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城和儿女一起生活,你怎么看?

品人生1


我是云在云端,很高兴用切身体会回答您的问题。

导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

首先最根本的是农村和城市的大环境区别。这包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教育理念,老人分居,婆媳(翁婿)关系。基本父母子女都在农村所产生不了的矛盾,却在老人进城后会产生。

我的大闺女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济南工作,后来又安了家。其实我不是经常过去的,虽然闺女会隔三差五的力邀,但我不愿意去。不是矫情,是自己太多的不习惯,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惑。

1.生活习惯

农村人都习惯早睡早起。我也是。基本晚上没有特殊情况9点左右(冬天天短,差不多8点)就睡了。但是孩子们不行,她们晚上最早也得10以后才睡。干什么呢?上网查资料看手机看电视。还总是不经意的说:妈,那么早睡的着吗?咋睡不着?躺着闭上眼就睡着了。

睡的早势必醒的早,醒了不起躺着难受。你起来做饭吧,他们且不起。非得是上班要迟到了,才骨骨碌碌爬起来,匆忙洗漱饭也不吃就走了。然后留下一屋子的该收拾。

2.生活环境

在农村左邻右舍甚至一个村的都认识。早起下地的路上,村头树底下的闲聊,谁家有事的聚集。自自然然。城里的高楼大厦阻挡了这样的淳朴。对门谁不知道谁的情况不在少数。更要命的是我还是个路痴。出门不记道。还转向。印象当中城市里的路都是一样一样的。所以为了避免惹麻烦把自己丢了,我去了基本不出门。除非和他们一块。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傻瓜,心里不舒服。

我在农村的厕所也是用马桶,但我们村也就我一家是这样(我们房子盖的晚),别人家还是最原始的蹲坑。这造成了许多老年人进城后如厕的不习惯。

听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老人进城上厕所坐马桶上拉不出来,生气回家了。想也想的到老人是多么的尴尬。

3.老人分居

一般到城里和子女同住的母亲比较多,需要照顾孙辈。老两口一起去的不多,城市里住房一是紧张二是家里还有地要种,有牲口要养。都去了就得把这一切舍了,那是不小的收入啊,所以大多数会选择母亲过去,父亲留守。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地里不忙的时候或者星期礼拜,要么老头去要么老婆回家。还怪有意思的。但若留守在家的有个病灾的,就没人照顾了。

真是两头难。

3.教育理念

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教育他们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频道了。这方面倒是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毕竟都是为了孩子。但也免不了起争执。

4.婆媳(翁婿)关系

天下最难相处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女人朝夕相处,难免勺子不碰锅沿。我们农村有老俗话说得好:远了香近了殃。一年半载见不了一回面,再怎么也会客客气气。生活在一起就不一样了,时间长了,总会因为或这或那产生矛盾。毕竟她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受教育程度不同,三观也会不同。好在现在人们思想觉悟都高了,孩子们受的教育也好,都懂得尊老爱幼,懂得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更需要共同努力。

好在我是属于和闺女一年半载见不了一面的那种(视频除外)。是亲家老两口一直在照顾小外甥女。期间我一再嘱咐闺女,要体谅、理解老人。不要强求他们和你们一样的生活和处事。

所谓家和万事兴啊。

要互相理解。

总的来说,社会在进步,子女要求去城里是想让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人们见见世面,享受一下城市的高楼大厦,看一下城市的车水马龙,体会一下喧嚣热闹。这是孝心,希望老人们也能积极适应。别让子女寒心才对。


云在云端


对于农村看人来说,很多人是住不惯鸟笼式的楼房。

再者就是年纪大了,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闲暇时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农村的老人是闲不住的,没事种个菜什么的,城里除了待在家,也没什么打发时间的事。

最重要的就是麻烦,买菜什么的哪里有自家种的好?跑那么远不说。还有就是不愿给儿子儿媳妇添麻烦。

住一时还好。住久了,有的儿媳妇就会说话,婆媳关系一直都是问题。

好婆婆不愿去城里,主要还是为了儿子儿媳妇好。



八零后的峰子


这个事应该不奇怪,人活着就要自由自在!

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城和儿女一起生活。你应该知道:城市里的老年人也不喜欢和儿女挤在一起生活!人有条件还是各自生活好!

我家外甥女五个孩子,孩子们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安了家!孩子们现在有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都不错!

我家外甥女告诉我:到谁家也是个看家的人,每天家里白天没有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自己在谁家也觉得自己太孤单!在楼房住着谁也不认识谁,不如回农村自己家过日子好!在城里住着自己太憋屈!

农村有自己一辈子的老邻居,自己的房子自己住着舒坦!回农村自己家,每天有串门的人。街坊邻居说说话也心宽!

城市里也是一样,孩子们各自有自己的家。过年过节大家聚一聚就行了!

老年人老了到儿女家,到女儿家怕给女婿添负担。到儿子家,怕儿媳妇找儿子麻烦!

不是人老了事多,应该是人老了想的多!

自古女婿是上门贵客。人老了真的不愿意住女儿的家!

现在儿媳妇是家庭主妇。老年人不能给儿子找麻烦!

老人老了由着老人吧。老人不愿意在城里生活,就让回自己的家!儿女可以多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我是春韵刘姥姥:大家都明白:只要老人在,老人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不是老年人的安乐窝!

2020.3.10.


春韵刘姥姥


我怎么看,这是明智的老人!与其去了,当牛做马干家务、看孩子,小心翼翼看儿女的脸色行事,最后用不着了,或者身体不行了不能干活了,被儿媳(或女婿)甩脸看、撵回去,那就真是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了。

老人在农村,儿女在城市的,小两口双双出去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屈指可数,没关系没钱很难出人头地。多是辛苦把儿女养大供出大学生,在城市找另一半安家的。

也正因于此,不是儿媳家就是女婿家太强势,本身就看不起农村亲家。

所以真去了,干活是缩手缩脚,说话是小声小气,吃饭是低眼顺眉,连上个厕所都要蹑手蹑脚。这不是找罪受吗?弄不好连带自已儿女也受气,何必呢?

哪跟在自已老家,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蹲大门口边吃边和邻里拉呱,想吼更是能吼两嗓子?

所以我怎么看?做的对、做的好,坚决不去城里找罪受!


峄县西门里老李


我是农村人,长大结婚后在城市定居,直到有了孩子,母亲从农村来到城市帮我带孩子,帮我和妻子收拾卫生、做饭、照顾孩子。我想母亲是不愿在城市待着的,虽然她从来都不说!

结合我的经验说一说老人不愿呆在城里的原因。

一、母亲刚开始到我所在的地级市,不敢坐电梯,特别是那种扶手的电梯她更不敢坐,然后不敢下楼,她虽然才五十多岁却很少离开家,干了一辈子农活,供我上大学,帮助我在城市买房,还帮我照顾孩子。她怕下楼回不来,她只熟悉我们村的前街和后街,城市这一条条大马路,灯光不夜城,看着都一样,转迷糊了。对于智能电话都不会用的母亲,融入城市太难。

热闹的城市

二、和儿媳妇生活在一起,其实不容易相处的。我家还好,媳妇和我是隔壁村的初中同学,大学同学,大学处对象后直接结婚。生活习惯,方言,吃饭的食材、制作方法等都一样,特别媳妇善解人意、孝敬父母。很多别的家庭就不同了,生活在一起几天就打的不可开交,谁对谁错真是不知道。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还经常斗嘴,何况是两性之人,需要磨合和妥协的太多。

农村的习俗不少

三、还有就是孤独,没有什么朋友可以沟通。我们都上班了,孩子送幼儿园了,母亲只剩她自己了,她就和别人家一样帮孩子看孙辈的老人交流。可真的不如她那几十年老邻居老姊妹沟通的开心。

四、放心不下父亲,放不下农村的阿猫阿狗,花花草草,鸡鸭牛羊,也放心不下家乡。家里十多亩地需要耕种,父亲岁数大了需要照顾,房子需要看管。父亲偶尔来城里看看我们,母亲虽然很想他,却每每催他赶紧回家,真心放心不下她的家。虽然我们对她真的很好,但谁都代替不了她的家,代替不了她的老伴。

农村的家

直到那一天父亲突然得病了,而且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离开了我们,母亲都哭傻了。这也是我这一生到现在为止最大的遗憾。我愧对母亲、愧对父亲。曾经不只一次要父亲来城市,怎奈父亲也不喜欢我那小小的只有两个卧室的家,地方小,他住的也不自在。

所以我太理解农村老人不愿意去城里的原因,年轻人啃老、依老,却照顾不到老,年轻人也活的累。而今母亲还是待在农村的家,即使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待在农村的家。我和妻子孩子也经常回去看她,陪她。只愿孩子们健康的长大,母亲健康,她的老年生活幸福。


随玉而安2020


老人在农村呆惯了,你让他在城市享福,他真的想不了,我家就有个农村的亲人,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 分配在广州银行工作,他去帮着看孩子,在农村住惯了的他,无法呆着,也是鬼魂把他勾走了 跳楼自杀了,这是个悲剧,他爸爸就是喝药死的,而今他又跳了楼,从七楼跳下,这是不是有鬼魂勾他 任可呆在农家 也别去城里呆着,在家种点小菜 养鸡鸭多好!





金秀云


我也一老人也,耄耋之年。我妻也过古稀。我退休时,我儿也为我购了六七十平木的房子,叫我也搬到城里去住。

但我恋山,恋土,恋水,恋故居,家乡虽在偏僻的农村,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就是家乡的田间小路,就是门前的那块大石头,对我都有恋情。所以,我委婉地拒绝了儿子的孝心,断然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我在城里工作过,我害怕在城里生活。出门就当心,那长龙似的急驶的汽车,就小路中急驶的摩托车,电动车,要时被碰上,那是夠受的,加上老年人反应迟钝,不出事才怪呢!我同事,徐老师就是被车撞死的!

在乡村,田间小道,虽然窄小,任凭你走在路中央,不必当心车来往,横走竖走皆可以!

乡村好清静,仅有鸟的歌唱,知了的鸣叫,蛙声的喧闹,风吹树叶的呼呼作响,简直是交响乐的演奏!

那清沏的河水,哗哗地流淌,那山上流出的泉水,叮咚叮咚,像鼓敲响。

城市呢,开门对门不相识,一出门,车的轰鸣声,小贩的叫卖声,人们的嘈杂声,简直想把耳朵也堵上。一到街上,那迎面扑来的各种臭味,真想把鼻子捏上。风一吹,尘沙飞扬,眼睛挺难受,还不如在那狭窄房间里躺一躺!房间仅有那么大,那有农村那么舒畅。进到菜市场,讨价还价声,各种腥臭味,嗅到那气味,简直要呕吐,进城老人咋受得?

我在农村居,菜地里,各种蔬菜一种上,不打农药,无污染,农家肥,菜儿篷勃长,喜欢吃啥菜,:就摘那种菜,放放心心大胆吃,自家劳动果实尽管享。吃不了,送亲戚,送邻居,邻居有了新鲜,也大万的约俺送上。要吃鱼有池塘,一钓竿,就能把新鲜的鱼儿享!

城市适合青年居,那里钱好挣。农村适合老人居,安全,熟悉,清净,:清新,便利。落叶也归根,花谢也肥土,那里出世那里好,我只爱农村居!


江山毛春旺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2013结婚把家婆从老家接到城里一起住的。那时我家婆73岁,行动和精神各方面都很敏捷,生我儿子的时候我感觉她是万能的,月子餐,白天小孩子尿裤什么都是她干,小孩子晚上才是我带,因为不想她太辛苦了,那时我感觉我是最幸福的宝妈了。

2015年9月小孩子去上幼儿园了,我也工作了,白天基本都是她一个在家,电视也不会开,开给她看她也不看,说要很多电费,老人家手机也不会玩。我知道她是想回老家住的,但她舍不得孙子,又舍不得我太辛苦留下来给我接小孩。中间肯定会有小矛盾的,这都是因为小孩的,她把小孩惯得无法无天,电视5680一台的,给小孩zha坏了,碗和水杯都摔了不知几个,每次和她聊希望她跟小孩讲道理,她就说这么小孩子懂什么,长大了自然会懂的,记得有一次是我她吵架了,就是小孩子不吃饭把饭都倒地板上,我打了小孩手掌,她就跟我发脾气,说我见不得她,不想她和我们一起住,说要回老家,我脾气上来了,就说回就回,她一下就哭了,我也跟着哭了,我知道不应该怼她,小孩子难难长大了,脾气很不好,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就这样家婆回老家了,我主动打电话给她聊天,把她接回来,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错,都是爱小孩,只是方法不同。

和家婆相处其实不难,多理解就是了,老人家的想法不一样,她一辈吃的苦太多了,什么都是很节省的,吃饭都说老了吃那么干嘛,还说挣不了钱是托累子女,每次听她讲我都会说,我们养你,想吃什么就放心的吃。

我听到很多人说家婆那那不好,我只想说你也会老的一天,你也会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乡去到你小孩远处工作陌生的家,你也会娶媳妇,你未必能做得比你家婆好。

这里我想说,家婆也是妈,一个家有孝才有德,做好子女的好棒样,就算不富裕,也是幸福的家。

在这里谢谢大家观看,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对的就点赞和关注哦[可爱][可爱][可爱][可爱]



装修妇女的生活记录


我父母和公婆都是农村人,我们在城里买了房,他们都不来住。以前婆婆给我带孩子,每星期五下午准时走,星期一早晨才来,看了两年孩子就从未在我家过过一个星期天。她在这里什么也不会干,燃气不会用,电视不会开,冰箱都不敢开,有时候还走错门,所以在楼上像蹲监狱。回到老家满大街逛去,左邻右舍,婶子大娘的,每天不着家。冬天供了暖让他们来也不来,说城里憋得慌,谁也不认识,没个地方去。而且在老家随便,鞋也不用换,倒点茶水,洗脸水满院子里洒就行。其实老人在农村住习惯了,许多陋习和年轻人也没法住,不洗澡,不洗脚,不习惯换鞋,随地吐口水或痰,上厕所不冲,不在一起住就没这些事,各人过各人的日子,真是老的不能动了再住在一起。


一帆风顺55893


很多农村老人不愿进城与儿女一起生活,确实是这样的情况。我讲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老婆的姨姨家住在农村,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个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工作,媳妇也在一个大公司上班。为了照看孙子,妈妈就去了儿子家,儿子儿媳觉得有妈妈照看小孩,打心眼里也挺感激妈妈,妈妈在农村干活习惯了闲不住,总想着多干点,有一天就把全家的衣服给洗了。媳妇下班后看到自己的内衣内裤也给洗了,挺不高兴的,后来听儿子说媳妇嫌他把内衣内裤没洗干净。住久了什么这个不满意了那个不高兴了,弄的儿子夹在媳妇与妈妈之间也挺为难的。他妈一定要回去,儿子在说右劝也不管用。我媳妇说她的姨姨为啥不想在儿子家住,她总结了几点:

一是农村老人与城里年轻人在生活观念上发生冲突。比如在消费习惯、养育孩子等观念上完全不一致,农村老人节俭了一辈,看到儿子一家快递几乎天天有,有很多东西沒用完就给扔了,妈妈看不惯总想唠叨几句。孩子要什么买什么,从不问价格贵贱,光是玩具家里放了好几箱,妈妈心想这不败家吗?

干家务做饭这本是农村老人的拿手活,可是因为打扫房子和做饭的问题也与儿媳妇产生了小矛盾,时间久了都觉得别扭,心里不畅快。

二是农村老人身体有病了,儿子儿媳没有时间照顾。现在贷款买房几乎成了年轻人的标配,每月还贷还有生活消费是不小的数目,公司上班竞争压力也大,加班加点是常事,还要接送孩子上学,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再说农村老人了解城里生活消费高,经济压力大,上班也很累,老人不想给孩子再添麻烦,住农村有啥问题了邻里邻居打个招呼有个照应。

三是家住在楼房里,农村老人感觉跟做牢一样,非常不习惯。单单一个上侧所方便的问题,对农村老人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口,使用座便器根本就是受罪。如果腿脚不好的话,上下楼梯也费劲,邻居互不认识,也不来往,住对门的一天也不见面。农村老人家都是平房带院,出进方便,邻里邻居说话唠嗑不讲究不拘束,互相也了解,肯定心情特愉快。生活自在就有利于身体健康。城里条件再好农村老人都不想往城里住。

四是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心里多少有点自卑。与儿子吃住在一起,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白吃白住儿子倒没什么怨言可说的,好一点的儿媳妇嘴上不说,心里是不愿意老人常住,差一点儿媳妇三天两头耍态度给脸色,老人受不了这窝囊气。病由心生,身体便出问题了。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強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做儿女的多尽孝心,心中不忘父母恩,经济上能接济父母那是最好不过了,不管住哪儿只要是生活幸福,安度晚年,这也是子女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