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用在“刀刃”上!今年市财政用于15个攻势的专项资金将达235亿元

钱用在“刀刃”上!今年市财政用于15个攻势的专项资金将达235亿元

青岛日报2020年3月10日3版

投向15个攻势,钱用在“刀刃”上

今年市财政用于15个攻势的专项资金将达235亿元,占341.4亿元市本级专项资金的69%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耿婷婷

去年以来,市财政局聚焦15个攻势,推动财政工作流程再造,以“重构式”整合,推动财政资金向各个攻势集中配置,有力助推了15个攻势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进。

据初步统计,2020年,市财政预计投向15个攻势的专项资金将达到235亿元,占341.4亿元市本级专项资金的69%。

重构财政配置,以资金整合倒逼工作整合

突破财政资金的传统分配模式,市财政局聚焦15个攻势,按照“牵头部门统筹、参与部门竞争、责任部门落实、财政部门评估”原则,把财政资金重点向15个攻势配置,通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引导各级各部门向15个攻势发力、聚力。

整合资金政策体系。着力破解以往财政政策固化、碎片化、低效化,通过对财政资金的“重构式”整合,市财政局建立了与15个攻势目标导向相匹配的新政策体系,有效提升财政保障重点工作的指向性、针对性。除中央、省有明确规定和标准外,2018年底前出台的政策,统一按照15个攻势重构整合,2019年实施的项目在2020年度预算中予以兑现,2020年项目按新政策体系下予以年度兑现,对符合15个攻势目标导向且实施效果好的老政策,吸收归并到新政策体系中。

整合资金预算安排。坚持“钱随事走”,破除以往预算安排“基数+增长”的僵化模式,所有财政资金安排不再考虑以前年度基数,先破后立,以“零”为基点重新确定资金规模和方向结构。财政资金的“零基预算”模式,倒逼各级各部门在15个攻势中找准位置、确定实施项目,并以此对应分配,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聚焦到15个攻势上。

据悉,在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中,市财政局组织市科技局、市金融局、市市场监管局等7个部门集中22亿元用于科技引领城攻势;组织市交通局、市金融局、市商务局等7个部门集中27.7亿元用于航运贸易金融攻势;组织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3个部门集中56.6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攻势。

整合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参与确定资金投向:市财政局确定各部门预算控制数;预算部门按预算控制数,提出与15个攻势匹配的预算安排建议及具体项目清单;攻势牵头部门对照财政部门提供的资金和项目清单,组织攻势参与部门对攻势内的项目进行调整完善,精准分配政策资金。同时,引入竞争择优机制,项目跟着政策走的同时,也支持政策跟着项目走,实现由过去的“分项目”到“比项目”,从“分资金”到“争资金”的转变。

聚焦关键部位,以精准发力提高财政效能

集约才能高效。市财政局转变思维、转换打法,强化市场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15个攻势的关键部位,将财政资金集中供给、精准发力,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撒芝麻盐”等问题,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聚焦市场分配资金。围绕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统筹债券资金和土地资源,拓宽保障渠道,最大限度增加财政供给,实现财政资金投向和绩效的最优化。以青岛康复大学的建设为例,前期通过一般债券安排部分资金,后期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政府为其配置土地资源等方式解决;再以地铁建设为例,通过地铁建设基金专户安排部分资金,其余资金可由沿线站点区市通过落实土地配置政策筹措。

聚焦项目分配资金。区别财政资金需求的刚性程度和轻重缓急,采取一次性兑现和分期兑现相结合,拉长保障年度,平滑支出压力,以时间换空间。对扶贫和对口援助、基本民生保障等政策刚性强的资金,以及已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单位的兑现政策资金等,原则上足额保障;对虽已明确资金需求但可暂缓或分年度安排的,实行分期保障;对虽有政策但资金需求额度不确定的,适当安排资金,预算安排如有缺口,先通过国库库款垫付,然后列入以后年度预算……这些做法既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需求,又最大限度实现了资金高效利用。

聚焦效果分配资金。市财政局聚焦15个攻势,充分考虑现行政策是否属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是否能够引领产业上层次、上能级,是否对生产总值和地方税收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等方面,真正站在市场角度推出最优项目、提出最优政策,并以此为依据分配财政资金,最终由市场来检验效果,推动实现财政资金投向和绩效的最优化。

坚持阳光透明,以专业视角保障科学分配

市财政局围绕推动财政工作从需求保障型向绩效引领型转变,着力完善评审机制,以公开答辩、会商评审等方式,提升财政政策制定的开放度、参与度,使政策制定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的过程,以专业化保障财政资金的科学分配。

开展专班协调。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成立由市财政局局长任组长的整合工作专班,形成党组领导、主办处室具体负责、相关处室密切配合、专人专责落实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政策资金整合工作。

进行专家评估。邀请市人大财经委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以及各攻势领军人物组成专家评估委员会,聚焦15个攻势,从合规性、必要性、匹配性三个维度,对涉及14个预算部门的51个文件、98项条款开展政策评估论证,除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29项政策及2019年新出台的10项政策外,经过专家评估的59项政策,有7项政策取消、3项政策优化提升,49项政策保留,整合面近20%。

进行专业评审。结合2020年预算编制工作,组织专项资金预算评审、会商评审。由攻势牵头部门对照财政部门提供的资金和项目清单,组织攻势参与部门进行项目与攻势匹配度评审,确定攻势项目安排、资金配置和绩效目标。部门参与评审的过程变成了目标再明确、任务再落实、资金再匹配的过程,推动资金使用从“花钱模式”转变到“办事模式”、从“要干哪些事”转变到“要取得哪些实效”上来。

进行专题决策。针对不同决策事项,按照专题,分两轮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研究讨论。第一轮组织相关专家研究论证,提出停止执行政策的建议名录;第二轮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论证,提出对财政政策资金整合的意见建议和对2020年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建议。综合两轮专题研究结果,研究确定财政政策资金的具体分配措施,使资金分配更具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