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縣大事記(1949年-1958年)

資溪縣大事記(1949年-1958年)

資溪縣大事記(1949年-1958年)

1949年

10月1日 資溪縣各界人士1000餘人在縣城西門舉行集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1月下旬 成立縣、區、鄉各級農民協會,組織貧苦農民向封建剝削者開展減租廢債鬥爭。1951年6月,全縣開始土地政革運動。在土改運動中,各級農民協會得到迅速發展,至1952年3月土改結東時,全縣48個鄉、1個鎮均成立了農民協會,共有會員8920人。

是月 開展減租廢債鬥爭,先在一區(瀘陽)的三江鄉和三區(高阜)的高阜鄉進行試點,後在全縣鋪開。

2月21~22日 資溪縣距首曾皋九糾合閩贛邊境的泰寧、廣昌、光澤、南城等縣匪首嚴正、廖其祥、蔡城三、王象起率匪徒600餘人,襲擊資溪縣城。匪徒在城內燒、殺、搶、掠,20餘萬公斤糧食被搶,縣藏檔案被焚燒一空,造成巨大損失。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戰鬥英雄、營副教導員林興才和中共資溪縣委宣傳部長王佑臣等18位同志在反擊徒的圍攻中英勇犧牲。

2月23日 撫州軍分區48團四、六連和上饒軍分區469團一、七連奉命火速增援,股匪望風面逃。資溪縣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

是月 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資溪縣工作委員會。

5月 同善社、大刀會、一貫道等反動會道門被取締。

10月 抗美援朝運動開始,全縣開展宣傳活動。1951年1月,資溪縣抗美授朝分會成立,5月1日,全縣各地舉行群眾集會和示威遊行。會後,掀起簽名和捐獻高潮,共捐款23912萬元(舊人民幣),湖石鄉老幹部餘財㚢獻出結婚紀念戒指一枚。151名青年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12月 開始鎮壓反革命運動,1952年結東,鎮壓了一批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社會安定。


1951年

2月 召開全縣剿匪會議,總結前段剿匪成績,提出軍事進剿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方針。

3月底 全縣匪患基本肅清。捕獲、擊斃匪首邱旭升、曾皋九、熊文輝等36人,消滅

大小股匪10餘股,繳獲各種槍支187支。同時開展了反霸鬥爭。

6月 開始進行土地改革運動,1952年3月全縣土地改革勝利完成。

9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資溪縣人民武裝部成立。對縣城戶籍進行重點整理。

12月5日 資溪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59人,列席代表23人。


1952年

1月 開展”三反”(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運動,縣委成立增產節約運動委員會和“三反”辦公室,領導“三反”運動開展,在運動中,揭發有貪汙行為的職工124名,查出贓款5378.87萬元(舊人民幣)。

2月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資溪縣委員會成立

3月中旬 資溪縣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一一瀘陽鎮林順興常年互助組成立。至年底,共發展農業生產互助組180個,入組農戶1113戶,佔全縣總農戶的13%,參加人數4376人,佔農村總人口數的16.5%。

是月 全縣工商界開展“五反”(反對資本家行賄、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財產、偷工減料和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年底結束。

6月 資溪縣民主婦女聯合委員會成立。

9月7日 開始土改複查,1953年3月中旬結束。

是月 資溪縣總工會成立。

10月14日 資溪縣第三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會議代表266人。

是年 在高田鄉開展信用合作社的建社試點工作,吸收社員796人,股金555萬元(舊人民幣)。

全縣由4個區改為5個區,即瀘陽區、嵩市區、饒橋區、烏石區、高阜區,下轄1鎮48鄉。

接龍橋更名為解放橋。1957年橋面鋪沙石改為公路橋,1964年底重修,加固橋墩,鋪水泥橋面,拓寬人行道,建水泥欄杆,欄杆上裝電燈。翌年竣工。


1953年

2月 全縣掀起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煙法》高潮。

3月 資溪縣供銷合作社籌委會成立,至年底有社員2963戶、股金10244萬元(舊人民幣)。全縣信用合作社迅速發展。

在楊公橋試辦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4月 成立資溪縣選舉委員會,開始普選,共選出代表400名。

8月 大旱,全縣有24個鄉受災。縣人民政府組織143名幹部下農村,動員群眾1254人,開展抗旱,旱情緩解。

10月14日 資溪縣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會議代表

138人。

11月 全縣開始實行統購統銷。

全縣開始宣傳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

是年 開始對資本主義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開始執行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4年

4月4日 資溪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慎召開,出席會議正式代

表90人,列席代表3人

6月 資溪縣《憲法》(草案)討論委員會成立。

9月20日 開始實行棉布計劃供應。

9月26日 開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骨幹培訓班。1955年冬,掀起初級農業合作化高潮,至1956年春,全縣共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204個,入社農戶佔全縣總農戶的88.1%

10月 開始修築鷹廈鐵路。資溪縣人民政府成立築路委員會。築路期間,全縣供應糧食681萬公斤,木材14294立方米,毛竹18萬根。1957年4月,全線通車,縣內設資溪、饒橋2個火車站。1970年增設高早火車站。

開始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底,建有15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

98.5%的手工業者加入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是年

開始發行“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全縣認購15000萬元(舊人民幣)。


1955年

2月 資溪縣人民政府改為資溪縣人民委員會。

3月1日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人民幣,收兌舊人民幣。

4月7日 中共資溪縣委決定抽調幹部69人,在全縣開展肅清反革命運動。

8月 開始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0月,成立資溪縣兵役委員會。該年度徵集義務兵30人。

9月 全縣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開始實行貨幣工資制。

11月27日 資溪縣首次民兵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大會代表147人。

是年 資溪縣第一個水電站一一沙苑水電站建成,裝機總容量28.5千瓦。

全國舉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縣共有9434戶,人口30839人


1956年

1月 縣委召開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會議,對私改造5人小組和對私改造辦公

室成立,加強對私改造工作。

2月 在一區瀘陽、排上,二區高田、三區饒橋、馬頭山,四區草坪,五區高阜和石峽鄉試辦8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至9月中旬,全縣共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73個,入社農戶8104戶,佔全縣總農戶的98.6%。

3月 進行肅反運動,全縣參加運動的職工4500餘人,查出反革命分子、壞分子61人。

4月1日 創辦《資溪報》(五日刊),為縣委機關報,共出74期,1957年3月15日停刊。

4月25日 中國共產黨資溪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106名(代

表全縣729名黨員),列席代表15名。

6月 全縣98%的私營工商業者分別納人公私合營和合作商店。至年底,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8月27日 資溪縣氣象站建立。

9月 撤區並鄉,全縣劃為1鎮15鄉。

11月 資溪縣首屆體育運動會召開。

12月25日 資溪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代表79人。


1957年

9月 開展以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為中心的全民整風運動。

10月 開展反右派鬥爭。運動中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一批幹部和知識分子被錯劃為“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和“反社會主義分子”,1979年9月,中共資溪縣委設立專門機構,為錯劃的30名右派分子摘帽平反。

11月25日 江西省水利廳水文總站在饒橋鄉水尾村頭設立柏泉測量站,1964年9月改名為資溪縣柏泉水文站。

12月 創辦國營資溪縣株溪墾殖場。

開展“上山下多”運動,全縣有103名幹部上山參加生產勞動,19名幹部下放基層,33名幹部回鄉生產。

是年 資溪縣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

資溪縣第一座蓄水工程一一櫪木水庫建成。


1958年

3月5日 資溪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實到代表63人

缺席17人。

4月 資溪縣第一次試種棉花307畝,平均畝產皮棉35公斤。

6月 在全縣大張旗鼓地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宣傳月”活動。

8月23日 召開全縣四級幹部參加“大辦鋼鐵”誓師大會,開始大鍊鋼鐵。先後辦起土鋼鐵廠8個,建土高爐130座,煉出廢鐵1470噸,勞民傷財。1959年7月14日,土高爐全部下馬。

9月9日 全縣第一個人民公社一一紅旗人民公社(即高阜人民公社)成立。至10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建有瀘陽、嵩市、饒橋、烏石、石峽、高阜6個人民公社。

11月 資溪縣民兵師成立。

12月11日 中國共產黨資溪縣第二次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大會正式代表151

人(代表全縣938名黨員),實到132人,列席代表10人。

是年 開始修築資(溪)黃(獅)公路。1959年通車。

資溪縣人民廣播站建立,縣辦有線廣播開播。

貫初執行農業“八字憲法”(水、肥、土、種、密、保、工、管)。全縣共興建水利工程363處。開展“三變三改“(一季變兩季,晚田變早田,低產變高產;稀植改為合理密植,瘦田改為肥田,改造冷漿田)。

縣造紙廠建成,當年生產土紙24噸。

資溪縣大事記(1949年-195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