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最適合孩子成長,說說看?

小魚大魚看世界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家庭教育最能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未來走向,然而很多家長,都不重視教育,原因是認知水平不夠,或者從來沒有學過教育的方法,他們教育孩子,多半是沿襲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教育,還有模仿身邊人。


於是暴力的家長,只會教出暴力的孩子,自卑家長,教出自卑的孩子。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養成令人討厭的人格。

那麼,怎樣的家庭教育,才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呢?

  • 第一、言傳身教

你在教別人的同時,你自己必須要能夠做到,假如說父母平時刁蠻無禮,還想教育出一個講道理、守規矩的孩子嗎?這是不可能的。

我見過很多在公共場合,亂丟垃圾的家長,你們覺得他們這些習慣哪裡來的?不都是從小養成的嗎?


作為家長,首先自己要能夠做到,才能有資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做一個聽話、懂事、守規矩的人。

  • 第二、能夠察覺到孩子的心情

我聽過一節樊登讀書會,當時樊登說,他家的孩子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因為一時氣憤,一把把孩子提起來,丟到了一邊,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由於樊登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人,他立刻意識到自己這個行為過激,跑到孩子面前問他:“是不是爸爸剛才的行為嚇到你了?我在行為上可能有一些粗魯,你現在很害怕對嗎?”孩子知道爸爸理解了自己,孩子拖著長長的哭音說:“對~嗚嗚嗚。”


後來沒幾分鐘孩子就不哭了。

樊登給我們做了不錯的示範。很多家長都是想發脾氣就發脾氣,想誇孩子就誇孩子,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此時究竟心情是怎麼樣的?他的需求是什麼?

當一個人的心情和需求,被其他人體諒和察覺時,此時他就會覺得很安心。如果家長能夠長期察覺到孩子的心情是怎樣的,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學會這一技能,體諒他人的感受。

這對他性格的塑造是很成功的,也許在將來,他會通過這一能力,收穫很多朋友。


  • 第三、和睦友愛的家庭環境

我的父母就經常打架,這給我的成長添上了一抹濃厚的陰影。我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像其他家長一樣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能夠互相體諒,而不是動不動就開打。

我相信這對其他孩子也是一樣的,不和睦的家庭環境,很可能孩子變的孤僻和自卑。

有人可能會問:你自卑嗎?你孤僻嗎?

我可以告訴你,我並不自卑,也不孤僻,因為我及早的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選擇了正確的方法引導自己走出這層陰影。

主要還是歸功於讀書,假如說沒有讀書的習慣,我可能現在不會在這裡嘮叨了。

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會使得孩子內心更溫柔、更懂體貼人,他明白親情是怎樣的?教育是怎樣的?將來他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結語:

我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多瞭解一點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僅憑自己的觀念,去教育,否則就太狹隘了。只有運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夠讓他成長得更好,家長不能思維封閉。

你認為呢?


菜鳥微成長


我是一個二年級頑童的媽媽,一直在為做一個好媽媽的道路上不斷成長,不斷學習。以我的親身體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和他爸爸的感情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也停止了成長。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又搗了蛋的時候,我就會借題發揮,把自己心中的不快發洩到孩子身上。吼孩子,有時甚至打孩子。

當孩子哭著對我說:媽媽,你這個樣子我好害怕的時候。當孩子的脾氣越來越不好的時候。我開始反思我自己。作為媽媽,我是愛孩子的,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我開始讀大量的育兒方面,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努力對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示接納,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

當看到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的 時候。我和孩子的爸爸深入的談了一次。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我們要彼此相愛,有什麼事情,要及時溝通,不能讓壞情緒在身體裡發酵,以致影響到另一半和孩子。

還有就是要接納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的一些行為。也就是適齡行為。對孩子更多的理解與接納。

如果孩子的行為不是適齡行為,那就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

最後是爸爸媽媽要不斷的成長,學習。與時俱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父母在自己的品德修養、學習上進方面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孩子也會收到好的影響。從而成長為一個品德修養 好,學習成績好的孩子。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謝謝!


遇見梔子


今年年初有這麼一個新聞:有一個河南大四女學霸,是優秀學生裡的佼佼者,名列前茅,基本每年都會拿獎學金。


有一次,女學霸和舍友在宿舍違規使用功率大的電器,導致發生火災燒燬了宿舍,儘管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學校因此事,對女學霸作出了不發學位證書的處罰。

這位女學霸因為壓力過大,在宿舍上吊自殺了。


羅振宇說過,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我們都知道,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呢?

01.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個家庭裡,爸爸懂得疼愛媽媽,媽媽懂得欣賞爸爸的才能,彼此恩愛,孩子也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當一個孩子生長在愛的家庭裡,他會很幸福很有安全感,也具有愛人的能力,能懂得怎麼樣去愛一個人。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吵吵鬧鬧,感情不和睦,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自然就不懂得什麼叫愛。這樣家庭的孩子缺乏愛和安全感,長大了,很容易遇到渣男渣女,在感情裡也會不太順利。

02.父母尊重孩子自然成長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小歡喜》裡的宋倩是個控制慾強的媽媽,她辭掉工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女兒身上,女兒18歲,有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理想,可是這些都被媽媽宋倩束縛著,要女兒按照她制定的路線來走,女兒受不了媽媽宋倩的安排,跑到河邊輕生,聲嘶力竭地哭著說: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有多少父母是打著我是為了你好,而沒有真正懂得尊重孩子自然成長呢?

很多孩子正是被這一句我是為了你好深深傷害著,失去了自由,沒了自我。

正如彭玲的那首歌唱的一樣:我是被你囚禁的鳥,已經忘了天有多高 !

要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

03.不做包辦型的父母,必要時給孩子吃點苦

有些父母是無原則地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小到大,本來能做的事情,家長就一手包辦,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這樣很容易養出嬌慣的孩子,受挫能力會比較弱。其實,孩子受點苦,能錘鍊孩子的心智,能在逆境中學會成長。

總結:1.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父母相愛,尊重孩子,讓孩子吃點苦,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喜歡的可以點點贊,關注我喔。


花開日誌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什麼樣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成長的更好呢? 1.如果孩子的行為不是適齡行為,那就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 2,父母有良好的品行、修養,這是對孩子長期的薰陶,從出生到成年。 3,愛而不溺,關心孩子衣食住行與安全,但不可全包全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容易懶散。 4,從好習慣入手,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4,培養端正的人品,成才重要,人品第一,否則一切枉然。物質上窮養,精神上富養。 5,教育要寬嚴有度,太寬導致為所欲為,太嚴導致懦弱自卑。 最後是爸爸媽媽要不斷的成長,學習。與時俱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父母在自己的品德修養、學習上進方面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孩子也會收到好的影響。從而成長為一個品德修養 好,學習成績好的孩子。



為共鳴而賞碎銀


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那什麼樣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成長的更好呢?



首先,有愛的家庭。

楊絳在《我們仨》這本書中有段關於家庭的敘述: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什麼是有愛的家庭:無論貧窮與富有,同甘共苦,相伴相助,簡單快樂。給孩子一個有歡笑的家庭氛圍,在愛的浸潤下成長的孩子會是個愛意濃濃的寶貝。



其次,有安全感的家庭。

一個家庭就如一葉扁舟,在浩瀚大海上行走,免不了有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在這葉扁舟上慢慢長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呵護。只有有了父母的愛護,教會孩子如何抗拒惡劣的環境,孩子才會在破濤洶湧中找到自己的出路。這一切的成長過程,需要父母築起的銅牆鐵壁來保護,有了這份安全,孩子才有了昂揚的鬥志和自信。



再次,共同成長。

“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這是居里夫人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給了我這樣的啟示: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家人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建立和睦的家庭。

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成長。接納孩子,接納自己,剖析自身和孩子不同的身份,明白父子母子一場,是在同一個跑道入場,沒有競爭,只有共同奔跑。齊心協力,才會一同到達勝利的終點,才會看見更加燦爛的生命。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一名有一兒一女的寶媽,畢業於教育類專業。喜歡讀書,更喜歡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餘爭的世界


三歲看大,兒童早期教育是整個人生的鋪墊,所以必須高處著眼,小處著手。

1.保證孩子必須的生活供給,絕不能不能凍著。冬襪又長又厚,高幫鞋至少護著踝關節,帽子有絨毛。而夏天不必高檔豪華。蔬菜充足,水果不斷,少買糕點,不能養成吃零食的習慣。2.多陪孩子,一起玩,做遊戲,做作業。孩子的歡樂愉悅,儘量長時間的保持。3.讚賞幼兒觀察花草樹木,引導描寫描述,引導培養觀察細緻入微。4.安全教育,熟記家長姓名,住址,電話,使兒童孤立無援的時候,能明確求助報警。5.法制教育從走斑馬線開始,特別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做出樣子。遵守幼兒園紀律,爭取全勤,不要隨意請假。為以後遵紀守法,開個好頭。6.家長不吵架罵人,不打架,打砸亂扔,文明習慣,從家長做起。7.尊敬老師,有禮貌,物品分享,絕不搶奪,私拿;鼓勵兒童和小朋友遊戲,學習遵守遊戲規則,學會與人相處。8.引導口語表達,結合童心天性,想象力,賦予事物生命,引導說話生動有趣,及早為語文修辭做鋪墊。9.引導愛護貓狗魚蟲,和諧相處,將心比心,愛心教育,夯實善良仁慈的本性。10.兒童索要,應該講條件,有付出,不可要什麼給什麼,避免習慣了索要無度。11.能吃就不要喂,能走就不要抱家長絕不要母性氾濫,包打天下,培養獨立能力。12.更爺爺奶奶勞動,從掃地,學做饅頭開始,跟著取包裹,培養熱愛勞動,體會勞動的快樂。13.兒童哭鬧耍賴,不要著急央求,可提拉到一邊,置之不理,但絕對不要關到大門外面。事後必須與之交談,化解情緒,讓他明白這種做法很無賴,無聊,要挾不能達到目的。


青山不掩


一、愛與包容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豁達。愛花愛草愛動物,由此推及到愛人。在這種博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般會很豁達,遇事想得開,不偏執,人緣關係好,高情商容易助推事業的成功。另外,不管孩子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一旦回到充滿愛意的家庭,一切都會化為無影,因為家是他們最溫暖的港灣。

二、有規則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自律。臺灣的馬鶴凌交給兒子馬英九兩件法寶, 其一是16個字的行事準則:認清環境,瞭解自我,慎選目標,力行計劃; 其二是“三有三不”:有原則不亂,有計劃不忙,有預算不窮。這些家規把馬英九塑造成了一個非常自律的男人,在臺灣政壇有“不沾鍋”的美譽,並兩次成功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由此可見,規則教育是自律的法寶,事業的助推器,不可或缺。



三、注重習慣養成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優秀。良好的習慣是一種可以預測的成功,它始於家庭教育。讓孩子守時、整潔、禮貌、感恩、做計劃、講原則等,這都是一些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受益終身。


魏選坤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是給孩子探索的空間,發揮真正的潛能。


推薦觀看泰國廣告短片《豆芽引發的夢想》,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小女孩的媽媽在市場賣菜,只有四年級的文化水平,可她卻將小女孩培養成了科學家。


靠賣菜為生的母親發現女兒對種豆芽產生了興趣,她支持孩子將想法付諸實踐,並鼓勵說“我們來試試吧!”母女二人興致勃勃地開始播種。第一次失敗後,她們找來專業種植的圖書改進方法,母親依舊鼓勵女兒:“沒事兒,我們再試一次。”


經過幾次失敗的嘗試,母女二人不斷總結方法。終於,她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撿回來的塑料瓶子上紮上洞,並仿照屋頂漏雨的原理,製作澆水的裝置。


母親的鼓勵如神奇的養料般,滋養著女兒的好奇心,也激勵著女孩不斷探索。終於,二人成功地種植出了豆芽。


廣告中的女兒在現實中是有人物原型的,Netnapa Saelee博士,獲得Sarnrak項目的獎學金直到本科畢業,目前正在瑞典進行研究。



龍之門大語文


我的觀點是:尊重孩子、寬嚴有度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更好。

家長們都很清楚,現在早就不是“一張文憑定終身”的時代。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更多,知道的甚至比家長還多,大部分情況下,都沒辦法讓孩子完全聽家長的。個別孩子,能做到事事都聽家長的安排,好像也挺讓人操心。

綜合以上的情況,對於非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多溝通,先讓孩子說說他們的選擇,以及他們選擇的理由,能接受的儘量接受,確實不能接受的,和孩子說清楚原因。這樣可以鍛鍊了孩子思考和決斷的能力,同時也學習新知識,提高了溝通能力。學習不是在學校或輔導班,才能進行。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教導是更好的學習。

前面講的是尊重孩子,和寬嚴有度中的“寬”。需要強調的是,遇到原則性問題,必須嚴,毫不退讓。要讓孩子明白,我很愛你,很尊重你,但是該有的規矩必須有。比如:我給孩子定的原則之一就是:作業必須認真完成,哪怕是生病了,病好之後也必須補上。



這裡是趣學俱樂部,分享有趣、有用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歡迎評論、點贊、關注!


趣學俱樂部


我是吳媽,分享最真實的育兒故事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比學校和社會教育更重要,孩子的啟蒙教育來自與自己的父母。一個氛圍和諧的家庭和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而且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非常豐富。

一、家庭教育應該是快樂的

家庭教育來自於父母的日常生活,聰明的家長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在親子游戲和活動中,教給孩子該有的禮貌、日常生活的認知、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等等,孩子不僅可以易於接受,又可以記憶深刻。

家庭教育完全不用如在學校裡那樣一板一眼的學習知識。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郊外、到博物館、到藝術館等等地方,開展生動活潑的學習。

身邊的很多家庭都越來越關注閱讀和旅行給孩子帶來的好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都很重要。

二、家庭教育應該是很有愛的

有愛的家庭才會培養出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家庭成員之間美好深厚的感情,爸爸和媽媽互相給予對方的愛,都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幫助孩子建立足夠的自信。

父母有孝心,養出的孩子也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父母懂得尊重別人,孩子也會尊重別人。

離婚的家庭,孩子不再信任婚姻,不相信愛情;不肯贍養老人的家庭,孩子也會經常對老人惡言惡語;父母親平時經常行為惡劣的家庭,孩子也會經常有暴力行為。

三、家庭教育應該是民主自由的

想要孩子獨立自主,家庭教育就必須是民主的、自由的,在高壓的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非常容易抑鬱,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完成父母想要的,努力的去完成,完全失去了自我。長大後,孩子應該獨立的時候,反而找不到自己的目標,迷茫壓抑。其他方面再優秀,也不是我們想要的健康快樂的孩子。

父母應該讓孩子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正當的理想,有能力的話可以協助孩子完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是真正獨立的個體。

《小歡喜》裡的英子,是我覺得特別讓人心疼的角色,自己那麼努力、那麼出色,自己的理想就在眼前,中間卻隔著媽媽。最後太過壓抑得了抑鬱症。

四、家庭教育切忌溺愛

世間萬物,隨便哪一樣多了便是災難,給孩子太多的愛,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災難。被照顧的太多,被過度滿足,被過度保護,都是溺愛。

溺愛會讓孩子失去他本來應該有的能力:自理能力、獨立思考、自我保護。

相反的,孩子會變得自私、暴力、不懂感恩。對家長無度索取。

家長不能伺候、保護孩子一輩子,應該讓孩子自己獲得生存能力。

中國很多的巨嬰,不出去工作,啃老,都是溺愛的結果。


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內,快樂學習成長,親子關係互相尊重,公平自由,這樣的家庭教育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相信榜樣的力量,我要成為孩子的榜樣,我是吳媽,歡迎點贊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