月29日又合併了蘭村街道辦事處管轄的農業社一一蘭村,歸太原市郊區領導。1959年3月變成管轄10個村的公社,劃歸太原市北城區管轄。1960年6月20日,區制撤銷,全市成立了9個農工聯合的城市人民公社,向陽公社變為向陽分社,歸向陽大公社管轄。分社下設蘭村、柏板、高莊三個管理區。這個時期,向陽分社共轄2個村(生產大隊),即:原柏板鄉的東關口、西關口、鎮城、柏板、上薛、崗北、宇文7個村;原西焉鄉的西焉、西高莊、趙家山、東高莊4個村;原向陽鄉的西村,新翟、橫渠、南翟、下薛、向陽、北下溫、中下溫、南下溫、西留10個村;原蘭村街辦的蘭村1961年5月,大公社建制撤銷,向陽公社恢復為1958年6月以前的建制,管轄10個村,歸北城區領導。1963年4月所轄村未變,歸太原市郊區領導。1970年3月22日劃歸太原市北郊區所轄村於1972年增加了1個(蘭崗村),成為11個。1984年5月改稱向陽鎮,下屬11個村,歸北郊區領導。

向陽鎮現轄11個農村,1個農場,3個居民委員會,總戶數4866戶(其中非農戶1460戶),人口164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16人),居民除回族13人,布依族7人,滿族2人,蒙族1人外,其餘均為漢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0.14%。全人口姓氏231個。籍貫有23個省、3個直轄市、50個省市362個縣。(1989年統計)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太原市北郊區設立尖草坪區,向陽鎮轄11村1個社區居委會,向陽村 新翟村 西村 橫渠村 南翟村 下薛村 北下溫村 中下溫村 南下溫村 西留莊村 蘭崗村 向陽居委會。

太原向陽古鎮概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